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代
川乌与草乌基源相近,功用相似,极易混淆.本文从药名沿革、植物基源、现代研究和应用等方面,对川乌与草乌的区别进行了分析探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指导.
作者:安秀群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广东名医卢永兵幼承庭训,大学六年深造,又多次回校高研班锤炼,并曾参加编写<简明中医词典>工作,潜心发掘祖国医学,临证琴心剑胆,医术精湛,是苍生良医,抢救众多生命垂危病例,改变一些人认为中医不能治急症的看法,扬吾中医声誉.医海拾贝,献案例五则,冀对后学者临床急症有所启迪.
作者:卢灿辉;林汉平;郑纯水;林武;卢友祥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繁杂、辨证标准不统一,临床不易掌握及推广,建立客观的标准化中医辨证体系有利于临床实践及研究,其方法是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实现证候的规范化及临床病例采集的规范化,再进行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终实现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的标准化.
作者:刘震;姚乃礼;刘绍能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实验性脾虚不同证型大鼠与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差异性,从而阐明补脾方药对脾虚大鼠不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心肌黄酶(DT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揭示补脾方药抗氧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饮食加劳倦等复合因素分别复制脾气虚、脾阳虚及脾阴虚3种动物模型,分别用补益脾气、温运脾阳和滋补脾阴方药进行预防治疗,观察各模型组和治疗组肝细胞线粒体、微粒体后上清和血浆中的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含量和GSH-Px、SOD、DTD 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各脾虚模型大鼠LPO呈不同程度升高,各种抗氧化酶活性不同程度下降,且组间差异显著.各治疗组药物具有降低LPO、升高抗氧化酶活性的作用.结论:脾虚时机体自由基反应增强,补脾方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来对抗自由基损伤.
作者:吕爱平;李德新;林庶茹;夏淑杰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慢性肾炎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疾病,病情迁延日久可导致肾功能损害,终发展成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反复出现,特别是血尿极其顽固,难以根除,西医学把防治目标转向延缓肾功能恶化,控制并发症.然而血尿的持续存在,表明患者肾脏损伤继续存在,肾功能仍在缓慢恶化.因此消除血尿对控制和逆转肾脏损害有重要意义.吾师石志超教授乃辽宁省名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业医30余年,临床颇多创见,以擅治疑难病见长.有幸随师诊病年余,今撷其对肾炎血尿的治疗精粹论之与同道共享.
作者:张奎军;李享辉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从主要症状(以恶寒发热、汗出、口渴、手足厥为例)、证候类型、治法和方药、煎服法与护理四个方面探讨了<伤寒杂病论>的量化艺术.认为其有助于辨证论治的准确化、精细化和规范化,也体现了张仲景丰富的临床经验与良苦用心;深入研究这方面的内容,则有利于进一步掌握<伤寒杂病论>的临床思维方法和精神实质,提高辨证论治水平与灵活运用经方的能力.
作者:赵天才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基本证候及其分布特点.方法:先期对中医医籍、中医期刊和中医院住院病历的证候文献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确定膝关节骨关节炎基本证候及其症状计量辨证标准;用调查表收集膝关节骨关节炎门诊患者的四诊资料,采用症状计量辨证法辨析诊断每个纳入研究病例可能表现出的基本证候,并进行单变量频数分布分析、列联表的χ2检验,计算单个证候出现频数之间OR(95%CI)值.结果:共有624例膝关节骨关节炎门诊患者纳入研究,各基本证候类型及其频数(率)为:肾阳虚证508(81.4%)、瘀阻脉络证464(74.4%)、寒湿阻络证340(54.5%)、肝肾阴虚证292(46.8%)、脾气亏虚证212(34.0%)、痰湿阻络证48(7.7%)40(6.4%)、湿热阻痹证40(6.4%)、风胜行痹证4(0.6%).统计学分析提示:肾阳虚、瘀阻脉络,寒湿阻络、肝肾阴虚、脾气亏虚,痰湿阻络、湿热阻痹,风胜行痹四组基本证候之间出现率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肾阳虚、瘀阻脉络二证为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证候,寒湿阻络、肝肾阴虚、脾气亏虚三证为膝关节骨关节炎常见的证候,痰湿阻络、湿热阻痹二证为膝关节骨关节炎少见的证候,风胜行痹证为膝关节骨关节炎罕见的证候.
