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贻站;朱坚;曾云记;谢作完;黄有翰;周明客;庄载世;林天旭;陈圣敏;林德谦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及 D-二聚体(D-dimer)与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发病机制及复 发的关系.方法 测定74例 CSDH 患者(包括7例术后复发病人)静脉血及血肿液中 VEGF、纤维蛋白原及 D-二聚体三种因子的含量,测定9例健康人静脉血中3种因子的含量作为对照.结果 ① CSDH 患者血肿液中 VEGF、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高于静脉血中的含量(P<0.05),而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明显低于静脉血中的含量 (P<0.05); ②CSDH术后复发患者血肿液中 VEGF、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高于未复发患者 (P< 0.05),而复发患者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明显低于未复发患者(P<0.05);③CSDH患者静脉血中3种因子含量与健康人静脉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结论 VEGF、Fibrinogen 及 D-dimer 在 CSDH 的发病机制及复发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华杰;傅小君;许信龙;谢青松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对 50例(54只眼)晶状体半脱位随机分两组.一组30例(34只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 4只眼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一组 20例(20只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小切口晶体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 6只眼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结果 54只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6只眼因术前视网膜挫伤,视力无改善,两组在术后视力及术后并发症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患者,对减少了其他手术方法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术后视力,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李辉军;林咸平;崔刚锋;张旖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小儿巨大外伤性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本组12例巨大胰腺假性囊肿患儿,囊肿长径均大于10cm,12例均有腹部外伤史.B 超、CT 检查证实胰腺有囊肿样改变.6例采用囊肿外引流术,4例采用囊肿与胃后壁吻合内引流术,1例囊肿内出血,急诊行止血囊肿外引流术,术后3个月再行囊肿与胃后壁吻合内引流术,1 例受伤初期在当地行内引流术后1周腹部又出现巨大包块,转入本院后给予外引流术.结果 11 例均治愈.B 超或 CT 随访无囊肿复发.结论 腹部外伤是胰腺假性囊肿形成的主要原因;B超和 CT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手段;根据患儿个体化的具体情况,来综合判断,分别采用适宜的手术方法来达到治愈小儿巨大外伤性胰腺假性囊肿.
作者:陈君贤;鲍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微创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 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22例,均为闭合复位微创 PFNA内固定.结果 术后 22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按 Harris 功能评分,其中优16例、良 4例、可 2例,优良率 90.9%.结论 微创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安全性高、允许病人早期活动等优点.
作者:宋肖舟;傅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初步应用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e,PCCP)微创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1 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经皮加压钢板微创治疗.结果 21 例均获得随访,时间7~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在11~16周,有 2例延迟至18周,没有不愈合的病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70分钟(50~85分钟),C 臂 X 线机透视平均使用时间为 96秒(80~124秒).术中平均失血 90ml(60~130ml).术后 Harris 系统评分平均为 86分,其中优 8例,良13例.结论 经皮加压钢板微创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减少术中 X 线片的曝光时间、功能恢复快等特点.
作者:俞叶锋;戴加平;陈刚;盛建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尿道球部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25例全部为骑跨伤,所有患者均行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结果 25例全部1 次手术治疗成功,6~12个月后尿流动力学检查,大尿流率皆大于15ml / s,无尿瘘、尿失禁和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结论 采用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尿道球部损伤,创伤小、手术及住院时间短、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建松;叶利洪;陈永良;陶水祥;钱伟良;蒋小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7号注射器针头内固定治疗末节指骨骨折伴甲床损伤的效果.方法 对105例110手指末节指骨骨折伴甲床损伤患者用7号注射器针头由远端骨折处逆行穿出再顺行穿入直达基底行内固定治疗,使之解剖复位,再用尼龙 5∕0肌腱套针缝合甲床.结果 术后随访 2个月~1 年,105例110指末节指骨骨折104指Ⅰ期愈合,6指Ⅱ期愈合,指甲全部不同程度生长,末节指间关节功能良好.结论7号注射器针头内固定治疗末节指骨骨折伴甲床损伤疗效确切、方法简单、取材方便,非常适合门急诊和基层医疗单位使用.
