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君汉
《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对中医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其学术思想特点,主要表现在整体观和辩证法两个方面.为了探索祖国医学中某些学说和理论思想方法的实质,以利溯本求源和整理提高,拟分别就下列几种学术思想加以方法学上的论述.
作者:王明辉;王风雷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蜂胶水提液对脐动脉平滑肌细胞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光光度计测定平滑肌细胞培养液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蜂胶水提液组SOD活性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浓度的蜂胶水提液能减少MDA的生成(P<0.01).结论:蜂胶水提液可明显提高平滑肌细胞抗氧化性.
作者:桑慧;商战平;王建礼;王家富;韩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西红花是一种名贵中草药.本文在多篇文献研究和综述的基础上,对其药用历史、分布、分类、化学成分、药理和临床及解决资源短缺途径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整理,并对其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进行展望.
作者:杨英;赵焕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痤疮是临床常见病,发病率高,文章总结梁教授辨证治疗痤疮数百例的临床经验,将痤疮分为肺热型、毒热型、痰瘀型、脾胃湿热型及冲任失调型,并详述了痤疮发病部位与脏腑关系,皮损形态与辨证关系等,以及痤疮患者的自我调理、饮食宜忌、外敷药物等,以求减轻病人痛苦、缩短病程、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提出受现代社会人们饮食习惯及外界环境污染的影响,导致毒热内蕴是造成痤疮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清三焦毒热之法治疗痤疮,临床疗效颇佳,此乃梁教授治疗痤疮独到经验.
作者:刘春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阐述近年来生物碱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从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检测方法、体内过程等影响药动学的多方面因素进行了综述.
作者:韩进;郭莹;万海同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通过综述三七总皂苷(PNS)对神经元蛋白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PNS对神经元蛋白的药理作用提供参考,也为临床上对神经系统方面疾病的治疗、药物的研究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作者:吴登攀;王乃平;钟振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王道全教授为著名推拿专家,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针灸推拿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山东中医药大学推拿学科教研室主任.王师从事推拿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勤求古训,博采众长,不断探求杏林精微,学验俱丰,擅长用推拿为主结合现代治疗手段综合治疗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尤其对颈肩腰腿痛等运动系统疾病的诊治颇具造诣.笔者有幸从师学习,每见颈肩腰腿痛患者的病痛在王师手中逐日减轻,多达治愈,真有妙手回春之效.现将王师对增生性膝关节炎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治疗机理等方面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田端亮;王琳;范圣华;孙均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自1960年试行出版以来,至1995年已经再版5次,目前各中医药院校其通用的中医学教材,即所谓6版教材,与前几版有了明显的改进,尤其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逐渐步入正轨,并有较大飞跃.兹将《中医内科学》1979年(第4版)、1985年(第5版)和1995年(第6版)3个版的教材作一探研、比较与分析.
作者:舒忠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和法是中医的主要治法之一,临床运用范围很广,现就其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介绍如下,望同道斧正.
作者:刘建和;程丑夫;吴亦之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熟地、苍术及二者不同配伍比例保护大鼠残余肾的作用,探讨熟地、苍术的相使作用,并寻找熟地、苍术的佳配伍比例.方法:采用大鼠5/6肾切除动物模型,分为单味熟地组、熟地+苍术(1:1)组、熟地+苍术(2:1)组、熟地+苍术(1:2)组、单味苍术组、模型空白对照组、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后血红蛋白(HGb)、肾功能(Scr)、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结果:单味熟地组、熟地+苍术(1:1)组、熟地+苍术(2:1)组与模型组相比有较大差异(P<0.05).组间比较:熟地伍苍术(1:1)组与单味熟地、熟地伍苍术(1:2)、熟地伍苍术(2:1)、单味苍术组间有差异(P<0.05).结论:熟地与苍术配伍应用具有良好的中药相使作用,且以1:1的配伍比例应用,疗效佳.
作者:张法荣;苏珊珊;孟志云;朱继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乳宁霜对乳腺增生病大鼠血清性激素的影响,探讨该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作用机制.方法:7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疾病模型组、三苯氧胺软膏组、散结乳癣贴膏组、乳宁霜小剂量组、乳宁霜中剂量组和乳宁霜大剂量组.通过雌孕激素联合制造乳腺增生病大鼠模型,造模的同时给予不同的药物进行干预.1月后观察各组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测定各组大鼠的血清性激素.结果:各药物均能显著降低实验大鼠乳腺增生的程度(P<0.01),乳宁霜大剂量组疗效优于散结乳癖贴膏组(P<0.05),与三苯氧胺软膏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宁霜中、小剂量组疗效低于三苯氧胺软膏组(P<0.01或0.05),与散结乳癣贴膏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宁霜能显著降低乳腺增生病模型大鼠的雌激素(E2)、泌乳素(PRL)和卵泡生成素(FSH)水平,升高孕激素(P)、睾酮(T)和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P<0.05或0.01).结论:乳宁霜对乳腺增生病有显著的疗效,并能调节体内血清性激素水平.
