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芩葫品种选育与开发-芩葫胶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王翠芳

关键词:心肌炎, 病毒性痰病, 芩葫胶囊
摘要:目的:观察芩葫胶囊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病毒性心肌炎120例,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芩葫胶囊口服,同时应用西药极化液、能量合剂;对照组单纯应用西药极化液、能量合剂.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1.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胸闷、胸痛、心悸、乏力等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心电图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芩葫胶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具有可靠疗效.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山萸肉饮片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研究

    目的:建立山萸肉饮片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方法:HPLC法.结果:建立了山萸肉饮片高效液相指纹图谱,不同产地不同批次山萸肉饮片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大于0.9.结论:HPLC指纹图谱可以用于山萸肉饮片质量的控制.

    作者:张振凌;刘博;吴国学;张红伟;朱瑄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化浊祛脂方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化浊祛脂方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饲法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同时灌胃给予化浊祛脂方3g/(kg·d),连续给药90天,并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清MDA含量,血清SOD活力和血浆oxLDL浓度.结果:化浊祛脂方能显著降低高脂大鼠血中TC、TG、MDA、oxLDL水平(P<0.01),显著提高HDL-C和SOD活力(P<0.05).结论:提示本方具有降脂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作者:马学盛;王新陆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银荆感冒颗粒抗甲型流感病毒的药效学研究

    目的:研究银荆感冒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接种甲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于狗肾细胞(MDCK),观察银荆感冒颗粒体外抗病毒作用;体内实验(1):以甲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滴鼻感染小鼠,观察14天,计算小鼠存活率及存活天数;体内实验(2):以甲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滴鼻感染小鼠,观察肺指数,病理改变等.结果:银荆感冒颗粒体外抗甲型流感毒EC50为3.24mg/mL.银荆感冒颗粒10g/kg和20g/kg剂量组可明显延长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存活天数,降低死亡率;银荆感冒颗粒10g/kg和20g/kg剂量组可明显抑制肺指数值,抑制率分别为31.4%和29.1%.结论:银荆感冒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邱召娟;朱萱萱;倪文澎;严士海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从咽论治小儿炎症性斜颈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从咽论治小儿炎症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炎症性斜颈患儿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加味消瘰汤治疗,对照组应用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间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率为79.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表明应用中药加味二陈消瘰汤加减从咽论治小儿炎症性斜颈疗效优于应用西药抗生素.

    作者:钟艳萍;李伟强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4种中成药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细菌霉菌(酵母菌)计数的方法验证

    按中国药典[1]2005版有关规定,通过测定试验菌回收率建立4种中成药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经试验发现4种药均有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但可通过培养基稀释法消除抑菌作用.确定4种药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细菌计数采用培养基稀释法进行检测,霉菌、酵母菌计数采用常规法即可.

    作者:阚秀燕;李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中药配方颗粒剂优势的开发与利用

    中药配方颗粒剂是高质量大规模、集约化产品,质量可控可测,在临床使用中,具有用量小、使用方便、效果好的特点.并在中药鲜药,中药急诊用药,中药调剂机械化等诸方面具有优势.逐渐认识、接受中药配方颗粒剂,使之与中药饮片优势互补、发挥各自长处.

    作者:芦柏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中医药防治哮喘与Th1/Th2的平衡调节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属世界多发病,疑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因此,对于哮喘的防治存在一定的困难.当今的研究表明:Th1/Th2的失衡与哮喘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西医对于这一失衡问题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法,中医药运用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治疗特点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回顾中医药防治哮喘的相关研究,结合中医理论与西医发病机理,探讨中医药防治哮喘与Th1/Th2的平衡调节关系,以期为哮喘的防治开辟新思路与方法.

    作者:余建玮;薛汉荣;洪广祥;程光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神芪安神汤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目的:制备神芪安神汤,并观察其对失眠症的治疗作用.方法:药材共水煎煮提取、浓缩,制成安神汤.口服治疗失眠症.结果:神芪安神汤对失眠症的总有效率达90%.结论:神芪安神汤制备工艺简单可行,保持传统中医药特色,对失眠症的疗效可靠.

    作者:余皖琴;文春光;陈绍强;叶智宾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何新慧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

    何新慧教授为江南中医世家何氏传人,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肾虚为本,阴虚为主,阴阳失衡,治疗同理先后天,平衡阴阳;肝郁贯始终,治肾不忘调肝;知犯何逆,随症治之.同时本病为典型的身心疾病,在临证时必须注意和患者交流沟通,要嘱咐患者注意生活、工作的调节,以缓解身心上的不适.

    作者:周毅萍;何新慧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吴茱萸次碱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心肌缺血损伤及心律失常的作用

    目的:观察吴茱萸次碱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心肌缺血损伤及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制造心肌缺血模型,记录大鼠Ⅱ导联心电图,用J点变化评价心肌损伤,用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5min内的心律失常情况评价缺血性心律失常程度.结果: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J点明显下降,吴茱萸次碱能够减轻J点的下降程度,吴茱萸次碱还能减少缺血后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结论:吴茱萸次碱能够减轻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缺血损伤及缺血性心律失常的程度.

