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治疗不安腿综合征疗效观察

李丽霞;王国明;温峰云;宋永强

关键词:针灸, 不安腿综合征,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不安腿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取穴天枢、水分、三阴交、足三里、太冲等穴位,对照组20例,每晚1次,谷维素20mg,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30天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75%,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治疗不安腿综合征有很好的疗效.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灯笼草的生药鉴别研究

    对灯笼草药材进行生药学研究,分别从基源鉴别、性状鉴别、组织构造、粉末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为更好的开发应用、药材鉴定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远志;许亮;王冰;王荣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牡丹皮对小白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牡丹皮小鼠增强小鼠免疫的作用.方法:实验动物采用清洁级ICR级昆明种小鼠,免疫调节试验各设3个剂量组,分别为52、26、13mg/kg体重,即高、中、低剂量组,另设蒸馏水对照组.经口灌胃给予受试物.免疫调节试验选用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指标.结果:调节免疫实验提示,中、高剂量组抗体积数显著增加,高剂量组耳廓肿胀度和中、高剂量组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吸光度差值显著增加,高剂量组单核一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显著增加,高剂量组NK细胞活性显著增加.结论:牡丹皮对小鼠具有增强免疫作用.

    作者:李彦博;王倩;张炳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从病机看中风病证候要素

    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是证候规范化研究的重点.其中证候要素的提取是证候诊断标准建立的关键.病机是证候及证候要素产生的根源.文章通过对中风病传统与现代病机研究的分析,总结出中风病临床常见的证候要素,为建立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推进中风病证候规范化研究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作者:张聪;高颖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外伤性脑积水证治初探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统计356例脑挫裂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结果出现急性脑积水者6例,慢性脑积水者35例.分析认为昏迷患者给以流质饮食、小便不利、高热是颅脑外伤后发生脑积水的主要因素,并从瘀阻清窍、脾虚水聚、肾阳不足膀胱失司、热毒壅滞四个方面对其病因病机与辨证论治进行了分型探讨.

    作者:赵新军;姜汝明;王德亮;孙登江;张恺;焉兆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药指纹图谱的不同方法特点及应用

    中药指纹图谱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手段更加成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中药的鉴定与质量控制,就近年来研究中药指纹图谱的光谱、色谱及DNA等不同方法做一简要论述.

    作者:赵德玉;毕桂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梗死58例——附西药治疗46例对照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中减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补阳还五汤随症加减;对照组46例,单纯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9%.两组比较P<0.0l,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高.

    作者:诸伯星;杨大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丹参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研究

    目的:建立丹参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细茵内毒素检查法.结果:丹参注射液注射液经30倍稀释后,用灵敏度为0.25EU/mL的鲎试剂检测细菌内毒素无干扰因素的影响.结论:丹参注射液可应用鲎试剂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

    作者:嵇扬;邓英贤;王文俊;沈娟;聂渝琼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从肠易激综合征释析中医心身整体观

    中医形神学说认为形俱神藏、形神相即及形神合一.通过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发病机制)及治疗来释析中医心身整体观.

    作者:杨银芳;张建英;楚更五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药抗癌的分子药效探讨

    通过查阅分析近5年肿瘤实验研究的文献资料,发现中药的抗癌效应目前存在2种情况,即存在剂量-时间效应,存在适剂量等.同时,中药抗癌也涉及较多的分子靶点,如调控细胞周期、细胞调亡和细胞信号转导等多种抗癌途径,因此中药抗癌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杨杰;高锋;孙洋;丁维俊;王米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固表解毒合剂对干酵母所致发热大鼠体温影响的比较研究

    目的:观察并比较固表解毒合剂等对干酵母所致发热大鼠体温的影响.方法:大鼠皮下注射15%干酵母悬液10mL/kg后立即以固表解毒合剂灌胃给药,同时以不同中药及阿司匹林为对照,于给药后1、2、4、6、8h测体温,求出各测定时刻体温相对于正常体温的变化值.结果:固表解毒合剂在给药后的1h体温升高不明显,且在4、8h可显著降低体温的升高(P<0.05~P<0.01).结论:固表解毒合剂具有一定的解热作用,可能与扶正固本的作用有关.

    作者:李灿东;王瑞国;杜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查玉明学术思想纂要

    查老平生精于攻读,勤于临证,深悟古典医籍之精髓,通晓临订辩证之精要.从事中医临床基础理论研究及中医人才培养工作近60个春秋,坚持勤求古训,师古不泥,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不持偏执,敢于创新的治学理念,在临床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基本上形成了自己比较系统的学术思想.

    作者:徐月英;尹远平;查杰;姜春梅;江红;查玉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小儿肺咳颗粒中陈皮的薄层鉴别方法改进研究

    按照颁布标准和中国药典方法鉴剐小儿肺咳颗粒中的辛弗林,斑点不清,分离度差,文章对样品的提取方法和薄层鉴别条件都作以改动,取得很好的效果.

