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太白洋参的生药学研究

胡本祥;李华

关键词:太白洋参, 生药学
摘要:太白洋参为一名贵中草药,主产于陕西的太白、四川、云南等省区,具有类似人参的功效,民间广为使用.然而其生药研究未见报道,因此对二种太白洋参从药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性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为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提供参考资料.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健脾益肾解毒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5例分析

    慢性肾功能衰竭多为虚实夹杂,其证虚之关键在于脾胃不足,气血两虚,扶正之法应以调理脾胃为本,而实邪之所在乃困脾失运化、湿浊内生,气虚日久,血着为瘀,湿浊与瘀血则为其实邪之关键,因而在临床观察的基础上总结出以益气活血,利湿降浊中药组成的健脾益肾解毒汤,用于治疗终末肾衰前稳定的无明显并发症的肾功能衰竭,对其延缓进展的作用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B组患者加用健脾益肾解毒汤治疗后,其肾功能衰竭的发展速度较单纯低蛋白的饮食和控制高血压治疗的A组明显延缓.

    作者:张秀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综合疗法治疗慢性限局性湿疹40例

    目的:观察中医方法治疗慢性限局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限局性湿疹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40例,服用自拟滋肾益肝汤,并同时配合梅花针等中医外治手段,对照组采用肤疾宁贴膏与去炎松尿素软膏联合使用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55%,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治愈率22.5%,总有效率62.5%,以上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内服及外用治疗慢性限局性湿疹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覃永健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胃动灵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92例分析

    观察胃动灵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将92例FD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用胃动灵及吗丁啉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3%,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别(P>0.05).治疗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说明胃动灵可明显改善FD临床症状,作用可能与其促进胃肠排空功能有关.

    作者:刘延祯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对提高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水平的思考

    对中医药研究领域-中医基础理论、证候本质、中药、复方现代化所面临的问题展开思考.指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应重视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 丰富和完善理论体系;运用DME方法建立大范围的有别于西医的证的指标谱;加强中药的应用基础研究,重视道地药材的研究,建立规范的质控标准;重视复方中多成分与效用的关系 ,开展复方化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建立临床中药药理研究基地.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以中药复方研究为切入点,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突破.

    作者:白晶;刘迪谦;孙明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辨证治疗子宫腺肌症简析

    子宫腺肌症是指子宫内膜向肌层良性浸润并在其中弥漫性生长的一种疾病.病理表现为镜下异位内膜小岛.内膜小岛由典型的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组成.小岛内还可见内膜呈瑞士干酷样增生过长或蜕膜样或子宫内膜息肉样改变.[1]

    作者:王清;经燕;许润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肝功能衰竭的辨证施治探要

    肝功能衰竭的中医治疗亦应强调辨证施治,重点应把握五个主证的治疗,即利胆退黄,改善肝功;利尿除胀,消退腹水;利便泻热,苏醒神志; 凉血祛瘀,防止出血;清热解毒,控制感染.强调要掌握主证的缓急轻重,以便用药有所侧重.

    作者:罗国钧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单兆伟教授治疗脾胃病学术思想简析

    介绍了单兆伟教授治疗脾胃病治学活用、科研创新,用药甘平醇正的孟河医学思想特色.单教授多年来在继承和发展传统中医脾胃病理论的基础上,坚持脾胃病现代实验研究,相继创制了如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仁术健胃颗粒冲剂,治疗胃肠动力功能障碍的和胃胶囊 ,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舒合剂,治疗急症胃痛的理气和胃口服液,治疗胃肠道肿瘤术后、化疗后虚损的参芪精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中成药方剂,有的已经进入Ⅱ期临床试验,这些研究成果为中医药现代化和脾胃病研究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吴连恩;杨建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热瘀相搏是重型肝炎病理变化的关键探析

    重型肝炎病情重、预后差,发病机理错综复杂,治疗十分困难,国内外近年来报导的病死率大多在60%~80%之间[1].对本病发病机理及提高其存活率的研究,历时半个多世纪,迄今仍是肝病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故对于重型肝炎的发病机理,若能穷源竟委,既识得全局之常,又晓其中之变,将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的提高,兹就此作一探析.

    作者:陈卫平;刘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入药部位不同的同种植物功效区别辨析

    1 麻黄、麻黄根两者均来源于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前者以草质茎入药;后者以其根及根茎入药.前者功效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散寒通痹;后者功效则能固表敛汗、理气化痰.

    作者:谭学宽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23139例调研分析研究

    1 目的与方法本次文献调研的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及其主要并发症近10年来中医药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的现状和诊治水平;了解对该病的辨病辨证、中医药治疗及防护等方面的进展情况;尤其要重点掌握该病的基本病机及内部转化规律,以及对主要证型的初步确立,结合对本病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为制定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诊疗方案打下初步基础.

