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出血性脑梗塞的治疗探讨

戴建凯;戎根成

关键词:出血性脑梗塞, 个体化治疗方案, 科手术治疗, 出血性脑卒, 卒中, 中风病人, 治疗经验, 治疗结果, 随访分析, 神经内科, 临床资料, 致残率, 死亡率, 病死率, 中药, 预后, 规范, 发病
摘要:我国出血性脑卒中药占全部中风病人的21%~48%,死亡率和致残率居各类卒中的首位,发病后1个月内病死率高达30%~50%[1].对于出血性脑梗塞的治疗目前也无常规治疗经验和规范可供鉴借.本文对2001年10月至2008年12月由神经内科转科手术治疗的17例出血性脑梗塞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进行了随访分析,探讨出血性脑梗塞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及其预后.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三维手法治疗颈椎失稳性头痛的分析

    颈椎失稳是引起颈源性头痛的重要原因之一[1],临床表现以慢性、单侧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疼痛性质为牵涉样痛[2],并可伴有颈肩背部的症状,好发于中老年人.笔者总结2005到2009年间治疗因颈椎失稳造成的头痛患者58例,分别采用三维手法治疗和药物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参数行相应的对照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陈鹏;郑胜明;金尧;蔡鑫磊;张舒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多层螺旋CT对钝性肾挫伤的诊断与临床评估

    近年来,由于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交通事故、社会治安等问题的增多,临床上肾损伤较为常见.CT评估钝性肾挫伤及其邻近组织病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已为临床重视,并为外科治疗提供重要依据.CT是至关重要的保守或手术治疗病人的依据.为了进一步探讨CT检查在钝性肾挫伤中的诊断及分级对临床治疗的价值,将本院2000年10月至2009年7月收集资料完整的48例钝性肾挫伤分析如下.

    作者:娄纪祥;陈永良;叶利洪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西医对比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及经济学研究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primary Osteo-Doroszs,POP)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大众公共健康问题,临床表现主要为骨痛驼背弯腰,脆性骨折发生.如何采用为有效的方法治疗POP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目前世界性老年病发病率排名第6的慢性疾病.我国人口逐年进入老年化,POP严重影响我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本研究的目的是进行中西医药治疗疗效及经济学对照比较,探索一种资源丰富、疗效明显、价格合理、毒副作用小、适合本国老年人治疗有效的方法.

    作者:裘霞敏;俞婴敏;李炜鹏;何挺佳;章均;劳纪军;顾惠杨;赵建江;卢志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不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术前与术后可视性个体化建模

    目的 研究构建正常和不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及在两种不同治疗方式下张、闭口位的颞下颌关节系统的个体化三维可视模型,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生物力学致病机理研究及其临床治疗方法的评价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正常志愿者和单侧不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各1名,采用CT和MRI两种扫描方式,按照闭口位与大张口位的姿势进行扫描,应用Mimics和Gemagic软件平台,建立正常的与病理的颢下颌关节三维几何模型.同时,患者行颢下颌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治疗后,模拟关节盘复位手术后分别进行闭口位与大张口位姿势的扫描与重建. 结果 建立了正常的、不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术前的、行透明质酸关节腔内注射后的、模拟关节盘复位的4组个体化三维可视模型. 结论 基于CT、MRI扫描和Mimics、Geomagic三维重建能够实现不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行透明质酸关节腔内注射和模拟关节盘复位的个体化三维可视建模,对评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并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生物力学致病机理研究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作者:赖林锋;方一鸣;吴立军;王继松;肖进;朱形好;丁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加压空心钉治疗与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股骨颈骨折为老年人的一种常见骨折,部分患者在伤前即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或偏瘫等全身性疾病[1].由于股骨颈、头的血供及解剖特点,骨折后易使主要血供来源阻断,骨折部位承受较大的剪应力,易发生股骨头的坏死及不愈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病死率较高.股骨颈骨折至今在其治疗方法及结果等许多方面仍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2].本院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加压空心钉(以下简称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例股骨颈骨折,获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蔡飞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早期纳洛酮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观察

    弥漫性轴索损伤是外伤直接引起的脑白质广泛轴索损伤,患者伤情一般较重,是外伤后长期昏迷和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本院采用盐酸纳洛酮治疗脑弥漫性轴索损伤5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拇指背尺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

    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是手外科的常见损伤,一般都选用皮瓣修复,如示指背动脉岛状皮瓣,中环指指动脉岛状皮瓣,带蒂皮瓣及游离皮瓣等.但各种皮瓣都有优点和限制.2007年以来,笔者应用拇指背尺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患者7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柳振华;唐小祥;蓝声洪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重建型交锁髓内钉治疗同侧股骨干伴股骨颈骨折

    股骨干骨折伴同侧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较少见的节段性骨折,属于复杂骨折,其发生率占骨干骨折的6%[1],这类骨折的治疗方法报道很多,但佳的治疗方法目前仍有争议.本院自2002年3月至2007年8月应用重建型股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伴同侧股骨颈骨折14例,疗效满意.

