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蜂胶水提液对平滑肌细胞SOD及MDA含量的影响

桑慧;商战平;王建礼;王家富;韩霞

关键词:蜂胶, 平滑肌细胞, SOD, MDA
摘要:目的:探讨蜂胶水提液对脐动脉平滑肌细胞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光光度计测定平滑肌细胞培养液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蜂胶水提液组SOD活性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浓度的蜂胶水提液能减少MDA的生成(P<0.01).结论:蜂胶水提液可明显提高平滑肌细胞抗氧化性.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单纯性肥胖中医辨证分型与西医各项实验室指标并发症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的辨证分型特点与西医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方法:将单纯性肥胖儿童42例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成4组(肝郁气滞型,脾胃湿热型,痰热夹虚型,肾虚痰浊型),并收集西医临床资料和B超检查资料,进行血糖、血清ALT、Tch、TG、HDL、LDL、ApoA、ApoB、血胰岛素、血尿酸水平测定等,运用SPSS11.5软件分析以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单纯性肥胖儿童各中医辨证分型各组之间BMI有显著性差异(P=0.026),而年龄、性别、病程、血压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血清TCH、TG、HD L、LDL、Apo-a、Apo-b、FPG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痰热夹虚型组较肝郁气滞型组的UA有显著性差异(P=0.034);各组的ALT、Fins、HOMA-IR差异显著(均P<0.01).各组脂肪肝、脂肪肝炎、良性黑棘皮病、胰岛素抵抗等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痰热夹虚型较肝郁气滞型及脾胃湿热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儿童单纯性肥胖症以实症为多,并发症易出现于虚实夹杂型中,BMI、ALT、FINS、HOMA-IR等实验室指标和脂肪肝、脂肪肝炎、胰岛素抵抗、良性黑棘皮病等并发症可能为对儿童肥胖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熊江波;黄金城;林玲;王秀敏;沈小芬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气虚证诊断标准确立研究

    目的:旨在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脾气虚证诊断标准进行探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判别分析方法,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脾气虚证(72例)及非脾气虚证(51例)共123例研究对象进行相关研究.结果:新建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气虚证诊断标准包括4项主症和7项次症.主症:①食后脘胀;②舌胖大有齿痕;③舌质淡;④脉细或细弱.次症:苔薄白、胃脘疼痛、肢体倦怠、口淡、面色萎黄、大便溏、脉细弦.诊断标准:主症①为必不可少之症;具备4项主症可诊断;具备前3项主症中的2项主症加任何次症3项可诊断;具备3项主症加任何2项次症可诊断.结论:新建立的标准更符合慢性浅表性胃炎脾气虚证的诊断,更贴近于临床.

    作者:周福生;赵立凝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定心汤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缺血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诱发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张艳老师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运用益气活血、养阴复脉中药定心汤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具有显著的疗效,且无毒副作用,现总结如下.

    作者:宋婷婷;张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中药方剂配伍理论及模式

    方剂作为连接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桥梁,集中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特色,方剂配伍理论研究是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及要点,深入研究方剂的配伍,寻找更新的方法和模式,有可能从中发掘出具有民族知识产权的医药研究内容,从而对世界医学有所贡献.

    作者:张立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麻痛消胶囊合糖脉安泰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麻痛消胶囊合糖脉安泰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2型糖尿病(T2DM)合并DPN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神经电生理检查的改变.结果:经1疗程(8周)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肢体麻痛,感觉减退等主要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均增加,以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麻痛消胶囊合糖脉安泰汤治疗DPN疗效确定.其作用机理是通过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以疏通络脉,畅通气血,改善微血管病变引起的络脉供血不足和营养代谢异常来实现的.

