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运用整体观念治疗恶性肿瘤的思考

林晓峰;赵永山

关键词:整体观念, 恶性肿瘤, 中医治疗
摘要: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从整体观念出发,从3个方面对中医认识及治疗恶性肿瘤进行了思考:①通过运用整体观念认识恶性肿瘤的自愈与发生,明确整体水平上的正邪关系,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核心问题.②运用整体观念治疗恶性肿瘤的两种主要方法:散寒回阳法和攻下法.③运用整体观念产生的假说:恶性肿瘤转移是正气驱邪的一种表现,癌细胞的转移就是在正邪交争中出现的一种情形.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苦参碱药理及制剂研究新进展

    苦参碱是豆科植物苦参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近的研究表明,其还具有抗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抗皮肤纤维化、抗心肌肥大等多种新的药理作用,同时也研制了苦参碱滴丸、苦参碱缓释片、苦参碱脂质体等苦参碱新制剂,这些对于苦参碱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晓丹;李显庆;刘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陈镜合教授论治糖尿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糖尿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指糖尿病患者具备冠心病的病理基础,存在心肌缺血发作的客观证据,但不伴有心绞痛或心绞痛等同症状的临床表现.Young等[1]总结文献资料报道:糖尿病合并SMI的患者有着较高的心肌梗死(11%~16%),卒死(8%~15%)及血管重建(41%)的发生率,因此防治糖尿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已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导师陈镜合教授认为本病发病机理不外是正虚与邪实之争,正虚以阳虚、阴虚、气虚为主;邪实以气、血、痰、食、湿、火郁结为主.临床上以补益心气,温通心阳或行气活血,祛湿化痰,开郁降脂治疗对防治和延缓SMI发生可能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思宁;叶志中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中药抗肿瘤作用的途径和作用靶位点的研究进展

    许多中药具有抗肿瘤作用,因中药成分复杂,其抗肿瘤机理也表现在多个方面.本文从抑制蛋白质合成、对DNA、RNA的影响,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诱导细胞凋亡,对免疫功能方面的影响,逆转多药耐药等方面对抗肿瘤中药的特点、作用机制进行了简单归纳、总结.

    作者:梁红;钟振国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造模大鼠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 D1 CDK4 PCNA的影响

    目的:观察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造模大鼠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 D1、CDK4、PCNA的影响,从细胞分子水平探讨该药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鼠,除随机分出的空白对照组(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均腹部皮下注射甲基戊基亚硝胺(MANA)5mg/kg连续20周,末次注射后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模型组)、豆根管食通高中低剂量组、西药替加氟组(化疗组),1次/天,4周后停止.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食管组织cyclin D1、CDK4、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①cyclin D1、CDK4在食管癌模型组表达率明显提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药物治疗组cyclin D1、CDK4表达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管食通高剂量组和化疗组其阳性率降低更为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CNA阳性指数在食管癌模型组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药物治疗组PCNA阳性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尤以化疗组及管食通高剂量组降低明显(P<0.01).结论:豆根管食通口服液通过下调癌基因cyclin D1、CDK4的表达,阻断细胞由G1期向S期过渡,PCNA阳性指数下降,从而抑制大鼠食管癌细胞生长.

    作者:王新杰;郑玉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更年期妇女关节痛

    在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更年期妇女因关节痛来就诊,笔者应用独活寄生汤治疗更年期妇女关节痛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汲泓;卢虹;王维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加强心理养生更促延年益寿

    较集中地通过阐述从古至今不断强化中医养心、寡欲、知足等3项心理摄养,从理论到实践阐明了人谋长寿必首重养心的摄生至理.

    作者:王明辉;王风雷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潘智敏清肺八味汤解析

    潘智敏主任医师是浙江省名中医,浙江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浙江省中医院干部病区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老年学学会理事,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老年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老年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是首批全国500名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杨继荪教授的学术继承人.

    作者:唐黎群;潘智敏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解毒活血汤新用

    解毒活血汤出自<医林改错>,由连翘、生地、葛根、桃仁、红花、当归、赤芍、柴胡、枳壳、甘草组成.原书主治瘟毒烧炼、气血凝滞所致之吐泻转筋.近年来,笔者用本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紫癜性肾炎、慢性咽炎、顽固性膈肌痉挛等病,疗效确切,现举例如下.