    作者:王水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早期高压氧联合针灸促醒弥漫性轴索损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iury,DAI)是头部遭受加速和(或)减速惯性力引起的脑损伤,以广泛轴索断裂为特征,常见于车祸伤及坠落伤.按Levi等人[1]的DAI临床分级标准,笔者于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早期高压氧联合针灸促醒kvi临床分级Ⅱ级(CCS评分6~10分)患者30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丰;胡立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骶髂筋膜脂肪疝36例手术治疗体会

    骶髂筋膜脂肪疝,又称腰骶部筋膜脂肪疝,是引起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之一[1].但因在临床上认识不足,常被误诊为坐骨神经痛或其它疾病而得不到有效治疗.本院为1985年3月至2005年10月经行保守治疗(服药、封闭、按摩、理疗等)无效的骶髂筋膜脂肪疝病例,在本院施行脂肪结节切除、高位切断神经血管束,并视疝孔大小,分别行筋膜囊松解术或缝合术,效果良好.观报道如下.

    作者:方军波;钟宁;郁刚;许晖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预见性双额平衡减压治疗脑挫裂伤并发脑中心疝的临床研究

    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是一种常见的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意识障碍较轻,但病情发展快,常引起脑中心疝.一但错过抢救时机,致死率高.本院自2003年1月至2009年11月.收治急性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病人并发脑中心疝71例,其中采用预见性双额平衡减压治疗脑挫裂伤并发脑中心疝35例(观察组),分次或单次额叶减压治疗脑挫裂伤并发脑中心疝36例(对照组).现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陈锷峰;马骏;钱辉;骆明;马卫星;娄纪祥;王响林;蒋晓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治(附21例报告)

    原发性甲状旁腺亢进(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在我国较少见,散发.本院自1984年至2008年共收治原发性甲状旁腺亢进21例,为甲状旁腺腺瘤或甲状旁腺增生伴腺瘤样变,现就诊治及合并症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丁丰盛;傅建飞;李曙光;骆建生;吴海啸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尼莫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中重度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重型颅脑外伤病人常伴有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CVS)是常见的继发性神经系统损伤,也是增加t-SAH患者死残率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但目前对t-SAH后脑血管痉挛这一状态的治疗研究仍较少.本院自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之间使用尼莫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2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屠传建;宋大刚;柳建生;章月江;陈华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髋关节矫形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是大手术后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而髋关节矫形术病人是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高危人群.本研究拟从围术期病人、手术和麻醉方面全面分析髋关节矫形术后病人下肢DVT的危险因素,以便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作者:俞丽君;章炳法;卢昱坤;黄玉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10例结节性硬化的影像学诊断

    结节性硬化(tuberous sclerosis),以下称TS,又名Bourneville病.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脑发育畸形,Dawson J[1]报道占1/150000.男性多于女性,病因未明,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家族性,又可散发,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病例发现率较前明显增加.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本文收集了10例TS的CT及MRI资料加以分析、讨论.

    作者:张国泉;胡征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邻指皮瓣修复指端缺损36例体会

    手指远端的组织缺损在各种手外伤中常见,包括指掌侧及指背的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甲床损伤等,邻床有多种修复方法.近年来,笔者采用邻指皮瓣带蒂转移的方法来修复指端的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甲床损伤等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刚刚;张立沼;徐汝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急诊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所致急性肾绞痛

    肾绞痛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急症,主要病因为输尿管结石等各种原因导致输尿管梗阻,临床经解痉、镇痛治疗后多可好转,但积极治疗病因、解除梗阻是缓解症状的根本措施[1].本院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对52位确诊为输尿管结石所致急性肾绞痛患者,急诊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以观察用此方法缓解急性肾绞痛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叶光前;陆建军;刘伟华;周军;周亮;虞日考;朱乾浩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出血性脑梗塞的治疗探讨

    我国出血性脑卒中药占全部中风病人的21%~48%,死亡率和致残率居各类卒中的首位,发病后1个月内病死率高达30%~50%[1].对于出血性脑梗塞的治疗目前也无常规治疗经验和规范可供鉴借.本文对2001年10月至2008年12月由神经内科转科手术治疗的17例出血性脑梗塞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进行了随访分析,探讨出血性脑梗塞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及其预后.

    作者:戴建凯;戎根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铣刀椎板成形加椎管重建术在胸腰段椎管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一种改良的保留棘突的全椎板成形、二孔钛板椎管重建方法在脊髓肿瘤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07年6月经全椎板成形、椎管重建的12例胸腰段脊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2例患者均获肿瘤全切.术前症状均获不同程度改善.术后1周和术后6月分别行螺旋CT椎管三维重建,局部结构稳固,无一例发生固定件松动和回植椎板塌陷.结论 保留棘突的全椎板成形、二孔钛板椎管重建,能满足手术的良好显露要求,又能很好的恢复椎管的解剖结构,提供稳定的后部支撑,减少粘连,并且不影响术后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简单易行,是一种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椎管重建方式.

    作者:朱永坚;沈宏;张建民;刘伟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外伤性侧裂区血管损伤手术治疗体会

    脑外侧裂区血管是分布于大脑半球功能区重要的脑供血动脉及回流静脉,其结构和位置特殊,较易损伤,处理困难,损伤后易致脑梗死或脑肿胀.本院自2003年至2008年对32例外侧裂区血管损伤患者及时手术治疗,疗效明显.现结合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朱岁军;方黎明;沈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