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治疗生殖器疱疹的实验研究评析

李振洁;郑名振

关键词:中医药, 生殖器疱疹, 实验研究
摘要: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此病在由病毒引起的性传播疾病(STD)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该病的治疗方面,中医药显示比较好的苗头,且近年来,中医药对该病的实验研究也逐渐增多,并显示出一定的疗效.本文就单药及复方药物对抗单纯疱疹病毒的体内外实验研究进行了论述.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生大黄在急性重症胆管炎中的应用

    急性重症胆管炎起病多急,病情凶险,合并症多,死亡率高,在临床治疗中颇感棘手. 我院自1998~2001年间以大剂量生大黄煎汁口服配合抗生素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24例,与同期同类病人单纯以西药治疗相比,疗效优于对照组,现介绍如下.

    作者:曹建西;侯智亮;彭红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艾与蕲艾的生药学研究与开发

    艾叶是常用的中药,蕲艾是艾叶中著名的品种,道地药材.介绍了艾与蕲艾的植物学特征和药用历史、用途与疗效;综述了各地艾叶品种的挥发油含量、成分及其各成分的相对比例,艾的成分及含量,不同采用期和不同提收方法蕲艾油含量的变化,以及水蒸汽蒸馏母液的成份与含量;探讨了艾与蕲艾的综合开发战略 ;并综述了艾与蕲艾开发的现有技术,产品的相关专利和市场信息.

    作者:洪宗国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治疗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要走出的误区

    笔者近年来在临床从事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治疗工作,发现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尚存在一些误区,医护人员有必要增强对此类疾病的认识,走出误区,做好支原体感染的诊治工作 .

    作者:梁学林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中医外治法研究述略

    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以反复咳嗽、咳痰、伴喘息及哮鸣音为主要症状,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也可见于幼儿. 常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西医主要采用激素、β受体兴奋剂及茶碱类药,副作用较多.近3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喘息型支气管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综述如下:

    作者:牟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橄榄解酒饮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胃肠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橄榄解酒饮由橄榄、枳木具子等药物组成,目的: 观察橄榄解酒饮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胃肠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采用白酒灌胃法造模,连续5天.制作胃肠组织病理切片, 光镜下观察,与护肝胶囊对照.结果:光镜下,模型组胃肠粘膜充血,粘膜上皮细胞脱落.橄榄解酒饮大剂量组胃肠粘膜充血不明显,腺上皮出现轻度脱落;中、小剂量组胃肠粘膜各层已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腺上皮细胞可见轻度脱落.结论:橄榄解酒饮具有良好的保护胃肠道粘膜作用.

    作者:彭勃;苗明三;朱平生;王颖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健脾益肾解毒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5例分析

    慢性肾功能衰竭多为虚实夹杂,其证虚之关键在于脾胃不足,气血两虚,扶正之法应以调理脾胃为本,而实邪之所在乃困脾失运化、湿浊内生,气虚日久,血着为瘀,湿浊与瘀血则为其实邪之关键,因而在临床观察的基础上总结出以益气活血,利湿降浊中药组成的健脾益肾解毒汤,用于治疗终末肾衰前稳定的无明显并发症的肾功能衰竭,对其延缓进展的作用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B组患者加用健脾益肾解毒汤治疗后,其肾功能衰竭的发展速度较单纯低蛋白的饮食和控制高血压治疗的A组明显延缓.

    作者:张秀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研究概况

    干燥综合征[1](SJOGREN SYNDROM,SS)是一种侵犯外分泌腺体尤以唾液腺和泪腺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口、眼干燥,也可有多器官、多系统损害.本综合征也称为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疾病(AUTOIMMUNE EXOCRINOPATHY)、斯约格伦综合征、口眼干燥关节炎综合征.目前本病仍属病因未明的难治之症,尚无特效疗法.近几年来,中医对SS的研究日益增多,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姜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中医理论与人类基因组的研究

    根据近年对基因功能的研究资料,用气血脏象学说原理分析整理OMIM基因库,采用系统学的方法将人类功能基因分为正、邪气2个子系统,13个部件,47个元件,每个元件各分为生理性阳性基因座与病理性阴性基因座2部分.检索结果, 因为任意2内脏或其它部件间有少部分表达相同的基因,所以如果一个器官其基因产物的表达量缺如时,则另一器官相同基因的产物量可补足其不足(相生);如一器官表达量过度时, 则另一器官有时可抑制该基因的表达,实现下调以达人体基因表达的适度,或实现基因互作的协调.大脑对外界信息的反应后可分泌出基因产物信息的调节分子,以实现对人体的生理、疾病、心理、行为等的控制.这就是中医整体论的基因基础.

