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绞股蓝总皂苷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黄平;钱康

关键词:绞股蓝总皂苷, 糖尿病肾病,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细胞外基质
摘要:目的:为探讨CTGF在糖尿病肾病发生中的作用,寻找有效的干预药物,观察绞股蓝总皂苷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肾脏病理形态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肾脏中CTGFmRNA含量的测定,分析绞股蓝皂苷改善肾功能的机制.结果:病理切片示各造模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外基质呈不同程度的积聚.和正常大鼠(F组)相比,各组CTGFmRNA含量均增高;各给药组(A、B、C、D组)CTGFmRNA的蛋白表达较模型组(E组)降低;D组对CTGFmRNA蛋白表达的降低作用与B组相似.结论:绞股蓝皂苷能明显抑制实验性糖尿病肾病大鼠CTGFF表达,从而减少肾小球系膜区ECM的积聚.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从咽论治小儿炎症性斜颈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从咽论治小儿炎症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炎症性斜颈患儿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加味消瘰汤治疗,对照组应用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间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率为79.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表明应用中药加味二陈消瘰汤加减从咽论治小儿炎症性斜颈疗效优于应用西药抗生素.

    作者:钟艳萍;李伟强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陈素庵妇科补解》调经之特色

    《陈素庵妇科补解》以调经门开篇,有大量方论专述调经,可见陈沂对调经之重视,故就其调经之特色作一探讨.

    作者:秦明春;王若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参杞养生酒抗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索参杞养生酒抗小鼠疲劳作用的影响.方法:考察参杞养生酒作用前后,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常压耐缺氧能力、血红蛋白含量和运动小鼠的乳酸的变化.结果:海参提取液可显著延长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和存活时间,具有显著的抗疲劳和抗缺氧效应.同时也显著提高人血红蛋白含量和减少运动小鼠血乳酸的积累.

    作者:郭斌;刘桂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在社区内进行中医心理干预的探讨

    通过探讨在社区内进行中医心理干预,建立较为完善的社区中医心理干预网络的可行性,达到提高社区居民心理疾病知晓率,降低可能导致心理疾病的危险因素水平,降低社区居民心理疾病的发病率,终提高居民生存质量的目的.

    作者:虢周科;孔繁鑫;富文俊;李晋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何新慧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

    何新慧教授为江南中医世家何氏传人,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肾虚为本,阴虚为主,阴阳失衡,治疗同理先后天,平衡阴阳;肝郁贯始终,治肾不忘调肝;知犯何逆,随症治之.同时本病为典型的身心疾病,在临证时必须注意和患者交流沟通,要嘱咐患者注意生活、工作的调节,以缓解身心上的不适.

    作者:周毅萍;何新慧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于敏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经验撷菁

    针对慢性肾衰竭病程长,病情复杂且严重,并发症多和死亡率高等特点,介绍于敏教授运用内服中药汤剂辨证论治与中医外治法相结合治疗本病的临证经验和用药体会.

    作者:王安娜;高吉;史耀勋;田谧;于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治肝之法撮要

    对常用治肝之法如疏肝、缓肝、柔肝、平肝、清肝、泻肝进行了诠释,并从辛散酸收并用、疏肝为治肝之通法、治肝勿忘顾护肝阴、柔肝养阴务必法取灵动、实脾为治肝的防治之法、脏腑相关疾病调肝为先、举例瓜萎柴胡运用等5方面讨论了临证治肝之法的体会,旨在灵活运用治肝之法治疗内科杂病.

