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玲;郭宏昌;陈修芳
自宋较<伤寒论>以后,随着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化,有关伤寒诊断之专题研究,亦得到高度重视.本文仅就宋元明清时期有关伤寒诊断研究的概况,作一简要述评.
作者:万晓刚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翻白草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自造模成功后,灌胃给予翻白草水煎液,连续给药4周,采用血管内皮细胞平铺技术制作血管内皮铺片,镜下观察.结果:翻白草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胞膜呈柔和锯齿状,边界清晰、连续,胞核椭圆形、居于细胞中央.结论:翻白草能有效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作者:韩永明;袁芳;段妍君;陈泽斌;张六通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慢性肾炎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疾病,病情迁延日久可导致肾功能损害,终发展成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反复出现,特别是血尿极其顽固,难以根除,西医学把防治目标转向延缓肾功能恶化,控制并发症.然而血尿的持续存在,表明患者肾脏损伤继续存在,肾功能仍在缓慢恶化.因此消除血尿对控制和逆转肾脏损害有重要意义.吾师石志超教授乃辽宁省名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业医30余年,临床颇多创见,以擅治疑难病见长.有幸随师诊病年余,今撷其对肾炎血尿的治疗精粹论之与同道共享.
作者:张奎军;李享辉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从古代文献到现代医家,结合本人临床病例观察体会,总结出了腑气不通是中风病急性的重要证候,及时合理的运用通腑法是提高中风病急性期整体疗效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典型病例,详细论述了急下通腑法在中风病急性期中的应用原则、方法及意义.
作者:肖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探讨中医药综合疗法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治疗中的应用.对于临床接受激素或手术治疗后痛经再发者,或不愿接受激素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医综合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本文选择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并伴有需要治疗痛经的患者51例,轻度痛经15例,中度痛经23例,重度痛经13例.所选病例均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包括中药内服、中药莪棱灌肠液灌肠、耳穴贴压3种方法.临床观察提示:①化瘀贯穿治疗之始终;②多途径治疗方法分别从不同途径化瘀止痛.总有效率100%;③痛经不离瘀滞,但瘀滞之根在肾.
作者:向东方;梁雪芳;司徒仪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中医精气学说建立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前辈由于时代的限制,对人体的功能作了科学的描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中医学者必须在坚持中医整体思想特色的同时,吸收当今迅猛发展的生命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完善自身,使传统中医学现代化.精是基因组整体功能的集中和综合表现,而气则是蛋白质组的集中和综合表现,吸收当今的生命科学技术的优秀成果是中医学现代化的必然.
作者:吕海婴;刘家强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主要是由单纯疱疹病毒-Ⅱ(HSV-Ⅱ)感染生殖器部位皮肤黏膜所引起的炎症、水疮、溃疡性疾病,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TD)之一.该病危害严重,复发率高,在女性可引起不孕、流产或新生儿死亡.
作者:李红毅;郑毅春;禤国维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建立用HPLC(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虎杖中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含量的方法.方法:用超声波提取;C8色谱柱5μm,150mm×4.6mm;流动相为甲醇-水(74:26),用磷酸调pH至2.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437nm;柱温:室温;进样量20μL.结果:大黄酸线型范围为4~40μg/mL,平均回收率为96.8%;大黄素线型范围为5~50μg/mL,平均回收率为99.3%;大黄酚线型范围为3.2~32μg/mL,平均回收率为98.1%;大黄素甲醚线型范围为4.6~46μg/mL,平均回收率为98.8%.结论:该方法简单,陕速,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伍晓春;陆豫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吴瑭认为小儿纯阳非盛阳忌苦寒,难治也宜治,存阴退热为妙法,酸甘化阴合辛淡;观世医谬误痉、瘛、痫、厥四症,以寒热虚实辨之透彻,又强调小儿禁法四条,恐伤阴血虚致痉;泻白散与大黄,善用救人误使杀人;提倡治病求本,透过现象看本质,医者善变通以济世.
