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潘智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验

唐黎群;潘智敏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名医经验, 潘智敏
摘要:潘智敏主任医师是浙江省名中医,现任浙江省中医院干部病区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老年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是首批全国五百名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杨继荪教授的学术继承人.临床辨证用药多有特色,且多见效.现介绍其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经验如下.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对大鼠他巴唑肾阳虚证动物模型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几项指标的考察

    目的:考察他巴唑模型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甲状腺轴、性腺轴的影响,比较性别对他巴唑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他巴唑模型为常用的造模时间(15天)分成3个剂量组进行造模,考察了他巴唑模型的体温、体重变化、血清皮质醇(CORT)、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睾酮(T)/雌二醇(E2)等指标,观察模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甲状腺轴、性腺轴个轴的变化,并比较雄性大鼠和雌性大鼠模型的区别.结果:认为大鼠他巴唑模型可以出现明显的体温下降,血清T3、T4下降,而对肾上腺轴和性腺轴的干扰不明显.结论:他巴唑模型适用于模拟甲状腺功能低下为主的肾阳虚证,其他方面的病理改变不明显,雄性大鼠和雌性大鼠均可以用作造模动物.

    作者:欧阳轶强;邹移海;张薇;谢玲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金匮要略》活血化瘀方的用药特色

    <金匮要略>活血化瘀方配伍精当,制方严谨,而其药物任用也独具特色,在辨证组方的原则下体现出大黄攻逐、温药辛散、虫类搜剔等特点,对后世瘀血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

    作者:张国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淫羊藿总黄酮拮抗皮质酮大鼠肾上腺皮质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研究淫洋藿总黄酮(EF)拮抗糖皮质激素副作用,保护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机制.方法:采用肾上腺重量指数评价EF应用后萎缩的肾上腺皮质恢复情况;分离肾上腺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并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原位检测细胞凋亡;用大鼠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皮质酮组肾上腺重量指数显著下降,肾上腺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P<0.05;EF治疗后,肾上腺重量指数升高,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TUNEL显示正常组、皮质酮组、EF组每张切片平均凋亡细胞数分别为4.67±1.53、70.67±9.29、18.67±7.64;基因芯片发现正常大鼠肾上腺有53个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其中39个具有促凋亡活性,14个基因具有抗凋亡活性,促凋亡基因和抗凋亡基因组成了一个网络,皮质酮使3个具有抗凋亡活性的基因下调,EF治疗使具有抗凋亡活性AMP激活蛋白激酶α1催化亚单位基因和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8相互作用蛋白基因显著上调.结论:EF拮抗皮质酮诱导的大鼠肾上腺皮质过度凋亡是其拮抗糖皮质激素对HPA轴的抑制,保护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机制.

    作者:黄建华;沈自尹;刘小雨;陈伟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HPLC法测定胆木注射液中异长春花苷内酰胺的含量

    目的:测定胆木注射液中异长春花苷内酰胺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Lichrospher C18(5μm,4.6mm×250m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磷酸(30∶70∶0.1),检测波长为226mm,柱温:30℃,流速为1.0mL/min,采用面积外标法.结果:建立了胆木注射液中异长春花苷内酰胺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线性范围为0.1992~0.9960μg,平均回收率为98.60%,RSD为1.62%(n=6).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专属性强,可用于胆木注射液中异长春花苷内酰胺的含量测定,为胆木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方法.

    作者:丁琳;吴德康;蒋俊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丹参制剂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丹参制剂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搜集丹参制剂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运用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法统计相关数据.结果:4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Jadad评分显示所有研究得分均低于3分,属低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有效率比较的合并RR为1.24,99%CI为(1.08,1.42);副作用局部出现点状出血比较合并RR(99%CI)为0.38(0.02,8.26),心慌胸闷发生率比较的合并RR(99%CI)为3.78(0.07,194.99).结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丹参制剂具有改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的趋势,无可靠证据显示该药是否可影响不良事件发生率.由于纳入研究质量普遍较低等因素影响,降低了该系统评价结论的可靠性.要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及安全性,尚需进行设计合理、执行严格、多中心大样本且随访时间足够的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李可建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严用和学术观点管窥

    严用和,南宋著名医家,以治学严谨见长.从严氏用方特点对其学术观点进行探讨,主要有重视气机作用,强调攻邪为先,擅用附子两味成方,配伍突出刚柔相济等.

