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脑屏障功能的中医药研究现状

黄亮;黄燕

关键词:中医药, 血脑屏障, 综述
摘要:目的:总结近年来中医方药对血脑屏障的影响及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10年国内外有关的文献资料分析评述.结果及结论:目前的研究来看,中医药干预血脑屏障涉及到单味、复方中药等多种治疗手段,研究逐步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从整体宏观研究深入到微观形态学、组织结构学的研究.但其研究多局限于实验室,其对血脑屏障影响的机制研究尚有待进一步深入.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卢永兵主任医师治疗急症经验拾萃

    广东名医卢永兵幼承庭训,大学六年深造,又多次回校高研班锤炼,并曾参加编写<简明中医词典>工作,潜心发掘祖国医学,临证琴心剑胆,医术精湛,是苍生良医,抢救众多生命垂危病例,改变一些人认为中医不能治急症的看法,扬吾中医声誉.医海拾贝,献案例五则,冀对后学者临床急症有所启迪.

    作者:卢灿辉;林汉平;郑纯水;林武;卢友祥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强直性脊柱炎诊治体会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隐匿,病情进展缓慢,临床错误诊断和延误治疗的病例比较常见,因此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尤为重要.目前西医主张早期联合治疗,中医益肾通督为其治疗大法,辨证加减.鉴于激素长期或不规范使用所带来的副作用,建议慎用,对于因激素长期或大量使用导致的阴阳失衡、肾督亏虚现象,可在辨证基础上用中药进行补虚纠偏.鼓励患者坚持功能锻炼和适当运动也是疾病的痊愈或中、晚期患者改善症状、控制病情的发展的重要部分.

    作者:陈伟;胡春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繁杂、辨证标准不统一,临床不易掌握及推广,建立客观的标准化中医辨证体系有利于临床实践及研究,其方法是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实现证候的规范化及临床病例采集的规范化,再进行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终实现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的标准化.

    作者:刘震;姚乃礼;刘绍能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从脾论治老年性痴呆症

    老年性痴呆症是老年期慢性脑组织弥漫性萎缩病理改变的一种精神病.目的:探讨脾虚在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致病作用.方法:从脾与脑、脾与心、脾与痰、脾与瘀血等方面阐述了脾与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病关系及影响.结果:脾虚失运、气血生化之源是老年性痴呆症的病理根本,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停留,影响气机升降,使脑组织发生病理改变而发病.脾的功能衰退在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病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并贯穿于全过程.结论:总结出治脾经验方,从脾论治老年性痴呆症的疗法明显优于传统治法.

    作者:赵文研;陈荣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尤昭玲教授巧用药对治疗慢性盆腔炎经验拾萃

    尤昭玲教授系湖南中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从事中西结合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近30年,在妇科诊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于妇科炎症、月经不调、妇科血证、妇科肿瘤、妇科杂证及不孕症等的中西结合治疗,疗效显著.笔者随师临诊,获益匪浅,下面就其在论述治疗慢性盆腔炎方面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尹香花;匡继林;刘文娥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论小胶质细胞在针灸治疗缺血性脑病研究中的新思路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缺血性脑病的研究思路.方法:回顾近几年国内外有关小胶质细胞和针灸治疗缺血性脑病的研究成果,对这两者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论:针灸治疗缺血性脑病可能影响了小胶质细胞参与脑缺血的损害和修复过程.开展针灸与小胶质细胞的主要研究策略为:针灸对缺血性脑损伤后小胶质细胞活化过程和功能影响的研究;针灸影响小胶质细胞活化过程的分子机制研究.并认为开展此项研究是进行针灸治疗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与基础的关键切入点之一.

    作者:陈明明;成泽东;陈以国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净宫饮配合药物流产终止早孕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净宫饮配合药物流产终止早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0例患者随机分为净宫饮组(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净宫饮)110例和中药对照组(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益母草冲剂)110例和空白对照组(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100例,疗程6天.结果:3组完全流产率分别为96.37%、90.91%和84%,阴道出血小于14天内比率分别为96.42%、92.73%和84.53%,且阴道出血量与月经量比较,净宫饮组出血量较少,并且阴道出血时间短;通过孕囊排出后10天测晨尿HCG半定量比较可见净宫饮能迅速降低体内HCG含量.结论:净宫饮不仅可提高药物流产的完全流产率,同时有效的减少了药物流产的出血量及出血时间,能迅速降低体内HCG含量,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减少因出血时间长导致感染的发病率.且患者在治疗期间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表明其是安全有效的配合药流终止早孕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宁艳;宁晔;李小球;叶丽姿;粱晨曦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清肺口服液多途径给药体外抗腺病毒3I 7b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清肺口服液体外抗腺病毒3I、7b作用及作用环节.方法:用100TCID50腺病毒3I、7b攻击体外培养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造成腺病毒感染模型,分别在感染前、感染时、感染后加入清肺口服液含药血清,同时设空白血清组、病毒唑组及正常细胞对照组,MTT法比较结果.结果:含药血清各组OD值显著大于病毒组及空白血清组,与病毒唑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清肺口服液具有多环节体外抗腺病毒作用.

    作者:陈四文;汪受传;王文革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平喘丸对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形态学影响

    目的:探讨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形态学变化及平喘丸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哮喘模型,采用病理图片结合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3组大鼠气道形态学参数.结果:哮喘组支气管总管壁厚度和平滑肌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中药组(P分别<0.05,<0.01).结论:平喘丸可抑制气道壁和平滑肌厚度的增加,干预气道重塑.

