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久泻宁的药效学实验研究

阮时宝;吴符火;宫健伟;苑述刚

关键词:久泻宁颗粒, 溃疡性结肠炎, 细胞因子, IL-2, TNF-α, 免疫球蛋白, IgG, IgM
摘要:目的:观察久泻宁颗粒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影响,为临床用药的有效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异种异体结肠黏膜组织致敏法和三硝基苯磺酸(TNBS)和无水乙醇局部灌肠相结合.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久泻宁颗粒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给药20天,末次给药后24h,大鼠腹主动脉取血,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细胞因子IL-2、TNF-α以及免疫球蛋白IgG、IgM含量.结果:久泻宁颗粒中、高剂量组可升高IL-2,与UC模型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久泻宁颗粒各剂量组可降低TNF-α,与UC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久泻宁中剂量组可显著降低IgG水平,久泻宁中、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IgM水平,与UC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久泻宁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方剂配伍研究思路创新的顶层设计

    中医方剂学学科发展与创新的首要问题,就是要使学生学习方剂更加重点突出,学以致用,临床医生应用方剂更加得心应手,临床疗效显著提高.如何解决,虽涉及到诸多方面,但核心的问题是必须解决方剂配伍研究思路创新的顶层设计.因此,研究方剂必须从当今庞大的方剂数目中解脱出来,必须从实践中认识到研究具有代表性质的方剂配伍的重要性、实用性、科学性与迫切性;以新思维、新方法研究方剂配伍方法,尤其是研究具有代表性质的方剂配伍方法;从而揭示研究方剂重在研究方剂配伍思路创新,以研究方剂配伍思路创新而引导学用方剂,达到从方剂配伍中学会用好一个代表方,带动学用一类方,达到学用方剂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作者:王付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代谢综合征证治探讨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中心的一组症候群的总和,是心血管病的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在个体内集结的状态.这些异常包括: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IFG及/或IGT)、高血压、血脂紊乱(高TG血症及/或低HDL-c血症),全身或腹部肥胖、高胰岛素血症伴胰岛素抵抗、微量白蛋白尿、高尿酸血症及高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因子-1(PAI-1)等.大多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因素,故MS患者是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MS的核心问题是心脑血管病变.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有MS的人群发生心脏病和卒中的危险是无MS人群的3倍,心血管死亡率接近无MS人群的6倍,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机率是无MS人群的4倍.加拿大魁北克省心血管研究显示,中年男性MS患者的心脏病危险在5年中增加了20倍.所以MS的防治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郎宁;刘贵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健脾疏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汤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毒指标(HBV-M、HBV-DNA)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健脾疏肝汤组和对照组门诊和住院病例各50例,治疗组予健脾疏肝汤每日1剂,分2次服,3个月为1疗程;对照组予乙肝清热解毒中剂合乙肝养阴活血中剂,每次各1包,每包各10g,每日3次,3个月为1疗程.两组病例均治疗3个月,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组HBeAg、HBV-DNA转阴率分别为38.1%和42%,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观察表明,健脾疏肝汤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明显抑制HBV病毒复制,减轻肝损害,且未发现健脾疏肝汤有毒副作用,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安全有效的方剂.

    作者:张广业;邢继霞;邢继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针刺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疗效观察

    抽动-秽语综合征(TS),是以面部、四肢躯干部肌肉不自主抽动,伴喉咙部异常发音及猥秽语言为特征的综合证候群.笔者利用针刺方法配合头皮针,治疗此病65例,临床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另53例单纯采用一般针刺手法,疗程相同,作为对照组进行观察,先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白燕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慢性肾炎肾阴虚证与IL-6 TNF-α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因子与慢性肾炎肾虚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临床慢性肾小球肾炎肾阴虚证和肾阳虚证患者为研究对象,设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血清白细胞介素-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三组间血清IL-6、TNF-α浓度差异呈现为:肾阴虚组>肾阳虚组>正常健康组.肾阴虚组与肾阳虚组比较两项指标的改变分别为P<0.05、P<0.01;与正常健康组比较两项指标的改变分别为P<0.01、P<0.001.结论:慢性肾炎肾阴虚组与肾阳虚组、正常健康组三组中血清IL-6、TNF-α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表明:慢性肾炎,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乱.

    作者:严惠芳;张卫娜;孔月晴;刘诤;郭文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防己类药材的基源名称及功用辨析

    防己自古就有汉防己与木防己之分.但传统应用,忽视了其植物种的区别,造成药物名称比较混乱,功效应用难以准确区分.本文从植物基源、药物名称及功效应用等方面对防己类药材作以辨析,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王社利;安秀群;丁翔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艾灸至阴穴矫正胎位之临床及实验研究概况

    总结近30年来艾灸至阴穴矫正胎位不正的临床治疗方法、时间、疗程、疗效以及其判定标准,阐述了矫胎的实验研究机理并结合其发展优势作一评述和探讨,旨在为艾灸至阴穴矫正胎位之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郭子衣;敖有光;刁灿阳;荣海波;杨运宽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中医各家学说》学术流派教学体会

    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各家学说>中重要内容之一,了解并掌握学术流派的传承关系及纵横交融,以及学术流派的深刻内涵和广阔外延,可以拓宽学术视野,开阔思路,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为今后的临床与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李成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地骨皮中不同组分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

    目的:考察地骨皮水提物和地骨皮中不同组分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将地骨皮药材以不同方法提取,经过离子交换树脂得到不同组分,以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模型,连续7天以80mg·kg-1(4g·kg-1)、160mg·kg-2(8g·kg-1)两个剂量浓度灌胃,以GOD法测血糖.结果:地骨皮水提物和酸性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地骨皮的酸性组分是降血糖的有效组分.

