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伤性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变化的研究与治疗进展

陈国栋;杜丽

关键词:外伤性脾切除, 血小板, 静脉血栓, 并发症, 研究进展, 治疗进展
摘要:目的 脾脏切除术后血小板数量变化规律及术后并发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多种原因导致的全脾切除术后,鉴于外伤导致脾脏切除所占比例大,但单纯成人外伤性脾破裂术后血小板变化规律的研究甚少,对其单独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就近10年来国内外对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变化及治疗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结果 不同疾病行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动态变化基本相同,因血小板升高导致的静脉血栓并发症的机会不同,外伤性脾切除术后不易发生门静脉血栓.结论 术后定时监测患者血小板可以了解其变化规律,必要时进行治疗预防术后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对于外伤性脾切除术后血栓形成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中医药治疗的优势有待进一步开发.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动车追尾事故致骨折伤情特点及分析

    目的 探讨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所致骨折伤情特点.方法 对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中住院治疗的136例存活伤员中的 骨折伤情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其损伤部位、致伤原因等信息并应用创伤评分系统3.0进行分析.结果 事故后温州市各大医院共收 治骨折患者共 55例,占存活伤员总数的 40.44%,其中男性34例,女性 21 例;骨折中受伤部位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四肢为第1 位,脊柱和骨盆分列第 2、第3位.结论 此次动车事故造成骨折的伤情特点为骨折部位以四肢及脊柱骨折为主,伤情多样但总体程度较 轻.依据这些特点,应有针对性地改善安全设施及完善院前急救网络,从而提高骨折伤员的救治水平.

    作者:潘达;朱烈烈;吴钒;闻浩;林露阳;陈大庆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7号注射器针头治疗末节指骨骨折伴甲床损伤105例体会

    目的 探讨7号注射器针头内固定治疗末节指骨骨折伴甲床损伤的效果.方法 对105例110手指末节指骨骨折伴甲床损伤患者用7号注射器针头由远端骨折处逆行穿出再顺行穿入直达基底行内固定治疗,使之解剖复位,再用尼龙 5∕0肌腱套针缝合甲床.结果 术后随访 2个月~1 年,105例110指末节指骨骨折104指Ⅰ期愈合,6指Ⅱ期愈合,指甲全部不同程度生长,末节指间关节功能良好.结论7号注射器针头内固定治疗末节指骨骨折伴甲床损伤疗效确切、方法简单、取材方便,非常适合门急诊和基层医疗单位使用.

    作者:管正通;倪玲坚;周景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28例多发伤脾破裂的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多发伤脾破裂的处理经验及方式.方法 回顾 2004年3月至 2009年12月 5年间 28例多发伤脾破裂的诊治情况.结果 保守治疗 8例,手术治疗 20例,治愈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多发伤脾破裂伤情复杂,重在诊断明确,治疗方式和方法依临床情况行保守和手术治疗.

    作者:洪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急诊床边超声对腹部闭合伤肝脾胰损伤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急诊床边超声检查对腹部闭合伤致肝脾胰损伤的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 B超对急诊腹部外伤行床边超声检查,观察肝脾胰等腹部脏器声像图有无异常改变,重点观察腹腔内有无液体.结果 全组 221 例,有肝、脾、胰损伤的腹部外伤共164例,超声对肝脾胰实质性脏器损伤诊断总符合率 92.07%,单纯肝、脾、胰损伤诊断符合率为 96.77%,肝脾或脾胰联合损伤诊断符合率为 80.95%,合并有其它脏器损伤的肝脾胰损伤诊断符合率为73.68%.漏诊11 例,误诊 2例,漏、误诊率7.92%.所有164例经手术治疗(122例)或 CT、MRI检查保守治疗(42例)证实.结论 急诊床边行超声检查对腹部闭合性外伤致肝脾胰损伤的诊断符合率高,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能为临床提供快速、可靠诊断依据.

