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明
近年来国内外对肾阳虚体质与补肾药作用机制的探讨取得了多方面进展,广泛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学和基础代谢等方面.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生长、发育、衰老过程.有人从肾阳虚入手研究衰老发现老年人体能表现与肾阳虚相似,认为人的衰老是生理慢性肾虚,为了进一步探讨肾阳虚与老年人之间的关系,笔者对320名老年人肾阳虚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按沈氏肾阳虚患者具有下丘脑-垂体-靶腺轴不同环节、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的学说,对这些老年人的性功能情况进行了了解,并检测了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血浆睾丸酮(T),雌二醇(E2)现把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施傲听;陈秀珍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建立儿泻停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对白术、葛根、木香、广藿香进行薄层色谱鉴别;采用以下色谱条件对葛根进行含量测定: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20:80)为流动相,进样量:4.0μL,流速:1.0mL·min-1;Hypersil ODS色谱柱(4.6×150mm,5μm);检测波长250nm.理论板数按葛根素峰计算,应不低于6000.结果:薄层鉴别的专属性较好,阴性无干扰;葛根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6-1.28μg,r=0.99994;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1.93%(n=6).结论:本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郑国华;徐晶;陶君彦;毕晓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中心的一组症候群的总和,是心血管病的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在个体内集结的状态.这些异常包括: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IFG及/或IGT)、高血压、血脂紊乱(高TG血症及/或低HDL-c血症),全身或腹部肥胖、高胰岛素血症伴胰岛素抵抗、微量白蛋白尿、高尿酸血症及高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因子-1(PAI-1)等.大多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因素,故MS患者是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MS的核心问题是心脑血管病变.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有MS的人群发生心脏病和卒中的危险是无MS人群的3倍,心血管死亡率接近无MS人群的6倍,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机率是无MS人群的4倍.加拿大魁北克省心血管研究显示,中年男性MS患者的心脏病危险在5年中增加了20倍.所以MS的防治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郎宁;刘贵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椎间盘退变可能产生颈和腰神经根病、颈脊髓病、特发性后背痛、坐骨神经痛.这些疾病(特别是脊髓型颈椎病)不仅使病人失能,并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中医药是临床上非手术干预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疾病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中药对退变椎间盘干预作用的研究较多,现综述如下:
作者:鲍运平;黄有荣;方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王清任,字勋臣,直隶(今河北省)玉田县人,业医40余载,著有<医林改错>一书.他重视人体解剖,敢于纠正前人的错误观点,具有创新精神,他创立的系列活血化瘀方剂,具有显著疗效,至今被广泛运用于临床.他不但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反对追求虚名,求真务实,具有济世救人之心,由于他在解剖学上一些明显的错误观点,受到当时医家的攻击,成为历史上功过鲜明的人物.
作者:范喜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国古代对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界对人的影响的整体性描述,概括了天体、地球运动以及物侠、气象的变化规律,在当代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医学现代化必须结合分子生物学以及当代发达的生命科学技术、环境科学等进行新的探讨,赋予五运六气学说新的科学意义.
作者:吕海婴;刘家强;李丽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慢性束缚应激时大鼠海马BDNF、TrkB、NT3的变化及逍遥散对其影响.方法:用束缚的方法建立了应激模型,用心脏灌流的方法固定海马,切片后用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图像分析的方法观察了海马CA1区BDNF、TrkB、NT3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海马中BDNF和NT3的阳性细胞数和积分光密度下降,TrkB阳性细胞数和积分光密度明显上升.逍遥散能不同程度的抑制海马中BDNF和NT3阳性细胞数和积分光密度的下降以及TrkB阳性细胞数和积分光密度的上升.结论:BDNF、TrkB、NT3在慢性应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逍遥散可能正是通过它们的变化,作用于HPA轴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变化的.
作者:李伟;陈家旭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考察地骨皮水提物和地骨皮中不同组分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将地骨皮药材以不同方法提取,经过离子交换树脂得到不同组分,以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模型,连续7天以80mg·kg-1(4g·kg-1)、160mg·kg-2(8g·kg-1)两个剂量浓度灌胃,以GOD法测血糖.结果:地骨皮水提物和酸性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地骨皮的酸性组分是降血糖的有效组分.
