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珊;杨敏春;徐发莹
目的:探讨抗纤软肝颗粒药物血清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整合素信号通路的下游信号分子FAK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传代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与中药复方抗纤软肝颗粒药物血清(5%、10%、20%)共同培养48h后,应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FAK mRNA的表达.结果:抗纤软肝颗粒药物血清,均能显著抑制HSC-T6增殖,20%药物血清组作用强(P<0.05);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显示抗纤软肝颗粒药物血清均可诱导HSC凋亡(P<0.05);抗纤软肝颗粒药物血清能够使HSC的FAK mRNA的表达下调.结论:抗纤软肝颗粒能够抑制HSC增殖及诱导凋亡HSC.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整合素信号通路下游信号分子FAK 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刘林;杨玲;严红梅;朱清静;张赤志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对中医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其学术思想特点,主要表现在整体观和辩证法两个方面.为了探索祖国医学中某些学说和理论思想方法的实质,以利溯本求源和整理提高,拟分别就下列几种学术思想加以方法学上的论述.
作者:王明辉;王风雷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临床疗效.治疗组以中西医结合(即根据激素应用的不同阶段加用中药)治疗,对照组以单纯西药(激素强的松口服)治疗,观察临床缓解率、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率.结果:治疗组30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28例,总有效率为67.9%,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0.5年、1年、2年的复发率分别为0、4.5%、9.1%,对照组为8.3%、25%、41.7%;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7%,对照组为92.9%.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相得益彰,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西药激素者,且减少复发率和不良反应.
作者:于敏;于杰;田谧;史耀勋;王安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建立一种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灵芝及其制剂中腺苷的含量.方法:Shim-pack VP-ODS(150mm × 4.6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05mol/L磷酸二氢钾(15:85),检测波长为:UV-λ260nm,流速:1.0mL/min,柱温:为常温,外标法定量.结果:腺苷在4.16~33.28μg/mL,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9.67%(n=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灵芝及其制荆的质量控制.
作者:楼丽君;周静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蜂胶水提液对脐动脉平滑肌细胞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光光度计测定平滑肌细胞培养液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蜂胶水提液组SOD活性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浓度的蜂胶水提液能减少MDA的生成(P<0.01).结论:蜂胶水提液可明显提高平滑肌细胞抗氧化性.
作者:桑慧;商战平;王建礼;王家富;韩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养阴益气活血方药不同配伍对高胰岛素、高脂血清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拮抗作用.方法:通过MTT比色测定及形态学方法观察养阴益气活血方药各组药物血清的作用效果.结果:人参与麦冬组药物血清有较明显的抗VSMC增殖作用,形态学观察显示各组药物血清可不同程度缓解高胰岛素、高血脂造成的形态学改变.结论:养阴益气活血方药物各药物血清治疗瘀血的机制与血管平滑肌细胞有密切联系.
作者:戴晓明;张旭;蒋明;杨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润燥互用,即以辛香苦燥药与阴柔滋润之品合用,适用于湿滞不化而阴津已伤之证.症见口苦而黏,燥渴欲饮,苔厚腻黏着或如积粉堆砌,舌质干燥少津.此时若单用辛燥则津益伤,专以滋阴则湿愈滞,唯有润燥互用,可令湿化津复.常选生地、熟地、天冬、麦冬、芦根、玉竹与苍术、厚朴、陈皮、半夏等相佐应用,可收显效.盖湿乃浊邪,其性黏滞,若阴亏之体感染湿邪,或温郁化热伤津,遂成湿滞津亏之证.用养阴生津药后,津润液充则胶痼之邪浮游,再佐以化湿之品,俾邪去津复.惯用金水六君煎加细辛、白芥子等治疗,收效甚好.方中半夏、陈皮、茯苓燥湿化痰除饮,熟地、当归滋养阴血,一燥一润,标本兼治.
作者:潘君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和法是中医的主要治法之一,临床运用范围很广,现就其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介绍如下,望同道斧正.
作者:刘建和;程丑夫;吴亦之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多,治疗难,费用高,预后差,这是许多肝病专家对慢性乙型肝炎达成的共识.中医药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效果.近年来在实验和临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卢良威教授根据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的特点和规律,并结合现代医学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辨病与辨证论证相结合,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洪朝金;卢良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自1960年试行出版以来,至1995年已经再版5次,目前各中医药院校其通用的中医学教材,即所谓6版教材,与前几版有了明显的改进,尤其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逐渐步入正轨,并有较大飞跃.兹将《中医内科学》1979年(第4版)、1985年(第5版)和1995年(第6版)3个版的教材作一探研、比较与分析.
作者:舒忠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100例失眠患者选取耳穴:皮质下、交感、内分泌、神门、心、肾、肝、脾等穴位,王不留行籽压法治疗1个月.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治疗前后入睡及睡眠时间、醒觉次数、睡眠质量评价.结果: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疗效较好.