    作者:唐光钰;唐今尧;郑青海;林丹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于世家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

    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的糖尿病肾病(DN)已成为糖尿病患者丧失劳动能力乃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者约50%并发糖尿病肾病,每年新增终末期肾病中糖尿病导致者所占比例逐年增高.因此糖尿病的治疗已越来越强调控制和延缓并发症的发展.导师于世家教授从事内分泌临床研究工作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特别是在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方面有其独特的见解.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作者:刘松岩;于世家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脉冲毫米波经穴治疗胃癌前期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脉冲毫米波经穴治疗胃癌前期病变的疗效.方法:将功赎罪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纽,治疗组50例用脉冲毫米波治疗仪治疗,对照组50例用摩罗丹治疗,均为3个月为1疗程.结果:两组有效率以及主要症状: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有明显副作用.结论:脉冲毫米波经穴治疗胃癌前期病变能改善临床症状对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有发送和逆转作用.

    作者:林越汉;张芸;李文豪;龙燮;林如汉;林兴江;陈华;林润立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乐胃饮调整FD大鼠耐寒和常压耐缺氧能力的实验研究

    目的:结合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中医病机基础和临床症状建立模型,研究乐胃饮对FD模型大鼠寒冷刺激条件下及缺氧环境下存活时间、血清TNF、IL-6含量的影响.方法:用乐胃饮对适度夹尾刺激法致FD模型大鼠进行实验,给药14天后检测应激和免疫指标.结果:中、高剂量乐胃饮可显著增强FD大鼠的耐寒能力(P<0.01);高剂量乐胃饮可明显延长FD大鼠耐缺氧时间(P<0.05),低、中剂量组耐缺氧时间增加;低、中、高剂量乐胃饮可不同程度提高FD大鼠血清IL-6含量;中、高剂量乐胃饮可显著提高FD大鼠血清TNF含量(P<0.01).结论:乐胃饮能调整FD大鼠的免疫功能和对有害刺激的耐受能力.

    作者:徐珊;杨敏春;徐发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中医内科学》再版教材探讨分析

    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自1960年试行出版以来,至1995年已经再版5次,目前各中医药院校其通用的中医学教材,即所谓6版教材,与前几版有了明显的改进,尤其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逐渐步入正轨,并有较大飞跃.兹将《中医内科学》1979年(第4版)、1985年(第5版)和1995年(第6版)3个版的教材作一探研、比较与分析.

    作者:舒忠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益肾调经方防治雷公藤多苷致雌性肾病大鼠性腺抑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益肾调经方对雷公藤多苷致雌性肾病大鼠性腺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肾病模型组、性腺抑制组、益肾调经方水煎液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8周用药结束后摘眼球取血,颈椎脱臼处死大鼠,分离大鼠子宫、卵巢.计算子宫、卵巢重量指数,血清性激素测定,子宫、卵巢形态学变化观察及图像分析.结果:性腺抑制组子宫、卵巢的重量指数明显下降,子宫内膜厚度变薄,卵泡数量减少,血清中雌二醇(E2)、孕酮(P)含量下降.加用益肾调经方的高、中、低剂量中药治疗组治疗后子宫、重量指数,子宫内膜厚度,卵泡数量,E2、P含量的变化,与性腺抑制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与正常对照组、肾病模型组比较变化不大.结论:益肾调经方具有对抗雷公藤多苷所致大鼠子宫、卵巢重量下降,子宫内膜厚度变薄,卵泡数量减少,E2、P的含量减少等作用,能防治雷公藤多苷所致的性腺抑制.

    作者:毛黎明;程晓霞;王华杭;殷子杰;王军;胥银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中药西红花的研究进展

    西红花是一种名贵中草药.本文在多篇文献研究和综述的基础上,对其药用历史、分布、分类、化学成分、药理和临床及解决资源短缺途径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整理,并对其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进行展望.

    作者:杨英;赵焕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范炳华主任医师诊治运动损伤经验拾粹

    范炳华主任医师是浙江省级名中医,擅长运动损伤和颈椎病诊断及手法治疗.他认为提高疗效的关键是使手法作用力深透病所.一方面是手法功力的累积,另一方面要讲究作用力的点、大小及方向的具体运用.文中介绍范师诊治运动损伤的经验及医案4则.

