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Notch基因在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郑国玺;刘亮亮;祝康;韦俊荣

关键词:Notch基因, 鼻炎, 变应性, 模型, 动物
摘要:目的:探讨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变应性鼻炎模型小鼠鼻黏膜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7~8周龄BALB/c小鼠1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以卵清蛋白作为过敏原,建立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分析比较小鼠过敏症状评分,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分析比较鼻黏膜病理变化及炎性细胞的浸润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并分析小鼠外周血血清中IgE的表达水平.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流式细胞术从不同水平检测模型组小鼠鼻黏膜及PBMC中Notch信号通路相关受体(Noteh1~Notch4)的表达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成功建立了变应性鼻炎BALB/c小鼠模型.模型组小鼠鼻黏膜中Notch1、Notch3、Notch4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Notch2mRNA的表达却低于对照组(P<0.05);与此一致,模型组小鼠PBMC中Notch1、Notch3、Notch4的蛋白表达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Notch2的蛋白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Notch基因的表达在变应性鼻炎模型小鼠发病过程中有显著改变,可能参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发展,为深入研究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思路.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手术的全身并发症及其防治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鼻内镜手术的全身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报告3例典型病例,包括病史、术前诊断、围手术期用药情况、并发症及其处理情况等.分析并发症原因,并建立预防措施.结果:3例均为CRS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低钠低氯性昏迷l例,急性心肌梗死l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低钠低氯性昏迷患者在静脉滴注10%氯化钠后很快清醒;急性心肌梗死、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经血管内介入紧急溶栓治疗后康复.3例患者均未遗留严重后遗症.结论:高凝状态患者鼻内镜围手术期应禁用全身止血药物以避免全身严重并发症,积极的血管介入治疗可避免严重后遗症.

    作者:王洪田;江文;徐丛;邱昕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鼻内镜下不同手术径路切除鼻腔鼻窦良性骨源性病变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良性骨源性病变的特点以及通过鼻内镜采取不同手术径路切除病变的适应证.方法: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良性骨源性病变患者14例,其中9例单纯行鼻内镜下鼻腔手术,2例采用鼻内镜辅助下眉弓入路手术,1例采用鼻内镜下柯陆手术,1例在鼻内镜下行泪前窝入路手术,1例在鼻内镜下行DrafⅡ型手术.结果:2例复发,2例病变残余,4例有不同程度的术后并发症,包括麻木、瘢痕等,余6例无复发及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采用不同手术径路切除鼻腔鼻窦良性骨源性病变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但是其确切的适应证、手术的复发率和并发症仍需进一步观察和统计.

    作者:樊建刚;李静娴;古庆家;李德炳;赵李冰;何刚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鼻部表现和治疗分析

    目的:总结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的鼻部表现和治疗经验,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对21例确诊为GPA患者的鼻腔临床表现和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内科采用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雷公藤多甙联合治疗,4例鼻部症状较重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手术治疗.结果:21例患者中18例经内科治疗控制效果良好,3例死亡;4例手术患者术后随访8~22个月,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手术开放的窦口较手术时均有不同程度缩小,但各鼻窦引流基本通畅.结论:由于GPA患者的鼻腔症状或体征均缺乏特异性,因此临床工作中常常被延误诊治.提高耳鼻咽喉科医务工作者对于此类疾病的重视是避免误诊的有效途径.

    作者:顾湘;顾建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临床病理学观察及分析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SNT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SNTCS的临床表现,对标本进行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组织由3个胚层构成,有外胚层的成熟和未成熟的鳞状细胞巢、神经上皮细胞团及嗅母细胞样细胞,中胚层的肉瘤样成分和骨组织,以及内胚层的呼吸道上皮及腺管样结构,部分为腺癌;其中幼稚的透明细胞鳞状细胞巢菲常具有特征性.此外,尚可见弥漫大片胞质丰富的淡染区及胞质较少的深染区,二者疏密有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不同的胚层对应相应的免疫标记,鳞状上皮、腺上皮和呼吸道上皮CK、EMA等阳性,神经上皮细胞团及嗅母细胞样细胞S-100、NSE、Syn等阳性,肉瘤样区Vim阳性,淡染区Vim、CD99及CK等不同程度阳性,深染区NSE和GFAP阳性.结论:SNTCS是具有畸胎瘤和癌肉瘤特征的罕见恶性肿瘤,具有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点,应多取材多切片,以免误诊和漏诊.

    作者:王靖;都吉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鼻内镜下取出眶内及泪囊异物1例

    作者:胡静;毛永军;王锋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内镜下经鼻腔入路治疗前颅底、翼腭窝和颞下窝肿瘤73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内镜经鼻入路切除累及前颅底、翼腭窝、颞下窝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经验.方法:对73例鼻颅底肿瘤患者采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54例肿瘤被完全切除;19例大部分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良性肿瘤16例,术后生存率为100%;恶性肿瘤57例,死亡16例,半年生存率为71.9%.结论:内镜经鼻入路在切除鼻腔鼻窦病变的同时,能够充分显露和切除累及前颅底、翼腭窝和颞下窝的病变,手术创伤小,安全可行.

