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凤芝;陈丽荣;王海军;李文鹏
因胸或腹部创伤致膈肌破裂,腹腔脏器尚未进入胸腔者称为创伤性膈肌破裂.本病常因合并有胸腹腔脏器或其他的严重损伤,并被合并伤的症状和体征所掩盖而导致误诊和漏诊.笔者回顾总结本院2001-2006年收治的35例创伤性膈肌破裂的临床资料,通过总结分析.提出了创伤性膈肌破裂早期诊治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傅文辉;赵伟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节段性胫腓骨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损伤,随着经济的发展,临床上越来越常见,其常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血管神经损伤,处理不当易引起严重不良后果.本院于2001年到2006年12月,总共收治节段性胫腓骨骨折42例,应用多种手术方法治疗不同类型的骨折,随访6月~2年,效果满意.
作者:蒋恒;徐国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本院从2002年6月至2009年5月,应用腹腔镜腹腔探查诊治原因不确切的外科炎症性急腹症2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伟军;杨晓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重型颅脑外伤术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时程变化规律,揭示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对外伤性脑梗塞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104例,正常对照组40例,TCD检测大脑前、中、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结果重型颅脑外伤术后第1天大脑中、前、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升高,第3天到达高峰,后逐渐下降,经Mann-Whitney U检验,5个时间点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重型颅脑外伤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和第14天,脑梗塞组大脑前、中、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非脑梗塞组(P<0.05).ROC曲线辨别了大脑中、前、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判定界值,对预测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外伤性脑梗塞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大脑前、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曲线下面积(P<0.05). 结论脑血管痉挛是颅脑外伤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参与外伤性脑梗塞的病理生理机制,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特别是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可早期预测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生,可指导临床,降低颅脑外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作者:张祖勇;董晓巧;杜权;陈锋;付林;车志豪;俞文华;许培源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现代胸腔镜自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胸部锐器穿透伤早期应用胸腔镜诊治具有微创、直观、诊治同步的特点,有助于避免延误病情,提高治疗安全性.本院自2003年11月到2008年3月间,治疗3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伟军;付文辉;康兴年;代明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休克是大面积烧伤患者病理改变及 病程发展的必经阶段.患者休克期度过 平稳与否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1,2].笔者总结了本院4728例烧伤患者的临 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烧伤休克的发生与诸因素的关系,旨在为降低烧伤休克发生率提供参考.
作者:陈高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大隐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常见病,2006年10月至2008年12月,本院对52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行腔内激光治疗术,结合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充分展现了微创治疗技术的优势.现将术前后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作者:郑小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 cm以内的骨折,为临床常见的骨折之一,据统计约占全身骨折的17%,治疗上目前仍以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为主[1].本院自2003年6月至2007年9月,应用外固定架结合微型钢板治疗难复性桡骨远端骨折48例,疗效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基灵;陈立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子宫肌瘤是妇科肿瘤中常见的肌瘤,占妇科全部良性肿瘤的51.8%,在生育年龄的妇女中,约有20%~25%患有此病[1].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但随着医学科学不断发展,子宫肌瘤治疗方法不断增加,可有多种选择.其中子宫肌瘤凝固刀的微创治疗,开辟了子宫肌瘤的一个全新领域[2].本院在2003~2007年对1246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凝固刀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子宫肌瘤凝固刀射频治疗的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裘霞敏;占敏美;沈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自2006年7月至2008年8月,本院采用钢缆内固定系统治疗髌骨骨折18例,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荣旗;许红婕;孙洪儒;赵君;胡旭华;胡健泼;曹立;张浩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液体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监测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临床广泛应用.神经外科医生对重型颅脑损伤液体疗法的概念和具体方法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液体疗法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
作者:方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桡骨头骨折在肘部骨折中约占17%~19%[1],临床上治疗的方法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桡骨头切除和桡骨头置换术等,文献报道各有其适应征和优缺点.笔者自1997年4月至2002年7月期间,用桡骨头切除术治疗成人严重桡骨头骨折无法进行复位内固定患者13例.经长约5.5~lO年的随访,对患者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报告如下.
作者:曾云记;谢作完;黄有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本院根据生物学内固定原则,于2006年3月至2008年1月,应片微创技术,经皮胫骨近端或远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患者19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伟;张阿雷;陈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tSAH)是颅脑损伤的一种常见类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为33%~60%[1].是加重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tSAH并发脑缺血和脑积水与出血量及血液在蛛网膜下腔存在的时间密切相关,尽快清除蛛网膜下腔内的积血是治疗tsAH的关键[2].本院自2005年3月至2009年2月,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5例采用了持续腰大池引流,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盛汉松;张弩;王怀瓯;林坚;尹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颅脑损伤可引起患者代谢和内分泌的变化,这些变化与病情演变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动态监测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血皮质醇(CTS)、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变化规律,探讨亚低温治疗对该类患者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柳建生;屠传建;章月江;宋大刚;马骏;陈华炜;陈锷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无论是战时还是和平时期,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都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据世界各国不同时期的统计显示,TBI的发病率居创伤的首位,或仅次于四肢骨折,占全身各部位创伤的9%~2l%[1].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高速交通工具的应用更为普及,建筑业高速发展,使TBI的发病率呈持续升高的趋势.本文对2008年慈溪市1027例颅脑创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的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傅小君;许信龙;陈再丰;魏晓捷;潘红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小儿四肢骨科手术多以周围神经阻滞结合氯胺酮麻醉,此麻醉方式存在一定返流误吸等呼吸道风险性.近来本院在此类手术中应用双管喉罩结合周围神经阻滞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磊;李清平;王忠岳;李世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严重多发伤常见而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救治十分棘手,是严重多发伤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2006年3月至2008年6月本院共收治严重多发伤合并ARDS 3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梅;高黎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创伤性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本院对中心重症监护室(ICU)里的重症颅脑伤(SCI)患者近年来开展了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PDT),该方法创伤性小、手术时程短.应用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陈奇翰;余秋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交锁髓内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因其具有防止旋转、短缩,固定牢固,利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和负重等优点.但其手术操作比较复杂,常易出现一些失误和并发症.本院自2001年2月至2007年2月应用交锁钉治疗胫骨骨折116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失误及并发症,现总结并分析原因,提出相应防治措施.
作者:陈灿平;李栋;丁彬;谢俊忠;赵一贫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