作者:宋爱莉;任旋磊;李湘奇;杨毅;殷玉琨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方剂作为连接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桥梁,集中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特色,方剂配伍理论研究是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及要点,深入研究方剂的配伍,寻找更新的方法和模式,有可能从中发掘出具有民族知识产权的医药研究内容,从而对世界医学有所贡献.
作者:张立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根据老年人的体质特点,制备脾虚浊瘀型多发梗塞性痴呆(MID)大鼠模型.脾虚造模30天后,颈外动脉插管缓慢注入同种血栓栓子复制脾虚浊瘀型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模型,采取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方法观察其学习记忆能力,并对模型大鼠的海马组织进行病理学的观察.结果发现,学习成绩,脾虚组和假手术组均明显优于手术组(P<0.05);海马组织的损伤以手术组为明显.说明此模型为理想的MID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作者:李奕祺;纪立金;于晓艳;林若勤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药产生和发展的土壤,回顾上个世纪以来中医药的兴衰历程,西学东渐和反传统文化思潮严重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导致了中医药的弱化和异化,尤其是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中医药在西方唯科技主义的侵蚀下,一旦被抽取了文化的内涵,离开了传统文化的孕育和滋养,也就斩断了中医药创新和发展的源动力和根基,面对发展中医药的重任,我们必须明确地认识到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传统文化,是振兴中医药的根基工程.
作者:王明强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益肾调经方对雷公藤多苷致雌性肾病大鼠性腺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肾病模型组、性腺抑制组、益肾调经方水煎液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8周用药结束后摘眼球取血,颈椎脱臼处死大鼠,分离大鼠子宫、卵巢.计算子宫、卵巢重量指数,血清性激素测定,子宫、卵巢形态学变化观察及图像分析.结果:性腺抑制组子宫、卵巢的重量指数明显下降,子宫内膜厚度变薄,卵泡数量减少,血清中雌二醇(E2)、孕酮(P)含量下降.加用益肾调经方的高、中、低剂量中药治疗组治疗后子宫、重量指数,子宫内膜厚度,卵泡数量,E2、P含量的变化,与性腺抑制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与正常对照组、肾病模型组比较变化不大.结论:益肾调经方具有对抗雷公藤多苷所致大鼠子宫、卵巢重量下降,子宫内膜厚度变薄,卵泡数量减少,E2、P的含量减少等作用,能防治雷公藤多苷所致的性腺抑制.
作者:毛黎明;程晓霞;王华杭;殷子杰;王军;胥银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中药以其天然的特性以及在防治疾病中的特殊功效,已被临床实践所证实,也越来越引起世界医药学者们的倾心关注.
作者:李永堂;周志华;李俐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100例失眠患者选取耳穴:皮质下、交感、内分泌、神门、心、肾、肝、脾等穴位,王不留行籽压法治疗1个月.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治疗前后入睡及睡眠时间、醒觉次数、睡眠质量评价.结果: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疗效较好.
作者:王沫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临床疑难杂证或久重危症治疗的切入口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然自《内经》、《难经》以来,气血相关理论以及与之相应的经络脏腑辨证学说一直在疾病的演进和随之而人为的干预中居主导地位.深切探究,发现经络阻滞,尤其络脉不通有重要临床意义.进一步发掘后已在治疗学理论上有升华,而实践上也取得成效,初步形成疑难重症通络治疗临床思维.
作者:魏江磊;吴星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建立一种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灵芝及其制剂中腺苷的含量.方法:Shim-pack VP-ODS(150mm × 4.6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05mol/L磷酸二氢钾(15:85),检测波长为:UV-λ260nm,流速:1.0mL/min,柱温:为常温,外标法定量.结果:腺苷在4.16~33.28μg/mL,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9.67%(n=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灵芝及其制荆的质量控制.
作者:楼丽君;周静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复方益心胶囊增加心肌供血供氧、降低耗氧量;改善心肌代谢,保护心肌,复方益心胶囊能够显著改善血液流变,降低凝血大鼠血液黏滞度,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等药理作用.方法:采用小鼠的常压耐缺氧试验和大鼠心肌缺血性试验,观察复方益心胶囊对动物心脏保护作用.放免法测定小鼠血浆TXB2和6-Keto-PGF1a含量,比色法测定血清NO、MDA、SOD等含量.肾上腺素-冷水法复制血瘀大鼠模型,测定血液黏滞度;用垂体后叶素复心肌缺血模型,测定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以确定复方益心胶囊耐缺氧、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改善血流动力学,抗衰老、保护心肌等作用.结果:复方益心胶囊能延长小鼠缺氧死亡时间;提高血清SOD、NO含量,降低血清MAD含量,提高血浆6-Keto-PGF1a水平,而降低TXB2水平,特别降低PGF1a/TXB2,降低血液粘滞度,改善垂体后叶素所致心电图的改变.结论:复方益心胶囊能够延长心肌缺氧时间,改善心肌的缺血状态,保护心肌;改善心肌代谢,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改善血流动力学.
作者:李宝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