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顺铂增加BCL-2蛋白高表达的鼻咽癌细胞凋亡

林峰;卢永田;梁勇;苗北平

关键词:鼻咽肿瘤, BCL-2蛋白, 顺铂, CNE1, C666-1, SUNE1
摘要:目的:通过对3种不同鼻咽癌细胞的BCL-2蛋白表达、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的观察,探讨提高顺铂治疗鼻咽癌疗效的新方法.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3种不同鼻咽癌细胞CNE1、C666-1及SUNE1的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MTT法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并比较顺铂对3种鼻咽癌细胞的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的影响.结果:BCL-2蛋白在CNE1及C666-1细胞上高表达,在SUNE1上几乎无表达(P<0.05);经顺铂干预后,CNE1及C666-1细胞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UNE1细胞的细胞凋亡作用较弱(P<0.05).结论:BCL-2蛋白在不同类型的鼻咽癌细胞上表达量不同,提示顺铂对BCL-2蛋白高表达的鼻咽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更强.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顺铂增加BCL-2蛋白高表达的鼻咽癌细胞凋亡

    目的:通过对3种不同鼻咽癌细胞的BCL-2蛋白表达、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的观察,探讨提高顺铂治疗鼻咽癌疗效的新方法.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3种不同鼻咽癌细胞CNE1、C666-1及SUNE1的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MTT法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并比较顺铂对3种鼻咽癌细胞的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的影响.结果:BCL-2蛋白在CNE1及C666-1细胞上高表达,在SUNE1上几乎无表达(P<0.05);经顺铂干预后,CNE1及C666-1细胞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UNE1细胞的细胞凋亡作用较弱(P<0.05).结论:BCL-2蛋白在不同类型的鼻咽癌细胞上表达量不同,提示顺铂对BCL-2蛋白高表达的鼻咽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更强.

    作者:林峰;卢永田;梁勇;苗北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在支气管异物定位诊断的临床评价

    气管支气管异物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检查进行初步诊断,终确诊依赖硬支气管镜检查及异物取出术.气管支气管异物绝大多数为透光异物,不透光异物如金属在胸部正位片中即可明确显示,而透光异物在X线检查则不能直接清楚的显影.手术医师对异物在气道中应有充分的定位,对异物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应进行综合评估,才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现就我科2008-01-2012-01期间初步诊断为气管支气管异物(非金属透光异物),影像学资料完整,且经手术支气管镜检查或随访证实确诊的509例病例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姚姣利;许智华;刘海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分段式鼻中隔成形术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分段式鼻中隔成形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根据偏曲部位的不同,采取分段式鼻中隔成形术,I型适用于偏曲位于软骨部,Ⅱ型适用于偏曲位于筛骨垂直板,Ⅲ型适用于偏曲位于上颌骨鼻突或嵴突者,Ⅳ型适用于骨部及软骨部均存在偏曲者.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约30 nin,术中出血平均约5 ml,术后随访半年后评定疗效.60例患者术后鼻中隔偏曲均校正满意,鼻通气良好,无鼻中隔血肿、脓肿及鼻中隔穿孔、鞍鼻等发生.治愈56例(93.33%);显效4例(6.66%);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分段式鼻中隔成形术是一种更加微创的矫形手术,其在临床上尤其是青少年鼻中隔偏曲患者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熊国平;刘芳;严飞鹏;周剑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不同剂型丁卡因在硬管喉镜检查表面麻醉中的随机对照研究

    硬管喉镜技术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硬管喉镜可以早期发现疾病,如异物、声带小结、息肉、肿瘤等;并可进行治疗,如下咽异物取出、表麻下取活检、声带注射或声带息肉摘除等.硬管喉镜检查和治疗的发展对围检查期处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检查期处理包括内镜相关院内感染控制与内镜消毒、患者告知与精神护理、麻醉准备、医技护配合等内容,需要严谨的询证医学来指导[1].咽反射是人体正常生理反射.而硬管喉镜对咽喉部的准备要求较高.若咽喉部准备充分,硬管喉镜检查更加快捷,而且暴露充分、视野清晰.咽反射亢进时,加重患者精神紧张.有时因为患者咽反射亢进或精神紧张,检查时可以观察到声门痉挛或假性声带麻痹,不能暴露前联合,影响检查质量,甚至不能完成检查.丁卡因表面麻醉效果是利多卡因的40倍.