作者:王沫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将采取化学药物治疗的中晚期癌症患者,根据临床表现辨证分为寒凝中焦、寒凝阳明、寒凝肾脏、寒凝经络4种证型,通过中医温通疗法进行治疗,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单泽松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使用26号5寸长毫针深斜刺关元穴,治疗尿潴留症.尿潴留膀胱过度充盈,针刺下腹部穴位时,可以深刺或深斜刺,运针以间隙动留针为主.不宜久留针或电针刺激,并运用一系列的解剖和神经肌肉的生理特性进行分析.
作者:傅云其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之间的一种认知功能损害状态.据国外流行病学统计[1-3],MCI患者进展为AD的年发生率为10%~15%,有2/3的阿尔滋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患者是由MCI转变而来.由此可见,MCI是AD的高危人群.因此,正确认识MCI对预防和早期治疗AD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运用中医药对MCI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有关MCI的中医辨证问题尚未统一,本文通过对142例MCI的中医脏腑归属、虚实辨证作一初步探讨,报道如下.
作者:王健;陆金宝;周如倩;林水淼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素庵医要》是南宋高宗时名医陈沂(素庵)的医论和医案著述,明嘉靖时,其后裔谏(直之)时编辑刊行,流传极少.明末,十九世裔文昭复为其补充解说,其中有不少精辟论述,如治胎前伤寒诸证的经验方六合汤,处方法度严谨,用药精练,现就其特点浅析于下.
作者:许柏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乳宁霜对乳腺增生病大鼠血清性激素的影响,探讨该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作用机制.方法:7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疾病模型组、三苯氧胺软膏组、散结乳癣贴膏组、乳宁霜小剂量组、乳宁霜中剂量组和乳宁霜大剂量组.通过雌孕激素联合制造乳腺增生病大鼠模型,造模的同时给予不同的药物进行干预.1月后观察各组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测定各组大鼠的血清性激素.结果:各药物均能显著降低实验大鼠乳腺增生的程度(P<0.01),乳宁霜大剂量组疗效优于散结乳癖贴膏组(P<0.05),与三苯氧胺软膏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宁霜中、小剂量组疗效低于三苯氧胺软膏组(P<0.01或0.05),与散结乳癣贴膏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宁霜能显著降低乳腺增生病模型大鼠的雌激素(E2)、泌乳素(PRL)和卵泡生成素(FSH)水平,升高孕激素(P)、睾酮(T)和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P<0.05或0.01).结论:乳宁霜对乳腺增生病有显著的疗效,并能调节体内血清性激素水平.
作者:宋爱莉;任旋磊;李湘奇;杨毅;殷玉琨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寿星胶囊对学习记忆障碍实验小鼠动物模型的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范围.方法:将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6组,即空白组(A)、模型组(B)、脑复康组(C)、寿星胶囊低剂量组(D)、寿星胶囊中剂量组(E)和寿星胶囊高剂量组(F).A组、B组灌服0.9%的生理盐水,C组灌服480mg/kg脑复康混悬液,D组、E组和F组分别灌服66.20、132.39、264.78mg寿星胶囊混悬液,1次/天,共1周.分别造模后进行跳台法、水迷宫法试验,比较各组动物潜伏期和正确反应次数.采用大给药浓度及大给药容积测定该药的大耐受量.结果:寿星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动物行为学指标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小鼠大耐受量为5.594g/kg,为成人的日用量的363.65倍.结论:寿星胶囊能够显著改善小鼠的学习记忆获得和学习记忆巩固障碍;该药毒性低微,用药安全范围大.
作者:洪茂林;张醒民;皮兴文;周娓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老年糖尿病是临床常见、多发、难治之疾,目前尚无针对性较强的有效药物,文章立足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认识,从老年糖尿病的中医病理生理特点、临床特点出发,提出扶正祛邪,补虚为老年糖尿病的防治基本原则,处方用药时应遵循滋阴补肾、协调阴阳、益气健脾、双补气血、活血化瘀、通畅脉络、扶正宜缓、攻不伤正等原则.并就中西医综合治疗优化方案的应用原则进行了论述,进而说明老年糖尿病辨证论治要照顾到老年人的病理生理特点,既要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又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加强多学科合作,共同做出诊断和治疗决策,方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何泽;南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治疗作用.方法:模型组采用豚鼠髓鞘蛋白和福氏完全佐剂及左旋咪唑诱发大鼠EAE;治疗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予以不同剂量雷公藤内酯醇.观察各组的发病情况;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Loyez氏髓鞘染色法观察髓鞘改变.结果:低剂量组EAE临床症状较模型组轻;高剂量组未出现临床症状;脑和脊髓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对EAE有治疗作用并与剂量相关.
作者:郑和忠;余昌胤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真武汤加味治疗慢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对照分析评定疗效.治疗组(9例)和对照组(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运用真武汤加味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真武汤可以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
作者:孙利民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