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香花;匡继林;刘文娥
老年性痴呆症是老年期慢性脑组织弥漫性萎缩病理改变的一种精神病.目的:探讨脾虚在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致病作用.方法:从脾与脑、脾与心、脾与痰、脾与瘀血等方面阐述了脾与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病关系及影响.结果:脾虚失运、气血生化之源是老年性痴呆症的病理根本,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停留,影响气机升降,使脑组织发生病理改变而发病.脾的功能衰退在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病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并贯穿于全过程.结论:总结出治脾经验方,从脾论治老年性痴呆症的疗法明显优于传统治法.
作者:赵文研;陈荣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珠黄镇惊片改善认知功能障碍,促进学习和记忆的药效及作用机制.方法:从行为学方面应用小鼠记忆获得、记忆巩固和记忆再现障碍模型证明珠黄镇惊片对电休克和化学物质造成的小鼠记忆获得、记忆巩固和记忆再现障碍的改善作用.结果:小鼠跳台法与避暗法证明:珠黄镇惊片对电休克导致小鼠记忆获得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明显改善东莨菪碱造成的小鼠记忆获得障碍、亚硝酸钠造成的记忆巩固障碍、乙醇造成的记忆再现障碍.珠黄镇惊片对受试小鼠有镇静作用,表现为小鼠自主活动减少.结论:珠黄镇惊片可改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明确的促进学习和记忆的作用.
作者:陈秀兰;周艳香;盖晓丹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清肺口服液体外抗腺病毒3I、7b作用及作用环节.方法:用100TCID50腺病毒3I、7b攻击体外培养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造成腺病毒感染模型,分别在感染前、感染时、感染后加入清肺口服液含药血清,同时设空白血清组、病毒唑组及正常细胞对照组,MTT法比较结果.结果:含药血清各组OD值显著大于病毒组及空白血清组,与病毒唑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清肺口服液具有多环节体外抗腺病毒作用.
作者:陈四文;汪受传;王文革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近年,由于生态改变导致环境污染、工作压力导致生活紧张等原因,其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医学没有COPD这一病名,但根据其发病症状及特点,应归属于中医学肺胀、咳嗽、喘病、痰饮等范畴.笔者通过对本病的深入研究及长期的临床观察,认为阳虚痰瘀、壅塞气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本病机.现就其发病机理报道如下.
作者:万文蓉;卢泰坤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川乌与草乌基源相近,功用相似,极易混淆.本文从药名沿革、植物基源、现代研究和应用等方面,对川乌与草乌的区别进行了分析探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指导.
作者:安秀群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月经性头痛是每逢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为临床常见病之一,究其本病发作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提示了偏头痛的发生与内分泌激素密切相关[1].目前有研究发现性激素的失衡和前列腺素的异常与月经性头痛的发作有关[2],因此笔者根据西医月经性偏头痛的发病原因假说,用外源性雌激素刺激探索经行头痛的机理,并用经典偏头痛模型硝酸甘油造模对照其结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鸿秋;傅金英;相宇;胡心伟;张庆文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推进过程中,国家和社会对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我们发现传统中医各专业教学内容比较固定,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如何将课堂学习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去,如何解决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使学生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的环节.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体会到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应该结合中医院校所设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缺乏变化,缺乏特色的不足之处.
作者:刘艳洁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翻白草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自造模成功后,灌胃给予翻白草水煎液,连续给药4周,采用血管内皮细胞平铺技术制作血管内皮铺片,镜下观察.结果:翻白草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胞膜呈柔和锯齿状,边界清晰、连续,胞核椭圆形、居于细胞中央.结论:翻白草能有效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作者:韩永明;袁芳;段妍君;陈泽斌;张六通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补肾化痰中药对烟熏大鼠慢支模型血清IL-2、IL-8及免疫器官脏器系数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慢支模型组、气管炎咳嗽痰喘丸组、补肾化痰大剂量组、补肾化痰小剂量组及自然恢复组,采用香烟烟雾吸入法建立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IL-2、IL-8的含量,并计算胸腺及脾脏的脏器系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支模型组和自然恢复组大鼠血清IL-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血清IL-8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胸腺的脏器系数均明显降低(P<0.05);经用补肾化痰中药治疗后,血清IL-2水平显著升高(P<0.01或P<0.05),IL-8水平显著下降(P<0.01或P<0.05),胸腺的脏器系数明显升高(P<0.05),而脾脏的脏器系数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补肾化痰中药对烟熏大鼠慢支模型有免疫调节作用,而单纯戒烟在短期内并不能使已经严重失调的免疫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王淑玲;郭宏昌;陈修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隐匿,病情进展缓慢,临床错误诊断和延误治疗的病例比较常见,因此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尤为重要.目前西医主张早期联合治疗,中医益肾通督为其治疗大法,辨证加减.鉴于激素长期或不规范使用所带来的副作用,建议慎用,对于因激素长期或大量使用导致的阴阳失衡、肾督亏虚现象,可在辨证基础上用中药进行补虚纠偏.鼓励患者坚持功能锻炼和适当运动也是疾病的痊愈或中、晚期患者改善症状、控制病情的发展的重要部分.
