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碧春;陈小峰;杜建;林久茂;郑良朴
着重从中医角度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阳性致先兆流产的病因病机,提出脾肾两虚为病变治本,血热夹瘀为病变之标,脾肾两虚、血热夹瘀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本病治则治法的确立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陆启滨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为增强蜜炙黄芪的补中益气作用,在炮制中对辅料蜂蜜的用量进行测定,保证蜜炙黄芪的饮片质量.方法:以葡萄糖含量为指标,5%苯酚溶液为显色剂,用比色法测定不同加蜜量炙黄芪中的葡萄糖含量,采用数学统计方法,找出加蜜量与饮片的葡萄糖含量的线性关系.结果:蜜炙品中葡萄糖含量随炮制时加蜜量的增加而增加,线性关系明显.结论:用比色法测定蜜炙品葡萄糖含量,有利于保证蜜炙时加入规定的炼蜜量.能控制蜜炙黄芪的炮制质量.
作者:黄云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平肝潜阳药物对甲亢肝阳上亢证大鼠肾上腺蛋白质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平肝潜阳药物治疗甲亢肝阳上亢证作用机理提供依据.方法:左旋甲状腺素(L-T4)腹腔注射和附子汤灌胃造成甲亢肝阳上亢证模型,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比较正常组、甲亢肝阳上亢证组及平肝潜阳药物治疗组中肾上腺的差异蛋白质.结果:3组蛋白质斑点总体分布相似,主要分布在等电点pl 5~8.5,分子量M 8.5~135.5kD.与正常组比较,甲亢肝阳上亢证模型组中蛋白质点表达上调的有4个,下调的点有9个;在模型组中上调的4个点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下降;而模型组中下调的9个点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上调.结合生物信息学进行质谱鉴定,发现其中10个蛋白质分别为神经介素B受体,NG-二甲基精氨酸二甲氨基水解酶,核苷二磷酸激酶,胶原蛋白(Ⅱ)α1链.泛素.硫氧还蛋白依赖性过氧化物还原酶,苹果酸脱氢酶,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热休克蛋白-27,膜联蛋白-A1.结论:平肝潜阳药物治疗后的甲亢肝阳上亢证大鼠肾上腺蛋白质的表达上具有差异,平肝潜阳药物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所鉴定的这10个蛋白质的抗氧化、调节交感-肾上腺髓质功能及影响能量代谢相关酶等作用有关.
作者:尹耀慧;易振佳;钟广伟;胡建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糖尿病及其合并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与NF-KB信号转导通路密切相关,NF-KB及其相关基因作为一种转录因子调节众多基因的表迭,参与糖尿病及其合并症的发生发展,作用NF-KB信号通路可以作为治疗糖尿病及其合并症的一研究方向.
作者:冷锦红;于世家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探讨针灸配合促通技术对中风后遗症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7例中风后遗症的患者进行综合组(针灸配合促通技术组)与针灸组、促通组治疗进行疗效观察与分析.结果: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综合组明显优于针灸组和促通组.针灸组与促通组疗效差异性不显著.结论:针灸配合促通技术对于中风患者促分离运动非常有利,运用康复理论指导针灸治疗,把中医针灸疗法与西医经典康复手段相结合,突出中医治疗在中风后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中的优势,为针灸临床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林琳;楚佳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尿激酶型的纤溶酶原活化剂受体(u-PAR)与恶性肿瘤细胞周围基质的纤溶状况密切相关,因此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有关.本实验观察了中药清开灵注射液对肝癌细胞HepG2培养上清液中u-PAR表达的影响,以了解清开灵注射液对肝癌细胞周围纤溶状态的影响.方法:取清开灵冻干粉200mg.用注射用水逐步稀释为从10到30000倍的9个稀释倍数,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中分别培养等量细胞,以等量PBS液作为阴性对照.人肝癌细胞株HepG2,置37℃,5%C02培养,3~5天传代1次,倒置显微镜观察,待细胞生长旺盛(达指数生长期)后用MTT法分别测定各浓度药液的细胞增殖抑制率,然后用含各浓度药液的10%胎牛血清RPMI-1640培养液刺激细胞株48h,分别取各组细胞上清进行u-PAR表达的ELISA检测,观察各浓度药物对细胞生长活力和u-PAR表达的影响.结果:清开灵注射液对HepG2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同时可使细胞培养上清中u-PAR水平下降.结论:清开灵注射液的运用可降低肝癌细胞的增殖活力.同时药物可通过降低癌细胞周围纤溶状态押制肝癌细胞的周围组织浸润和转移,临床上可考虑作为治疗肝癌,防止癌细胞转移的药物选择之一.