作者:姚共和;刘向前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及在方剂靶向疗效中的作用.方法:主要查阅我国现存的历代主要中药学著作及当代研究文献,分析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及与方剂疗效的关系.结果与结论:中药归经理论历史悠久,起源于秦汉以前,金元时代初成理论体系,发展成熟于明清时期,至今广泛应用于临床,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中药归经与方剂靶向疗效密切相关.
作者:杨大坚 刊期: 2005年第09期
1 PTCA后再狭窄现代医学认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目前已经成为冠心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PTCA是对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使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引起急性心肌梗塞、不稳定心绞痛等冠心病心肌缺血,通过加压充气球囊术,扩张狭窄病变冠状动脉,以增大血管内径,增加冠状动脉血流,从而即刻和持久性改善冠状动脉腔内狭窄和伴随的心肌缺血症状的一种血管重建术.
作者:郭维琴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蛭口服液中大黄酚含量的方法,为其制定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在室温条件下,采用Nova-pak C18色谱柱(3.9mm×150mm,5μm),甲醇-0.1%磷酸(85:15)为流动相,254nm为检测波长.结果:黄蛭口服液中大黄酚的含量在1.696~8.48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9%,RSD为0.62(n=5).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可用于黄蛭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曾聪彦;梅全喜;高玉桥;吴惠妃;钟希文;李依信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测定树舌多糖中中性糖及糖醛酸的含量.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测定中性糖的含量,以葡萄糖醛酸为对照品测定糖醛酸的含量.采用模拟的方法,考察了中性糖及糖醛酸测定时相互间影响.结果:方法筒便、可靠,可用于树舌多糖的质量控制.结论:中性糖、糖醛酸相互间有影响,测定时含量增加,总增加量小于5%.
作者:焦连庆;于敏;刘辉;杨国宏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剥脱苔在儿科临床较常见,一般多归究于过敏体质,被认为由单纯阴虚或食积所致.随着舌诊研究的深入,结合大量临床病例观察,对儿童剥脱苔证治规律的探讨,显得愈发重要.
作者:阎兆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炭药用于崩漏治疗的利与弊,历来说法不一.一般多认为炭药纯属固涩止血之品,且易留瘀,留瘀后又可导致诸多变证,故主张少用或不用.为了全面认识炭药在崩漏治疗中的作用,和正确使用炭药,笔者拟就上述问题作以探讨.
作者:高明景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形态学变化及平喘丸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哮喘模型,采用病理图片结合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3组大鼠气道形态学参数.结果:哮喘组支气管总管壁厚度和平滑肌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中药组(P分别<0.05,<0.01).结论:平喘丸可抑制气道壁和平滑肌厚度的增加,干预气道重塑.
作者:李竹英;刘建秋;隋博文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尤昭玲教授系湖南中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从事中西结合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近30年,在妇科诊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于妇科炎症、月经不调、妇科血证、妇科肿瘤、妇科杂证及不孕症等的中西结合治疗,疗效显著.笔者随师临诊,获益匪浅,下面就其在论述治疗慢性盆腔炎方面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尹香花;匡继林;刘文娥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252例增生性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抗炎止痛支持疗法对照组,及针刺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组,20天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7%及78.6%,总有效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疗效显著.
作者:何希俊;王本国;郭瑞兰;余宇倩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马钱子的炮制及使用方法.方法:对马钱子的有效成份、药理作用以及毒性、临床应用与马钱子的炮制关系进行研究.结果:马钱子不需要去表皮茸毛,不需炮制,可将生马钱子粉碎成细粉并装入一定规格的胶囊备用.根据所测定的马钱子粉所含士的宁的含量,确定马钱子粉的安全服用量,或从小用量0.1g/次开始,渐次递增用量,以患者自我感觉为度,用量应控制在0.72g/次以内.结论:本方法既降低劳动强度,又提高药材利用率,还方便使用.
作者:韩灵国;王东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医清热活血利湿法治疗急性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8例,应用具有清热活血利湿作用的三妙散加味为主治疗,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和治疗前后血常规、血小板、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临床疗效出现不同变化,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辨证施治整体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极为有效.
作者:周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列举了20个阳经腧穴在女科针灸中的功效和运用,并概括了其发挥作用的四个方面,强调了在女科针灸中在主取三阴经腧穴的同时亦应重视阳经腧穴的运用.
作者:陈利芳;王芸;蔡雪芬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从古代文献到现代医家,结合本人临床病例观察体会,总结出了腑气不通是中风病急性的重要证候,及时合理的运用通腑法是提高中风病急性期整体疗效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典型病例,详细论述了急下通腑法在中风病急性期中的应用原则、方法及意义.
作者:肖琳 刊期: 200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