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移行为慢性硬膜下血肿诊治

李慧;张伟东

关键词:老年,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行为, 慢性硬膜下血肿, 转变过程, 治疗随访, 机理, 病人
摘要:本院2001年至今收治17例老年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病人,在其治疗随访中移行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本文就其转变过程的机理进行探讨.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细胞因子对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缺血性脑保护的影响机制

    目的 观察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实验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了解脑缺血后选择性超深低温复苏对缺血性脑保护的炎性机制.方法 健康恒河猴4只,先阻断双侧颈总动脉血流10分钟,然后建立闭胸式脑局部体外循环,行一侧颈内动脉冷灌注,同侧颈内静脉回流.60分钟后恢复脑血流,自然复苏.应用ELISA法统一测定实验前后猴血清中IL-2、IL-10、TNF-α、IFN-γ的浓度.结果 4只恒河猴术后安全复苏并长期存活,术后头颅MRI检查正常,术后神经功能评分无异常.4种细胞因子在灌注结束后较术前均明显增高(P<0.05),24小时后恢复至术前水平,72小时测得值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Spearman相关系数统计显示不同时间点促炎因子IL-2、TNFα、IFN-γ与抑炎因子IL-10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 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可引起抗炎细胞因子与促炎细胞因子一过性增高,其中抑炎因子IL-10的明显表达和促炎因子之间互相抑制,互相作用,促使细胞因子网络维持动态平衡,从而减轻机体炎性反应同时抑制了脑缺血后机体炎性反应所引起的脑组织损伤,发挥脑保护作用.

    作者:姜涛;周杰;蒲军;高永军;徐蔚;江基尧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内固定垂直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 探讨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空心螺钉和钢板内固定前后环或后环的垂直方向稳定性差异.方法:将6具尸体骨盆随机取3具做压力测试为正常组,然后制成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模型,分别行后环空心螺钉结合前环空心钉、后环空心螺钉、后环结合前环钢板、后环钢板内固定.结果 在垂直方向,后环空心螺钉内固定强于钢板螺丝钉内固定,增加前环内固定可以显著增加前环的稳定性.结论 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前后环内固定要优于单纯后环内固定.

    作者:金建华;郭晓山;万曲桥;王向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骨折.新鲜的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较多,其中以人工髋置换方法较为理想,疗效也较为满意.

    作者:刘道君;占玉花;王辉;马海涛;毕大卫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17例临床分析

    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是妊娠期外科急腹症常见的发病原因,母儿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本院自1998年10月至2006年10月共确诊17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毛春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颅脑损伤合并腹部闭合伤的诊治

    颅脑损伤合并腹部闭合伤较常见,不仅病情危重复杂,且病死率高、救治难度大.本院1998年7月至2007年2月共收治各类颅脑损伤836例,其中腹部闭合伤52例,占同期颅脑损伤的6.2%.

    作者:夏同伟;朱益分;董海泉;吕建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低钠血症24例临床分析

    低钠血症是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较常见的一种水电解质紊乱,可致神经系统症状加重,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本院自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低钠血症患者24例,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戴备强;蒋小杰;沈爱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人工流产术中影响笑气吸人镇痛效果的因素分析

    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1],手术过程会带来程度不同的疼痛.随着受术者对镇痛需求的不断提高,各种镇痛方法陆续应用于临床.

    作者:富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获得性深部真菌感染的情况分析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各种侵入性治疗以及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使得深部真菌感染的机会明显增加,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1].

    作者:齐燕;邓克勤;黄兰芳;叶军健;秦建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拇指在手的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约占手指功能的加%,手功能的36%%,而拇指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较常见.修复方法很多,但各种方法均有其优缺点和限制.

    作者:刘遵勇;姜德欣;李大为;蒋明;余迎浩;胡静波;高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基底节脑出血微创开颅术后早期康复干预的研究

    基底节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病,为目前人类三大死亡病因之一,并且是主要的致残因素[1-3].在过去的几十年内,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展,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有所下降,大约85%的患者能继续存活,而其中约有50%~70%遗留有偏瘫、失语等严重功能残疾[4],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作者:屠传建;柳建生;章月江;宋大刚;陈华炜;李金松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72例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诊治

    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是指外伤后数小时内脑组织广泛肿胀,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重型颅脑损伤高死亡率和致残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吴建跃;陆峰;姜启周;王为民;肖国民;程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结肠损伤53例诊治体会

    结肠损伤虽多不立即致死,但术后感染常成为致命威胁[1].因此,必须严格掌握其处理的基本原则,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陈吉林;陈金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成批光气中毒伤员的早期抢救

    光气(phosgene,COCL)属高毒类刺激性气体,毒性比氯气大10倍,有一种霉变干草和烂苹果味,遇水缓慢分解成二氧化碳和盐酸,是合成多种化工产品的基础原料,广泛用于农药、染料、塑料、制药等生产领域,常因防护不当或意外泄漏而发生人员中毒.

    作者:蔡元晖;杨敏;洪溪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术中B超监测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应用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继发对侧迟发性血肿,可以发生在术中或术后短期内,表现为术中或术后脑膨出,容易被误认为外伤性脑肿胀,如得不到及时诊治.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

    作者:寿炎明;陈锷峰;屠传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26例分析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传统治疗方法是钻孔或锥颅引流术.但近年来,随着影像诊断学及微侵袭技术的发展,创伤小的微侵袭技术被逐渐应用到颅脑损伤的各类血肿治疗中.

    作者:高潮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42例双额叶脑挫裂伤的治疗体会

    双额叶脑挫裂伤在临床并不少见,因早期血肿小,意识障碍轻,多予以保守治疗.但部分病人在较短时间内病情迅速恶化,甚至因此失去抢救机会而死亡.

    作者:吕中华;杨炳森;刘新兵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第2足趾延长再造手指临床应用体会

    自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手指以来,一直克服不了短小的缺点.但2005年3月以来,笔者采用第2足趾基底两侧条形双翼皮瓣及跖背三角修饰同时携带部分跖骨再造食或中指6例,其外形及功能均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海胜;潘展鹏;杨国敬;谢秉局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斜T形钢板治疗中青年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为常见的骨折之一,既往常见于老年患者.随着近年不断增加的工伤事故及交通意外,中青年患者也占较大的比例,且暴力严重往往为粉碎性骨折.

    作者:沈卫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吞异物自伤135例诊治分析

    自伤行为是有意识地以某种方式伤害自己的身体.近年来因为自伤自残入院治疗的病例有增多趋势,多见于吸毒人员和犯罪嫌疑人或精神创伤和感情创伤者.

    作者:李岗;郑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在坐骨神经阻滞时的麻醉效果

    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作为临床麻醉在国内外报道逐渐增多[1,2],具有许多优点,尤其对全身各系统影响轻微,而且术后有较长的镇痛时间.

    作者:刘乐;郭献阳;徐旭仲;陈丽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