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65例

徐有水

关键词:黄芪桂枝五物汤,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中医药治疗
摘要: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是指在1年内发生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过于频繁,超过了一定范围的呼吸道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简称复感儿[1].本病往往病情反复、迁延难愈,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小儿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以及生活质量,近几年来,笔者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获效满意,现将资料完整的65例整理报道如下.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表皮生长因子(EGF)对舌鳞癌细胞(Tca-8113)胞内钙离子的影响

    目的:以舌鳞癌细胞(Tca-8113)为研究对象,以期为阐明EGF与肿瘤病人舌苔变化之间的关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的EGF对Tca-8113胞内钙离子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EGF均可引起Tca-8113胞内钙离子的升高,其中1ng/mL EGF可迅速使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5ng/mL与10ng/mL EGF亦可造成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但升高幅度并不随EGF的浓度增大而升高,且升高缓慢,估计EGF-R的表达具有一定的饱合度造成的.结论:表皮生长因子可能作用于EGF-R,通过钙离子的信号传导,从而调控舌苔形成的动态平衡.

    作者:张旭;詹臻;蔡宝昌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潘智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验

    潘智敏主任医师是浙江省名中医,现任浙江省中医院干部病区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老年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是首批全国五百名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杨继荪教授的学术继承人.临床辨证用药多有特色,且多见效.现介绍其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经验如下.

    作者:唐黎群;潘智敏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严用和学术观点管窥

    严用和,南宋著名医家,以治学严谨见长.从严氏用方特点对其学术观点进行探讨,主要有重视气机作用,强调攻邪为先,擅用附子两味成方,配伍突出刚柔相济等.

    作者:马艳春;孙士红;倪项根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多汗与心病

    出汗是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生理现象,正常的汗出,有调和营卫、滋润皮肤、调节机体阴阳平衡、保持机体温度与内外环境统一等功能.出汗过多与心病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中老年心脏病人多见的症状,使心脏病治疗恢复的难度增加.发挥中医药优势,综合调理汗多与心脏病将能提高心脏病的疗效,有利于身体的康复.现探讨如下.

    作者:彭敏;郑昊;丁书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浅谈药物姜制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定量姜汁拌炒的方法,称为姜制法.生姜辛温,能发表,散寒,温中,止呕,开痰,解毒.用姜汁炮制药物是传统的炮制方法的一部份.常以姜汁制的药物有竹茹、厚朴、黄连、草果仁、半夏等.

    作者:靳庆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慢性平坦糜烂性胃炎中医分型及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目的:研究慢性平坦糜烂性胃炎中医分型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94例慢性平坦糜烂性胃炎患者按悉尼慢性胃炎分类法经胃镜诊断;作快速尿激酶试验以判断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参考南昌标准辨证分型.结果:①94例慢性平坦糜烂性胃炎分型为肝胃不和型40例,脾胃虚弱型(包括虚寒型)48例,脾胃湿热型3例、胃络瘀血型2例、胃阴不足型1例.肝胃不和型中老年患病率明显较脾胃虚弱型高,而肝胃不和型青年患病率明显较脾胃虚弱型低(P<0.01).②94例慢性平坦糜烂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66%(62例/94例),其中肝胃不和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70%(28例/40例),脾胃虚弱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66.7%(32例/48例)结论:①慢性平坦糜烂性胃炎临床中医分型以肝胃不和型和脾胃虚弱型常见;②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慢性平坦糜烂性胃炎辨证分型没有意义;③慢性平坦糜烂性胃炎病机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主.

    作者:赵东升;赵东杰;周毅萍;邓兰琼;崔世高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杨国红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杨国红教授临证经验丰富,擅长以中医为主治疗胃肠道疾病,尤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颇有见解,注重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现经验总结.

    作者:康美清;丁源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辨证分型治疗糖尿病肾病58例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威胁糖尿病病人生命的主要疾病.祖国医学中属于消渴、水肿等范畴.本病目前尚元满意的治疗方法.笔者于2000年1月-2005年1月,先后在门诊和住院病人观察治疗58例,取得一定疗效.现初步总结如下.