作者:陈伟;胡春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1 PTCA后再狭窄现代医学认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目前已经成为冠心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PTCA是对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使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引起急性心肌梗塞、不稳定心绞痛等冠心病心肌缺血,通过加压充气球囊术,扩张狭窄病变冠状动脉,以增大血管内径,增加冠状动脉血流,从而即刻和持久性改善冠状动脉腔内狭窄和伴随的心肌缺血症状的一种血管重建术.
作者:郭维琴 刊期: 2005年第09期
近数年来,笔者临床诊治脾阴虚证,疗效满意,现举几例略述如下.
作者:杨容青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建立复方柴胡口服液(柴胡,黄芪,酸枣仁,香附,甘草等)的薄层鉴别.方法:通过薄层色谱鉴别制剂中的柴胡、黄芪、酸枣仁.结果:硅胶G薄层板,以乙酸乙酯-95%乙醇-水(18:2:1)为展开剂进行柴胡的鉴别研究,以氯仿-甲醇-水(65:30:10,10℃静置过夜取下层溶液)为展开剂进行黄芪的鉴别研究,以水饱和正丁醇为展开剂进行酸枣仁的鉴别研究.薄层色谱均能明显地检出制剂中的柴胡、黄芪、酸枣仁,定性鉴别斑点圆整,分离度好,易于区别.结论: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能有效地控制复方柴胡口服液的质量.
作者:李红卫;焦海胜;高莉;许建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从主要症状(以恶寒发热、汗出、口渴、手足厥为例)、证候类型、治法和方药、煎服法与护理四个方面探讨了<伤寒杂病论>的量化艺术.认为其有助于辨证论治的准确化、精细化和规范化,也体现了张仲景丰富的临床经验与良苦用心;深入研究这方面的内容,则有利于进一步掌握<伤寒杂病论>的临床思维方法和精神实质,提高辨证论治水平与灵活运用经方的能力.
作者:赵天才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为中药白鲜皮制定2005年版药典标准.方法:采用TLC法鉴别、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鲜皮中活性成分梣酮含量,并对各地产白鲜皮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含量进行测定.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可用于白鲜皮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冉启琼;罗兰;朱丹妮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从古代文献到现代医家,结合本人临床病例观察体会,总结出了腑气不通是中风病急性的重要证候,及时合理的运用通腑法是提高中风病急性期整体疗效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典型病例,详细论述了急下通腑法在中风病急性期中的应用原则、方法及意义.
作者:肖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探讨中医药综合疗法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治疗中的应用.对于临床接受激素或手术治疗后痛经再发者,或不愿接受激素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医综合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本文选择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并伴有需要治疗痛经的患者51例,轻度痛经15例,中度痛经23例,重度痛经13例.所选病例均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包括中药内服、中药莪棱灌肠液灌肠、耳穴贴压3种方法.临床观察提示:①化瘀贯穿治疗之始终;②多途径治疗方法分别从不同途径化瘀止痛.总有效率100%;③痛经不离瘀滞,但瘀滞之根在肾.
作者:向东方;梁雪芳;司徒仪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缺血性脑病的研究思路.方法:回顾近几年国内外有关小胶质细胞和针灸治疗缺血性脑病的研究成果,对这两者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论:针灸治疗缺血性脑病可能影响了小胶质细胞参与脑缺血的损害和修复过程.开展针灸与小胶质细胞的主要研究策略为:针灸对缺血性脑损伤后小胶质细胞活化过程和功能影响的研究;针灸影响小胶质细胞活化过程的分子机制研究.并认为开展此项研究是进行针灸治疗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与基础的关键切入点之一.
作者:陈明明;成泽东;陈以国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肌萎灵注射液配合针灸治疗进行性延髓麻痹的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进行性延髓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住院治疗观察3个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26.67%,总有效率为88.33%,能显著改善进行性延髓麻痹病人的临床症状,如语言不利、饮水呛咳、吞咽呼吸困难等;而对照组则显示无效.结论:肌萎灵注射液及针灸对进行性延髓麻痹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袁学山;陈金亮;王殿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通过分析血分寒证的主治方剂当归四逆汤的配伍机理,探讨血分寒证辨证用药思路--温经散寒药合活血药、补血药为主,适当佐以温补阳气药.兼论其他血分证:血热、血瘀、血虚、血溢的用药配伍思路.以提高中医辨证论治各种血分证的疗效,加强中医的标准化、规范化,有利于初学者对中医的优势和难点--复方配伍的理解掌握.
作者:孔祥青;孙世山;屈红 刊期: 200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