学术投稿

外伤性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变化的研究与治疗进展

陈国栋;杜丽

关键词:外伤性脾切除, 血小板, 静脉血栓, 并发症, 研究进展, 治疗进展
摘要:目的 脾脏切除术后血小板数量变化规律及术后并发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多种原因导致的全脾切除术后,鉴于外伤导致脾脏切除所占比例大,但单纯成人外伤性脾破裂术后血小板变化规律的研究甚少,对其单独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就近10年来国内外对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变化及治疗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结果 不同疾病行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动态变化基本相同,因血小板升高导致的静脉血栓并发症的机会不同,外伤性脾切除术后不易发生门静脉血栓.结论 术后定时监测患者血小板可以了解其变化规律,必要时进行治疗预防术后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对于外伤性脾切除术后血栓形成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中医药治疗的优势有待进一步开发.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目的 探讨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外侧小切口显露复位距下关节面,4孔弧形重建钛板固定;加经皮撬拨复位跟骨体部骨折,并空心螺钉或克氏针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27例31 足.根据 Sander CT 分型:Ⅱ型17足、Ⅲ型10足、Ⅳ型 4足.结果 按 Maryland 足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优11 足、良15足、差3足,优良率 89.6%.结论 对 SanderⅡ型、Ⅲ型和部分Ⅳ型骨折采用小切口有限固定微创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获良好的复位和可靠的固定,并可避免切口感染坏死、创口不愈合等并发症.

    作者:鞠健;邓兵;钭大雄;王君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经皮加压钢板微创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 探讨初步应用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e,PCCP)微创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1 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经皮加压钢板微创治疗.结果 21 例均获得随访,时间7~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在11~16周,有 2例延迟至18周,没有不愈合的病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70分钟(50~85分钟),C 臂 X 线机透视平均使用时间为 96秒(80~124秒).术中平均失血 90ml(60~130ml).术后 Harris 系统评分平均为 86分,其中优 8例,良13例.结论 经皮加压钢板微创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减少术中 X 线片的曝光时间、功能恢复快等特点.

    作者:俞叶锋;戴加平;陈刚;盛建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腰椎后路不同显露方式对椎旁肌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两种不同显露方式对椎旁肌的影响.方法 将 2010年3月至 2011 年 8月期间入院的75例病例分成两组:A组 40例,肌间隙入路显露,B 组35例,传统后入路显露.搜集数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肌酸激酶值;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 角及 CT 横截面上椎旁肌面积;VAS 疼痛、Oswestry 功能障碍评分等.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 4天及末次随访 VAS疼痛评分、术后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术后第1、3天血肌酸激酶值、术后及末次随访椎旁肌面积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于 B 组.结论 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方式与传统后入路显露方式比较,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对椎旁肌影响小,从而减少术后腰背痛残留,减轻患者痛苦,利于胸腰椎骨折患者康复,是临床上胸腰椎骨折后入路显露方式的佳选择.

    作者:邓红平;林格生;胡灏;方基石;王鹤年;董春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输尿管镜下尿道内会师术治疗尿道损伤12例体会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尿道内会师术治疗闭合性尿道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2例尿道损伤施行输尿管镜尿道内会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输尿管镜尿道会师术均一次性成功,7例术后排尿通畅,4例行尿道扩张数次后排尿通畅,1例尿道狭窄外院再行手术治疗,均无性功能障碍.结论 输尿管镜下尿道内会师术创伤小,恢复快,是治疗闭合性尿道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王斌;胡安定;胡孟忠;蒋建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桡骨远端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锁骨外侧端骨折短期疗效(附9例报告)

    目的 探讨桡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Locked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利用桡骨远端 LCP 治疗锁骨外侧端骨折9例.结果 随访10~18个月,平均14个月.创口愈合良好,无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无锁骨下神经血管损伤、钢板断裂、骨折移位、锁骨远端再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按 JOA标准术后肩关节功能均为优.结论 桡骨远端 LCP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短期疗效确切.

