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淑明;吴丽娥;刘婉秀;马涛;吴利标
近数年来,笔者临床诊治脾阴虚证,疗效满意,现举几例略述如下.
作者:杨容青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含碘中药对甲亢大鼠模型甲状腺组织bcl-2、bax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甲状腺机能亢进模型,灌服不同浓度含碘中药复方及其他对照药物进行治疗,然后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bcl-2、bax mRNA水平.结果:含碘较低的中药复方较之含碘高的中药复方在增加bcl-2mRNA表达及减少bax mRNA表达上具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小剂量含碘中药复方对实验性甲亢大鼠甲状腺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吴秀美;粱毅;孙勤国 刊期: 2005年第09期
自晋皇甫谧类编<内经>以来,分类研究<内经>的有10多家.故对<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类经>、<内经知要>等古医籍,从内容归类、编撰体例、结构安排、校勘注释等方面分析研究,对比、归纳其分类特点,探讨其继承与发展、成就与不足,说明其对学习<内经>、对中医基础理论形成发展的影响.
作者:李怀之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瘢痕疙瘩(keloid)为皮肤损伤后,大量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和透明变性而引起的良性皮肤肿瘤[1].由于难以控制其复发,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一种非常满意的治疗方法.其治疗方法有手术、药物注射、放射治疗、激光、硅凝胶、加压及冷冻等多种[2],单一的治疗方法疗效均不理想,目前统一主张是多种方法联合应用,进行综合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中医药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得以肯定,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瘢痕疙瘩的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作者:席建元;禤国维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主要是由单纯疱疹病毒-Ⅱ(HSV-Ⅱ)感染生殖器部位皮肤黏膜所引起的炎症、水疮、溃疡性疾病,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TD)之一.该病危害严重,复发率高,在女性可引起不孕、流产或新生儿死亡.
作者:李红毅;郑毅春;禤国维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医清热活血利湿法治疗急性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8例,应用具有清热活血利湿作用的三妙散加味为主治疗,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和治疗前后血常规、血小板、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临床疗效出现不同变化,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辨证施治整体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极为有效.
作者:周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糖肾汤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复制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糖肾汤及开搏通干预治疗后,观察大鼠肾脏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及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5-羟甲基糠醛(5-HMF)的变化.结果:糖肾汤可减低糖化血红蛋白、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对抗糖尿病肾病时肾脏病理组织学的改变,保护肾功能.
作者:柴可夫;柴瑞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近年,由于生态改变导致环境污染、工作压力导致生活紧张等原因,其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医学没有COPD这一病名,但根据其发病症状及特点,应归属于中医学肺胀、咳嗽、喘病、痰饮等范畴.笔者通过对本病的深入研究及长期的临床观察,认为阳虚痰瘀、壅塞气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本病机.现就其发病机理报道如下.
作者:万文蓉;卢泰坤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翻白草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自造模成功后,灌胃给予翻白草水煎液,连续给药4周,采用血管内皮细胞平铺技术制作血管内皮铺片,镜下观察.结果:翻白草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胞膜呈柔和锯齿状,边界清晰、连续,胞核椭圆形、居于细胞中央.结论:翻白草能有效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作者:韩永明;袁芳;段妍君;陈泽斌;张六通 刊期: 2005年第09期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紫荆皮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了34个成分,并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
作者:徐新刚;葛平亮;张晶 刊期: 2005年第09期
随着对肺气虚证的深入研究,认为肺气虚证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均有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为肺气虚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紊乱及免疫功能低下.目前这些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我们还需要在肺气虚证与高级神经中枢关系,肺气虚证与细胞因子受体关系,肺气虚证与靶腺轴的关系,肺气虚证与信号传导通路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作者:李泽庚;张杰根 刊期: 2005年第09期
通过对中医辨证论治研究的回顾和综合,认为其体现出的辨证法思维包括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纲的抽象思维,以取类比象为特征的形象思维,在实践基础上厚积薄发的灵感思维以及人体稳态结构和失稳态结构两个层次,实际包括多种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多层次一元辨证观和辨证统一体系的建立,对中医辨证论治具有重要意义;加之以现代医学观点来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的本质,使中医辨证论治仍具有强大生命力.但中医辨证论治在实际操作时因其人为参与因素过多,容易偏离客观实际,故还需在客观化和规范化方面努力,而中医辨证论治与西医病名的结合乃是辨证论治规范化的佳途径.
