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保持中医药特色提高中药疗效

李永堂;周志华;李俐

关键词:中医药特色, 疗效, 地道药材, 炮制
摘要:中药以其天然的特性以及在防治疾病中的特殊功效,已被临床实践所证实,也越来越引起世界医药学者们的倾心关注.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益心胶囊对心痹胸痛的主要药效学研究

    目的:观察复方益心胶囊增加心肌供血供氧、降低耗氧量;改善心肌代谢,保护心肌,复方益心胶囊能够显著改善血液流变,降低凝血大鼠血液黏滞度,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等药理作用.方法:采用小鼠的常压耐缺氧试验和大鼠心肌缺血性试验,观察复方益心胶囊对动物心脏保护作用.放免法测定小鼠血浆TXB2和6-Keto-PGF1a含量,比色法测定血清NO、MDA、SOD等含量.肾上腺素-冷水法复制血瘀大鼠模型,测定血液黏滞度;用垂体后叶素复心肌缺血模型,测定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以确定复方益心胶囊耐缺氧、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改善血流动力学,抗衰老、保护心肌等作用.结果:复方益心胶囊能延长小鼠缺氧死亡时间;提高血清SOD、NO含量,降低血清MAD含量,提高血浆6-Keto-PGF1a水平,而降低TXB2水平,特别降低PGF1a/TXB2,降低血液粘滞度,改善垂体后叶素所致心电图的改变.结论:复方益心胶囊能够延长心肌缺氧时间,改善心肌的缺血状态,保护心肌;改善心肌代谢,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改善血流动力学.

    作者:李宝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脉冲毫米波经穴治疗胃癌前期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脉冲毫米波经穴治疗胃癌前期病变的疗效.方法:将功赎罪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纽,治疗组50例用脉冲毫米波治疗仪治疗,对照组50例用摩罗丹治疗,均为3个月为1疗程.结果:两组有效率以及主要症状: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有明显副作用.结论:脉冲毫米波经穴治疗胃癌前期病变能改善临床症状对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有发送和逆转作用.

    作者:林越汉;张芸;李文豪;龙燮;林如汉;林兴江;陈华;林润立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定心汤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缺血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诱发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张艳老师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运用益气活血、养阴复脉中药定心汤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具有显著的疗效,且无毒副作用,现总结如下.

    作者:宋婷婷;张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中医内科学》再版教材探讨分析

    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自1960年试行出版以来,至1995年已经再版5次,目前各中医药院校其通用的中医学教材,即所谓6版教材,与前几版有了明显的改进,尤其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逐渐步入正轨,并有较大飞跃.兹将《中医内科学》1979年(第4版)、1985年(第5版)和1995年(第6版)3个版的教材作一探研、比较与分析.

    作者:舒忠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LPS诱导HUVEC凋亡的分子机制

    目的:从脂多糖(LPS)所致血管内皮细胞(VEC)凋亡的角度进行了实验研究,为进一步探讨血瘀证实质及分子机制.方法:以1μg/mL LPS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24h,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与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钙离子的动态变化,并测定培养液中生物活性物质NO、ET、SOD和MDA的变化.结果:①LPS作用HUVEC后,LPS可导致HUVEC表达的Bcl-2基因下调,ICAM-1的表达增高,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同时LPS刺激后培养液中SOD降低,MDA升高,ET-1和NO几乎同时增加.结论:1μg/mL LPS可用于建立HUVEC凋亡模型,其机理与调节凋亡相关基因、黏附分子表达及钙离子浓度有关,同时可刺激HUVEC生物活性物质的分泌.

    作者:张旭;许冬青;朱平;卞慧敏;龚婕宁;扬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造模原理及应用

    综述了各种类型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及原理,并评述了各种模型的特点与应用范围.认为不同造模方法复制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各有特点.科学研究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病因和机制、人与动物的种属差异、自然恢复率、死亡率等多种因素,选择为合适的动物模型.