    作者:李康;毕开顺;司保国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颗粒酶B的表达及清心胶囊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颗粒酶B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心肌病变的影响,进一步阐明VMC的发病机理和清心胶囊治疗VM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2只5~6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各26只.于第11天处死小鼠取出心脏观察心肌病变,并以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颗粒酶B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心肌组织中均检测到颗粒酶B mRNA的表达,且模型组表达明显高于治疗组,两组中颗粒酶B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7333±3.1043、0.8000±0.9487个/高倍视野(P<0.01);正常组心肌中未检测到颗粒酶B的表达.结论:心肌浸润细胞中颗粒酶B的表达可能在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损伤中起一定作用;清心胶囊对CVB3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机理,还可能与其能够抑制活化的CTL和NK细胞中颗粒酶B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的损伤作用有关.

    作者:程志清;叶春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胃炎康加维酶素对胃癌前病变胃黏膜癌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胃炎康加维酶素对胃癌前病变胃黏膜癌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前后胃黏膜Ha-ras、EGFR、c-erbB2的表达.结果:治疗后胃黏膜癌基因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其中胃炎康加维酶素治疗组的效果明显好于单纯维酶素组(对照组),无论是阳性表达率,还是表达强度(光密度积分)都优于对照组.结论:胃炎康加维酶素可能是通过抑制胃黏膜癌基因蛋白的异常表达而发挥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作用.

    作者:陈欣童;蒋红玉;陈李华;李小球;匡忠生;谢宇辉;方永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逍遥散合西沙必利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逍遥散联合西沙必利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口服逍遥散加减联合西沙必利,对照组41例口服西沙必利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为82.93%,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近、远期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逍遥散联合西沙必利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较单一促动力药优越.

    作者:饶梅冰;凌方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评价及思考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针灸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PD患者的病情,提高生存质量.近年来关于针灸治疗PD的疗效评价指标较多,主要集中在实验研究方面,临床上疗效评定标准仍较随意,尚缺乏客观、重复性好的指标对患者病情进行系统的评价.本文从病理生理学、电生理学、生物化学、影像学等方面,综述了临床和实验研究中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的常用疗效评价指标,并提出了有关问题和见解.

    作者:姜雪梅;黄泳;王升旭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健脾祛瘀化痰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理论探讨

    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特点及病变部位,结合临床实践体会,提出并论述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脾虚为本,瘀痰阻络为标,本虚可致标实产生,标实又可加重本虚,虚实夹杂,使该病不断发展加重.治疗以健脾益气,祛瘀化痰为主要治法.

    作者:朱晓林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有效方法.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7例采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对照组35例给予西医VitC、VitBco治疗,疗程均为3周.结果:2组间显效率、有效率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较好.

    作者:韦立莲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活血法临证应用

    瘀血病变可由气滞、气虚、热盛、阴虚、寒凝、阳虚、痰结、湿聚、浊闭等多种机制形成.因此,从临床病症入手,辨瘀求因,从因活血,可分别采取理气活血、补气活血、清热活血、滋阴活血、祛寒搜风活血、温阳通脉活血、化痰活血、渗湿活血、芳香活血等化瘀法.

    作者:鲁万强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HPLC法测定复方感冒灵片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

    目的:建立复方感冒灵片中对乙酰氨基酚的高效液相检测法.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5um,4.6mm×200mm),流动相为甲醇-水(35:65),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49nm.结果:对乙酰氨基酚的保留时间为4.448min.在160~400μg/mL浓度范围内,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89%,RSD为0.23%.结论: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有简便、准确、灵敏度高的优点,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钟颖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乙肝解毒胶囊的工艺研究

    目的:通过对样品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确定乙肝解毒胶囊的制作工艺.方法:对本方主要成分叶下珠的水溶性成分和酯溶性成分分步提取,分别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法测定叶下珠的水溶性成分鞣料云实精和酯溶性成分槲皮素的含量.结果:用分步提取法叶下珠的水溶性和酯溶性成分得率均较为理想,样品中其水溶性成分和酯溶性成分含量均能达到要求.结论:乙肝解毒胶囊中主药叶下珠的有效成分用分种步提取法既保留了其水溶性成分又保留了其酯溶性成分,工艺合理.

    作者:张尚斌;宋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清代医家王清任学术思想探析

    王清任,字勋臣,直隶(今河北省)玉田县人,业医40余载,著有<医林改错>一书.他重视人体解剖,敢于纠正前人的错误观点,具有创新精神,他创立的系列活血化瘀方剂,具有显著疗效,至今被广泛运用于临床.他不但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反对追求虚名,求真务实,具有济世救人之心,由于他在解剖学上一些明显的错误观点,受到当时医家的攻击,成为历史上功过鲜明的人物.

    作者:范喜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儿泻停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儿泻停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对白术、葛根、木香、广藿香进行薄层色谱鉴别;采用以下色谱条件对葛根进行含量测定: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20:80)为流动相,进样量:4.0μL,流速:1.0mL·min-1;Hypersil ODS色谱柱(4.6×150mm,5μm);检测波长250nm.理论板数按葛根素峰计算,应不低于6000.结果:薄层鉴别的专属性较好,阴性无干扰;葛根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6-1.28μg,r=0.99994;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1.93%(n=6).结论:本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郑国华;徐晶;陶君彦;毕晓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