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广仁;高博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而又难治的顽固病症,因其病因尚未明确,因而形成临床中医证型错综复杂的状况.为了规范中医辨证规律,以中医证候及病因为切入点,探讨白癜风临床证候分布与分期规律,并进一步论证了此辩证的有效性,为白癜风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并提出了规范辨证规律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刘佳;许爱娥;朱光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于俊生教授是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博士研究生导师,认为痰(湿)、瘀、毒、风是肾脏病的重要病理因素,注重风药在肾病治疗中的应用.风药是指具有祛风解表、祛风止痉、平肝熄风、祛风通络、祛风除湿等作用的药物,于师临证中从疏风利水、祛风通络、祛风活血、平抑肝风、鼓舞正气、祛风止痒等方面发掘风药在肾病中的应用,疗效显著.
作者:王强;王中民;修暖暖;于俊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红甲虫草口服液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mil-ODS-C19柱;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nm.结果:淫羊藿苷的平均回收率和RSD分别为99.98%和0.91%.结论:本法快速,简便,灵敏,适合于红甲虫草口服液中淫羊藿苷含量的测定.
作者:孙晶;高书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丹参酮对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浆中的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AngⅡ)、心钠素(ANP)的影响.方法:SHR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丹参酮组,缬沙坦组.8只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组.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4周后,测量鼠尾血压和心肌重量,并用放免法检测血浆中内皮素、血管紧张素、心钠素的浓度.结果:丹参酮组和缬沙坦组治疗4周后,血压较SHR对照组略有下降(P<0.01);SHR对照组心室的重量、心室/体重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经丹参酮和缬沙坦治疗后,内皮素、血管紧张素、心钠素均较SHR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结论:丹参酮能够影响血管活性物质的含量,并能对逆转心室肥厚起到一定的效果.
作者:周亚光;屠恩远;梁黔生;杨光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p38/JNK MAPK信号转导通路与多种肿瘤或增殖性疾病关系密切,是一条关键的调节细胞增生和凋亡的通路,是潜在的治疗分子靶点.目前4条MAPK信号转导通路:ERK1/2、JNK、P38和ERK5已鉴定,其中p38/JNK MAPK在不同的水平和方式中对Th细胞分化起着重要作用.就近年来有关p38/JNK MAPK信号通路及其在Th细胞分化中的作用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作者:陈晋广;朱明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建立补阴怡神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对制剂中的知母进行鉴别,采用ELSD-HPLC测定菝葜皂苷元的含量.结果:在TLC色谱中,知母与对照品相同位置显相同颜色斑点,阴性无干扰;菝葜皂苷元在1.072~5.360μ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4,平均回收率99.65%,RSD=2.66%.结论:所建立的鉴别方法专属性强,定量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补阴怡神颗粒的质量标准控制.
作者:刘菊;王晓宁;崔瑛;房晓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对近年来中医药对梅尼埃病的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等方面做一概述与分析,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展望今后的研究趋势.
作者:苑述刚;樊巧玲;阮时宝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行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及高脂饲料喂养造成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益气活血复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因子(TF)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模型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中药治疗组,每组8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模型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中药治疗组行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术后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他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实验第4周末开始分别予与益气活血复方、血脂康胶囊和辛伐他汀片,持续给药4周.在治疗前、后分别取血检测PAI-1、t-PA、TF.8周末处死动物,取家兔左右颈总动脉,用透射电镜观察颈总动脉的超微结构.结果:模型组PAI-1水平持续升高,t-PA略有升高,TF水平明显升高.中药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较,PAI-1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1),t-P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明显(P<0.01),TF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1);电镜水平证实益气活血中药能够改善颈内动脉的超微结构.结论:益气活血复方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分泌,减少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的分泌,同时抑制组织因子释放,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作者:张玉珠;张艳;于睿;礼海;王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法改善脾虚痰湿型乳腺癌患者化疗毒副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脾虚痰湿型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同时服用健脾化痰汤,对照组单纯化疗,进行对照观察.共观察3个化疗周期.结果:治疗组的同时服用健脾化痰汤,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随着服用时间的延长,症状评分逐渐减少,治疗前后相比P<0.05;两组进行组间比较可见到症状评分改善的明显差异,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卡氏评分明显升高,而对照组卡氏评分下降,P<0.05;治疗组出现Ⅱ级以上白细胞及胃肠道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健脾化痰法能显著改善脾虚痰湿型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白细胞下降与胃肠道反应.
