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波
老年性痴呆症是老年期慢性脑组织弥漫性萎缩病理改变的一种精神病.目的:探讨脾虚在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致病作用.方法:从脾与脑、脾与心、脾与痰、脾与瘀血等方面阐述了脾与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病关系及影响.结果:脾虚失运、气血生化之源是老年性痴呆症的病理根本,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停留,影响气机升降,使脑组织发生病理改变而发病.脾的功能衰退在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病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并贯穿于全过程.结论:总结出治脾经验方,从脾论治老年性痴呆症的疗法明显优于传统治法.
作者:赵文研;陈荣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炭药用于崩漏治疗的利与弊,历来说法不一.一般多认为炭药纯属固涩止血之品,且易留瘀,留瘀后又可导致诸多变证,故主张少用或不用.为了全面认识炭药在崩漏治疗中的作用,和正确使用炭药,笔者拟就上述问题作以探讨.
作者:高明景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主要是由单纯疱疹病毒-Ⅱ(HSV-Ⅱ)感染生殖器部位皮肤黏膜所引起的炎症、水疮、溃疡性疾病,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TD)之一.该病危害严重,复发率高,在女性可引起不孕、流产或新生儿死亡.
作者:李红毅;郑毅春;禤国维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252例增生性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抗炎止痛支持疗法对照组,及针刺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组,20天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7%及78.6%,总有效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疗效显著.
作者:何希俊;王本国;郭瑞兰;余宇倩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含碘中药对甲亢大鼠模型甲状腺组织bcl-2、bax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甲状腺机能亢进模型,灌服不同浓度含碘中药复方及其他对照药物进行治疗,然后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bcl-2、bax mRNA水平.结果:含碘较低的中药复方较之含碘高的中药复方在增加bcl-2mRNA表达及减少bax mRNA表达上具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小剂量含碘中药复方对实验性甲亢大鼠甲状腺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吴秀美;粱毅;孙勤国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用哲学思维方式,点击五行学说,脉象、经络、六淫、七情、疫毒学说、心主神明等,其中的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从宏观和微观,抽象和形象,古代和现代,把中西医做了对比.主张批判地学习中医学,抛弃中医理论的糟粕部分,继承其精华部分.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审视中医学.提出了中医也要充分利用现代设备,注重微观辨证,与时俱进,丰富发展中医学.
作者:范喜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随着对肺气虚证的深入研究,认为肺气虚证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均有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为肺气虚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紊乱及免疫功能低下.目前这些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我们还需要在肺气虚证与高级神经中枢关系,肺气虚证与细胞因子受体关系,肺气虚证与靶腺轴的关系,肺气虚证与信号传导通路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作者:李泽庚;张杰根 刊期: 2005年第09期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虽然半个世纪以来,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在一些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大城市中有所下降,但仍是国内常见的四大恶性肿瘤之一[1、2].大部分病例诊断时已为进展期胃癌,即使已行根治性手术,仍为复发、转移的高危状态[3].近10年来,化疗作为晚期胃癌辅助治疗的主要手段,抗癌药物不断改进或创新,近期有效率也有所提高,但胃癌的治疗仍未有突破性的进展,晚期胃癌的完全缓解率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短、生存期延长不理想[4].
作者:陶丽;杨金坤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为中药白鲜皮制定2005年版药典标准.方法:采用TLC法鉴别、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鲜皮中活性成分梣酮含量,并对各地产白鲜皮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含量进行测定.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可用于白鲜皮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冉启琼;罗兰;朱丹妮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形态学变化及平喘丸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哮喘模型,采用病理图片结合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3组大鼠气道形态学参数.结果:哮喘组支气管总管壁厚度和平滑肌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中药组(P分别<0.05,<0.01).结论:平喘丸可抑制气道壁和平滑肌厚度的增加,干预气道重塑.