    作者:吴家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中医学与现代病

    例举了部分现代疾病的表现和古代疾病的区别,以及给中医辨证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强调了中医要重视现代化的设备,要与时俱进.注重微观辨证,必须学习现代化的诊断技术.同时也指出了中药现代研究,中药剂型改革,异军突起,走在了中医理论的前列.

    作者:范喜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中医药治疗先兆流产的国内研究近况

    先兆流产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治疗本病时多用孕激素制剂及维生素E、叶酸等辅助药物,针对性较差.而中医药治疗有其独到之处,且疗效肯定,致畸少.将近5年来国内中医药治疗先兆流产的情况作一小结.先兆流产中医以肾虚致胎元不固为常见,故临床各医家多从补肾入手随证加减进行治疗.除此之外,有些医家还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进行辨病辨证治疗.

    作者:黄健妹;陈敏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理中汤治疗不明原因长期高热举隅

    用<伤寒论>理中汤治愈不明原因高热1例.现报道如下.案 刘某,女,55岁.因高热3月余,胸闷如窒,腹胀痛,身酸痛,乏力,面红,纳呆,畏寒肢冷、大便时干时溏.于2005年3月10日住院治疗.现症:患者呈驰张型高热,午后及夜间热甚,体温高达41℃,曾在多家医院给予抗感染及中医药治疗,体温不退,病情无好转.入院查体:T39.6℃,P108次/min,R24次/min,BP160/90 mmHg.一般情况尚可,巩膜无黄染,未触及浅表淋巴结肿大,呼吸音正常,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腹部平坦柔软,肝脾未触及,腹部无压痛,全身关节无红肿、畸形,神经系统未引出病理反射.实验室检查:血WBC 7.3×109/L,N 0.61,L 0.35,E0.05,Hb12.3g/L,PLT 156×109/L,尿常规、大便常规未见异常,潜血阴性,ESP 18mm/lh,CRP 9μg/m,RF(-),ASO<1∶500,CK63U/L,CK-MB 51U/L,HBD36U/L,AST 33U/L,ALT 24U/L,BUN 6.2mmol/L,Cr79/mmol/L,UA 301 mmol/L,血糖7.3mmol/L.外斐反应、肥达氏反应均阴性,ENA,ANA,HIV,Ab,结核菌,爱滋抗体,甲、乙、丙、丁、戊肝炎抗体均阴性.血、痰、尿培养无细菌生长.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胸部X线片、头颅CT、肝、胆、脾、胰、双肾B超未见异常.西医诊断:发热待查,高血压2级,2型糖尿病.患者虽高热,但诉畏寒背胸冷、肢冷,衣被不能暖,寒如从骨髓出面部潮红.舌淡红,边有齿印,苔薄白腻,脉数沉弱无力,视之前医治疗有用清热解表、清热泻火、清热凉血等,均无效.

    作者:罗陆一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喘敷灵巴布剂对哮喘大鼠气道上皮癌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喘敷灵巴布剂对大鼠气道平滑肌上皮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应用卵蛋白腹腔注射及雾化吸入制作大鼠哮喘模型,应用RT-RCR观察气道平滑肌上皮c-fosmRNA表达状况.结果:RT-PCR检测显示造模组与正常组、中药组及地塞米松组比较,c-fos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各治疗组无明显性差异(P>0.01).结论:喘敷灵巴布剂可能通过下调原癌基因c-fos表达来抑制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生.