    作者:胡军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代谢综合征患者瘦素脂联素TNF-α与中医辨证分型及兼症的关系

    目的:观察代谢综合征患者瘦素、脂联素、TNF-α与中医辨证分型及兼症的关系.方法:瘦素、脂联素、TNF-α与中医辨证分型、兼症相对应,探讨其内在的规律.结果:MS患者血清IR指数、瘦素、脂联素、TNF-α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各证型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IR指数、瘦素、TNF-α水平其高低顺序依次为阴阳两虚型>气阴两虚型>阴虚躁热型>肝胃郁热型>健康对照组,脂联素水平则是阴阳两虚型<气阴两虚型<阴虚躁热型<肝胃郁热型<健康对照组.夹痰、夹瘀两个中医兼证在中医辨证分型中分布有明显差异,且高低顺序依次为阴阳两虚型>气阴两虚型>阴虚躁热型>肝胃郁热型>健康对照组.夹痰组的瘦素、脂联素与非夹痰组有明显差异(P<0.005),TNF-α无明显差异(P>0.005).夹瘀组的TNF-α、脂联素与非夹瘀组有明显差异(P<0.005),瘦素无明显差异(P>0.005).结论:瘦素、脂联素、TNF-α参与了MS IR的机制,可以作为中医辨证分型及兼夹征的辨证依据之一.

    作者:叶子;钟达锦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中医《内经》学术思想与朴素辩证唯物论的交融

    《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对中医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其学术思想特点,主要表现在整体观和辩证法两个方面.为了探索祖国医学中某些学说和理论思想方法的实质,以利溯本求源和整理提高,拟分别就下列几种学术思想加以方法学上的论述.

    作者:王明辉;王风雷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耳尖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耳尖放血疗法对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耳尖放血疗法,每周3次,12次1个疗程,记录治疗前后血压.根据《高血压的新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判断疗效.结果:本疗法对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总有效率为92.1%.结论:本疗法效果显著,且简单易行,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作者:汤日鹏;宋顺福;周克义;李清波;李志宇;陈以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猕猴桃果近10年的药理作用研究

    目的:概述近10年来猕猴桃果在药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10年来发表的有关猕猴桃果药理研究的文献,综合论点.结果:猕猴桃果有抗肿瘤、抗突变、抗病毒、抗脂质过氧化、降血酯及提高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结论:猕猴桃果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作者:甄汉深;王新盛;梁洁;钟振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生脉饮加味合β-阻滞剂治疗室性早搏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β-阻滞剂倍他乐克,根据病情调整用量;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中药汤剂生脉饮辨证加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8%,对照组61.1%,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中西医结合β-阻滞剂合生脉饮加味治疗室性早搏,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闻锐;宋晓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虫类通络法临床思维

    临床疑难杂证或久重危症治疗的切入口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然自《内经》、《难经》以来,气血相关理论以及与之相应的经络脏腑辨证学说一直在疾病的演进和随之而人为的干预中居主导地位.深切探究,发现经络阻滞,尤其络脉不通有重要临床意义.进一步发掘后已在治疗学理论上有升华,而实践上也取得成效,初步形成疑难重症通络治疗临床思维.

    作者:魏江磊;吴星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自拟平喘止嗽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平喘止嗽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疗效.方法:选择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105例,随机分为平喘止嗽汤治疗组70例,并与博利康尼组35例作对照.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的82.9%,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的外周血嗜酸性细胞(EC)计数显著改善,自身前后比较,均P<0.05.观察组各项免疫指标较治疗后均有所恢复.结论:提示自拟平喘止嗽汤具有抗炎改善免疫功能作用,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濮欣;何健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素庵医要》胎前六合汤浅析

    《素庵医要》是南宋高宗时名医陈沂(素庵)的医论和医案著述,明嘉靖时,其后裔谏(直之)时编辑刊行,流传极少.明末,十九世裔文昭复为其补充解说,其中有不少精辟论述,如治胎前伤寒诸证的经验方六合汤,处方法度严谨,用药精练,现就其特点浅析于下.

    作者:许柏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