    作者:范金茹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HPLC法测定消肿解毒丸中血竭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消肿解毒丸中血竭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Phenomenex Kromasil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50:5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440nm,柱温40℃.结果:血竭素线性范围0.0305~0.2440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1.00%,RSD为2.53%(n=6).结论:本法分离好,快速、简便,可作为该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邢俊波;贾恒明;王朝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黄芪失笑散抗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黄芪失笑散对结扎大鼠心肌缺血及缺氧缺糖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冠脉结扎大鼠法及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法观察黄芪失笑散对CK-MB、cTNI含量的影响.结果:黄芪失笑散各剂量组的CK-MB、cTNI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黄芪失笑散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

    作者:祝光礼;周凡;陈铁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肥胖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胰岛素瘦素及内皮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肥胖对高血压大鼠血清胰岛素、瘦素及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两组(普通饲料组和营养饲料组),再从营养饲料组肥胖大鼠中随机挑选两组,即模型组和空白组(继续喂养30天),观察普通饲料组(非肥胖大鼠)、模型组和空白组三组间Lee's指数、血脂、血糖、胰岛素、瘦素、内皮素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变化.结果:普食组血糖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和空白组(P<0.01);普食组血清胰岛素显著低于模型组和空白组(P<0.01),而ISI则显著高于模型组和空白组(P<0.01);模型组和空白组大鼠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普食组(P<0.01),空白组血清瘦素水平较模型组升高明显;内皮素方面,空白组较普食组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亦明显升高(P<0.05).结论:肥胖可以诱导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出现胰岛素抵抗,后者通过影响血脂代谢以及瘦素、内皮素的分泌,进一步加重高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作者:石占利;方堃;程志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化浊祛脂方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化浊祛脂方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饲法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同时灌胃给予化浊祛脂方3g/(kg·d),连续给药90天,并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清MDA含量,血清SOD活力和血浆oxLDL浓度.结果:化浊祛脂方能显著降低高脂大鼠血中TC、TG、MDA、oxLDL水平(P<0.01),显著提高HDL-C和SOD活力(P<0.05).结论:提示本方具有降脂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作者:马学盛;王新陆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益肾疏肝法治疗抑郁症肾虚肝郁型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培元解忧方和西药氟西汀对抑郁症肾虚肝郁型患者的疗效,并对肾虚肝郁型的症状评定标准进行进一步验证.方法:在轻、中度抑郁症患者中,选取抑郁症肾虚肝郁型的患者,采取随机、对照、盲法的原则,对73例抑郁症患者进行中药培元解忧方和西药氟西汀的对照研究.使用证候研究中制订的《抑郁症肾虚肝郁证型症状评定表》和HAMD抑郁量表进行评定.结果:采用培元解忧方治疗轻、中度肾虚肝郁型抑郁症基本与氟西汀等效,6周观察结束时,二者HAMD总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培元解忧方起效较氟西汀快,在2周时培元解忧方组的HAMD总分和因子分已明显下降(P<0.01),并且在胁肋胀痛,腰酸背痛等躯体症状和睡眠障碍的改善方面优于氟西汀.结论:培元解忧方治疗轻、中度肾虚肝郁型抑郁症基本与氟西汀等效.但是起效较氟西汀快,在躯体症状和睡眠障碍等改善方面优于氟西汀.

    作者:曲淼;唐启盛;裴清华;侯秀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八宝丹配合介入治疗热毒血瘀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初步观察八宝丹辅助治疗热毒血瘀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病人随机进入临床观察,一组单纯介入治疗;一组患者在介入基础上口服八宝丹,2粒/次,3次/日连续服用8周为1个周期.介入用药统一为5-FUDR1.0+DDP60~80mg+E-ADM60~80mg+碘油5~10mL,1次/4周共2次.观察八宝丹对患者近期中医证候、客观疗效及毒副反应的影响和1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肿瘤大小、甲胎蛋白浓度比治疗前都有很大程度的缩小或降低.八宝丹联合介入治疗组中医证候的改善明显优于单纯介入治疗组,二者证候稳定改善率分别为85%、55%;单纯介入组患者出现腹痛、呕吐、或体温超过38℃的并发症情况多于八宝丹联合介入治疗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别显著P<0.05.单纯介入组患者肝功能损害也明显多于八宝丹联合介入组患者.单纯介入组患者1年生存率48.3%,显著低于八宝丹联合介入组患者61.8%,P<0.05.结论:八宝丹在改善热毒血瘀肝癌患者中医证候,减少、降低介入治疗并发症,延长生存时间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其在临床治疗肝癌的有效性.

