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兆伟教授治疗脾胃病学术思想简析

吴连恩;杨建平

关键词:脾胃病, 孟河医学, 单兆伟
摘要:介绍了单兆伟教授治疗脾胃病治学活用、科研创新,用药甘平醇正的孟河医学思想特色.单教授多年来在继承和发展传统中医脾胃病理论的基础上,坚持脾胃病现代实验研究,相继创制了如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仁术健胃颗粒冲剂,治疗胃肠动力功能障碍的和胃胶囊 ,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舒合剂,治疗急症胃痛的理气和胃口服液,治疗胃肠道肿瘤术后、化疗后虚损的参芪精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中成药方剂,有的已经进入Ⅱ期临床试验,这些研究成果为中医药现代化和脾胃病研究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维化灵对小鼠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维化灵对小鼠免疫系统的作用.方法 :从肛门给药一定时间后,用200mg/kg环磷酰氨给小鼠化疗,以破坏小鼠免疫系统.经一系列体内、体外实验,观察中药维化灵对小鼠免疫系统的作用,如3H-TdR掺入法分析T细胞增殖的情况,FACS分析脾脏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所占的比例,用OVA免疫足底观察DTH反应,收集小鼠外周血测定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百分比等.结果:在给维化灵20天后化疗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提前恢复到正常水平,给维化灵20天后化疗小鼠脾脏重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且脾细胞受ConA诱导的增殖反应明显增强C D3+T细胞比例明显增多.结论:(1)维化灵可以加速白细胞恢复正常水平(2)维化灵可帮助淋巴细胞重建或有助于外周淋巴细胞转归淋巴器官并增强淋巴细胞的功能.

    作者:张玲;杨鹏;白晓薇;王立忠;高晓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中医药治疗小儿疾病诊治思路探析

    强调指出小儿不是成人的缩影,小儿与成人相比 ,不但在形态上有量的不同,更重要的还有质的区别.基于这种思想,文章详述了小儿生理、病理、病因上的特殊性,强调诊断上应在四诊合参的基础上重视望诊.在辨证论治上有其辨证的特点和特有的治疗原则.具体治疗方法也是多姿多彩的,包括多样化的药物治疗与多样化的非药物治疗.旨在为中医临床诊治小儿疾病提供简捷实用的诊治思路.

    作者:刘卫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膳食脂肪对高血压人群血脂水平影响的研究

    总结了11项膳食脂肪与血压关系的研究结果,其中5项研究发现多不饱和脂肪酸与血压呈负关联或饱和脂肪酸与血压呈正相关.

    作者:徐鸣;李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治疗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要走出的误区

    笔者近年来在临床从事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治疗工作,发现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尚存在一些误区,医护人员有必要增强对此类疾病的认识,走出误区,做好支原体感染的诊治工作 .

    作者:梁学林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宁血益肾颗粒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及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宁血益肾颗粒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表达的影响,以阐明其治疗系膜增生性肾病有效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利用该药治疗以系膜增生为核心病理环节的多种肾脏疾病提供实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方法进行体外研究,用不同剂量的宁血益肾颗粒刺激4~6代系膜细胞16小时,MTT法测定系膜细胞增殖指数;TUNEL法定量观察凋亡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的表达.结果:加入宁血益肾颗粒16小时后,系膜细胞出现了典型的凋亡征象 ,诸如细胞内深棕色颗粒形成、核固缩、碎裂等;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同时血尿停各组bax、bcl-2表达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观察其对凋亡、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为中医治疗以系膜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多种肾脏疾病(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病、紫癜性肾炎、IgA肾病、狼疮性肾病等)提供新的实验依据.结论:宁血益肾颗粒可能通过调控bax和bcl-2基因表达诱导系膜细胞凋亡,促进肾小球增殖性病变消散.

    作者:耑冰;俞洋;卢惠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橄榄解酒饮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胃肠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橄榄解酒饮由橄榄、枳木具子等药物组成,目的: 观察橄榄解酒饮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胃肠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采用白酒灌胃法造模,连续5天.制作胃肠组织病理切片, 光镜下观察,与护肝胶囊对照.结果:光镜下,模型组胃肠粘膜充血,粘膜上皮细胞脱落.橄榄解酒饮大剂量组胃肠粘膜充血不明显,腺上皮出现轻度脱落;中、小剂量组胃肠粘膜各层已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腺上皮细胞可见轻度脱落.结论:橄榄解酒饮具有良好的保护胃肠道粘膜作用.

    作者:彭勃;苗明三;朱平生;王颖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中医药治疗生殖器疱疹的实验研究评析

    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此病在由病毒引起的性传播疾病(STD)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该病的治疗方面,中医药显示比较好的苗头,且近年来,中医药对该病的实验研究也逐渐增多,并显示出一定的疗效.本文就单药及复方药物对抗单纯疱疹病毒的体内外实验研究进行了论述.

    作者:李振洁;郑名振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生大黄在急性重症胆管炎中的应用

    急性重症胆管炎起病多急,病情凶险,合并症多,死亡率高,在临床治疗中颇感棘手. 我院自1998~2001年间以大剂量生大黄煎汁口服配合抗生素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24例,与同期同类病人单纯以西药治疗相比,疗效优于对照组,现介绍如下.