    作者:李竹英;刘建秋;隋博文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神经干细胞中医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机遇

    正常成体哺乳动物脑内存在有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增殖和分化潜能,在机体损伤时能激活产生新的神经细胞以修复损伤组织.神经干细胞的出现可能带来脑血管疾病治疗学的突破.本文阐述了神经干细胞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可能策略以及中医药所面临的新机遇.

    作者:刘柏炎;蔡光先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朱宗元教授治疗颈椎病经验撷菁

    朱宗元教授耕耘于临床医疗教学研究工作4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颈椎病的治疗,颇有心得.颈椎病是中、老年常见病和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是在颈椎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累及相应的神经和/或血管,而引发的有着多种临床表现的疾病.笔者有幸跟随朱师学习,收获颇多.现就朱师治疗颈椎病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贺涛;李永红;段丽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伤寒杂病论》的量化艺术举隅

    从主要症状(以恶寒发热、汗出、口渴、手足厥为例)、证候类型、治法和方药、煎服法与护理四个方面探讨了<伤寒杂病论>的量化艺术.认为其有助于辨证论治的准确化、精细化和规范化,也体现了张仲景丰富的临床经验与良苦用心;深入研究这方面的内容,则有利于进一步掌握<伤寒杂病论>的临床思维方法和精神实质,提高辨证论治水平与灵活运用经方的能力.

    作者:赵天才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中医多途径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51例分析

    探讨中医药综合疗法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治疗中的应用.对于临床接受激素或手术治疗后痛经再发者,或不愿接受激素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医综合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本文选择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并伴有需要治疗痛经的患者51例,轻度痛经15例,中度痛经23例,重度痛经13例.所选病例均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包括中药内服、中药莪棱灌肠液灌肠、耳穴贴压3种方法.临床观察提示:①化瘀贯穿治疗之始终;②多途径治疗方法分别从不同途径化瘀止痛.总有效率100%;③痛经不离瘀滞,但瘀滞之根在肾.

    作者:向东方;梁雪芳;司徒仪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孙六合教授应用刺血拔罐疗法的临证探微

    孙六合主任医师从事针灸临床数十年,力主继承祖国医学的经典针法,灵活运用,将刺血与拔罐疗法合二为一,疗效显著.本文从刺血拔罐疗法的功能、临床应用等方面介绍孙老的临证经验.

    作者:张京峰;孙国胜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对分类研究《内经》文献的评析

    自晋皇甫谧类编<内经>以来,分类研究<内经>的有10多家.故对<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类经>、<内经知要>等古医籍,从内容归类、编撰体例、结构安排、校勘注释等方面分析研究,对比、归纳其分类特点,探讨其继承与发展、成就与不足,说明其对学习<内经>、对中医基础理论形成发展的影响.

    作者:李怀之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胃癌中医辨证分型的探究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虽然半个世纪以来,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在一些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大城市中有所下降,但仍是国内常见的四大恶性肿瘤之一[1、2].大部分病例诊断时已为进展期胃癌,即使已行根治性手术,仍为复发、转移的高危状态[3].近10年来,化疗作为晚期胃癌辅助治疗的主要手段,抗癌药物不断改进或创新,近期有效率也有所提高,但胃癌的治疗仍未有突破性的进展,晚期胃癌的完全缓解率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短、生存期延长不理想[4].

    作者:陶丽;杨金坤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自拟肠粘连通畅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自拟肠粘连通畅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例,给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补充水电解质液、维持酸碱平衡等一般治疗.治疗组12例在应用以上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自拟肠粘连通畅汤(大黄、厚朴、枳实、炒莱菔子、芒硝、桃仁、赤芍、生白术、大腹皮、皂角刺)给予口服或由胃管注入.结果:治疗组:有效10例,其治疗时间小于24h者6例,24h~48h者3例,48h以上者1例,第1次排便时间平均为(16.9±4.7)h;中转手术者2例.对照组:有效5例,其治疗时间小于24h者2例,24~48h者3例,第1次排便时间平均为(34.3±5.3)h;中转手术者3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肠粘连通畅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孙淑明;吴丽娥;刘婉秀;马涛;吴利标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小儿剥脱苔证治探讨

    剥脱苔在儿科临床较常见,一般多归究于过敏体质,被认为由单纯阴虚或食积所致.随着舌诊研究的深入,结合大量临床病例观察,对儿童剥脱苔证治规律的探讨,显得愈发重要.

    作者:阎兆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中医药现代化与中西医结合的三个辩证关系

    对于我国医学发展的道路,尤其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结合关系上正展开一场争论.争论的焦点是要不要提中医药现代化,与中西医结合有区别,二者在概念、目的、标准、内容、途径和方法上是否相同;中西医结合是限制还是促进中医的发展,靠谁来实现这些任务;中医药现代化与中西医结合究竟是什么关系,这既是个政策上又是个学术上的问题,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的问题,二者关系处理好坏直接影响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和我国医学现代化的进程.现以辩证法的3个基本规律来论述中医药现代化与中西医结合的辩证关系.

    作者:李永堂;周志华;陈月琴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脾阴虚证治验举隅

    近数年来,笔者临床诊治脾阴虚证,疗效满意,现举几例略述如下.

    作者:杨容青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