作者:李竹英;刘建秋;隋博文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净宫饮配合药物流产终止早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0例患者随机分为净宫饮组(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净宫饮)110例和中药对照组(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益母草冲剂)110例和空白对照组(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100例,疗程6天.结果:3组完全流产率分别为96.37%、90.91%和84%,阴道出血小于14天内比率分别为96.42%、92.73%和84.53%,且阴道出血量与月经量比较,净宫饮组出血量较少,并且阴道出血时间短;通过孕囊排出后10天测晨尿HCG半定量比较可见净宫饮能迅速降低体内HCG含量.结论:净宫饮不仅可提高药物流产的完全流产率,同时有效的减少了药物流产的出血量及出血时间,能迅速降低体内HCG含量,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减少因出血时间长导致感染的发病率.且患者在治疗期间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表明其是安全有效的配合药流终止早孕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宁艳;宁晔;李小球;叶丽姿;粱晨曦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实验性脾虚不同证型大鼠与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差异性,从而阐明补脾方药对脾虚大鼠不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心肌黄酶(DT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揭示补脾方药抗氧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饮食加劳倦等复合因素分别复制脾气虚、脾阳虚及脾阴虚3种动物模型,分别用补益脾气、温运脾阳和滋补脾阴方药进行预防治疗,观察各模型组和治疗组肝细胞线粒体、微粒体后上清和血浆中的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含量和GSH-Px、SOD、DTD 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各脾虚模型大鼠LPO呈不同程度升高,各种抗氧化酶活性不同程度下降,且组间差异显著.各治疗组药物具有降低LPO、升高抗氧化酶活性的作用.结论:脾虚时机体自由基反应增强,补脾方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来对抗自由基损伤.
作者:吕爱平;李德新;林庶茹;夏淑杰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正常成体哺乳动物脑内存在有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增殖和分化潜能,在机体损伤时能激活产生新的神经细胞以修复损伤组织.神经干细胞的出现可能带来脑血管疾病治疗学的突破.本文阐述了神经干细胞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可能策略以及中医药所面临的新机遇.
作者:刘柏炎;蔡光先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朱宗元教授耕耘于临床医疗教学研究工作4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颈椎病的治疗,颇有心得.颈椎病是中、老年常见病和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是在颈椎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累及相应的神经和/或血管,而引发的有着多种临床表现的疾病.笔者有幸跟随朱师学习,收获颇多.现就朱师治疗颈椎病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贺涛;李永红;段丽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自拟肠粘连通畅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例,给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补充水电解质液、维持酸碱平衡等一般治疗.治疗组12例在应用以上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自拟肠粘连通畅汤(大黄、厚朴、枳实、炒莱菔子、芒硝、桃仁、赤芍、生白术、大腹皮、皂角刺)给予口服或由胃管注入.结果:治疗组:有效10例,其治疗时间小于24h者6例,24h~48h者3例,48h以上者1例,第1次排便时间平均为(16.9±4.7)h;中转手术者2例.对照组:有效5例,其治疗时间小于24h者2例,24~48h者3例,第1次排便时间平均为(34.3±5.3)h;中转手术者3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肠粘连通畅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孙淑明;吴丽娥;刘婉秀;马涛;吴利标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瘢痕疙瘩(keloid)为皮肤损伤后,大量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和透明变性而引起的良性皮肤肿瘤[1].由于难以控制其复发,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一种非常满意的治疗方法.其治疗方法有手术、药物注射、放射治疗、激光、硅凝胶、加压及冷冻等多种[2],单一的治疗方法疗效均不理想,目前统一主张是多种方法联合应用,进行综合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中医药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得以肯定,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瘢痕疙瘩的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作者:席建元;禤国维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从主要症状(以恶寒发热、汗出、口渴、手足厥为例)、证候类型、治法和方药、煎服法与护理四个方面探讨了<伤寒杂病论>的量化艺术.认为其有助于辨证论治的准确化、精细化和规范化,也体现了张仲景丰富的临床经验与良苦用心;深入研究这方面的内容,则有利于进一步掌握<伤寒杂病论>的临床思维方法和精神实质,提高辨证论治水平与灵活运用经方的能力.
作者:赵天才 刊期: 2005年第09期
通过对中医辨证论治研究的回顾和综合,认为其体现出的辨证法思维包括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纲的抽象思维,以取类比象为特征的形象思维,在实践基础上厚积薄发的灵感思维以及人体稳态结构和失稳态结构两个层次,实际包括多种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多层次一元辨证观和辨证统一体系的建立,对中医辨证论治具有重要意义;加之以现代医学观点来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的本质,使中医辨证论治仍具有强大生命力.但中医辨证论治在实际操作时因其人为参与因素过多,容易偏离客观实际,故还需在客观化和规范化方面努力,而中医辨证论治与西医病名的结合乃是辨证论治规范化的佳途径.
作者:韩捷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在中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机理以肾虚为本,导致多脏病理改变而出现诸多证候认识的基础上,提出肾虚致血瘀的病机及肾虚血瘀对该病发病的影响.治疗时在补肾基础上兼活血化瘀,可缓解和消除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延缓衰老,预防疾病.
作者:湖波 刊期: 2005年第09期
近数年来,笔者临床诊治脾阴虚证,疗效满意,现举几例略述如下.
作者:杨容青 刊期: 200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