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膀胱镜检查护理干预的体会

厉月春;陈丽钦

关键词:膀胱镜检查, 泌尿系统疾病, 应用价值, 尿道, 检查方法, 患者, 输尿管, 并发症, 诊断, 血尿, 肾脏, 尿痛, 内镜, 临床, 程度
摘要:膀胱镜检查是由尿道进入膀胱的一种内镜检查方法,对尿道、膀胱、输尿管及肾脏等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但几乎所有患者检查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尿及尿痛等并发症,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口服(鼻饲)氯硝安定治疗颅脑损伤后四肢肌张力增高27例诊治分析

    颅脑损伤后常发生四肢肌张力的增高,笔者采用口服氯硝安定片治疗27例颅脑损伤后四肢肌张力增高病人,取得一定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江;胡国平;郎岳明;王新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Z-Plate钛板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

    胸腰椎骨折是常见的脊柱骨折,近年来由于建筑事故、交通事故等高能创伤的增多,使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发生率大大提高.

    作者:赵旭辉;叶利武;陈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高血压脑基底节区出血的微创手术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病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传统保守治疗死亡率在40%~60%左右,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死亡率在27%~35%[1],该方法由于创伤较大,目前已很少采用.本院自2001至2006年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基底节区出血6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吾太华;余国锋;范晓峰;周荣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原发性输尿管癌19例报告

    原发性输尿管癌是泌尿系较为少见的恶性肿瘤.本院自1989年4月至2005年10月共收治输尿管癌1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文彪;陈文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横切口侧-顶联合式腹膜外剖宫产临床对比分析

    本院自2000年3月开始应用pfannenstiel横切口侧-顶联合式腹膜外剖宫产610例,得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施宝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颈椎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颈脊髓损伤

    随着颈椎内固定及手术技术的发展,颈椎前路或后路手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颈椎损伤或颈椎病的治疗,但对于部分颈椎管狭窄,同时合并颈椎损伤的患者,单纯前或后方减压固定难以完全解除压迫,致术后临床效果不佳.

    作者:徐来元;徐华生;刘文军;欧阳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全螺纹可吸收螺钉在髌骨骨折中的运用

    自2003~2004年笔者应用百优(BIOFIX)自身增强可吸收全螺纹螺钉做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5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刘奕锋;高建共;柴绍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腹腔镜技术在小儿闭合性脾破裂诊治中的价值

    小儿外伤逐年增多,闭合性脾破裂的发生率也相应增高.2002年3月至2006年4月间,笔者应用腹腔镜对12例闭合性脾破裂患儿进行早期探查和处理,获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炜强;黄国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小儿肾损伤伴多发伤78例诊治分析

    小儿肾损伤在儿童时期泌尿系统损伤中为多见,也是小儿腹部常见的外伤.其发病中约占小儿腹部外伤的8%~10%.回顾性分析5年间本院收治的78例小儿肾损伤伴多发伤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林昀;刘涛;李海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提高,交通工具增多,交通事故发生率明显增多,据估计70%交通事故受伤者将有不同程度的脑外伤[1],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可多达35%~60%.

    作者:张飞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颅内动脉瘤破裂并发巨大脑内血肿的外科治疗

    动脉瘤破裂并发巨大脑内血肿常病情危重,死亡率和致残率高,预后差.本文回顾性分析7例患者治疗体会,探讨形成脑内血肿的颅内动脉瘤的危重病人的外科诊治.

    作者:胡小铭;李则群;汪杰;钟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急腹症再次手术11例临床分析

    急腹症再手术是指经过手术处理后的急腹症病人因原发疾病或其直接并发症而进行的再次甚至多次腹部手术干预[1].本院2001年5月至2006年4月因急腹症手术后,近期发现仍有手术指征,并再次手术者1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向东;葛永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全直肠系膜切除、荷包钳关闭直肠残端、管状吻合器吻合在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直肠癌中又以中低位直肠癌多见.对于直肠癌的治疗,目前国内外均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在根治性手术切除的前提下,应用双吻合器行保肛手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费用较高.

    作者:陈占海;邓高里;董全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手术治疗中附关节骨折脱位的体会

    中附关节损伤临床少见多为直接暴力致伤.骨折移位明显或软组织损伤严重者,若早期治疗不当常致患肢功能障碍.自1997年以来本科治疗1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海军;孙建森;章中良;范天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髋部常见损伤,占髋部骨折患者一半左右,其发病平均年龄较股骨颈骨折晚5~6年,以女性为多.

    作者:程建崇;营祝领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108例临床分析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方法以颅骨钻孔流术为首选,也有报道采用微创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创伤微小等优点[1].2003年9月至2007年2月,本院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08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蒋永进;杜朝亮;陈敢峰;王跃胜;方军康;袁云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老年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

    老年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是临床骨科较难处理的骨折,约占整个前臂骨折的5%.对于大多数简单骨折可通过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可获的较满意的效果.但对于关节内骨折,往往导致畸形,骨关节炎,握力下降,肌萎缩及手指僵直等并发症[1].

    作者:费自威;周富根;曹武;邵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外伤性后颅窝血肿25例诊治体会

    本院自1996年1月至2006年1月共收治外伤性后颅窝血肿2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德升;江枫林;赵美剑;朱旭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和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CT测量、MRI上影像学改变,结合临床症状、体征,来鉴别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RLDH)与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区别.方法 取98例患者资料,经手术证实为RLDH 57例、LDH 41例,选取CT中椎间盘突出的大层面作为测量层.测量包括:突出物的大矢状径(h)、相应层面的椎管矢状径(H)、参照Bernkardt的研究计算髓核脱出率(NPR)、突出物的后突角(α)、椎间盘突出的层距(D).同时对MRI矢状位上形态学分型,在临床起病方式、疼痛程度和性质、脊柱侧弯、直腿抬高角、肌力感觉改变、反射改变以及大小便改变等方面进行对比,后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CT上RLDH组h值为8.47±0.92 mm,平均8.5 mm,NPR值为58.62%±5.95%(大于50%),α值为70.47±12.70(小于90°),D值至少3层;LDH组h值为5.61±0.85 mm,平均5.6 mm,NPR值为40.09%±5.26%(小于50%),α值为105.44±6.12(大于90°),D值不超过3层,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MRI矢状位上的形态学分型,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疼痛程度和性质,脊柱侧弯,直腿抬高角以及肌力改变,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RLDH术前根据病史、疼痛程度和性质、脊柱侧弯、直腿抬高角改变、肌力下降,并结合影像学中CT测量h>8.5mm,NPR>50%,α<90°,且D在3层以上,可以诊断;MRI示髓核巨大脱出入椎管或向上、下游离者,可以诊断.

    作者:谢垒;池永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肩胛骨骨折内固定的术后护理

    肩胛骨骨折临床较少见,仅占全身骨折1%,肩部骨折的5%[1].以往肩胛骨骨折治疗常采取保守疗法.往往引起肩部疼痛、肩关节和上肢功能障碍等后遗症.手术治疗可大限度的恢复肩胛骨和肩关节的解剖结构,稳定骨折,缩短肩关节的制动及外固定时间[2].

    作者:黄瑾青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