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枣园;吴伟;黄衍寿;孟繁甦;罗海燕;张赛霞
1 NO的合成及生物特性NO是一种非蛋白多肽无机小分子物质,水中溶解度为1mmol/L,具脂溶性,极易通过细胞膜扩散,拥有额外电子,生物半衰期为3~5s,为高活性的自由基,在高浓度时可以直接杀伤细胞和微生物而产生病理和生理作用.在体内主要参与以下3个反应[1]:其一,NO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发挥信号传导功能;其二,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生成亚硝酸血红蛋白而失去活性;其三,与超氧阴离子反应,产生毒性很强的过氧化亚硝酸.L-精氨酸在NOS作用下生成NO,NOS可分为结构型(cNOS)和诱生型(iNOS),cNOS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平滑肌和血小板,为Ca2+依耐性,生理情况下产量较低,且作用主要是血管的舒张和神经信息的传递.iNOS在生理情况下不表达,主要产生于巨噬细胞,炎性中性粒细胞,组织中的免疫细胞及胰岛细胞等,iNOS可以催化产生大量的NO,其催化产生的高水平NO是巨噬细胞杀伤肿瘤细胞和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物质.
作者:余建;尤昭玲;申玉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是目前倍受关注的天然活性产物之一.近年来,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逐渐增多.大量研究证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艾滋病、抗菌、抗过敏、抗炎等多种生理活性及药理作用,且无毒副作用,对人类的肿瘤、衰老、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构效关系的研究,对从中草药中筛选出更安全、有效的药物是十分必要的手段.同时,从实验中获得大量有关构效关系的信息,应尽快写进<中药化学>的教材中,填补空白,提高教材的理论水平.
作者:佟铁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石菖蒲,味苦辛,微温,无毒,入心、肝、脾经.其功效有开窍豁痰,化湿和中.治热病神昏、癫痫、痰厥、健忘、耳聋、心胸烦闷、胃腹疼痛、风湿痹痛、痈疽肿毒、跌打损伤等.现代药理研究:石菖蒲含挥发油(β-细辛醚、α-细辛醚、玉竹烯、α-律草烯、石草醚、氨基酸、有机酰和糖类),具有镇静抗惊厥、抗老年痴呆、抗癫痫、调节心率、解痉、促进学习与记忆等作用.
作者:林祖辉;王珏;裘昌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用体外细胞培养法观察山梨猕猴桃根提取物乙醇浸膏正丁醇溶解部分对肿瘤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细胞集落形成法、生长曲线法测定山梨猕猴桃根提取物乙醇浸膏正丁醇溶解部分对白血病细胞株L1210和P388D1、宫颈癌细胞株Hela、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黑色素瘤细胞株B16、神经性肿瘤细胞株NG108-15、人肝癌细胞株Hele7404的生长抑制情况.结果:山梨猕猴桃根乙醇浸膏正丁醇溶解部分对7类肿瘤细胞株生长均有抑制作用,MTT法抑制率在30%以上,细胞集落形成法抑制率在50%以上,细胞生长曲线图提示其对肿瘤细胞生长也有较好抑制作用.结论:山梨猕猴桃根乙醇浸膏正丁醇溶解部分在体外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作者:张凤芬;钟振国;张雯艳;陈希慧;黄初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高血压与肾脏的关系十分密切,美国近的一项调查表明:近10年导致终末期肾病患病率迅速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原发性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占28%[1].而高血压导致的肾损害,会进一步致血压升高,对心脑的危害性更大,因此,对高血压患者应评估其肾脏的受损情况,在降压治疗的同时保护肾脏.
作者:徐向青;郑三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蛇胆川贝散和蛇胆湖贝散在镇咳、祛痰、平喘等方面的药效差异.方法:分别以小鼠氨水引咳法、小鼠酚红祛痰法、药物引喘法测定蛇胆川贝散和蛇胆湖贝散的药理活性.结果:蛇胆川贝散和蛇胆湖贝散均显示显著的镇咳、祛痰、平喘的药理活性.
作者:蔡金艳;张勇慧;阮汉利;皮慧芳;赵薇;吴继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由于体内有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造成组织损伤,临床可出现各个系统和脏器损伤的症状;发热是SLE活动期的常见表现,尤以低、中度热为多见.笔者在临床中根据SLE的中医病因病机特点,运用温病理论指导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热,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钟嘉熙;黎壮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王道全教授为著名推拿专家,从事推拿临床、教学20余年,不断探求杏林精微,学验俱丰,尤其对颈椎病、腰椎问盘突出症等运动系统疾病的诊治颇具造诣.笔者有幸从师学习,每见颈椎病患者的病痛在王师手中逐日减轻,真有妙手回春之效,现将王师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经验举要如下.
作者:周长春;王进;崔晓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根据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中医药学刊>的载文量、引文量、文献类型、引文语种、引文年代进行量化分析得出统计结果.目的是了解本刊作者吸收和利用文献资源情况,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该刊以及中医药学科的发展现状.供大家参考.