    作者:马艳春;孙士红;倪项根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胸段硬膜外阻滞联合中药对哮喘大鼠ET-1 TNF-α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中药联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及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哮喘大鼠模型肺泡灌洗液(BALF)及血浆中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阐明中药联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哮喘大鼠防治作用的机理.方法:建立大鼠哮喘模型及胸段硬膜外阻滞模型,中药灌胃及硬膜外给药,用放免法检测大鼠肺泡灌洗液及血清中ET-1,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哮喘大鼠BALF及血浆中ET-1,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中药与硬膜外阻滞以及二者的联合应用均可抑制ET-1,TNF-α含量的升高.中药组与单纯硬膜外阻滞组ET-1,TNF-α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二者联合应用组ET-1,TNF-α水平低于中药组与单纯硬膜外阻滞组.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联合中药对ET-1及TNF-α有抑制作用

    作者:刘建秋;刘晓;李竹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清心胶囊对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小鼠的药效学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清心胶囊不同剂量对病毒性心肌炎(VMC)恢复期的疗效,明确有效治疗剂量和量效关系,并初步探讨其免疫调节机制,为临床应用与新药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5~6周Balb/c小鼠,先分出正常组(N组),腹腔注射无病毒Eagle's MEM液0.1mL.其余小鼠予0.1mL含CVB3的Eagle's MEM液,12天后再均分为模型组(M组)、清心胶囊高(Q1组)中(Q2组)低(Q3组)剂量治疗组、玉丹荣心丸阳性对照组,当天开始给药,连续给16天后处死.采用光、电镜观察心肌病理改变,并检测血清SOD、MDA、IL-2、IL-4 cTnⅠ水平.结果:(1)M组小鼠心肌病变明显,治疗组病变明显减轻,正常组无明显病变.(2)与M组比,各治疗组MDA显著降低(P<0.05),Q1、Q2组SOD显著升高(P<0.05);与N组比,各治疗组MDA、SOD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与M组比,各治疗组cTnⅠ显著降低(P<0.05);与N组比,各治疗组cTn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与模型组比,治疗组IL-2显著降低(P<0.01),IL-4显著升高(P<0.05)与N组比,治疗组IL-2、IL-4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清心胶囊对VMC恢复期小鼠有显著疗效,且与剂量呈一定相关性,中高剂量疗效佳;清心胶囊具有抗氧化、调节免疫、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

    作者:程志清;黄超岚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小儿哮喘与血瘀关系探微

    小儿哮喘往往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对儿童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对其病因通常多责于肺、脾、肾的功能不足,痰气交阻所致,而略于瘀血证因.临床观察小儿哮喘的发生不仅与气虚痰壅、痰气交阻有关,同时与营血郁滞、络脉瘀阻亦有密切关系.在治疗上佐以活血化瘀之药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曹宏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糖尿病大鼠肾脏PPARγmRNA表达及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干预研究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表达及中药解毒通络保肾胶囊的调节作用.方法:42只Wistar大鼠用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后,随机分为DM组、罗格列酮治疗组和解毒通络保肾胶囊治疗组,以正常10只大鼠作为对照.连续处理12周后,应用RT-PCR检测肾皮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DM大鼠肾皮质PPARγmRNA表达降低,解毒通络保肾胶囊治疗组PPARγmRNA高于DM组(P<0.05).结论: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DM肾脏病变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PPARγ途径,调控相关基因表达,改善糖脂代谢,减少细胞外基质的积聚.

    作者:邓悦;李才;赵贤俊;南征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缺血性中风患者证型分布规律的研究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患者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将259例缺血性中风患者按照诊断标准纳入观察,填写病例观察表,由课题组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共同量化诊断证型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观察缺血性中风患者不同分期、病情程度、既往病史与证型的关系.结果:中风急性期前2周风证是为常见证候,痰证次之;至发病2~4周,风证和痰证并重;在恢复期前3个月,血瘀证为常见证候,痰证、火热证次之;在恢复期的后3个月,气虚、血瘀、痰阻为其主要证候;后遗症期以气虚血瘀为主要证候,阴虚阳亢、风证、痰证次之.中风病情轻、中、重度患者均以风证、痰证为主要证候,病情轻度患者血瘀证次之,病情中度患者火热证、血瘀证次之;病情重度患者火热证、血瘀证次之,但出现概率与风证、痰证相近;中风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高黏血症的患者均以风证为主要证候,高血压患者阴虚阳亢证次之;高脂血症、高黏血症患者均以痰证、血瘀证次之;糖尿病患者以阴虚阳亢证和火热证为主要证候,风证次之.结论:缺血性中风病不同发展阶段,证型分布发生相应变化,患者病情程度越严重,其病机变化越复杂,且患者既往病史对缺血性中风病证型的分布有一定影响.