    作者:曹建西;侯智亮;彭红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述略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将有关RA的中医药治疗研究报道概述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魏东明;文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糜烂性胃炎146例治疗前后舌苔的变化研究

    目的:观察舌苔在糜烂性胃炎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方法.146例经内镜诊断的糜烂性胃炎(EG),采用清热解毒法治疗,进行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镜、病理、Hp、舌苔等动态观察.结果:舌苔与糜烂程度、HP感染,症状轻重有密切关系,Hp感染者,糜烂程度及症状重者,黄苔发生率显著增高(P<0.01),糜烂治愈后,黄苔发生率为27.7%,较治疗前的82.19%,明显减少(P<0.01).结论:黄苔在胃热辨证及疗效评价中有重要参考意义,黄苔应引为胃热辨证的主证之一.

    作者:王长洪;陆宇平;王艳红;王立新;朱虹;陈山泉;杨卓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唐宗海治血理脾胃学术思想特色探微

    唐氏总括了中焦脾胃在气、血、水、火诸血证病机中 ,有间运上下的作用.据此提出(1)治血凉血,独取阳明.应以泻胃夺实,清泻阳明为法;( 2)治血摄血,首理脾土.因血运上下,全赖脾气统摄;(3)治血复正,重视中焦.因血生于脾胃,复正必壮化源,精微才能上输心肺而化血.观其施方用药,皆以调理脾胃为基础,可谓治血独具匠心.

    作者:赵文研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结肠炎探析

    笔者通过多年临床摸索,采用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药多种方法的综合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刘宗文;谢华;张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加味二矾散外洗防治尖锐湿疣术后复发30例分析

    目的:观察加味二矾散煎剂防治尖锐湿疣手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将80例尖锐湿疣患者先用多功能电离子治疗仪将肉眼可见之疣体气化后,按随机对照单盲法分为治疗组(加味二矾散煎剂局部熏洗)50例和对照组(α-干扰素皮下注射)3 0例,分别治疗6周,随访半年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46例,复发4例,治愈率92.00 % ;对照组治愈19例,复发11例,治愈率63.33%,两组治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加味二矾散煎剂局部熏洗对于预防尖锐湿疣手术后复发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杨海魁;石莹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行气活血开闭固脱法治疗休克的机理研究

    休克是一种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综合征,其发生的基本原因是有学血循环量不足,引起全身组织和脏器的血流灌注不良,导致缺血、缺氧,微循环瘀滞、代谢紊乱和脏器功能障碍等一组病理生理改变,其主要临床特点为血压下降,收缩压10.61KPa(80mmHg)以下 , 脉压差小于2.7KPa(20mmHg),心排血量降低、心率增快、脉搏细弱而数、全身无力、皮肤湿冷、面色苍白或紫绀、静脉萎陷、尿量减少、烦躁不安、反应迟钝、神志模糊、甚至昏迷等 .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病理演变过程,类同于中医学的厥脱.

    作者:周仲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烧伤液中大黄素及大黄素甲醚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用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烧伤液中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含量的方法.方法:Kromasil C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80∶20),检测波长254nm.结果:大黄素线性范围0.4~80.0μg·m;-1 ,平均回收率为98.70%,RSD为2.24%,大黄素甲醚的线性范围为0.23~46.0μg·m;- 1,平均回收率为98.36%,RSD为3.22%.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烧伤液的质控.

    作者:易运辉;任志强;龙艾兵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入药部位不同的同种植物功效区别辨析

    1 麻黄、麻黄根两者均来源于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前者以草质茎入药;后者以其根及根茎入药.前者功效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散寒通痹;后者功效则能固表敛汗、理气化痰.

    作者:谭学宽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血瘀的致病特点及其证候特征浅析

    血瘀是许多疾病极为常见的一种基本病变和共有病态,对于疾病的发展转归有重要影响 ,近20多年来,深入研究血瘀理论一直是研究、发展中医药学的重要课题之一.血瘀理论肇始于<内经>,散见于书中多篇,后虽经历代医家不断充实、发展,使血瘀理论得以深化, 但其内容仍显支离.尽管血瘀病证范围较广,变证百出,但血瘀为患,必有其内在、共同的病理基础,因而必然具备许多共同的且主要的临床特征.本文将以<内经>血瘀理论为基础,结合历代医家的论述和治验,尝试从血瘀的致病特点与证候特征方面,探讨血瘀致病的临床特征,丰富血瘀理论,以期为深入研究血瘀致病的辨证施治、发展转归及改善预后等提供借鉴.

    作者:王均宁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综合疗法治疗慢性限局性湿疹40例

    目的:观察中医方法治疗慢性限局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限局性湿疹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40例,服用自拟滋肾益肝汤,并同时配合梅花针等中医外治手段,对照组采用肤疾宁贴膏与去炎松尿素软膏联合使用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55%,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治愈率22.5%,总有效率62.5%,以上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内服及外用治疗慢性限局性湿疹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覃永健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行瘀清热法对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病理改变的影响

    目的:观察行瘀清热法对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Chron ic Prostatitis Syndrome,CPS)中气血瘀滞、精络瘀阻证型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组,共筛选纳入病例216例.治疗组110例,对照组106例.采用计分的方法,观察行瘀清热法对CPS前列腺压痛及前列腺液白细胞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前列腺压痛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为低,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白细胞数目大小比治疗前降低,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行瘀清热法治疗CPS,在减轻临床症状、减轻前列腺组织的病理改变等方面有较好效果.

    作者:王玺坤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循证医学传统西医与中医学

    介绍了循证医学的概念,就循证医学、传统西医与中医学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三者的异同点.论述了中医运用循证医学应注意的问题 ,强调了循证医学兴起对中医学发展所带来的启示.有利于循证医学的普及、运用和推广,有利于中医事业的发展.

    作者:王志国;季绍良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