    作者:周宗庆;徐侃;傅志红;程燕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腹部创伤325例救治结果分析

    目的 总结腹部创伤的救治经验,以进一步提高救治的成功率.方法 回顾分析1994年1 月至 2010年10月手术救治的325例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结果.结果 单一腹内脏器损伤177例,2个以上腹内脏器损伤148例(45.5%),受损频度高的脏器依次为:脾、小肠、肝、肾等.合并休克155例(47.7%).有133例(40.9%)合并有轻重不一的腹外伤.B超检查阳性率为 90.2%,诊断性腹腔穿刺阳性率为 90.8%.15例死于术后不可逆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死于合并伤.结论 B超和诊断性腹腔穿刺检查是诊断腹部创伤实用而有效的辅助检查.积极抗休克、正确处理合并伤、果断手术探查,是抢救腹部创伤成功的关键.

    作者:吴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腰椎后路不同显露方式对椎旁肌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两种不同显露方式对椎旁肌的影响.方法 将 2010年3月至 2011 年 8月期间入院的75例病例分成两组:A组 40例,肌间隙入路显露,B 组35例,传统后入路显露.搜集数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肌酸激酶值;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 角及 CT 横截面上椎旁肌面积;VAS 疼痛、Oswestry 功能障碍评分等.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 4天及末次随访 VAS疼痛评分、术后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术后第1、3天血肌酸激酶值、术后及末次随访椎旁肌面积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于 B 组.结论 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方式与传统后入路显露方式比较,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对椎旁肌影响小,从而减少术后腰背痛残留,减轻患者痛苦,利于胸腰椎骨折患者康复,是临床上胸腰椎骨折后入路显露方式的佳选择.

    作者:邓红平;林格生;胡灏;方基石;王鹤年;董春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目的 探讨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外侧小切口显露复位距下关节面,4孔弧形重建钛板固定;加经皮撬拨复位跟骨体部骨折,并空心螺钉或克氏针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27例31 足.根据 Sander CT 分型:Ⅱ型17足、Ⅲ型10足、Ⅳ型 4足.结果 按 Maryland 足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优11 足、良15足、差3足,优良率 89.6%.结论 对 SanderⅡ型、Ⅲ型和部分Ⅳ型骨折采用小切口有限固定微创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获良好的复位和可靠的固定,并可避免切口感染坏死、创口不愈合等并发症.

    作者:鞠健;邓兵;钭大雄;王君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小儿巨大外伤性胰腺假性囊肿诊治分析

    目的 分析小儿巨大外伤性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本组12例巨大胰腺假性囊肿患儿,囊肿长径均大于10cm,12例均有腹部外伤史.B 超、CT 检查证实胰腺有囊肿样改变.6例采用囊肿外引流术,4例采用囊肿与胃后壁吻合内引流术,1例囊肿内出血,急诊行止血囊肿外引流术,术后3个月再行囊肿与胃后壁吻合内引流术,1 例受伤初期在当地行内引流术后1周腹部又出现巨大包块,转入本院后给予外引流术.结果 11 例均治愈.B 超或 CT 随访无囊肿复发.结论 腹部外伤是胰腺假性囊肿形成的主要原因;B超和 CT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手段;根据患儿个体化的具体情况,来综合判断,分别采用适宜的手术方法来达到治愈小儿巨大外伤性胰腺假性囊肿.

    作者:陈君贤;鲍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外伤性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变化的研究与治疗进展

    目的 脾脏切除术后血小板数量变化规律及术后并发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多种原因导致的全脾切除术后,鉴于外伤导致脾脏切除所占比例大,但单纯成人外伤性脾破裂术后血小板变化规律的研究甚少,对其单独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就近10年来国内外对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变化及治疗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结果 不同疾病行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动态变化基本相同,因血小板升高导致的静脉血栓并发症的机会不同,外伤性脾切除术后不易发生门静脉血栓.结论 术后定时监测患者血小板可以了解其变化规律,必要时进行治疗预防术后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对于外伤性脾切除术后血栓形成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中医药治疗的优势有待进一步开发.