    作者:冯正权;吴良村;沈敏鹤;舒琦瑾;邓涌川;邵国良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治疗白癜风外用中药对大鼠皮肤微环境的影响

    目的:从调节局部免疫、影响黑素细胞黑素合成和迁移3个方面研究外用中药对大鼠皮肤的作用.方法:用中药乙醇提取液外涂大鼠背部皮肤,3周后活检取材,用半定量RT-PCR检测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干细胞生长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stem cell factor receptor,c-KIT)、白介素-2(interleukine-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RNA的含量.结果:中药3、5、6、7外用后,大鼠皮肤中SCF mRNA表达显著增加,分别为对照组的2.59倍、5.82倍、2.60倍和3.74倍(P<0.01);中药1、2、4使IL-2 mRNA表达水平降至对照组的42.9%、50.5%和68%(P<0.01或P<0.05);而中药1、2、3、4、7外用后,大鼠皮肤中TNF-α mRNA表达水平也降低,分别为对照组的25.7%、22.8%、51.7%、53.4%和51.5%(P<0.01或P<0.05);中药5还明显上调TYR mRNA的表达为对照组的2.41倍(P<0.01).结论:外用中药治疗白癜风有效的机制可能与调节皮肤局部微环境有关.

    作者:张迪敏;许爱娥;常淑彪;李永伟;尉晓冬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芩葫品种选育与开发-芩葫胶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芩葫胶囊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病毒性心肌炎120例,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芩葫胶囊口服,同时应用西药极化液、能量合剂;对照组单纯应用西药极化液、能量合剂.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1.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胸闷、胸痛、心悸、乏力等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心电图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芩葫胶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具有可靠疗效.

    作者:王翠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基因芯片技术在中医药诊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究中的应用

    基因芯片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该技术在医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中医药诊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中应用也较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柴可夫;黄晓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肾炎2号对IgA肾病大鼠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肾炎2号对IgA肾病大鼠肾小球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口服和尾静脉注射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方法进行IgA肾病模型的制作,治疗组、对照组造模同时分别给予肾炎2号(15g/kg)和福辛普利(4.17mg/kg)至12周末.观察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肾组织的病理改变及肾小球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①第7~12周末模型组的24h尿蛋白定量明显高于正常组、治疗组与对照组(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肾小球内α-SMA的表达减弱(P<0.01),但治疗组、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结论:肾炎2号具有减轻肾小球内α-SMA的表达的作用.

    作者:张小云;马红珍;何灵芝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辨证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

    从高脂血症的辨证治疗、辨证分型的实验研究及辨证分型的客观化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当前中医药辨证治疗高脂血症的概况加以分析,提出建立一个完善的规范化、客观化的辨证体系是今后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发展方向.

    作者:范丽丽;龚一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消白胶囊治疗肺卫不固风湿蕴阻型白癜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消白胶囊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临床随机观察肺卫不固、风湿蕴阻型白癜风153例,其中消白胶囊治疗组102例,白癜风胶囊对照组51例.疗程6个月.结果:消白胶囊治疗组显效率(治愈+显效)为69.61%,显著高于白癜风胶囊对照组(P<0.05);色素岛出现或白斑变淡时间,消白胶囊组显著快于白癜风胶囊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5);不同分期显效率(治愈+显效)比较,进展期消白胶囊组显效率显著高于白癜风胶囊组(P=0.01);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消白胶囊治疗肺卫不固、风温蕴阻型白癜风疗效良好,优于白癜风胶囊,而且无毒副作用.

    作者:刘爱民;余秋生;赵东滨;周国秀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慢性盆腔炎辨证分型的超声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慢性盆腔炎各中医辨证类型的超声特征.方法:传统中医对于慢性盆腔炎的辨证分型主要分为4型,选择中医辨证分型确定的4种类型的89例慢性盆腔炎病人,对这些病人进行子宫附件区超声检查分析.结果:4种中医辨证类型的慢性盆腔炎病人其超声表现各有不同,部分分型的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结论:超声检查有助于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可以对临床诊断提供特异型证据.

    作者:孙安华;凌娜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