    作者:沈静之;蒋佟迎;钱娟;尤佳;周雁;朱正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炎症相关的IL-17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目的:检测IL-17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在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TAMs)上的分布特点.探讨在LSCC发生、发展中IL-17的表达与TAMs分布及新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SP技术对32例LSCC组织及20例癌旁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L-17、CD68及CD34的表达情况,测定微血管密度,分析LSCC组织黏膜炎症程度及各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于观察IL-17在CD)68+巨噬细胞的表达及定位.结果:①LSCC组织中IL-17、CD68、微血管密度、总炎症细胞数、腺体数较癌旁组明显增多(P<0.05).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IL-17在LSCC中高表达(P<0.01),在不同病理分化组中IL-17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与CD68+细胞表达呈正相关(r =0.576,P<0.05).③IL-17及CD68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明IL-17主要定位于巨噬细胞.④IL-17的高表达与微血管密度正相关(r=0.743,P<0.05).结论:IL-17在L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通过影响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的功能及相关的细胞因子导致肿瘤炎症的发生.IL-17可能在LSCC的浸润转移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孟粹达;朱冬冬;李琳;姜晓丹;沙骥超;董震;孔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梅毒咽部黏膜损害1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梅毒性咽炎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治疗方法,以引起临床耳鼻咽喉科医生的高度警觉.方法:对19例咽部可疑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患者,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且加以证实,用驱梅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检测,均为阳性.结论:以咽部黏膜病损为首发症状的梅毒患者应引起耳鼻咽喉科医生重视.

    作者:许雯;葛荣明;金玲;李少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良性巨大甲状腺肿的手术技巧(附15例报告)

    目的:探讨良性巨大甲状腺肿的手术技巧.方法:15例患者26侧良性巨大甲状腺肿,全身麻醉下采用被膜解剖技术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结果:术中先处理下极和上极者分别为19侧和7侧;术中见甲状旁腺4、3、2枚者分别为7、2、6例;行气管悬吊术2例;术中残留双侧腺体8~10 g;手术时间ll0~170min,术中失血量50~250ml;术后引流量70~170 ml;无术后气管塌陷及再出血病例;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2例;无喉上及喉返神经损伤病例;误切1枚甲状旁腺者2例.结论:妥善解决暴露、止血、困难上极和下极的处理、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保护、预防气管塌陷的问题,巨大良性甲状腺肿的手术是安全的.

    作者:檀谊洪;杜国能;严国标;陈庞州;谭东兴;王昆;肖玉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61例老龄喉癌患者外科治疗喉功能保留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老龄喉癌患者行保留喉功能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06-02-2010-01期间我院收治的61例行喉部分切除术的65岁以上老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1例患者术后无院内死亡,术后心、肺疾病较术前无明显加重.术后60例患者成功拔除鼻饲管.术后由于特殊术式设计2例未拔管外,其余患者均成功拔除气管套管.失访患者按死亡计算,本组患者2、3年生存率分别为77%(47/61)、69%(20/29).结论:老龄喉癌患者术前准备充分,术式选择得当,保留喉功能的外科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季文樾;赵旭东;马晓琳;王鑫启;张行;谷牧;张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平阳霉素作用静脉畸形内皮细胞后TGF-β1的表达

    目的:研究平阳霉素(PYM)作用于体外原代的培养人静脉畸形内皮细胞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方法:通过体外原代培养人静脉畸形内皮细胞,采用ELISA和RT-PCR技术检测不同浓度PYM作用人静脉畸形内皮细胞TGF-β1表达.结果:ELISA发现内皮细胞在自然状态下能分泌TGF-β1,体外培养12h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TGF-β1的释放量也随之增加.对照组内皮细胞培养48 h后,细胞上清中TGF-β1含量达到(537.56±2.61)pg/ml.500 ng/ml和1 μg/ml PYM作用内皮细胞12 h后,内皮细胞表达分泌的TGF-β1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浓度PYM作用于静脉畸形内皮细胞24、48 h后,TGF-β1表达与对照组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YM浓度≥10 μg/ml,内皮细胞TGF-β1表达量较低.RT-PCR结果显示,对照组(未加药物)细胞TGF-β1 mRNA阳性表达,PYM浓度为500 ng/ml和1 μg/ml时TGF-β1 mRNA表达较高,PYM浓度在10~ 100 ng/ml之间,TGF-β1 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皮细胞在PYM致静脉畸形组织纤维化过程中能分泌促组织纤维化细胞因子TGF-β1促进组织纤维化.

    作者:赵雪花;陈莉莉;贾玉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在单侧前庭功能低下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MP)在慢性头晕患者和单侧前庭功能低下患者中的表现,明确VEMP异常和病变侧别及受累结构的关系.方法:在本观察性研究中,我们对66例受试者进行了VEMP检查(短纯音刺激,强度100 dB nHL,频率1 000 Hz,带通滤波10~1 500 Hz,刺激率4.3 Hz).根据临床表现和冷热试验,其中33例患者被诊断为单侧前庭功能低下,另外33例受试者为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分析p13-n23的振幅、不对称率、潜伏期、耳间差异和阈值.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Shapiro-Wilks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63.63%的慢性前庭功能低下的患者存在VEMP异常,其中13例患者VEMP异常出现在前庭功能低下侧,3例患者出现在病变对侧.5例患者双侧VEMP异常.结论:冷热试验诊断为单侧慢性前庭功能低下的患者中,63.63%存在不同程度的VEMP的改变.54.54%的患者VEMP异常出现在前庭功能低下侧,24.24%的患者的VEMP异常出现在病变对侧.VEMP能够增强对单侧前庭功能低下患者的功能评价.