    作者:谢建新;竺湘江;潘科良;王刚祥;赵勇;宋南炎;竹徐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血浆 L-选择素浓度对腹部外伤并发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 揭示血浆 L-选择素浓度对腹部外伤并发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同期住院腹部外伤脓毒症患者18例和非脓毒症患者 58例.脓毒症患者静脉血脓毒症诊断确立时获得,非脓毒症患者静脉血入院时获得,ELISA法检测血浆 L-选择素浓度.结果 腹部外伤脓毒症患者血浆 L-选择素浓度较非脓毒症患者显著升高(均 P<0.01).ROC 曲线分析显示,血浆 L-选择素浓度诊断腹部外伤并发脓毒症有显著价值.结论 腹部外伤脓毒症患者血浆 L-选择素浓度升高,血浆 L-选择素可早期诊断腹部外伤并发脓毒症.

    作者:王冲杰;胡耿东;洪维聪;沈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颈前路镙钉固定骨折端错位分离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 探讨颈前路螺钉固定治疗 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术中骨折端错位与分离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17例 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在透视监视下行颈前路中空螺钉固定术.结果 17例复位满意后打入导针或拧入中空镙钉时 4例骨折端再次出现错位分离,明显增加手术时间及 X 线透视次数.结论 术前颅骨牵引复位,术中透视确认复位,确保导针正位 X 线片上居中,侧位 X 线片上呈15°~20°后倾经骨折线到达尖端;选择合适直径、长度特别是螺纹长度的中空螺钉,才能有效防止齿状突骨折端的错位与分离,保证骨折的愈合和功能顺利恢复.

    作者:陈雪荣;曾青东;金以军;范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Meek 植皮技术在烧伤肉芽创面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因自体皮源缺乏,错过早期植皮机会时,形成肉芽创面,故在肉芽创面上行 Meek植皮的可行性.方法 本组16例病人,平均烧伤面积为 65%TBSA,Ⅲ度烧伤面积 45% TBSA,伤后 20~35天在及肉芽创面上行 Meek 植皮.结果 30个部位中 26个部位效果良好,只有 4个部位失败,有效率为 86.7%.结论 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错过早期切痂机会时,在肉芽创面上行 Meek 植皮是可行的.

    作者:王振君;仇佩庆;潘孙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石骨症并右股骨骨折1例的临床治疗与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石骨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分型及其基因学特征.方法 对1例女性石骨症患者的股骨骨折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并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加以总结.结果 本例石骨症骨折行内固定术无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结论 石骨症为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有明确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以预防和对症治疗为主.

    作者:班吉鹤;徐阿炳;马玉海;裴仁模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45例妇科腹腔镜手术严重并发症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行妇科手术易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 2007年1 月至 2009年12月因妇科疾病于绍兴市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镜手术的360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原因.结果 与附件手术比较,子宫切除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中转开腹手术发生率明显升高(均 P<0.01);肌瘤剔除术(LM)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中转开腹率明显升高(P<0.05).子宫切除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亦高于子宫肌瘤剔除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资料严重并发症以出血发生率高,占 53.33%,主要发生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手术中.结论 手术并发症与手术种类、难易、腹部手术史、医生的手术经验明显相关.

    作者:张锋;张静;刘继荣;华凯;熊霞鹂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成像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容积探头,对 2007年11月至 2011 年 5月间因已婚不孕、反复习惯性流产的子宫发育情况进行检查.结果 发现纵隔子宫124例,双子宫16例,双角子宫11例,单角子宫15例,残角子宫9例,弓形子宫 2例.结论 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诊断子宫畸形快速、简便、明确、重复性好、无射线.尤其是纵隔子宫更具有特征性的三维声像特点,是诊断子宫畸形并且区分畸形种类的佳检查方法,可替代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及宫腔镜检查等有创手段,值得在子宫畸形者中应用,有利于优生优育,减少流产儿的发生.

    作者:解左平;金社红;王敏;袁华;周佳梅;刘继荣;钟汉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与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对比分析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LC-CBDE)与内镜下 Oddi 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及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总结 LC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58例,采用 LC-CBDE 术 24例、EST联合 LC术34例治疗的临床资料,对胆总管内径、结石大小、总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日等进行对比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种术式的术后手术总时间、手术费用、住院日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者的胆总管内径、结石大小亦有差别.结论 两种术式各有其适应征和优缺点.胆总管直径 0.5~1.0cm,胆总管下端结石时宜用 EST取石,术后 2~5天再行 LC;胆总管直径>1.0cm 时,尤其是并存Ⅱ级肝管结石者(无胆管狭窄)则宜行 LC-CBDE 术.