作者:李春杰;韩明舫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黄恩申,男,1942年12月生,辽宁省辽阳县人.出身中医世家,师承沈阳市骨科医院创始人著名骨伤专家孙华山.2003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人事部审定为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导师.曾任沈阳市骨科医院小儿骨科、成人骨科主任.主管医疗副院长兼沈阳市创伤骨科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
作者:刘旸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治存在一些误区:单纯强调生物医学的原因,忽视社会、心理因素;中医病因重视湿热,忽视肾虚、湿热、瘀滞三者的相互为患;诊断片面强调生物医学指标,忽视心理诊断;治疗重视寻找有效抗菌素、特殊用药途径,单纯清热利湿或滋补肾阴、温肾壮阳,或寻找特效中成药,而忽视本病的综合调理、中西结合、内外并治,特别是心理治疗和生活调养.
作者:何清湖;刘朝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广佛手组织培养中的污染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采取广佛手顶芽、带节茎及叶片为材料,以MT为基本培养基,附加0.1mg·L-1的6-BA,对影响外植体消毒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采用0.1%升汞(HgCl2)消毒6min后再用50mg/L的头孢噻肟(Cefotaxime)浸泡30min,消毒效果好;广佛手外植体在夏季污染率和死亡率均高,冬季广佛手的污染率和死亡率均降至低,成活率高,达67.9%;不同外植体中顶芽的污染率低,成活率高,叶片次之,带节茎的污染率高.结论:升汞与抗生素配合使用,消毒效果较好,能明显降低污染率与死亡率,提高成活率;冬季取材,外植体带菌率较低,可以提高广佛手组织培养的成功率.
作者:张桂芳;贺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主要讨论了<内经>中的阴虚、气虚的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指出<内经>中阴虚的涵义有三:一是与阳气虚相对,是指阴气虚亏及其凉润、宁静等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二是与在外或在上之气的不足相对,是指在内或在下之气的不足;三是与气属阳相对而指精虚.<内经>中的气虚概念,主要有二:一是指人体之气虚亏及其各种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属阴阳二气对等的皆不足;二是指以针刺泻法使气得散的一种状态.目前临床应用的阴虚概念,是指阴气虚而非精虚、血虚或津液亏虚.阴虚与阳虚都是人体之气某一部分的虚亏,阴阳两虚是阴气与阳气不对等的皆虚,它们都属于气虚的范畴.气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气虚包括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等,狭义的气虚是阴阳二气对等的皆不足.气阴两虚与气阳两虚在理论上是悖论,不可再用于临床疾病的病机和证候的表述.
作者:孙广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动态研究(CFU-GM)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隔日计HCMV AD169体外持续感染后1~19天内黄芪注射液对CFU-GM细胞簇、集落、大集落及细胞总数变化规律.结果:培养后各组CFU-GM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7天达峰后减少.病毒组CFU-GM增殖均较空白组有明显降低(P<0.05);黄芪组、更昔洛韦组和空白组细胞增殖明显高于病毒组(P<0.01);更昔洛韦组和黄芪组CFU-GM增殖显著高于病毒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以促进体外培养HCMV感染CFU-GM的增殖.黄芪注射液;粒--单系祖细胞;人巨细胞病毒;细胞增殖.
作者:赵自明;张迎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痛经平抗痛经的药效学作用.方法:采用镇痛、实验性痛经模型及大鼠在位子宫方法评价痛经平的主要功效.结果:痛经平具有明显的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和热板致痛作用,抑制PGF2α所致的大鼠原发性痛经,显著降低PGF2α引起的大鼠在位子宫平滑肌收缩幅度,降低血粘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论:痛经平具有明显的抗痛经作用.
作者:张会常;冯勤喜;于春艳;吴宜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加减地黄饮子对实验性痴呆大鼠的防治作用.方法:凝聚态Aβ1-40直接定向注射右侧海马CA1区造成AD大鼠模型,以大鼠跳台实验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行为,测定脑组织中SOD活性、MDA及脂褐素含量,光镜观察海马病理变化.结果:加减地黄饮子可以通过清除自由基,提高抗氧化能力,改善细胞的退化、变性程度,提高Aβ致痴呆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论:加减地黄饮子可以通过影响自由基水平对老年性痴呆大鼠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谢宁;宋琳;牛英才;邹纯朴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肾性蛋白尿是肾脏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之一,笔者采用自拟黄龙汤与苯那普利合用治疗本病,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作者:杨建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妊娠期间发生的与妊娠有关的疾病称为妊娠病.妇女受孕后因其体质差异及随着胚胎的发育,可产生诸多疾病.
作者:宋阳;何燕萍;单丽囡;单静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功能性尿潴留原因诸多,但多见于由中风等神经性疾病引起的后遗症.多发于中老年人.笔者自1993年以来,采用针药并用治疗该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天安;刘群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对桑属植物化学和药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桑属植物所含的化合物类型较多,化学成分复杂,主要有酚类成分及生物碱.黄酮化合物主要有黄酮、异黄酮、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查耳酮等.生物碱为四氢吡咯类生物碱、去甲莨菪烷类生物碱、六氢吡啶生物碱及其甙.桑属植物尚含有甾体、三萜、香豆素类、挥发油及酸性成分.药理活性主要有抗高血压、抗菌和抗病原微生物、抗病毒、降血糖、抗癌等作用.
作者:孙胜国;陈若芸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