作者:管正通;倪玲坚;周景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对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中理想置钉点的进行影像学研究,并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 5月至 2010年12月,对160例胫骨干骨折通过术前透视确定置钉点的位置,选择性地采用髌韧带内侧入路、髌韧带外侧入路或经髌韧带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 定治疗.结果 髌韧带宽度为 27~43mm,平均34.38±3.69mm.若将髌韧带依宽度划分3等份,42例的理想置钉点位于外侧区域,95例位于 中间区域,23例位于内侧区域;若将髌韧带依宽度划分成内外侧 2等份,则有 90例的理想置钉点位于外侧区域,60例位于内侧区域.本组患者 均获随访时间12~85个月,平均39.3个月.根据 Johner-Wruhs 评分标准,总体优良率为 96.3%,术后发生患侧膝关节疼痛共有 29例 (18.1%).结论 术前通过透视确定置钉点的位置,选择性地采用相应的手术入路,是相当重要的准备工作.个体化的手术入路有利于髓内 钉置钉点的显露,膝关节内结构损伤小,疗效可靠,并有效降低膝关节疼痛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季滢瑶;郑钜晗;黄忠胜;吴纪奎;郑立程;赵政;李科伦;陈志豪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颈前路螺钉固定治疗 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术中骨折端错位与分离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17例 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在透视监视下行颈前路中空螺钉固定术.结果 17例复位满意后打入导针或拧入中空镙钉时 4例骨折端再次出现错位分离,明显增加手术时间及 X 线透视次数.结论 术前颅骨牵引复位,术中透视确认复位,确保导针正位 X 线片上居中,侧位 X 线片上呈15°~20°后倾经骨折线到达尖端;选择合适直径、长度特别是螺纹长度的中空螺钉,才能有效防止齿状突骨折端的错位与分离,保证骨折的愈合和功能顺利恢复.
作者:陈雪荣;曾青东;金以军;范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臂丛神经阻滞+肋间臂神经阻滞用于肱骨外科颈手术中麻醉效果.方法 60例病例随机分成两组:Ⅰ组为臂丛神经阻滞;Ⅱ组为臂丛神经阻滞+肋间臂神经阻滞.分别于手术开始、手术1 / 2小时、手术1 小时、手术 2小时、手术结束进行疼痛划线记录法评分.结果 Ⅰ组有15例需加静脉镇痛药,3例改全麻.Ⅱ组均取得良好麻醉效果,手术顺利完成.各时间段疼痛划线记录法评分Ⅱ组低于Ⅰ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肋间臂神经阻滞用于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麻醉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王信云;石凌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丁卡因胶浆表面麻醉用于扁桃体摘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40例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肥大行扁桃体摘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Ⅰ组(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丁卡因胶浆表面麻醉组),Ⅱ组(瑞芬太尼丙泊酚组).记录诱导前、后,插管后即刻,手术开始时,拔管时 HR、MAP、SpO2、BIS.结果 SpO2、BIS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MAP变化:与诱导前比较,诱导后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组间比较Ⅱ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 变化Ⅱ组与诱导前比较,清醒拔管时明显升高(P<0.05).术后疼痛、躁动、呛咳、恶心呕吐的发生率,Ⅱ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丁卡因胶浆表面麻醉用于扁桃体摘除术,其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疼痛、呛咳、躁动和不适发生率低,是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作者:张玉光;张瑞瑛;张凌;陈加伟;陈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颈前路单间隙加单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老年性颈脊髓伤病的疗效.方法 对13例老年性多节段颈脊髓伤病患者采用前路单间隙加单节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平均随访 28个月,评估神经功能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善情况.结果 JOA评分术前3~8分,平均 5.34分,术后11~15分,平均13.33分,改善率 68.5%,颈椎生理曲度亦明显改善.结论 前路单间隙加单节段减压手术疗效好,是治疗老年性多节段颈脊髓伤病的较好术式.
作者:王文跃;朱海涛;胡祖愉;胡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小面积深度烧伤手术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30例小面积深度烧伤住院手术患者,无特殊手术禁忌,作为临床路径组;选择同期住院30例小面积深度烧伤患者按照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分别统计两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麻醉费及手术费不计入)、术后 6个月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平均住院日低于对照组 5.43天,平均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约3000.00元.术后 6个月并发症:路径组张力性水疱发生率10%低于对照组 46.66%; 路径组瘢痕发生率 26.66%,且为线状瘢痕,对照组瘢痕发生率为43.33%,多为片状瘢痕;路径组患者满意度 83.33%高于对照组 26.6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面积烧伤实行临床路径,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在临床实践中切实可行.
作者:李小奇;郑国平;付智慧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桡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Locked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利用桡骨远端 LCP 治疗锁骨外侧端骨折9例.结果 随访10~18个月,平均14个月.创口愈合良好,无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无锁骨下神经血管损伤、钢板断裂、骨折移位、锁骨远端再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按 JOA标准术后肩关节功能均为优.结论 桡骨远端 LCP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短期疗效确切.