    作者:凌峰;段徐;杨建敏;夏强;叶治国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头皮发际区排针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偏头痛的方法.方法:10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测组用头皮发际区排针法,对照组用传统循经取穴法.测定两组血浆ET和NO值.结果:治疗前后两组血浆ET和NO值改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治疗前后两组差值之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皮发际区排针法对于偏头痛患者具有明显疗效.

    作者:刘智斌;牛文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分子遗传学技术在针灸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子遗传学技术在针灸学运用的状况.方法:对近10年(1994-2006年)分子遗传学技术在针灸学运用的文献进行概括、分析.结果:分子遗传学技术已在针灸学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并且针灸治疗作用机理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研究所选用的对象仍然以实验动物为主,少见人体试验.结论:分子遗传学技术很可能有利于针灸学各种重要问题的阐明,而针灸学也很可能在人类基因组功能测试及基因转移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周恩华;吴焕淦;刘慧荣;赵天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补肾复方对去势雌性恒河猴血清E2与BGP Ca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肾复方对绝经动物模型血清雌二醇(E2)、骨钙素(BGP)、钙(Ca)的影响.方法:选用性成熟雌性恒河猴4只,先按体重分层,然后将4只恒河猴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2只;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复制人工绝经模型;中药组以补肾复方,对照组以结合雌激素倍美力干预.分别于给药前、第1疗程、第2疗程、第3疗程后(28天为1疗程)检测血清E2、BGP、Ca的含量.结果:补肾复方与西药雌激素均能增加血清E2、Ca的含量,降低血清BGP的含量.其中补肾复方对血清E2、Ca的作用较雌激素持久稳定.结论:补肾复方能降低骨高转换率,促进骨矿物质吸收.

    作者:任丽萍;文乐兮;尤昭玲;张延武;孟琼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中医的生存与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随着18,19世纪现代思潮涌人中国,几百年间,以自然科学为主的现代文明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与之相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却被不断削弱.而中医作为植根于传统文化中的一门科学,由于失去了其合适的土壤,亦变得日渐衰弱.是否中医真的已不合时宜,太过落后了呢?本文将从各个方面来分析论证中医的生存与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是人类与疾病斗争的需要.中医的理论并不落后,随着科学进步和新兴学科的建立以及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中医药事业将再次腾飞,中医必将展现出其绚丽的光彩.

    作者:朱杭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戊己水煎液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胃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

    目的:探讨戊己水煎液(和剂局方)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SGC-7901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将H·pylori接种于SGC-7901细胞,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戊己水煎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SGC-7901细胞凋亡的组蛋白DNA片断.结果:不同浓度的戊己水煎液组其细胞凋亡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戊己水煎液具有抑制H·pylori感染的SGC-7901细胞凋亡的作用,而且随着戊己水煎液浓度的降低,抑制H·pylori感染的SGC-7901细胞凋亡的程度降低.

    作者:唐小梅;伍参荣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十全大补汤/CTX抑瘤作用及对生活质量影响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十全大补汤/CTX抑瘤作用及对肿瘤小鼠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50只C57小鼠复制Lewis肺癌模型后,分别给予低、中、高剂量十全大补汤及CTX处理,比较各组小鼠的生活质量及各组药物的抑瘤率.结果:CTX抑瘤率明显高于十全大补汤组,但十全大补汤在改善小鼠生活质量方面有明显的优势.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将使患者在生存期及生活质量方面受益.

    作者:孙在典;郑小伟;包素珍;宋红;毛海燕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益气活血排石饮防治大鼠肾结石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排石饮对肾结石大鼠血清Ca2+、Mg2+、P3+、尿酸及肾组织草酸以及尿Ca2+、Mg2+、P3+与尿尿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排石冲剂对照组和益气活血排石饮组,除正常对照组外,以1.25%乙二醇合1%氯化铵灌胃制作大鼠草酸钙肾结石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血清Ca2+、Mg2+、P3+、尿酸及肾组织草酸以及尿Ca2+、Mg2+、P3+与尿尿酸的含量.结果:排石冲剂对照组和益气活血排石饮组均能显著降低肾结石大鼠血清Ca2+、Mg2+、P3+、尿酸及肾组织草酸以及增加尿Ca2+、Mg2+、P3+与尿尿酸排泄含量,且以益气活血排石饮组疗效为好.结论:益气活血排石饮对1.25%乙二醇合1%氯化铵灌胃制作草酸钙结石大鼠模型有肯定的疗效,通过降低血清Ca2+、Mg2+、P3+、尿酸及肾组织草酸的含量以及增加尿Ca2+、Mg2+、P3+与尿尿酸的排泄,发挥该方的治疗作用.

    作者:宋秀英;赵宗江;于波;张学凯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止泻奇效散的制备和质量控制

    目的:探讨止泻奇效散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方法:该制剂中主要中药成分的定性鉴定用显微鉴定法,主要有效成分的鉴定用薄层层析法,葛根的含量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该制剂制备工艺合理,质量稳定、可控.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袁国卿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HPLC法测定消肿解毒丸中血竭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消肿解毒丸中血竭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Phenomenex Kromasil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50:5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440nm,柱温40℃.结果:血竭素线性范围0.0305~0.2440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1.00%,RSD为2.53%(n=6).结论:本法分离好,快速、简便,可作为该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邢俊波;贾恒明;王朝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中医外科学教学模式转变

    目的:探讨中医外科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法:从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方面进行分析,并以此为突破口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宋爱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