    作者:万力生;朱锦善;王霞灵;鲁艳芳;范红霞;邱静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和法在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回顾了和法的概念及其源流,阐述了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探讨了和法在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几点临床上应用和法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作者:张立娟;刘金星;王康锋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中药治疡液对外伤性手部足背部感染伤口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治疡液治疗外伤性手部足背部感染伤口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外伤性手部感染惠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40例外伤性足背部感染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10例,观察治疗后和随访期伤口创面的治愈率及有效率.结果:手部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1%,治愈率为84.6%,对照组总有效率72.6%,治愈率37.2%,两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01).足背部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6%,治愈率为85.3%,对照组总有效率74.5%,治愈率34.1%,两组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01).实验室检验结果表明中药治疡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中药治疡液有杀菌抑菌、抗炎的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结论:结果显示中药治疡液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腐生肌,特别是对外伤性手部足背部感染伤口创面有促进愈合作用,对局部炎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从而提高了临床疗效.

    作者:黄星垣;黎建义;梅全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针刺结合认知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针刺结合认知训练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尼膜同组,每组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在精神状态简易速检表眄(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ADL)、韦氏记忆量表(Wechesler Memory Scale,WMS)方面的变化.结果:两组MMSE比较,治疗组与尼膜同组治疗4周评估时差异即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的ADL评分显著高于尼膜同组,P<0.05;治疗组治疗12周后WM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WM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结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尼膜同.

    作者:李国辉;苏秀群;何希俊;何宇峰;赖莹莹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HPLC法测定胆木注射液中异长春花苷内酰胺的含量

    目的:测定胆木注射液中异长春花苷内酰胺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Lichrospher C18(5μm,4.6mm×250m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磷酸(30∶70∶0.1),检测波长为226mm,柱温:30℃,流速为1.0mL/min,采用面积外标法.结果:建立了胆木注射液中异长春花苷内酰胺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线性范围为0.1992~0.9960μg,平均回收率为98.60%,RSD为1.62%(n=6).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专属性强,可用于胆木注射液中异长春花苷内酰胺的含量测定,为胆木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方法.

    作者:丁琳;吴德康;蒋俊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中药复方治疗免疫性不育症的机制探讨

    用精子抗原免疫昆明种雄性小白鼠,建立免疫性不育动物模型;同时分别饲喂中药复方、醋酸强的松,生理盐水;并观察血清精囊液抗精子抗体、睾丸附睾病理学、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和妊娠等指标.结果显示:免疫性不育雄鼠血清、精囊液抗精子抗体高,睾丸间质、睾丸曲细精管界膜、精原细胞、附抗体,清除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恢复曲细精管精子和晚期精子细胞数.

    作者:黄震;王望九;胡德宝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胆汁返流性胃炎从肝论治

    胆汁返流性胃炎,又称碱性返流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慢性胃炎的一种,是指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十二指肠液包括胆汁经常返流入胃,使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而形成的一种病变.胃镜检查所见以幽门收缩时有淡黄色液体返流入胃,使胃内有黄色液体贮留,胃黏膜屏障因此受到损害.胆汁返流性胃炎可使胃血管扩张、黏膜充血、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从而使黏膜水肿、出血,外观呈红白相间的花斑样改变,甚至糜烂等炎症病变.该病多发生在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及幽门括约肌松弛者.

    作者:陈宝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中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自拟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证属气阴两虚、湿浊内蕴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属气阴两虚兼湿浊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自拟方治疗)45例,对照组(肾康宁片治疗)30例,观察治疗1个月前后及治疗4周后BUN、SCr、CCr、RBC、Hb、HCT和临床症状积分变化.结果:治疗组可明显改善肾功能,改善贫血并有效控制临床症状(P<0.05).尽管各组间对比总体无显著性差异,但就改善肾功能,改善贫血及控制临床症状的幅度以治疗组为明显.结论:自拟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较使用肾康宁片更能有效地控制临床症状,改善贫血状况,降低BUN、SCr及CCr水平,阻止或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展.

    作者:高婷;程业刚;王小琴;邵朝弟;金劲松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口腔溃疡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多发病,相关口腔溃疡动物模型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现将有关口腔溃疡动物模型综述如下.

    作者:苗明三;徐玉茵;刘会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