    作者:李娜;于龙刚;姜彦;鞠建宝;张念凯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带蒂鼻中隔-鼻腔底黏骨膜瓣和颞肌筋膜瓣修补鼻中隔穿孔

    目的:探讨采用带蒂鼻中隔-鼻腔底黏骨膜/软骨膜瓣十颞肌筋膜瓣修补鼻中隔较大穿孔的疗效.方法:以鼻中隔穿孔下缘为轴分离右侧鼻中隔穿孔下缘以下黏骨膜/软骨膜及右鼻腔底部黏骨膜,根据穿孔大小做成尽可能宽的蒂在穿孔下边缘且足够大的翻转黏骨膜/软骨膜瓣,上翻穿过穿孔翻向左侧鼻腔,缝合固定于对侧穿孔之创面,再用自体颞肌筋膜瓣修补鼻中隔另一侧穿孔面.结果:12例鼻中隔穿孔均在鼻内镜下完成,且一期愈合.结论:采用带蒂鼻中隔-鼻腔底黏骨膜/软骨膜瓣十颞肌筋膜瓣修补鼻中隔穿孔,取材方便,无排斥反应,带蒂黏骨膜瓣血供良好,成活率高.

    作者:尹兴红;胡伟;张新海;孙敏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鼻内镜下治疗难治性鼻出血132例的临床分析

    我科2008-01-2013-07共收治132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均在鼻内镜下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难治性鼻出血的入选标准:常规前鼻镜检查未发现明确出血点,或经规范的鼻腔填塞(包括前鼻孔和后鼻孔)仍未能控制的鼻出血.入选患者均行鼻窦CT平扫及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相关检查,以排除外伤性、鼻腔鼻窦新生物及血液系统疾病等原因造成的出血.入选132例,其中男94例,女38例;年龄28~75岁,平均61.3岁.均为单侧鼻腔出血,左侧74例,右侧58例.发病月份主要集中在10月至次年3月,病程4 h~1个月,鼻腔出血量平均80~1 500 ml.其中15例入院前曾在外院行微波或激光治疗,7例曾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及鼻窦开放术,5例为鼻咽癌放、化疗后.伴鼻中隔偏曲13例,伴高血压病20例,伴糖尿病9例,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7例.

    作者:粘家斌;符徵;魏欣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简易气管造瘘术在保留喉功能的喉癌手术中的应用

    我科2008-01-2012-12对30例行保留喉功能手术的喉癌患者行简易气管造瘘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30例患者中,男27例,女3例;年龄42~72岁,平均(53.2±7.9)岁.患者术前经电子喉镜检查,诊断为喉癌,术后病理检查均为鳞状细胞癌.按UICC(1997)标准分为T1N0 M0 12例,T2N0M07例,T2N1M05例,T3N0M04例,T3N1M02例.对于T1、T2病变视病变范围行声带切除、喉垂直部分切除术,对侵及前连合病变者采用喉额侧垂直部分切除术,而对于病变范围大的T2及T3病变视病变范围选择喉扩大垂直部分切除术、环状软骨舌骨会厌固定术,其中1例T3期行喉近全切除术.术中完整切除病变,安全界大于0.5 cm,视喉部缺损情况利用颈前肌瓣修复喉腔功能,而对于喉额侧垂直部分切除范围大者采用钛网做支架行喉功能重建.11例同时行颈淋巴结清扫术.30例患者均保留喉的正常组织和功能.

    作者:金日群;彭韶平;廖志莹;王英斌;刘家锋;陈伟峰;谢洋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纤维生长因子受体1抑制剂PD173074对鼻咽癌细胞系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纤维生长因子受体1(FGFRl)抑制剂PD173074对于鼻咽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印迹和实时定量PCR研究了 FGFR1在多种鼻咽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通过MTT法检测了PD173074对CNE细胞增殖抑制的时间-效应关系和浓度-效应关系;通过免疫印迹研究了PD173074对FGFR1及下游AKT的磷酸化水平的影响;通过Caspase3/9活性检测和免疫印迹研究了PD173074对鼻咽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凋亡途径.结果:在CNE、PONE1和C666 1中,CNE细胞系FGFR1表达高.10 nmol/L PD173074刺激36 h以上时能够通过抑制FGFR1和其下游的AKT磷酸化水平而抑制CNE细胞的增殖水平.在CNE细胞系中,PD173074刺激36 h以上能够活化Caspase9并进一步激活Caspase3,引起细胞凋亡.结论:PD173074通过抑制FGFR1和下游的AKT磷酸化抑制鼻咽癌细胞系CNE的增殖,并激活内源性凋亡途径激活Caspase9,进而激活Caspase3引起CNE细胞凋亡.