作者:韩捷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研制抗感口服液,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并发上呼吸道感染.方法:确定抗感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制定质量标准.对方中的黄芩、黄连、牛蒡子、连翘、大青叶进行薄层鉴别.结果:采用本法制备,质量稳定,鉴别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论:制备工艺合理;质量控制方法合理.
作者:孙丹;刘文泉;王丽;谭亚非;赵庆忠;杨德庆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刘明教授从事临床工作30年,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刘明老师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是虚实夹杂之证;正虚以脾肾亏虚为常见,而以肾虚尤为重要;邪实不外湿、热、毒、瘀四端,以湿热为常见.治疗分别从肺、脾、肾及三焦入手,清热利湿,补脾益肾,扶正祛邪,攻补兼施,辨证论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汤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肌萎灵注射液配合针灸治疗进行性延髓麻痹的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进行性延髓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住院治疗观察3个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26.67%,总有效率为88.33%,能显著改善进行性延髓麻痹病人的临床症状,如语言不利、饮水呛咳、吞咽呼吸困难等;而对照组则显示无效.结论:肌萎灵注射液及针灸对进行性延髓麻痹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袁学山;陈金亮;王殿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珠黄镇惊片改善认知功能障碍,促进学习和记忆的药效及作用机制.方法:从行为学方面应用小鼠记忆获得、记忆巩固和记忆再现障碍模型证明珠黄镇惊片对电休克和化学物质造成的小鼠记忆获得、记忆巩固和记忆再现障碍的改善作用.结果:小鼠跳台法与避暗法证明:珠黄镇惊片对电休克导致小鼠记忆获得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明显改善东莨菪碱造成的小鼠记忆获得障碍、亚硝酸钠造成的记忆巩固障碍、乙醇造成的记忆再现障碍.珠黄镇惊片对受试小鼠有镇静作用,表现为小鼠自主活动减少.结论:珠黄镇惊片可改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明确的促进学习和记忆的作用.
作者:陈秀兰;周艳香;盖晓丹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朱宗元教授耕耘于临床医疗教学研究工作4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颈椎病的治疗,颇有心得.颈椎病是中、老年常见病和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是在颈椎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累及相应的神经和/或血管,而引发的有着多种临床表现的疾病.笔者有幸跟随朱师学习,收获颇多.现就朱师治疗颈椎病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贺涛;李永红;段丽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尤昭玲教授系湖南中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从事中西结合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近30年,在妇科诊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于妇科炎症、月经不调、妇科血证、妇科肿瘤、妇科杂证及不孕症等的中西结合治疗,疗效显著.笔者随师临诊,获益匪浅,下面就其在论述治疗慢性盆腔炎方面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尹香花;匡继林;刘文娥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缺血性脑病的研究思路.方法:回顾近几年国内外有关小胶质细胞和针灸治疗缺血性脑病的研究成果,对这两者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论:针灸治疗缺血性脑病可能影响了小胶质细胞参与脑缺血的损害和修复过程.开展针灸与小胶质细胞的主要研究策略为:针灸对缺血性脑损伤后小胶质细胞活化过程和功能影响的研究;针灸影响小胶质细胞活化过程的分子机制研究.并认为开展此项研究是进行针灸治疗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与基础的关键切入点之一.
作者:陈明明;成泽东;陈以国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在不同中医证型状态下血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ET)及胃动素(MTL)的水平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患者血中IL-β、CGRP、ET、MTL的含量.结果:脾气亏虚组与健康组比较CGRP、ET水平明显降低(P<0.05)有显著性差异.肾阳亏虚组IL-1β比健康组明显升高(P<0.05).肝气郁滞组与健康组比较CGRP水平明显降低(P<0.05).湿浊中阻组与健康组比较CGRP下降,MTL升高.(P<0.05).结论:IBS各中医证型血中胃肠激素水平有所变化,从而反映了胃肠激素是IBS各中医证型基础调节机制之一.
作者:王丽华;董宏生;李颖辰;王立;陈誩;于凤华 刊期: 200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