    作者:张春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董氏奇穴结合耳三针治疗神经性耳鸣74例疗效观察

    神经性耳鸣为原因不明的特发性疾病,至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1].2003年6月-2006年2月,本科在耳鸣耳聋患者中筛选出符合神经性耳鸣诊断标准[2]的74例患者,运用董氏奇穴为主的针灸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徐勇刚;杨金发;魏炯洲;张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益肾通络法治疗2型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目的:验证益肾通络法治疗2型糖尿病(DM)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效果.方法:将72例2型DM性ED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降糖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合用中药益肾通络法,疗程3个月,根据勃起功能国际问卷评分(IIEF-5)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89.6%,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肾通络法治疗2型DM性ED有效.

    作者:黄晨昕;夏于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如何组成一个有效的针灸处方

    如何组成一个有效的针灸处方,应该遵循以下5大步骤:辨证准确是前提,把握针灸治疗准则,灵活运用配穴方法原则,综合应用具体的配穴方法,选择佳的治疗方法和手段.5种步骤可交错应用,原则是方,运用宜圆.

    作者:辜孔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心悸辨证分型与无创性心脏电生理检查结果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心脏电生理检查与中医传统辨证分型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相互关系.方法:对53例患者首先进行辨证分型,其中阴虚火旺型11例、阳气虚弱型22例、心血不足型13例、心血瘀阻型7例,然后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经食道心房调搏)并记录其结果,与中医证型进行对照,探讨其中的关系.结果:阴虚火旺型中有6例存在房室结双径路(54.55%);阳气虚弱型中隐匿性房室传导阻滞占17例(77.27%),病态窦房结综合征7例(31.82%);心血不足型中正常10例(76.92%);心血瘀阻型中诱发出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共5例,隐匿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结论:中医传统辨证分型与心脏电生理检查存在一定的关系,为临床辨证提供了一定的客观指标.

    作者:曾明;姚廷周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阴虚血瘀的病机及临床辨证运用探讨

    论述了阴虚可因血液黏滞、脉管失养、推动无力、虚火煎熬等原因形成血瘀的病机,并介绍在辨治中风、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慢性萎缩性胃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冠心病、精液黏稠不液化等多种慢性疑难病中的运用.

    作者:汤朝晖;严石林;严俨;林辰青;贾淑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金匮要略》历版教材变迁利弊谈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传授知识必不可少的工具,更是学生学习所凭借的工具,教材的质量与导向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好的教材不仅能够向学生提供系统、完善的知识更能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方向.所以好的教材在教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作者:张丽艳;朱辉;张红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瓜蒌薤白半夏汤的临床应用——跟随张学文教授临证心得

    瓜蒌薤白半夏汤是<金匮要略>中治疗胸痹的经典方剂,张学文教授对<金匮要略>研究颇深,临床上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屡见神效,临证经验丰富.

    作者:李联社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关于建立中药饮片黄曲霉毒素限度标准的探讨

    黄曲霉毒素是由真菌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产生的一类有毒次生代谢产物,毒性极大.食物和加工食品对其含量有严格的限度控制要求.部分研究报告证明中药材、中药饮片和制剂中也含有一定的黄曲霉毒素,但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尚未规定有关中药材、饮片及中成药黄曲霉毒素含量测定方法和限度标准,本文对建立中药饮片黄曲霉毒素含量限度标准的必要性,检测方法以及含量限度标准进行探讨.

    作者:张振凌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方剂学习记忆方法探析

    总结、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中医方剂学习、记背方法,如加减记忆法、配伍记忆法、类方比较法、趣味记忆法等等,以尽快达到较完整、正确、全面地掌握中医方剂学,且适合不同年龄学习中医人群的需要.

    作者:周叔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中药不良反应研究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为世界医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近年来中药产生的不良反应文献报道逐年增多.本文从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对策等方面阐述中药不良反应研究现状.为合理使用中药,使中药能真正达到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尽绵薄之力.

    作者:于双慧;陈晓辉;李伟;毕开顺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傅青主论治带下病特色

    <傅青主女科>论治带下病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探究带下病之源在于重视湿邪,强调辨证应以色分带、论治须审带下之因,处方用药必精当实用等4个方面.傅氏对后世中医妇科影响深远,其精辟的理论对后世治疗带下病颇具参考价值.

    作者:陈志霞;黄健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番泻叶的药用研究进展

    番泻叶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Cassia angustifolia Vahi 或尖叶番泻Cassia acutifolia Delile的干燥小叶.具有泻热导滞、通便利水之功效,临床用于热结积滞,便秘腹痛,水肿胀满等症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应用广的导泻剂.以往对番泻叶药理作用的报道比较多,本文仅就番泻叶的化学成分及体内代谢、提取方法研究、质量研究、制剂研究、临床应用的概况综述如下.

    作者:高晔;朱艳华;贺微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