    作者:栾红;徐云飞;付婷婷;栾艳;袁存立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PPAR-γ在CRSsNP鼻窦黏膜和CRSwNP鼻息肉中表达差异性研究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患者鼻窦黏膜和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鼻息肉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PAR-γ在CRSsNP鼻窦黏膜、CRSwNP鼻息肉及正常下鼻甲中的表达.结果:①PPAR-γ在CRSsNP鼻窦黏膜、CRSwNP鼻息肉及正常下鼻甲中均有表达;②PPAR-γ的mRNA和蛋白水平在CRSsNP鼻窦黏膜及CRSwNP鼻息肉中的表达较正常下鼻甲组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PAR γ的mRNA和蛋白水平在CRSsNP鼻窦黏膜和CRSwNP鼻息肉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PAR-γ在人的鼻腔黏膜中有表达,同时在CRSsNP鼻窦黏膜及CRSwNP鼻息肉中的表达下降.PPAR-γ可能与CRSsNP及CRSwNP炎症长期存在有关,提示激活PPAR-γ可能为慢性鼻-鼻窦炎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作者:彭先兵;孔维佳;王彦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鼻内镜颅底手术术后颅内感染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鼻内镜颅底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因素.方法:对346例行鼻内镜下颅底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造成颅内感染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46例患者中,术后感染19例(5.49%);术后脑脊液鼻漏、需要颅底重建、既往有颅底手术史和放疗病史、伴糖尿病是鼻内镜下颅底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均P<0.05),而性别、年龄、手术入路、使用人工材料、术前应用抗菌药物和术后应用抗菌药物>7 d、既往有化疗病史对术后并发感染影响不明显.结论:鼻内镜下颅底手术后颅内感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防止颅内感染的关键在预防.

    作者:于焕新;刘钢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下鼻甲多形性腺瘤1例

    作者:郝芳;徐学海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Notch基因在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变应性鼻炎模型小鼠鼻黏膜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7~8周龄BALB/c小鼠1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以卵清蛋白作为过敏原,建立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分析比较小鼠过敏症状评分,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分析比较鼻黏膜病理变化及炎性细胞的浸润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并分析小鼠外周血血清中IgE的表达水平.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流式细胞术从不同水平检测模型组小鼠鼻黏膜及PBMC中Notch信号通路相关受体(Noteh1~Notch4)的表达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成功建立了变应性鼻炎BALB/c小鼠模型.模型组小鼠鼻黏膜中Notch1、Notch3、Notch4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Notch2mRNA的表达却低于对照组(P<0.05);与此一致,模型组小鼠PBMC中Notch1、Notch3、Notch4的蛋白表达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Notch2的蛋白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Notch基因的表达在变应性鼻炎模型小鼠发病过程中有显著改变,可能参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发展,为深入研究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思路.

    作者:郑国玺;刘亮亮;祝康;韦俊荣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鼻内镜下鼻腔进路切除侵犯左侧颅底的咽旁间隙巨大多形性腺瘤1例

    作者:詹雅光;赵晓东;金永德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鼻中隔化脓性肉芽肿1例

    作者:胡秀娟;刘海兵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IL-25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血液及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IL-25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血液及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CRSwNP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酶联免疫(ELISA法)分别检测CRSwNP组(68例)和鼻中隔偏曲组(对照组,55例)血液中IL-25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分别检测CRSwNP组和对照组下鼻甲黏膜组织中IL-25的表达情况;全血细胞分析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液中嗜酸粒细胞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两组患者组织中嗜酸粒细胞浸润程度.结果:IL-25在CRSwNP组血液中含量及局部组织内阳性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且IL-25在CRSwNP组局部组织内表达与局部浸润的嗜酸粒细胞数呈正相关(r=0.679,P<0.01).结论:IL-25在CRSwNP患者体内表达增高,可能与嗜酸粒细胞浸润互为促进,在CRSwNP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高志娟;王建亭;赵宏颖;郭素良;黄秀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18β-甘草次酸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影响

    目的:观察18β-甘草次酸(GA)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TJs)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GA组,每组24只.卵清蛋白致敏建立大鼠AR模型,观察和比较给药干预后第2、4、6、10周,各组行为改变及透射电镜下鼻黏膜上皮细胞TJs形态.结果:AR模型TJs长度变短,质膜电子高密度影变厚、融合点数量减少,间隙增宽甚至断裂.在变应原持续作用下,模型组鼻黏膜上皮细胞TJs的上述改变呈进行性加重,而GA组TJs变短、质膜影变厚、膜融合点减少均较模型组缓解,并随观察周期延长基本接近对照组.结论:18β-GA可缓解AR大鼠鼻腔黏膜上皮细胞间TJs的损害.

    作者:马毅;桂岩;王有虎;席克虎;陈小婉;张福宏;马春霞;洪浩;刘翔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鼻出血部位及出血原因的研究及鼻内镜下治疗体会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其病因复杂、出血部位不定,严重者可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及时针对鼻出血病因及出血部位的治疗尤为关键.我们总结了2004-01-2014-01于我院经鼻内镜检查治疗的具有完整临床资料记载的鼻出血患者589例,就其出血部位、出血原因及相关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李海洲;那学武;朱丽明;李登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嗅觉障碍常见病因、治疗及预后

    作者:高旭栋;崔娜;安立峰;郎金琦 刊期: 2014年第20期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