    作者:李生财;李彤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药应对策略

    老年糖尿病是临床常见、多发、难治之疾,目前尚无针对性较强的有效药物,文章立足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认识,从老年糖尿病的中医病理生理特点、临床特点出发,提出扶正祛邪,补虚为老年糖尿病的防治基本原则,处方用药时应遵循滋阴补肾、协调阴阳、益气健脾、双补气血、活血化瘀、通畅脉络、扶正宜缓、攻不伤正等原则.并就中西医综合治疗优化方案的应用原则进行了论述,进而说明老年糖尿病辨证论治要照顾到老年人的病理生理特点,既要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又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加强多学科合作,共同做出诊断和治疗决策,方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何泽;南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乐胃饮调整FD大鼠耐寒和常压耐缺氧能力的实验研究

    目的:结合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中医病机基础和临床症状建立模型,研究乐胃饮对FD模型大鼠寒冷刺激条件下及缺氧环境下存活时间、血清TNF、IL-6含量的影响.方法:用乐胃饮对适度夹尾刺激法致FD模型大鼠进行实验,给药14天后检测应激和免疫指标.结果:中、高剂量乐胃饮可显著增强FD大鼠的耐寒能力(P<0.01);高剂量乐胃饮可明显延长FD大鼠耐缺氧时间(P<0.05),低、中剂量组耐缺氧时间增加;低、中、高剂量乐胃饮可不同程度提高FD大鼠血清IL-6含量;中、高剂量乐胃饮可显著提高FD大鼠血清TNF含量(P<0.01).结论:乐胃饮能调整FD大鼠的免疫功能和对有害刺激的耐受能力.

    作者:徐珊;杨敏春;徐发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对中医临床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思考

    借鉴现代医学知识进行的中医临床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研究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严重西化、缺乏统一标准、缺少自主创新等问题.接着提出发展中医临床研究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作者:段其波;胡德胜;于杰;郭伟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内经》舌诊理论探究

    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也是充分体现中医诊法特色的内容之一.历代医家为舌诊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临床应用方面也更是代有千秋,功绩卓著,不仅为后人树立了典范,也使舌诊这一独特的诊法,发展成为中医这个宝库中的一块峋丽的瑰宝.为了准确继承古人的舌诊经验,使中医舌诊在现代临床诊治中也能更好发挥其应有的临床价值,现就《内经》中舌诊理论及其特点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作者:严惠芳;马居里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寿星胶囊对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寿星胶囊对学习记忆障碍实验小鼠动物模型的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范围.方法:将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6组,即空白组(A)、模型组(B)、脑复康组(C)、寿星胶囊低剂量组(D)、寿星胶囊中剂量组(E)和寿星胶囊高剂量组(F).A组、B组灌服0.9%的生理盐水,C组灌服480mg/kg脑复康混悬液,D组、E组和F组分别灌服66.20、132.39、264.78mg寿星胶囊混悬液,1次/天,共1周.分别造模后进行跳台法、水迷宫法试验,比较各组动物潜伏期和正确反应次数.采用大给药浓度及大给药容积测定该药的大耐受量.结果:寿星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动物行为学指标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小鼠大耐受量为5.594g/kg,为成人的日用量的363.65倍.结论:寿星胶囊能够显著改善小鼠的学习记忆获得和学习记忆巩固障碍;该药毒性低微,用药安全范围大.

    作者:洪茂林;张醒民;皮兴文;周娓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王道全教授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经验

    王道全教授为著名推拿专家,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针灸推拿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山东中医药大学推拿学科教研室主任.王师从事推拿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勤求古训,博采众长,不断探求杏林精微,学验俱丰,擅长用推拿为主结合现代治疗手段综合治疗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尤其对颈肩腰腿痛等运动系统疾病的诊治颇具造诣.笔者有幸从师学习,每见颈肩腰腿痛患者的病痛在王师手中逐日减轻,多达治愈,真有妙手回春之效.现将王师对增生性膝关节炎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治疗机理等方面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田端亮;王琳;范圣华;孙均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真武汤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真武汤加味治疗慢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对照分析评定疗效.治疗组(9例)和对照组(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运用真武汤加味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真武汤可以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

    作者:孙利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脾虚浊瘀型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模型制备研究

    根据老年人的体质特点,制备脾虚浊瘀型多发梗塞性痴呆(MID)大鼠模型.脾虚造模30天后,颈外动脉插管缓慢注入同种血栓栓子复制脾虚浊瘀型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模型,采取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方法观察其学习记忆能力,并对模型大鼠的海马组织进行病理学的观察.结果发现,学习成绩,脾虚组和假手术组均明显优于手术组(P<0.05);海马组织的损伤以手术组为明显.说明此模型为理想的MID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作者:李奕祺;纪立金;于晓艳;林若勤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β-细辛醚灌胃和喷雾给药对哮喘模型豚鼠的平喘作用研究

