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RP-HPLC法测定炎可宁片中黄芩苷的含量研究

周静安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 炎可宁糖衣片, 黄芩苷, 含量测定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可测定炎可宁糖衣片中黄芩苷含量的RP-HPLC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VP-ODS(150mm×4.6mm 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22:78);检测波长为278nm;流速为1.0mL/min;峰面积外标法定量;结果:黄芩苷在40.2μg·mL-1~321.5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4%;RSD1.91%;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质控方法.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黄芩苷对E-选择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肺炎衣原体和大肠杆菌脂多糖诱导的E-选择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在24孔板培养人脐静内皮细胞(ECV-304),待长成单层后加入肺炎衣原体(CPN)为衣原体组,加入CPN和黄芩苷0.48g/L为实验1组,加入大肠杆菌脂多糖(LPS)为LPS组,加入LPS和黄芩苷0.48g/L为实验2组,不加任何刺激物为正常组,每组设4个复孔,培养4d后,各组细胞消化后用流式细胞仪技术进行E-选择素检测,上清检测NO.结果:血管内皮细胞经CPN刺激后E-选择素表达增加,NO分泌没有改变;血管内皮细胞经LPS刺激后E-选择素表达增加,NO分泌也增加;黄芩苷可降低LPS诱导的E-选择素和NO.结论:CPN和大肠杆菌LPS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刺激有不同的病理结果,中药黄芩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作者:邝枣园;吴伟;黄衍寿;孟繁甦;罗海燕;张赛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裘昌林妙用石菖蒲治脑系顽疾经验浅识

    石菖蒲,味苦辛,微温,无毒,入心、肝、脾经.其功效有开窍豁痰,化湿和中.治热病神昏、癫痫、痰厥、健忘、耳聋、心胸烦闷、胃腹疼痛、风湿痹痛、痈疽肿毒、跌打损伤等.现代药理研究:石菖蒲含挥发油(β-细辛醚、α-细辛醚、玉竹烯、α-律草烯、石草醚、氨基酸、有机酰和糖类),具有镇静抗惊厥、抗老年痴呆、抗癫痫、调节心率、解痉、促进学习与记忆等作用.

    作者:林祖辉;王珏;裘昌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金匮要略》妊娠病的论治特点述析

    妊娠期间发生的与妊娠有关的疾病称为妊娠病.妇女受孕后因其体质差异及随着胚胎的发育,可产生诸多疾病.

    作者:宋阳;何燕萍;单丽囡;单静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与炎性异常子宫出血浅识

    1 NO的合成及生物特性NO是一种非蛋白多肽无机小分子物质,水中溶解度为1mmol/L,具脂溶性,极易通过细胞膜扩散,拥有额外电子,生物半衰期为3~5s,为高活性的自由基,在高浓度时可以直接杀伤细胞和微生物而产生病理和生理作用.在体内主要参与以下3个反应[1]:其一,NO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发挥信号传导功能;其二,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生成亚硝酸血红蛋白而失去活性;其三,与超氧阴离子反应,产生毒性很强的过氧化亚硝酸.L-精氨酸在NOS作用下生成NO,NOS可分为结构型(cNOS)和诱生型(iNOS),cNOS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平滑肌和血小板,为Ca2+依耐性,生理情况下产量较低,且作用主要是血管的舒张和神经信息的传递.iNOS在生理情况下不表达,主要产生于巨噬细胞,炎性中性粒细胞,组织中的免疫细胞及胰岛细胞等,iNOS可以催化产生大量的NO,其催化产生的高水平NO是巨噬细胞杀伤肿瘤细胞和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物质.

    作者:余建;尤昭玲;申玉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黄酮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纂要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是目前倍受关注的天然活性产物之一.近年来,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逐渐增多.大量研究证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艾滋病、抗菌、抗过敏、抗炎等多种生理活性及药理作用,且无毒副作用,对人类的肿瘤、衰老、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构效关系的研究,对从中草药中筛选出更安全、有效的药物是十分必要的手段.同时,从实验中获得大量有关构效关系的信息,应尽快写进<中药化学>的教材中,填补空白,提高教材的理论水平.