    作者:吴跃武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自发性脑干出血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脑干出血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脑干出血的治疗与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5例中存活 29例(82.9%),其中良好7例,中残11 例,重残 6例,植物生存 5例,死亡 6例.结论 有脑积水及时行脑室外引流术,保持呼吸道通畅、亚低温、尼莫地平治疗、维持血压平稳、脱水、抗感染、抑酸、高压氧等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降低脑干出血的死残率.

    作者:冯小明;范琴梅;王冠军;朱祖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幕上开颅术后后颅窝迟发出血11例分析

    目的 探讨幕上开颅术后后颅窝迟发出血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11例幕上开颅术后后颅窝迟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按照 GOS 评分,恢复良好 5例,中度伤残3例,重度伤残 2例,死亡1 例.结论 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有效的手段.

    作者:冯路;徐菱霜;徐正保;孔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颅骨修补术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索颅骨修补术后癫痫发作的原因,并对预防及治疗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方法 2002年至 2010年对 278例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癫痫发作的1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对围手术期的预防用药、易致癫痫发作原因及手术操作问题进行总结.结果 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癫痫17例,占 6.1%,药物治疗满意.结论 对颅骨修补手术中的正确处理以及围手术期的预防性用药等可以降低术后癫痫的发病率、减轻癫痫发作程度.

    作者:罗晨;陈彦飞;李常伟;周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住院患者特殊检查无效送检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 探讨特殊检查无效送检的原因及其对策.方法 总结分析 2011 年10月至11月本院行特殊检查患者中发生的36例无效送检者相关资料,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特殊检查无效送检与患者依从性差、与治疗冲突、宣教不到位等有关.结论 特殊检查需要及时评估患者,做好有效沟通,提高依从性,避免与治疗冲突,加强宣教及效果评估,以提高有效送检率.

    作者:施立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对比单侧与双侧 PKP 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目的 对比单侧与双侧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行双侧椎体成形术15例,单侧椎体成形术18例.结果 对于行单侧椎体成形术与双侧椎体成形术后的患者随访12~48月,行单双侧 PKP 术后的指标与术前对比,VAS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行单侧与双侧椎体成形术能有效的缓解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导致的疼痛,并部分恢复病椎的高度,可改善脊柱的功能.

    作者:金以军;陈雪荣;吕佐;何磊;樊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

    目的 研究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方法 通过对自 2010年9月至 2011 年12月本院共 8例快速自然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例临床资料的回顾分析,初步了解这类病例的临床特点,并通过对文献的学习结合本组病例的情况分析造成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的原因.结果 所有病人硬膜下血肿均于72小时内完全或大部分消散,出院时均无神经功能缺损.结论 快速自然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较罕见,通过保守治疗均可获得良好的预后.血肿在颅内的重新分布、脑脊液的灌洗、脑组织的挤压及向颅外流失,是造成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的原因.

    作者:秦冰;徐锦芳;沈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108例刃器膈肌伤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 总结108例刃器膈肌伤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108例刃器膈肌伤病例,平均年龄 28.1岁.尖锐刀刺伤 96例,刀砍伤12例;96例位于胸肋部,12例位于上腹部.均急诊行剖胸术,修补膈肌裂口,同时处理合并损伤脏器.结果 术中、术后共死亡 4例:3例心脏、多脏器破裂,大出血死亡;1 例食管破裂感染死亡,其余均救活.结论 早期诊断,尽快手术治疗,妥善处理合并之多脏器损伤是刃器膈肌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吴进;邬松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应用 MIPPO 技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 Pilon 骨折

    目的 总结应用 MIPPO 技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 Pilon 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07年 6月至 2010年9月期间有随访记录的35例胫骨 Pilon 骨折病例,Rueedi-Allgoewer 分型:Ⅱ型 22例,Ⅲ型13例,均使用胫骨远端内侧锁定加压钢板(LCP)应用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技术(MIPPO)治疗.结果 骨折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骨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按 Olerud-Molander 踝关节骨折功能评分方法逐项评分,优良率 94%.结论 应用 MIPPO 技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 Pilon骨折是一种外形美观、创伤小、固定可靠、恢复快、并发症少、有利于早期愈合及功能锻炼的手术方法.

    作者:沈伟华;周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