    作者:陈大舜;葛金文;周德生;易蔚;曲晓璐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疏血通治疗非Q波性心肌梗死60例

    非Q波性心肌梗死是其严重的并发症,通常是由某支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而引起,即斑块破裂处迅速形成血小板血栓使血流减少,但通常不完全阻断血流.目的:探讨疏血通对非Q波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非Q波性心肌梗死病例60例,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点,每日1次,20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在症状缓解、血流动力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疏血通对非Q波性心肌梗死有显著疗效并可有效改善病人的血流动力学.

    作者:才晓君;梁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行气活血开闭固脱法治疗休克的机理研究

    休克是一种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综合征,其发生的基本原因是有学血循环量不足,引起全身组织和脏器的血流灌注不良,导致缺血、缺氧,微循环瘀滞、代谢紊乱和脏器功能障碍等一组病理生理改变,其主要临床特点为血压下降,收缩压10.61KPa(80mmHg)以下 , 脉压差小于2.7KPa(20mmHg),心排血量降低、心率增快、脉搏细弱而数、全身无力、皮肤湿冷、面色苍白或紫绀、静脉萎陷、尿量减少、烦躁不安、反应迟钝、神志模糊、甚至昏迷等 .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病理演变过程,类同于中医学的厥脱.

    作者:周仲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垂盆草苷的含量测定与药理研究

    垂盆草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 Bunge)的新鲜或干燥全草,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民间用于治疗各种肝炎、咽喉肿痛、水火烫伤、蛇虫咬伤.临床应用表明, 垂盆草能显著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1979年方圣鼎等从水溶性部位分离到一种氰苷类成分: 2-氰基-4-O-β-D-葡萄糖反丁烯-2-醇,命名为垂盆草苷(sarmentosin),并指出其为抗肝炎活性成分[1].为使大家对该成分的化学性质和药理活性有更全面的了解,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垂盆草苷的化学、药理等进行综述.

    作者:赖荣胜;潘金火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辨证论治体会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主要与胃肠功能紊乱特别是胃排空功能障碍有关.因此,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与胃排空功能障碍即中医所说的胃失和降密切相关的症候群.西医治疗该病亦无特效方法.而中医药治疗该病则疗效显著,笔者对该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探讨如下:

    作者:陈福如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痹通对AA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养血活血方对试验大鼠细胞凋亡调控基因Fas、FasL、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滑膜组织中Fas、FasL、Bcl-2表达,以及给药后其表达的变化.结果:B组大鼠滑膜组织中Fas、FasL表达较低,Bcl-2表达较高,痹通各治疗组均可改善这一状态,与B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C组比较,E、F组疗效较好,差异具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养血活血方可通过调节滑膜中Fas、FasL 、Bcl-2的表达促进滑膜细胞凋亡,血虚血瘀证在RA存在的可能性大于单纯血瘀证.

    作者:于静;金明秀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编写思路的几点思考

    <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世纪之初呈现出一个较新的面貌.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各门学科的基础,<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的内容既要继承前人的经验又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文明,发展自己,更重要的是它应做为一块肥沃的土壤,其它各科从此汲取养分而使中医事业具有发展的后劲.笔者不揣浅陋,就<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的编写,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路,供编者参考.

    作者:林俊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探要

    肩周炎,全称肩关节周围炎,是发生在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滑膜囊等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炎症性病变.以肩部疼痛,肩关节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肩周炎的针灸疗法通过临床分析,涉及针灸、穴位注射、激光穴位照射、耳针、手针、蜂针、腕踝针、眼针、头针、火针及综合疗法等,资料显示[1]以针灸为主, 约占68.37%,穴位注射、综合疗法为次,分别占11.28%和11.22%.

    作者:郭尧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百合病和栀子豉汤证的病位及治疗探析

    分析<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有关记述,提出百合病及栀子豉汤证病位为三焦,并分析了其虚实特点及适宜的治疗原则.

    作者:王洲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邓铁涛冠心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0例

    应用邓铁涛教授邓氏冠心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0例.结果表明: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87.5%,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70%,并有降低血液粘稠度的作用.

    作者:林晓忠;吴焕林;严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补肾防衰方对老年大鼠肾肝心肌骨骼肌线粒体呼吸功能影响的研究

    对老年大鼠肾、肝、心肌、骨骼肌线粒体呼吸功能及补肾防衰方对其的作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补肾防衰方组能明显提高肾、肝、心肌、骨骼肌线粒体ADP/O和RCR值,与老年组比较,P<0.05.维生素E-C组与老年组比较,肾、骨骼肌线粒体ADP/O,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肝、心肌线粒体ADP/O,无显著性差异(P>0.05).维生素E-C组与老年组比较,肾、肝、心肌、骨骼肌线粒体RCR,有显著性差异(P <0.05).二组药物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机体衰老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大有氧工作能力的下降,表现为大摄氧量随增龄而降低.提示补肾防衰方具有改善线粒体的功能或减轻线粒体老化的结构改变.

    作者:张茂林;邱幸凡;张法涵;张六通;李翰旻;田代志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