    作者:杨牧祥;于文涛;魏萱;王长垠;王秉岳;安俊岐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丹参饮应用于运动损伤性血瘀证治疗机理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丹参饮治疗运动损伤性血瘀证机理,观察丹参饮对急性缺血组织病理改变及细胞凋亡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复制急性组织缺血模型,15条犬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丹参饮组,每组5条.采用HE染色及DNA末端标记法(TUNEL)分别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对照组组织无明显变性与坏死等改变,仅见少量凋亡阳性细胞;模型组有明显组织坏死,细胞凋亡增多;丹参饮组示细胞坏死及细胞凋亡均较模型组显著减轻.结论:丹参饮可有效抑制细胞坏死及凋亡,减轻组织损伤,对缺血组织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滔;王大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月经前后穴位伏安特性观察

    目的:观察健康女子月经前后穴位伏安特性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自制新一代智能型穴位伏安特性计算机检测系统对健康女子月经前、中、后穴位伏安特性的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月经前、中、后穴位伏安特性扫描中电阻变化的总体趋势是月经后>月经中>月经前.结论:月经前、中、后穴位伏安特性扫描电阻变化趋势与月经过程中的血气盈亏变化相符.穴位伏安特性可较敏感地反映人体血气变化.

    作者:沈雪勇;丁光宏;魏建子;周钰;邓海平;张海蒙;赵玲;毛慧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口腔溃疡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多发病,相关口腔溃疡动物模型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现将有关口腔溃疡动物模型综述如下.

    作者:苗明三;徐玉茵;刘会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中医学与现代病

    例举了部分现代疾病的表现和古代疾病的区别,以及给中医辨证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强调了中医要重视现代化的设备,要与时俱进.注重微观辨证,必须学习现代化的诊断技术.同时也指出了中药现代研究,中药剂型改革,异军突起,走在了中医理论的前列.

    作者:范喜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潘智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验

    潘智敏主任医师是浙江省名中医,现任浙江省中医院干部病区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老年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是首批全国五百名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杨继荪教授的学术继承人.临床辨证用药多有特色,且多见效.现介绍其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经验如下.

    作者:唐黎群;潘智敏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高等中医药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

    中医和传统艺术同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发生、发展、成熟,故它们有着同样的文化底蕴--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彻底模糊的思维方式,注重直觉、灵感、顿悟等非逻辑方式的形象思维.中医药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有效结合,不仅有着其深厚的历史渊源,更是中医学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

    作者:沙莎;曾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表皮生长因子(EGF)对舌鳞癌细胞(Tca-8113)胞内钙离子的影响

    目的:以舌鳞癌细胞(Tca-8113)为研究对象,以期为阐明EGF与肿瘤病人舌苔变化之间的关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的EGF对Tca-8113胞内钙离子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EGF均可引起Tca-8113胞内钙离子的升高,其中1ng/mL EGF可迅速使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5ng/mL与10ng/mL EGF亦可造成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但升高幅度并不随EGF的浓度增大而升高,且升高缓慢,估计EGF-R的表达具有一定的饱合度造成的.结论:表皮生长因子可能作用于EGF-R,通过钙离子的信号传导,从而调控舌苔形成的动态平衡.

    作者:张旭;詹臻;蔡宝昌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胆汁返流性胃炎从肝论治

    胆汁返流性胃炎,又称碱性返流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慢性胃炎的一种,是指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十二指肠液包括胆汁经常返流入胃,使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而形成的一种病变.胃镜检查所见以幽门收缩时有淡黄色液体返流入胃,使胃内有黄色液体贮留,胃黏膜屏障因此受到损害.胆汁返流性胃炎可使胃血管扩张、黏膜充血、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从而使黏膜水肿、出血,外观呈红白相间的花斑样改变,甚至糜烂等炎症病变.该病多发生在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及幽门括约肌松弛者.

    作者:陈宝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参乌冠心颗粒剂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VEGF与IL-6的影响

    目的:观察参乌冠心颗粒剂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白介素-6(IL-6)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依据随机双盲双模拟的原则分为参乌冠心颗粒剂组和地奥心血康胶囊组各60例,治疗4周后进行心绞痛疗效评定,并观察治疗前后IL-6及VEGF的变化.结果:①参乌冠心颗粒剂组和地奥心血康胶囊组心绞痛总有效率分别为81.67%、65.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参乌冠心颗粒剂组治疗后IL-6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地奥心血康胶囊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乌冠心颗粒剂组治疗后血清VEGF值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明参乌冠心颗粒剂能降低患者血浆中IL-6、VEGF的水平,改善内皮功能、抑制粥样斑块形成,稳定斑块、延缓斑块进程作用.

    作者:姜延;侯贵申;王韶兵;季向东;李龙;项聿华;高旭阳;高忠范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