作者:谢建新;竺湘江;潘科良;王刚祥;赵勇;宋南炎;竹徐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致中央脑疝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湘潭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2003年7月至2011 年 6月收治的 45例双额叶脑挫伤致中央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患者有 44例手术治疗,1 例非手术治疗,所有患者伤后3个月行 GOS 评分,25例Ⅰ期(间脑期)患者有 20例 4~5分,5例3分,无1 例死亡;10例Ⅱ期(中脑桥脑上部期)患者有 6例 4~5分,3例3分,1例 2分,无1 例死亡;6例Ⅲ期(桥脑下部-延髓上部期)患者有 2例 4分,2例3分,1 例 2分,1 例死亡;4例Ⅳ期(延髓期)患者有1例 2分,3例死亡.结论 重视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中央脑疝间脑期临床表现,及早双侧或单侧额部去骨瓣开颅手术,可降低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双额叶脑挫裂伤的治愈率.
作者:江辉;赵京涛;肖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颅骨修补术后癫痫发作的原因,并对预防及治疗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方法 2002年至 2010年对 278例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癫痫发作的1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对围手术期的预防用药、易致癫痫发作原因及手术操作问题进行总结.结果 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癫痫17例,占 6.1%,药物治疗满意.结论 对颅骨修补手术中的正确处理以及围手术期的预防性用药等可以降低术后癫痫的发病率、减轻癫痫发作程度.
作者:罗晨;陈彦飞;李常伟;周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应用 MIPPO 技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 Pilon 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07年 6月至 2010年9月期间有随访记录的35例胫骨 Pilon 骨折病例,Rueedi-Allgoewer 分型:Ⅱ型 22例,Ⅲ型13例,均使用胫骨远端内侧锁定加压钢板(LCP)应用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技术(MIPPO)治疗.结果 骨折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骨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按 Olerud-Molander 踝关节骨折功能评分方法逐项评分,优良率 94%.结论 应用 MIPPO 技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 Pilon骨折是一种外形美观、创伤小、固定可靠、恢复快、并发症少、有利于早期愈合及功能锻炼的手术方法.
作者:沈伟华;周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 TGF-β1 局部注射联合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 预制新西兰大耳白兔骨延迟愈合模型,将 4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 A、B、C 和 D 组,每组10只.每组分别在骨缺损模型建立后 5天和10天于骨延迟愈合区注入自体血液 2ml加生理盐水1ml;自体红骨髓 2ml 加生理盐水1ml;自体血液 2ml 加 TGF-β11ml(100μg);自体红骨髓 2ml 加 TGF-β11ml治疗.术后 4周行组织学观察和骨痂内骨系细胞立体定量分析;术后 8周行骨几何参数和骨密度(骨痂处)测定,骨生物力学测试和单位质量骨痂中钙含量测定.结果 D 组成骨细胞的平均体积密度、骨痂厚度改变、钙含量、骨折愈合处的大抗弯强度、极限应力、极限刚度和极限负荷时的能量吸收,均非常显著性高于 A组(P<0.01),显著性高于 B 组和 C 组(P<0.05).结论 TGF-β1 局部注射联合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是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颜贻站;朱坚;曾云记;谢作完;黄有翰;周明客;庄载世;林天旭;陈圣敏;林德谦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容积探头,对 2007年11月至 2011 年 5月间因已婚不孕、反复习惯性流产的子宫发育情况进行检查.结果 发现纵隔子宫124例,双子宫16例,双角子宫11例,单角子宫15例,残角子宫9例,弓形子宫 2例.结论 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诊断子宫畸形快速、简便、明确、重复性好、无射线.尤其是纵隔子宫更具有特征性的三维声像特点,是诊断子宫畸形并且区分畸形种类的佳检查方法,可替代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及宫腔镜检查等有创手段,值得在子宫畸形者中应用,有利于优生优育,减少流产儿的发生.
作者:解左平;金社红;王敏;袁华;周佳梅;刘继荣;钟汉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负荷量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 2011 年 5月至 2011年 8月要求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 60例,随机分为两组:0.075%罗哌卡因负荷量组(镇痛Ⅰ组,n=30)和 0.15%罗哌卡因负荷量组(镇痛Ⅱ组,n=30).另选同期30例未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分别评估宫缩时间、缩宫素使用及剖宫产率的情况.结果 两镇痛组给予负荷量20分钟后所有产妇达到满意镇痛效果(VAS<3),镇痛起效时间(VAS<3)、VAS 评分比较无显著意义,两镇痛组间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第一产程宫缩持续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新生儿 Apga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镇痛组与对照组比较,宫缩间隔时间明显延长,镇痛Ⅱ组间隔时间延长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缩宫素的使用率明显升高;两镇痛组剖宫产率明显降低,均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0.075%的罗哌卡因和 0.15%的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的负荷量均可安全地用于分娩镇痛,但 0.075%的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的负荷量对宫缩的影响更小,相对更适合于分娩镇痛.
作者:杨再平;林仙菊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