    目的:通过灌胃和喷雾两种给药方法,研究β-细辛醚对哮喘模型豚鼠的平喘作用.方法:通过卵蛋白雾化吸入致敏法复制豚鼠哮喘模型,造模7天后,各药物组分别以喷雾和灌胃两种方式给药,连续给药7天后引喘,记录豚鼠哮喘发作潜伏期和跌倒潜伏期.结果:β-细辛醚采用喷雾和灌胃给药都有延长模型豚鼠哮喘发作潜伏期和跌倒潜伏期的作用.虽喷雾剂量只是灌胃剂量的1/2,但喷雾给药时β-细辛醚的作用效果好于灌胃给药,其延长哮喘潜伏期能力和抗跌倒能力强于灌胃给药.结论:β细辛醚喷雾给药和灌胃给药都有一定的拮抗模型豚鼠哮喘发作的作用,喷雾给药比灌胃给药的效果更显著.

    作者:李翎;邹衍衍;石琛;魏刚;林双锋;蒋红兰;方永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麻痛消胶囊合糖脉安泰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麻痛消胶囊合糖脉安泰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2型糖尿病(T2DM)合并DPN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神经电生理检查的改变.结果:经1疗程(8周)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肢体麻痛,感觉减退等主要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均增加,以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麻痛消胶囊合糖脉安泰汤治疗DPN疗效确定.其作用机理是通过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以疏通络脉,畅通气血,改善微血管病变引起的络脉供血不足和营养代谢异常来实现的.

    作者:唐光钰;唐今尧;郑青海;林丹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气虚证诊断标准确立研究

    目的:旨在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脾气虚证诊断标准进行探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判别分析方法,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脾气虚证(72例)及非脾气虚证(51例)共123例研究对象进行相关研究.结果:新建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气虚证诊断标准包括4项主症和7项次症.主症:①食后脘胀;②舌胖大有齿痕;③舌质淡;④脉细或细弱.次症:苔薄白、胃脘疼痛、肢体倦怠、口淡、面色萎黄、大便溏、脉细弦.诊断标准:主症①为必不可少之症;具备4项主症可诊断;具备前3项主症中的2项主症加任何次症3项可诊断;具备3项主症加任何2项次症可诊断.结论:新建立的标准更符合慢性浅表性胃炎脾气虚证的诊断,更贴近于临床.

    作者:周福生;赵立凝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养阴益气活血方药不同配伍对VSMC的影响

    目的:探讨养阴益气活血方药不同配伍对高胰岛素、高脂血清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拮抗作用.方法:通过MTT比色测定及形态学方法观察养阴益气活血方药各组药物血清的作用效果.结果:人参与麦冬组药物血清有较明显的抗VSMC增殖作用,形态学观察显示各组药物血清可不同程度缓解高胰岛素、高血脂造成的形态学改变.结论:养阴益气活血方药物各药物血清治疗瘀血的机制与血管平滑肌细胞有密切联系.

    作者:戴晓明;张旭;蒋明;杨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熟地苍术及两者不同配伍比例对大鼠残余肾功能的影响及其相使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熟地、苍术及二者不同配伍比例保护大鼠残余肾的作用,探讨熟地、苍术的相使作用,并寻找熟地、苍术的佳配伍比例.方法:采用大鼠5/6肾切除动物模型,分为单味熟地组、熟地+苍术(1:1)组、熟地+苍术(2:1)组、熟地+苍术(1:2)组、单味苍术组、模型空白对照组、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后血红蛋白(HGb)、肾功能(Scr)、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结果:单味熟地组、熟地+苍术(1:1)组、熟地+苍术(2:1)组与模型组相比有较大差异(P<0.05).组间比较:熟地伍苍术(1:1)组与单味熟地、熟地伍苍术(1:2)、熟地伍苍术(2:1)、单味苍术组间有差异(P<0.05).结论:熟地与苍术配伍应用具有良好的中药相使作用,且以1:1的配伍比例应用,疗效佳.

    作者:张法荣;苏珊珊;孟志云;朱继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试论和法在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和法是中医的主要治法之一,临床运用范围很广,现就其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介绍如下,望同道斧正.

    作者:刘建和;程丑夫;吴亦之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