作者:王文花;单泽松;胡海燕;张晓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对230例乳腺增生中医属肝郁痰凝证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以逍遥萎贝散,西药配合甲睾酮、维生素B1、维生素136片干预,进行临床观察,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评价愈显率79.57%,总有效率99.13%,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总有效率达98.70%,治疗前后乳房疼痛评分、乳房肿块评分、症状缓解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显著.
作者:高凤霞;陈晓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中抑郁症的发生丰以及其相关因素.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抑郁症病人的四诊资料,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与相关因素的研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抑郁症患者有91例,占调查人群的50.56%,非务件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胆囊炎是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中押郁症的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情志刺激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胆主决断与抑郁症的发生具有高度相关性.
作者:牟新;周旦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糖克煎剂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探讨中医药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方法:用小剂量链脲佐茵素(STZ)加高热量饲料的方法复制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用中药复方糖克煎荆和罗格列酮作用于模型大鼠;检测实验大鼠的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用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衡量胰岛素抵抗程度.结果:模型组IS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组ISI与模型组相比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糖克煎剂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而治疗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
作者:王东;李敬林;姜良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肾小球肾炎为临床的常见病、多见病.血尿是其主要症状之一,常反复发作,病情迁延难愈.目前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董志刚教授基于古代医籍中对血尿的认识,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肾炎血尿属于中医溺血,尿血的范畴.病因由外感风热、阴虚火旺、脾肾气虚、气阴两虚所致.治疗上以补益脾肾为本,用药平和,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治疗肾炎血尿的方法.
作者:史佳影;董志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解毒祛瘀滋阴中药早期干预对幼年MRL/Ipr鼠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2月龄雄性MRL/Ipr小鼠50只及2月龄雄性C57BL/6小鼠10只,随机分成低、中、高3个不同荆量组、阳性对照组、治疗前组及正常对照组6组研究.治疗前组直接取标本;其余5组分别给药30天后,取标本.检测肾脏TCF-βlmRNA、NF-KB p65表达;肾脏病理组织形态的改变.结果:治疗前组、阳性对照组肾组织TGF-BlmRNA、NF-KB p65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强;经中药早期干预的高剂量组则表达明显减弱,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经中药早期干预的高剂量组肾小球系膜细胞、基质增生较阳性对照组明显好转;中剂量组较阳性对照组减轻;低剂量组无明显改善.结论:解毒祛瘀滋阴中药早期干预,能明显降低肾组织TGF-βlmRNA的表达;能抑制肾组织中NF-KB P65的表达;并且能明显改善MRL/lpr小鼠狼疮性肾炎的病理损害.
作者:林胜友;陈健;金波;倪桂宝;范永升;温成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体质学说是中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先天禀赋与后天饮食、年龄、性别、劳逸、情志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掌握个人的体质特征,针对不同的体质进行辨证论治,对于增强体质,减少疾病保障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何迎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本实验通过姜黄素在体外对大肠癌CX-1细胞株的抗肿瘤作用研究,探讨姜黄素抗大肠癌的作用机理及其分子机制.实验方法:采用细胞生长抑制试验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对大肠癌CX-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光镜下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CX-1细胞的生长情况、形态学改变及凋亡过程;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对照组和试验组CX-1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别是观察试验组细胞的凋亡结构;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一定浓度姜黄素处理CX-1细胞不同时间的凋亡率.并与对照组细胞的凋亡率比较,已显示姜黄素作用时间与凋亡率二者之间的关系;免疫组化常规SABC法检测一定浓度姜黄素作用前后CX-1细胞内抑制凋亡蛋白Bcl-2和促凋亡蛋白bax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结论:①在体外,姜黄素能抑制人大肠癌CX-1并诱导产生凋亡,其机制与细胞内的抑凋亡蛋白Bel-2和促凋亡蛋白bax的蛋白含量密切相关.②姜黄素对人大肠癌CX-1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③姜黄素在大肠癌治疗中可能成为一种有希望的凋亡诱导荆.