作者:阮华;刘平;卫骆云;孙晓珍;沈林森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方法论的创新是实现证候研究突破的关键.中医证候体系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巨系统.从复杂性科学视角寻求证候研究方法论是必由之路.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引入中医证候研究领域符合中医证候体系的内涵要求,具有可行性.本课题着眼于中医证候体系的复杂性特征,探讨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的方法学,旨在为当前证候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作者:孙贵香;郜文辉;袁肇凯;左和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体外高糖培养条件下,消可宁颗粒对血管内皮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过氧亚硝酸阴离子(peroxynitrite,ONOO-)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分常规培养组、高糖对照组和不同浓度消可宁组,检测NOS和NO的吸光度,计算出活力或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ONOO-生成的标记物一硝基酪氨酸(nitrotyrosine,NT)的表达.结果与高糖对照组比较,消可宁组eNOS活力明显增加,iNOS活力降低,NO含量下降,NT表达减少.并具有剂量与时间依赖性.结论:消可宁可以抑制iNOS活性,并降低NO含量,减少血管内皮细胞内ONOO-形成而发挥抗氧化作用.
作者:赵凤辉;巩玉森;魏群利;柳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制备乳癣康巴布剂,观察其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根据长期临床经验方改变剂型制成乳癣康巴布剂;将63例乳腺囊性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乳癖康巴布剂、对照组乳癣消贴膏分别1帖/天,14天为1疗程,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过敏反应情况.结果:该制剂制备工艺可行,质量符合药典要求,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9%与73.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毒副作用,观察组有1例皮肤轻微过敏反应,对照组有9例过敏反应,其中3例起泡严重过敏反应.结论:乳癣康巴布剂制备工艺简单,其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临床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过敏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鲍建军;陈永财;周斌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背景:中医药治疗乳腺癌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多年临床验证,中医药疗法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攻补兼施,顾护正气,祛邪抗癌,在减少并发症、减毒增效、减少复发转移、逆转耐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方法:本研究以乳宁Ⅱ号方为基本方治疗10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病例对照临床试验的研究,以常规中医症状疗效评定评价乳宁Ⅱ号方防治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疗效.结果:病例组患者经1年的治疗后24项症状均得到改善,以治疗后6个月效果明显.病例组中5项症状学数据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统计处理,有统计学意义:神疲乏力症状初诊(1.4151±0.8031)与四诊(1.0583±0.7774),五诊(0.9320±0.7829)比症状改善具统计学意义,P<0.05.腰膝酸软症状初诊(1.3491±0.9159)与四诊(0.9320±0.8994)比症状改善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乳房结块疼痛,质地,数目等情况项中.初诊(0.8679±0.7816,1.1887±0.6189,1.9623±0.9146)与五诊比(0.4757±0.6837,0.8932±0.6554,1.3883±1.0022)比较P<0.05.病例组对侧发生乳腺癌者1例,胸壁转移者l例.对照组肝肺眼等多脏器转移2例,其中1例已死亡.淋巴结转移2例.结论:乳宁Ⅱ号方不但能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而且对侧乳腺增生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防止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
作者:胡升芳;陈红凤;秦悦农;张董晓;洪日;付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诸病源候论>虽详于论病因证候,但其论治也形成完备体系.通过对该书涉及治疗原文的探析,发现书中所采用的方药、针灸、外治、导引、养生等措施丰富,而且论治精炼,侧重确立治则,治法灵活多样,并形成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随证而治的治疗观.其治疗观既是靖以前治疗经验的总结,又对后世医学产生深远影响.
作者:张志峰;姚浩敏;严世芸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探索麝香注射液治疗老年脑梗死的红细胞免疫机理.方法:采用改良法红细胞免疫酵母菌花环试验方法为基础,将复方麝香注射液药物作为干预因素,根据加入或不加入复方麝香注射液分为药物干预的实验观察组、空白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分别对其红细胞免疫指标RBC-C3bRR、RBC-ICR进行实验和对照分析.结果:无药物干预的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的RBC-C3bRR与药物干预的实验观察组RBC-C3bRR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两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组RBC-ICR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RBC-C3bRR、RBC-ICR分别进行比较,P<0.05;均有显著差异.与实验结果一致.结论:麝香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有明显的正向调节作用.