    作者:项海芝;桑育黎;郝延军;张颖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消渴病因病机探析及调治

    肾的精气血虚衰,是万病之源.消渴,不论是燥热还是阴火,不论是血虚还是气虚,不论是内损还是瘀血,不论是胰腺分泌失调还是胰岛素抵抗性,不论是浊毒还是酮体阳性等所致的消渴,都是因肾的精气血虚衰所致.认为肾的精气血虚衰不但是万病之源,而且是导致胰腺分泌排放等功能失调的根本因素.家传治疗上消、中消、下消的各秘方和食疗方,都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潘相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药饮片的质量与管理

    中药饮片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质量控制和管理的难度,从饮片入库前的验收,包括易混品、掺伪品、假冒品的鉴别,药用部位、饮片杂质、湿度、虫蛀、发霉和走油等方面的检查,及包装和数量的清点,到饮片的在库养护如库房的管理和饮片的保存等,都需要在实践中结合理论进行摸索和总结.

    作者:吴洁;秦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清热泻火法治疗面部痤疮6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清热泻火法对面部痤疮的疗效.方法:60例面部痤疮病例,采用清热泻火法,以清痤灵加减,每日1剂,分2次口服,4周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皮疹消退情况.结果:痊愈38例(63.3%),显效12例(20%),有效6例(10%),无效4例(6.7%),愈显率83.3%,总有效率93.3%.结论:清热泻火法治疗面部痤疮疗效显著.

    作者:王旭;袁艳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不同时间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BCL-2 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BCL-2、Bax蛋白表达的情况及不同时间针刺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分别在造模后6、12、24h不同时间段开始针刺,运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不同时间段治疗组半暗带与对照组BCL-2、B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半暗带Bcl-2,Bax在缺血再灌注6h都开始表达,随着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加,而Bcl-2与Bax比值逐渐降低.不同时间开始针剌的治疗组与相应时段的模型组相比,Bcl-2均明显升高(P<0.05),而Bax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因此Bcl-2与Bax的比值也相应升高.不同时间进行针刺的各组之间,Bcl-2的表达逐渐增加,但在6h组与12h组之间,12h组与24h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而6h组与24h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ax的变化在各时间段则无统计学意义,二者的比值呈逐渐降低趋势.结论:针刺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保护半暗区的神经元细胞,同时针刺介入的佳时机应在脑缺血的早期.

    作者:刘丹;韩威;张迪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复方土牛膝糖浆中水杨梅的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目的:探讨复方土牛膝糖浆中主药水杨梅简便、快捷、有效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按有关文献方法及改进法分别对复方土牛膝糖浆中水杨梅进行薄层色谱试验.结果:方法3操作简便,色谱斑点显色清晰,分离效果好,而且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所建立的方法3具有可行性,专属性强,可作为定性鉴别复方土牛膝糖浆中水杨梅的方法.

    作者:曾聪彦;梅全喜;高玉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气学说是中医药学的科学内核

    通过所述中医8项理论体系的形成支柱、指导中医临证实践的3项防治模式、推进中医药学术催生现代医学等三方面实践进展而有力地证实:气学说是中医药学的科学内核.

    作者:王明辉;王风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补阳还五汤水煎剂中黄芪甲苷阿魏酸多糖的含量测定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水煎剂中黄芪甲苷、阿魏酸、多糖的含量测定,并作为该方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黄芪甲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阿魏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多糖采用苯酚一硫酸法.结果:黄芪甲苷在0.24~6.00μg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100.79%.阿魏酸在0.08~0.24ug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101.76%.多糖测得的平均回收率为102.80%.结论:黄芪甲苷、阿魏酸的含量测定,可作为补阳还五汤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朱传武;彭康;佟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黄芪多糖诱导脐血单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在体外对脐血单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脐血,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得脐血单个核细胞.将获得的单核细胞分为2组,实验组:在含有不同浓度(50、100、200mg/L)黄芪多糖的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中培养;对照组:在未加黄芪多糖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用倒置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收集部分培养第12天的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细胞表面CDla、CD80、CD83、CD86分子的表达.结果:在培养的第72h后实验组细胞形态开始变化,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树突状结构更加明显,第12天细胞呈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对照组细胞生长缓慢,细胞无成簇生长,培养至第12天细胞呈梭形巨噬细胞形态.培养至10天的实验组细胞扫描电镜下可见细胞表面粗糙,胞体突起成不规则形态,突起的长短、粗细、薄厚不等.培养12天后实验组细胞别高达DCS特异性抗原CDla、CD80、CD83和CD86,与对照组对应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黄芪多糖体外可诱导脐血单核细胞(DCs前体细胞)定向分化功能性(成熟)DCs.

    作者:邓旻;窦晓兵;史亦谦;沃兴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