作者:张菁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异鼠李素对ECV304细胞分泌的t-PA PAI-1 vWf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异鼠李素与ECV304细胞培养18h后,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t-PA、PAI-1、vWf的含量.结果:不同浓度的异鼠李素均可抑制内皮细胞PMI-1的分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中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低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并随着异鼠李素浓度的增加PAI-1含量呈剂量依赖性减少;不同浓度异鼠李素对内皮细胞分泌的t-PA和vWf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异鼠李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降低内皮细胞PAI-1的分泌,影响纤溶系统活性.
作者:滕丹;程嘉艺;孙静;张莹;陈文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立足有效教学,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病理选修课中融传统的教学法与PBL教学法为一体,结合启发式、交互式、自学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情境交融,优势互补.改革后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有效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团队合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有利于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了教学效果.
作者:戴晓明;蒋凤荣;戴建国;王子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血脑屏障(BBB)是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稳定的结构基础,现代医学对BBB主要的研究方法甭BBB超微结构的观察,色素伊文思蓝、金属镧或者放射性核素等示踪剂,CT、MRI等影像学观察.体外模型,特:指标等.简介现代医学BBB主要的研究方法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并作述评.借鉴现代医学血脑屏障的研究一段,为从多方面研究中医药对血脑屏障的影响提供方法学,有助于中医理论研究、中药归经研究、阐明中医药及一灸的作用机制等.
作者:徐珑珑;郑国庆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养心益肝汤对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292例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4例(采用养心益肝汤和常规康复治疗)和对照组138例(采用常规康复疗法),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治疗前后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TG、TC、LDL-C、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养心益肝汤可显著调节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患者血脂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显著提高患者神经功能.
作者:王文兰;付彩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刘明教授,遵循<内经>传统的气机升降出入理论,博览历代医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诊断和治疗疾病中,注重气机变化,遣方用药中善以补配消,以塞配通,疏通气机,以调理脏腑功能及调畅逆乱之气机,使阴平阳秘,元气生生不息.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方面亦独具匠心,主张平补缓攻,调畅气机法贯穿治疗疾病的始终.在临床上辨病、辨证相结合,灵活运用,疗效昭著.
作者:王圣治;刘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治咽茶新的制备工艺,优选佳提取条件.方法:以醇浸膏得率和绿原酸含量为考察指标,用正交实验考察了4种因素[醇的浓度(A)、溶媒量(B)、回流时间(C)、回流次数(D)]对其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治咽茶佳提取工艺条件为70%乙醇回流3次,10倍量,回流1.5h.结论:制备工艺合理.
作者:徐英宏;冯川;姜清华;XU Ying-hong;FENG Chuan;JIANG Qing-hua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黄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和对血清TNF-α、IL-1β、IL-8变化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符合入选条件的48倒严重多发伤患者(ISS>16)分为大黄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大黄治疗组在相应综合抢救措施基础上.给予生大黄粉10g以温开水100mL调匀后经胃管鼻饲,或口服,每目3次,共治疗5天;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改善情况,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惠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5天血清TNF-α、IL-1β、IL-8水平,动态观察血清TNF-α、IL-1β、IL-8的变化,并与正常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大黄对多发伤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治疗有较好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当天血清TNF-α、IL-1β和IL-8即开始升高,第2~4天达王4高峰后开始下降;5天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黄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TNF-α、IL-1β、IL-8水平下降明显(P<0.01).结论:大黄可能通过保护胃肠道功能,抑制细胞因子释放.降低交症反应而对多发伤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李永领;张荣;朱烈烈;陈大庆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