作者:常国良;常盼盼;赵小平;梁小乐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黄芪多糖诱生脐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s)体外介导的抗白血病细胞的细胞毒效应.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脐血.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得脐血单个核细胞.分为两组,实验组:在含有浓度100mg/L黄芪多糖的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中培养;对照组:RPM1-1640完全培养液中培养.①在培养过程中用倒置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FCM技术检测培养第12天两组细胞的细胞免疫表型.②MTT比色法检测DCs对同种异体T细胞的增殖作用.③MTT比色法检测由DCs介导的对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①在培养的第72h后实验组细胞形态开始变化,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树突状结构更加明显,第12天细胞呈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对照组细胞生长缓慢,培养至第12天细胞呈梭形巨噬细胞形态.培养至lOd的实验组细胞透射电镜下呈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培养12天实验组细胞高表达DCs特异性抗原CD1a、CD80、CD83和CD86,与对照组对应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②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经黄芪多糖诱生的DCs具有明显激发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且随数量的增加而作用增强.③经黄芪多糖诱生的DCs负载肿瘤抗原后可诱导肿瘤特异性CTL产生抗白血病细胞毒效应,而对照单独T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很弱.各对应效靶比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各实验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0.01);各对照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黄芪多糖可诱导脐血来源的单核细胞(即DCs前体细胞)定向分化为功能性(即成熟)DCs;②黄芪多糖诱生的DCs具有强烈激发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且随数量的增加而作用增强;③黄芪多糖诱生脐血来源的DCs可负载肿瘤抗原诱导特异性CTL的产生,发挥显著的抗白血病细胞毒效应.
作者:邓曼;陈志明;窦晓兵;史亦谦;沃兴德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探讨暑痧的畲医诊断及疗法规范.通过深入浙江、福建等畲族村镇,走访近百名畲医后经全面总结对畲医的暑痧诊断及疗法制定出规范,供基层推广参考.
作者:陶云海;徐向东;雷后兴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绞股蓝颗粒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血管活性物质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单侧肾切除加STZ注射法改良复制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绞股蓝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及缬沙坦对照组),观察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肾组织ET-1、NO含量、ETR mRNA的表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肾组织ET-1及NO含量显著减少,肾组织ETARmRNA明显下调,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绞股蓝颗粒可用于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血管活性物质紊乱有关.
作者:黄平;金李君;钱康;朱崇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比较糖尿病肾病大鼠和中药复方肾消康治疗组大鼠肾脏组织中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实验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从肾脏组织中抽提mRNA,由纯化的总RNA合成双链cDNA,并将其纯化,以生物素标记cRNA合成.纯化和质控体外转录(IVT)产物,片断化cRNA,然后进行杂交、洗脱、染色、芯片扫描并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数据.不同肾脏组织样本用灰度扫描图和杂交信号强度散点图表示.结果:仅对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谱中的Cxel12进行报告.糖尿病肾病模型组肾脏组织基因Cxcl12表达上调,中药复方肾消康治疗组肾脏组织基因Cxcl12表达下调.结论:Cxcl12在糖尿病状态下肾脏也有表达,并且表达上调,而中药复方肾消康可使其下调,这也是中药复方对糖尿病性肾组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姜德友;王俊霞;王兵;郭加利;太鑫;刘春红;柳成刚;刘征;周雪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肺合剂对放射性损伤大鼠肺组织中MMP-9及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肺合剂组,6MV-X线直线加速器对大鼠双肺进行单次照射25Gy,复制大鼠放射性肺损伤模型,然后予中肺合剂灌胃,8周后分离大鼠肺脏经宏观检查并称重后,计算肺系数;取右上肺组织切片.采用SP法检测MMP-9、TIMP-1的表达.结果:照射8周后,与模型组比较,中肺合剂组MMP-9表迭下降,TIMP-1表达上升.结论:中肺合剂可以预防肺纤维化,对放射性肺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孙燕;张爱琴;张永军;马胜林;孙在典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