    作者:佟铁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中药诱导肝癌细胞分化研究纂要

    益气、温阳、活血化瘀与清热燥湿的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可诱导肝癌细胞分化,补中益气与清热解毒中药复方也可诱导肝癌细胞分化,养阴、温阳等不同治法都有诱导肝癌细胞分化的作用,相互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中药可通过下列途径诱导肝癌细胞分化:细胞形态改变:细胞由原来的卵圆形为主转变为多边形、长梭形或树枝状;细胞核变小,核浆比例减少;细胞器成熟增多;细胞微绒毛减少.生化指标改变:AFP分泌量和γ-GT的活力下降,ALB分泌量、OCT、TAT的活力升高.细胞周期改变:人参总皂苷、苦参碱使肝癌细胞G1/G0期细胞数减少,S期细胞数增加;羟基喜树碱则使肿瘤细胞阻滞于G2/M期.信号传导变化:cAMP含量增加,cAMP/cGMP升高.基因表达改变:抑癌基因wp53、P27、P16、Rb表达增强,癌基因c-myc、c-ras、突变型P53表达降低,cyclinD1表达减弱.

    作者:吴雄志;陈丹;陆重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正交试验设计在腧穴功能特异性研究中的应用

    论述了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特点,并根据腧穴功能的多因素影响及其特异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二者结合的可行性和优点.对目前正交试验设计在针灸研究中应用的现状进行了总结.认为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的运用,将会有效的促进腧穴功能特异性的研究乃至整个针灸方法的研究.

    作者:解秸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循证医学理念融入中医教学评析

    把循证医学的理念融入中医的教学中去,是新世纪中医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中医教学中,如何体现循证医学的理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从单纯的传播知识转变为教会学习;从短期学习转变为终身学习;开展以问题为引导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循证医学与辨证论治的关系;谨慎、准确、明智地应用佳证据;尊重病人的价值观和意愿.

    作者:辜孔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桑属植物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述评

    对桑属植物化学和药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桑属植物所含的化合物类型较多,化学成分复杂,主要有酚类成分及生物碱.黄酮化合物主要有黄酮、异黄酮、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查耳酮等.生物碱为四氢吡咯类生物碱、去甲莨菪烷类生物碱、六氢吡啶生物碱及其甙.桑属植物尚含有甾体、三萜、香豆素类、挥发油及酸性成分.药理活性主要有抗高血压、抗菌和抗病原微生物、抗病毒、降血糖、抗癌等作用.

    作者:孙胜国;陈若芸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痛经平抗痛经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痛经平抗痛经的药效学作用.方法:采用镇痛、实验性痛经模型及大鼠在位子宫方法评价痛经平的主要功效.结果:痛经平具有明显的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和热板致痛作用,抑制PGF2α所致的大鼠原发性痛经,显著降低PGF2α引起的大鼠在位子宫平滑肌收缩幅度,降低血粘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论:痛经平具有明显的抗痛经作用.

    作者:张会常;冯勤喜;于春艳;吴宜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前列腺增生症的证候调查表的设计研究

    目的:制定前列腺增生症(BPH)证候调查表,为BPH的证候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方法:采用文献调研及德尔菲法(Delphi),结合临床病例调查,运用描述性分析.结果:自行设计的BPH证候调查表临床小范围试用对证候分型及证候指标分布规律有较好的概括性.结论:采用文献调研及德尔菲法(Delphi)结合临床试验可构建临床证候调查表,为BPH的证候研究提供一定参考,并可为疾病证候学的研究提供方法与思路.