    作者:陈国栋;杜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56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骨折类型选用前路或后路椎管减压、钉板或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并结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观察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和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恢复程度.结果 56例经12~36月随访,术后椎体高度和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皮肤感觉、下肢运动功能不同程度恢复,未见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无明显后突畸形发生.结论 选用前路或后路椎管减压、钉板或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并结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可以有效恢复脊柱序列和椎管容积,为受伤脊髓修复创造条件.

    作者:王永胜;赵振山;李功武;易轩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臂丛神经阻滞+肋间臂神经阻滞在肱骨外科颈手术中应用和体会

    目的 观察臂丛神经阻滞+肋间臂神经阻滞用于肱骨外科颈手术中麻醉效果.方法 60例病例随机分成两组:Ⅰ组为臂丛神经阻滞;Ⅱ组为臂丛神经阻滞+肋间臂神经阻滞.分别于手术开始、手术1 / 2小时、手术1 小时、手术 2小时、手术结束进行疼痛划线记录法评分.结果 Ⅰ组有15例需加静脉镇痛药,3例改全麻.Ⅱ组均取得良好麻醉效果,手术顺利完成.各时间段疼痛划线记录法评分Ⅱ组低于Ⅰ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肋间臂神经阻滞用于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麻醉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王信云;石凌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7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总结 2005年1月至 2009年12月份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79例临床资料,其中单发子宫肌瘤 59例,多发性子宫肌瘤 20例;肌壁间肌瘤 49例,浆膜下肌瘤 28例,粘膜下肌瘤 2例;肌瘤位于宫体 65例,位于宫底11 例,位于宫颈3例;肌瘤大小(直径)2~5cm31 例,5~8cm 44例>8cm 4例.结果 手术难度未明显增加.无1 例发生产后出血、产褥病,产后 42天随访恶露均已干净,子宫均恢复正常大小.术后病理结果子宫肌瘤红色变性 8例,玻璃样变性3例.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征,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魏仙凤;余玲玲;董虹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108例刃器膈肌伤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 总结108例刃器膈肌伤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108例刃器膈肌伤病例,平均年龄 28.1岁.尖锐刀刺伤 96例,刀砍伤12例;96例位于胸肋部,12例位于上腹部.均急诊行剖胸术,修补膈肌裂口,同时处理合并损伤脏器.结果 术中、术后共死亡 4例:3例心脏、多脏器破裂,大出血死亡;1 例食管破裂感染死亡,其余均救活.结论 早期诊断,尽快手术治疗,妥善处理合并之多脏器损伤是刃器膈肌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吴进;邬松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局部应用卡托普利凝胶对兔耳增生性瘢痕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局部应用卡托普利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方法 将1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3只);空白对照组(3只);瘢痕组(3只);正常兔耳对照组(3只).前3组每只耳朵建立 5个兔耳瘢痕,总计 90个增生性瘢痕.卡托普利组于术后 21天开始局部应用10mg / ml 卡托普利羧甲基纤维素胶,28天取材,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测.结果 卡托普利组兔耳增生性瘢痕的瘢痕增生指数、表皮厚度指数较瘢痕对照组分别减少了34.1%、41.5%,真皮内的胶原含量为瘢痕对照组的 68.8%(P<0.05).结论 局部应用 ACE抑制剂卡托普利能改善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增生.

    作者:张大贵;张普;林小芳;虞庆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

    目的 研究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方法 通过对自 2010年9月至 2011 年12月本院共 8例快速自然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例临床资料的回顾分析,初步了解这类病例的临床特点,并通过对文献的学习结合本组病例的情况分析造成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的原因.结果 所有病人硬膜下血肿均于72小时内完全或大部分消散,出院时均无神经功能缺损.结论 快速自然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较罕见,通过保守治疗均可获得良好的预后.血肿在颅内的重新分布、脑脊液的灌洗、脑组织的挤压及向颅外流失,是造成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的原因.