作者:刘庆宪 刊期: 2005年第09期
通过对中医辨证论治研究的回顾和综合,认为其体现出的辨证法思维包括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纲的抽象思维,以取类比象为特征的形象思维,在实践基础上厚积薄发的灵感思维以及人体稳态结构和失稳态结构两个层次,实际包括多种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多层次一元辨证观和辨证统一体系的建立,对中医辨证论治具有重要意义;加之以现代医学观点来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的本质,使中医辨证论治仍具有强大生命力.但中医辨证论治在实际操作时因其人为参与因素过多,容易偏离客观实际,故还需在客观化和规范化方面努力,而中医辨证论治与西医病名的结合乃是辨证论治规范化的佳途径.
作者:韩捷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总结近年来中医方药对血脑屏障的影响及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10年国内外有关的文献资料分析评述.结果及结论:目前的研究来看,中医药干预血脑屏障涉及到单味、复方中药等多种治疗手段,研究逐步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从整体宏观研究深入到微观形态学、组织结构学的研究.但其研究多局限于实验室,其对血脑屏障影响的机制研究尚有待进一步深入.
作者:黄亮;黄燕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朱宗元教授耕耘于临床医疗教学研究工作4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颈椎病的治疗,颇有心得.颈椎病是中、老年常见病和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是在颈椎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累及相应的神经和/或血管,而引发的有着多种临床表现的疾病.笔者有幸跟随朱师学习,收获颇多.现就朱师治疗颈椎病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贺涛;李永红;段丽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近年,由于生态改变导致环境污染、工作压力导致生活紧张等原因,其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医学没有COPD这一病名,但根据其发病症状及特点,应归属于中医学肺胀、咳嗽、喘病、痰饮等范畴.笔者通过对本病的深入研究及长期的临床观察,认为阳虚痰瘀、壅塞气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本病机.现就其发病机理报道如下.
作者:万文蓉;卢泰坤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剥脱苔在儿科临床较常见,一般多归究于过敏体质,被认为由单纯阴虚或食积所致.随着舌诊研究的深入,结合大量临床病例观察,对儿童剥脱苔证治规律的探讨,显得愈发重要.
作者:阎兆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正常成体哺乳动物脑内存在有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增殖和分化潜能,在机体损伤时能激活产生新的神经细胞以修复损伤组织.神经干细胞的出现可能带来脑血管疾病治疗学的突破.本文阐述了神经干细胞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可能策略以及中医药所面临的新机遇.
作者:刘柏炎;蔡光先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开痞合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黏膜组织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去氧胆酸钠联合无水乙醇经口灌服制备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大鼠实验模型,将造模动物随机分为4组,每组18只,分别是高剂量组、低剂量组、维酶素组、自然恢复组加之正常组12只.灌服60天,留取胃黏膜组织,流式细胞仪检测PI,使用Mcycle软件分析细胞周期变化的情况.结果:开痞合剂组DI值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DNA含量和S期所占比率及细胞增殖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与正常组接近,结论:开痞合剂对CAG大鼠胃黏膜活跃的增殖状态有明显抑制作用,胃黏膜病变得以逆转.
作者:王春生;周晶;刘亚军;刘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紫荆皮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了34个成分,并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
作者:徐新刚;葛平亮;张晶 刊期: 2005年第09期
艾叶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杀灭或抑制作用,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开始尝试使用艾叶进行室内空气消毒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就艾叶用于空气消毒的效果、应用及方法等作一综述,以供参考.
作者:梅全喜;高玉桥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炭药用于崩漏治疗的利与弊,历来说法不一.一般多认为炭药纯属固涩止血之品,且易留瘀,留瘀后又可导致诸多变证,故主张少用或不用.为了全面认识炭药在崩漏治疗中的作用,和正确使用炭药,笔者拟就上述问题作以探讨.
作者:高明景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推进过程中,国家和社会对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我们发现传统中医各专业教学内容比较固定,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如何将课堂学习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去,如何解决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使学生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的环节.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体会到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应该结合中医院校所设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缺乏变化,缺乏特色的不足之处.
作者:刘艳洁 刊期: 200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