    作者:陈志强;代睿欣;王树声;欧爱华;毛炜;王昭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中药神经元保护作用研究集萃

    近年来大量的中药实验和临床研究从多方面阐明了中药神经保护的药理作用机制,现就其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周志焕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慢性肾脏病血尿Col-Ⅳ LN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辨析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尿Col-Ⅳ、LN水平变化与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关系及应用价值及血、尿Col-Ⅳ、LN变化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慢性肾脏病患者90例和健康对照者20例血、尿Col-Ⅳ、LN水平,同时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定量.结果:气阴两虚组血、尿Col-Ⅳ、LN高,与其他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失代偿期血、尿Cd-Ⅳ、LN高与其它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血Col-Ⅳ、LN与无明显相关性;各期血、尿Col-Ⅳ、LN无等级相关.结论:气阴两虚组肾小球固有细胞分泌合成Col-Ⅳ、LN多,尿Col-Ⅳ、LN可以反映肾小球及小管间质的损害.

    作者:郑京;陈淑娇;刘新迎;丘余良;洪江淮;梁文娜;王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丹参素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影响的细胞因子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丹参素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40只成年Wistar鼠分成正常注制备UC大鼠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和模型组各10只.用5%乙酸和三硝基苯磺酸(TNBS)经结肠灌正常组、模型组每天灌服生理盐水10mL/kg,中药组、西药组每天灌服丹参素和柳氮磺胺吡啶(SASP)1次,每次2mL,3周后处死.按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结果:中、西药物组TNF-α和IL-1β分别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显著,而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丹参素可以显著降低UC大鼠TNF-α和IL-1β的水平,有治疗UC的前景.

    作者:陈志伟;许惠玉;冯占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清毒饮养正片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临床运用清毒饮、养正片配合化疗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通过生存质量量表调查,探讨清毒饮、养正片对AML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运用分层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把32例AML患者分为清毒饮、养正片配合化疗组(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AML患者治疗前、化疗后10天、化疗4疗程后分别进行生存质量调查.结果:提示治疗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参与白血病的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后盾;丘和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高血压病肾损害病机简析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高血压与肾脏的关系十分密切,美国近的一项调查表明:近10年导致终末期肾病患病率迅速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原发性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占28%[1].而高血压导致的肾损害,会进一步致血压升高,对心脑的危害性更大,因此,对高血压患者应评估其肾脏的受损情况,在降压治疗的同时保护肾脏.

    作者:徐向青;郑三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神昌滴丸毒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神昌滴丸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反应.方法:急性毒性试验:小鼠一次性经口灌胃给药,观察动物7天内的反应情况,改良寇氏法计算LD50、95%可信限.长期毒性试验:大鼠连续3个月经口灌胃给予神昌滴丸,药后进行病理、血液学、血液生化学检查;停药观察2周后,同样进行上述检查.结果:急性毒性试验:小鼠经口灌胃LD50为5.1255g/kg,此剂量相当临床剂量的410倍;长期毒性试验:高剂量组剂量相当于临床剂量的93倍,有些动物活动减少,毛发松散,精神状态稍差;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数和血糖升高,血红蛋白降低(P<0.05),但未超出正常范围;2只大鼠心肌有灶状水肿、空泡变性,其中1只伴纤维化瘢痕形成;病理解剖及器官指数未见异常;其余动物及其它剂量组未见异常.停药2周后,各项检查未见异常.结论:神昌滴丸在正常的临床剂量下没有明显毒性反应,是安全的.

    作者:李翎;邹衍衍;王丽新;匡忠生;魏刚;林双峰;方永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针药并用治疗功能性尿潴留疗效观察

    功能性尿潴留原因诸多,但多见于由中风等神经性疾病引起的后遗症.多发于中老年人.笔者自1993年以来,采用针药并用治疗该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天安;刘群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内关公孙穴应用及其机理研究探析

    内关和公孙配伍可治疗心、胸、胃、腹等疾患如原发性低血压,不稳定心绞痛、化疗期胃肠道副反应、食管癌梗阻、妊娠呕吐、呃逆等.从临床和科研两个角度较全面地论述了内关、公孙的配伍机理及两穴的配伍应用.

    作者:钟鸿;武哲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中药西药新药研究的异同点及开发的独特性

    1中药、西药新药研究的异同点中药新药研究的重点在于由传统剂型改为现代剂型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药传统剂型的有效性、即药效是千百年临床应用的经验总结,是已得到证实的医药学成果.

    作者:裘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