    作者:ANA PAULA SERRA;RICARDO SCHAFFELN DORIGUETO;ROBERTA RIBEIRO DE ALMEIDA;FERNANDO FREITAS GANACA;张甦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舌骨下肌群与喉内肌同步肌电对比研究

    目的:对犬的舌骨下肌[胸骨舌骨肌(SH)、胸骨甲状肌(ST)和甲状舌骨肌(TH)]与喉内肌[环杓侧肌(LCA)和环杓后肌(PCA)]进行同步肌电图研究.方法:全身麻醉下对9只犬在平静呼吸、发声、吞咽和用力呼吸时行同步肌电图检测.结果:①SH、ST和PCA在吸气相同步放电,其运动单位电位波幅和募集相波幅小于环杓后肌.②发声和吞咽状态下,SH、ST运动单位电位波幅和募集相波幅较环杓后肌显著高大,PCA在此时放电受抑制.③TH和LCA在呼气相放电,除了用力呼吸时运动单位电位和募集相大电位,各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发声和吞咽时,TH与LCA各参数间比较,除吞咽时运动单位电位波幅,各参数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TH不仅与L CA同步呼气相放电,还与各状态下的肌电参数较为相似,可作为重建声门内收功能的备选肌肉;②SH、ST虽与PCA同步吸气相放电,但其肌电参数相差甚远,不考虑单独作为重建声门外展功能的备选肌肉.

    作者:徐志文;郑实兴;魏媛媛;曾曼丽;何金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下咽食管纤维血管性息肉

    目的:探讨下咽食管纤维血管性息肉(FVP)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4例FVP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1例经颈外入路切除肿物,其余3例于支撑喉镜下切除肿物.结果:术后病理提示肿物被覆鳞状上皮,其内有脂肪,纤维结缔组织,部分有黏液样变,符合错构瘤.患者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FVP是一种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是常用的治疗手段.通过局部切除可以治愈,复发比较少见.

    作者:王翰菁;倪鑫;王军;房居高;韩德民;马丽晶;钟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OSAHS患者不同阻塞平面及阻塞性质术前评估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Apneagraph睡眠呼吸监测阻塞定位仪(AG)对OSAHS患者不同阻塞平面及阻塞性质术前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OSAHS患者202例,术前均应用AG及PSG进行术前诊断及评估手术范围,对AG及PSG的检查数据进行t检验统计对比分析,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由于AG具有分析睡眠相关呼吸紊乱事件和判定上气道阻塞平面的双重功能,绝大多数OSAHS患者为腭后区和舌后区联合阻塞,其中单纯以腭后区阻塞24例,腭后区和舌后区联合阻塞172例,单纯以舌后区阻塞6例;腭后区构成比大于73.5%的有101例,可以对其行单纯UPPP手术治疗,腭后区构成比小于73.5%的有101例,对此类患者可以行UPPP联合舌体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或舌体部分切除术;AG与PSG两种检查方法相关性检验的相关系数(r) =0.818.结论:由于AG具有分析睡眠相关呼吸紊乱事件和判定上气道阻塞平面的双重功能,为OSAHS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术前指导意义,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OSAHS患者的手术疗效,并能很好地预估术后疗效;AG与PSG两种检查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付忠良;周扬;李笑天;杨怀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确诊的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7年.至末次随访,2例死亡,2例带瘤生存,2例无瘤生存.结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多发生于肺,发生于头颈部者极为罕见.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治疗以手术扩大切除为主,术后复发率较高,需长期随访.术后放化疗疗效差.

    作者:古庆家;李静娴;冯勇;何刚;汪审清;周水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口咽部尤文氏肉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骨外尤文氏肉瘤(EES)的临床特征,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分析1例EES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复习文献,了解该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结果:EES早期诊断困难,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镜下见小圆细胞排列成片状、小叶状或巢状,免疫组织化学检测D99阳性.结论:EES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恶性小细胞性肿瘤,恶性度高,转移率高,预后差,治疗手段以综合疗法为主.

    作者:吕丹;刘世喜;余蓉;黄石;杨慧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遗传性巨大牙骨质骨化纤维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牙骨质骨化纤维瘤(COF)的遗传性、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报道1例遗传性双侧上下颌骨巨大COF患者,并复习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结果:COF存在染色体缺失畸变,青年好发,常缓慢无痛性颌面部隆起,CT扫描显示低密度或混合密度影,边界清晰.病理示瘤组织由丰富的纤维组织细胞及散在分布的圆形或卵圆形的牙骨质小体及牙骨质样物质组成.结论:单侧颌骨COF报道较多,但双侧上下颌骨及遗传性发病非常罕见.COF可能为X-连锁隐性遗传.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CT及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但术中易大出血.

    作者:叶林松;苏纪平;徐志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