    作者:秦冰;徐锦芳;沈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经皮加压钢板微创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 探讨初步应用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e,PCCP)微创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1 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经皮加压钢板微创治疗.结果 21 例均获得随访,时间7~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在11~16周,有 2例延迟至18周,没有不愈合的病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70分钟(50~85分钟),C 臂 X 线机透视平均使用时间为 96秒(80~124秒).术中平均失血 90ml(60~130ml).术后 Harris 系统评分平均为 86分,其中优 8例,良13例.结论 经皮加压钢板微创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减少术中 X 线片的曝光时间、功能恢复快等特点.

    作者:俞叶锋;戴加平;陈刚;盛建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后路椎弓根螺钉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

    目的 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 2006年12月至 2010年9月,采用 C1-C2椎弓根螺钉治疗寰枢椎不稳13例.男9例,女 4例;年龄 21~52岁,平均 43岁.其中寰椎侧块粉碎性骨折1例;齿状突 Anderson Ⅱ型骨折7例,其中3例为陈旧性;寰枢椎脱位 2例;联合损伤3例.结果 1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 6~27个月,平均15.7个月.根据脊髓功能 Frankel 分级评价,好转 8例,无改变 5例,加重 0例;9例骨性融合,4例齿状突骨不连,2例术后1 年拆除内固定,未发现内固定断裂、松动、退钉.结论 应用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安全、牢靠,是治疗创伤性环枢椎不稳的一种很好的治疗选择.

    作者:朱科军;何登伟;刘飞俊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负荷量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负荷量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 2011 年 5月至 2011年 8月要求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 60例,随机分为两组:0.075%罗哌卡因负荷量组(镇痛Ⅰ组,n=30)和 0.15%罗哌卡因负荷量组(镇痛Ⅱ组,n=30).另选同期30例未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分别评估宫缩时间、缩宫素使用及剖宫产率的情况.结果 两镇痛组给予负荷量20分钟后所有产妇达到满意镇痛效果(VAS<3),镇痛起效时间(VAS<3)、VAS 评分比较无显著意义,两镇痛组间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第一产程宫缩持续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新生儿 Apga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镇痛组与对照组比较,宫缩间隔时间明显延长,镇痛Ⅱ组间隔时间延长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缩宫素的使用率明显升高;两镇痛组剖宫产率明显降低,均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0.075%的罗哌卡因和 0.15%的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的负荷量均可安全地用于分娩镇痛,但 0.075%的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的负荷量对宫缩的影响更小,相对更适合于分娩镇痛.

    作者:杨再平;林仙菊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胸腔镜下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手术治疗连枷胸合并血气胸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胸腔镜辅助下应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手术内固定治疗连枷胸合并血气胸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 2008年6月至 2011 年10月共收治 23例连枷胸合并血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先在胸腔镜下探查并处理胸腔内损伤,然后借助胸腔镜行重点错位肋骨定位,切开皮肤显露骨折断端,选择合适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肋骨.结果 本组 23例均临床治愈,治愈率100%.术后疼痛、骨折愈合时间都明显缩短且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连枷胸合并血气胸行胸腔镜辅助下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术可靠、安全、易行,具有定位准确、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王向东;吴明君;郝福军;葸根;杨洋;叶彦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改良内固定法与一般切复内固定法治疗跟骨骨折的对照研究

    目的 对 Sanders 分型Ⅱ型以上跟骨关节内骨折使用改良内固定方法(A组)和一般内固定方法(B 组)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 前瞻性对比研究.方法 对36例 Sanders 分型Ⅱ型以上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按就诊时间及自主选择固定方法分为 A组 (19例) 及 B组(17例).A组于 X 线下行撬拨复位,显露跟骨后不做任何复位动作,给予解剖型钢板内固定;B组为传统切复内固定术.对两组手术的手术时间、失 血量、切口长度、植骨例数及手术前后的 Maryland 足部评分和影像学测量数据进行随访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植骨例数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血量、切口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l天 VAS 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切口愈合情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 Maryland 足部评分中功能和疼痛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 影像学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内固定与一般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总体疗效相当,但改良内固定有 切口较小、手术创伤小、切口并发症较低的优点.

    作者:赵伟儿;季程;王森龙;方煜丽;惠明大;黄洪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