作者:李康;毕开顺;司保国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在普遍的教育规律之下,某一门类或学科的教育教学有其特殊的规律性.为了认清中医药教育规律,促进中医药教育的发展,必须研究中医教育特色,使中医教育走进自己的发展轨道.中医教育的特色主要是:几千年来内化的固有的思维模式,继承中医特色的教育传统的连续性、更新性,中医学术体系中文化的渗透、学科的融合,关注能力、重视实践教育的人才思想,经典教育是莘莘学子登堂入室的捷径,师传承授是成功的传统教育模式.
作者:刘桂荣;米鹂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本文通过对慢性支气管炎病因病机的探讨,制定了温阳通络法为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法则,并自拟温阳通络止嗽方针刺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万文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特点及病变部位,结合临床实践体会,提出并论述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脾虚为本,瘀痰阻络为标,本虚可致标实产生,标实又可加重本虚,虚实夹杂,使该病不断发展加重.治疗以健脾益气,祛瘀化痰为主要治法.
作者:朱晓林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样品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确定乙肝解毒胶囊的制作工艺.方法:对本方主要成分叶下珠的水溶性成分和酯溶性成分分步提取,分别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法测定叶下珠的水溶性成分鞣料云实精和酯溶性成分槲皮素的含量.结果:用分步提取法叶下珠的水溶性和酯溶性成分得率均较为理想,样品中其水溶性成分和酯溶性成分含量均能达到要求.结论:乙肝解毒胶囊中主药叶下珠的有效成分用分种步提取法既保留了其水溶性成分又保留了其酯溶性成分,工艺合理.
作者:张尚斌;宋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总结近30年来艾灸至阴穴矫正胎位不正的临床治疗方法、时间、疗程、疗效以及其判定标准,阐述了矫胎的实验研究机理并结合其发展优势作一评述和探讨,旨在为艾灸至阴穴矫正胎位之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郭子衣;敖有光;刁灿阳;荣海波;杨运宽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方剂学>教材中的消风散,出自<外科正宗>,已被广泛用于治疗急性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等属于风热或风湿所致的皮肤病.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和剂局方>消风散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疗效颇佳,例举两案说明,今后应从实验研究的角度出发,探讨<和剂局方>消风散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机理.
作者:陈西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有效方法.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7例采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对照组35例给予西医VitC、VitBco治疗,疗程均为3周.结果:2组间显效率、有效率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较好.
作者:韦立莲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张氏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关于脱症的治疗论述颇多,其立法处方有独到之处,理论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及指导意义.笔者就其治脱数法,浅析归纳如下.
作者:濮欣 刊期: 2005年第07期
防己自古就有汉防己与木防己之分.但传统应用,忽视了其植物种的区别,造成药物名称比较混乱,功效应用难以准确区分.本文从植物基源、药物名称及功效应用等方面对防己类药材作以辨析,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王社利;安秀群;丁翔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逍遥散联合西沙必利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口服逍遥散加减联合西沙必利,对照组41例口服西沙必利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为82.93%,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近、远期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逍遥散联合西沙必利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较单一促动力药优越.
作者:饶梅冰;凌方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豆根管食通口服液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重点观察了治疗前后患者的一般状况、症状体征、生活质量、细胞因子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比较,其一般状况、症状体征、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经各评分评定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细胞因子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豆根管食通口服液能明显改善食管癌患者的一般状况和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能明显提高食管癌患者的血清IL-2、IL-12、IFN-γ及IgA、IgG、IgM的水平,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等.
作者:郑玉玲;王祥麒;张明智;王新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颗粒酶B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心肌病变的影响,进一步阐明VMC的发病机理和清心胶囊治疗VM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2只5~6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各26只.于第11天处死小鼠取出心脏观察心肌病变,并以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颗粒酶B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心肌组织中均检测到颗粒酶B mRNA的表达,且模型组表达明显高于治疗组,两组中颗粒酶B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7333±3.1043、0.8000±0.9487个/高倍视野(P<0.01);正常组心肌中未检测到颗粒酶B的表达.结论:心肌浸润细胞中颗粒酶B的表达可能在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损伤中起一定作用;清心胶囊对CVB3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机理,还可能与其能够抑制活化的CTL和NK细胞中颗粒酶B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的损伤作用有关.
作者:程志清;叶春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