    作者:林乔;王米渠;吴斌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烧伤液中大黄素及大黄素甲醚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用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烧伤液中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含量的方法.方法:Kromasil C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80∶20),检测波长254nm.结果:大黄素线性范围0.4~80.0μg·m;-1 ,平均回收率为98.70%,RSD为2.24%,大黄素甲醚的线性范围为0.23~46.0μg·m;- 1,平均回收率为98.36%,RSD为3.22%.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烧伤液的质控.

    作者:易运辉;任志强;龙艾兵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脑泰方对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药效学研究

    目的:探讨脑泰方对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模型.利用放免法测定脑组织TXB2、6-Keto-PG1a及其血清TNF-2的含量.结果 :模型组脑组织TXB2、及其血清TNF-a的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 而6-Keto-PG1a含量则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脑泰方治疗组能明显降低脑组织TXB2及其血清TNF-a的含量(P<0.05或P<0.01),并能显著升高脑组织6-Ke to-PG1a含量(P<0.05),且疗效优于尼莫地平组(P<0.05).结论:脑泰方保护缺血脑组织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调节TXA2与PGI2的相对平衡以增加脑血流量和减少TNF-α的生成,减轻TNF-α激活的炎性介质的致炎作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关.脑泰方对缺血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可能是与其调节TXA2与PGI2的相对平衡和抑制TNF-a的分泌有关.

    作者:贺运河;张凤娥;胡彬文;葛金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糜烂性胃炎146例治疗前后舌苔的变化研究

    目的:观察舌苔在糜烂性胃炎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方法.146例经内镜诊断的糜烂性胃炎(EG),采用清热解毒法治疗,进行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镜、病理、Hp、舌苔等动态观察.结果:舌苔与糜烂程度、HP感染,症状轻重有密切关系,Hp感染者,糜烂程度及症状重者,黄苔发生率显著增高(P<0.01),糜烂治愈后,黄苔发生率为27.7%,较治疗前的82.19%,明显减少(P<0.01).结论:黄苔在胃热辨证及疗效评价中有重要参考意义,黄苔应引为胃热辨证的主证之一.

    作者:王长洪;陆宇平;王艳红;王立新;朱虹;陈山泉;杨卓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行瘀清热法对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病理改变的影响

    目的:观察行瘀清热法对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Chron ic Prostatitis Syndrome,CPS)中气血瘀滞、精络瘀阻证型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组,共筛选纳入病例216例.治疗组110例,对照组106例.采用计分的方法,观察行瘀清热法对CPS前列腺压痛及前列腺液白细胞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前列腺压痛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为低,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白细胞数目大小比治疗前降低,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行瘀清热法治疗CPS,在减轻临床症状、减轻前列腺组织的病理改变等方面有较好效果.

    作者:王玺坤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电针百会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3种亚型NOS表达及NO含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电针百会对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NO含量及3种亚型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Allen法造成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脊髓灰质3种亚型NOS(nNOS、iNOS、eNOS)的表达 ,观察脊髓损伤后3种亚型NOS表达.结果:电针百会能减少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中NO含量,与损伤组比较P<0.01;电针百会组脊髓灰质nNOS、iNOS表达显著低于损伤组( P<0.01),电针百会组脊髓灰质eNOS表达显著高于损伤组(P<0.01).结论: 电针百会能上调脊髓灰质eNOS表达,同时下调脊髓损伤所致nNOS、iNOS的异常表达,从而减少总NO的生成量,降低损伤引起的毒性作用,对脊髓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崔晓军;李伊为;陈东风;杜少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综合疗法治疗慢性限局性湿疹40例

    目的:观察中医方法治疗慢性限局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限局性湿疹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40例,服用自拟滋肾益肝汤,并同时配合梅花针等中医外治手段,对照组采用肤疾宁贴膏与去炎松尿素软膏联合使用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55%,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治愈率22.5%,总有效率62.5%,以上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内服及外用治疗慢性限局性湿疹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覃永健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丙三醇同贮法养护花类中药经验

    中药,尤其是花类中药,往往含有各种鲜艳的色素.在目前,很多中药的有效成分不明,缺乏可靠的化学鉴定方法来保证质量的情况下,色泽便是从外观上判断药品质量好坏的指标之一.通过多年摸索实践,采用丙三醇同贮法养护花类中药,行之有效.解决了医院或零售药店正在配方使用期间的已拆除包装的花类中药易变色、难养护的问题,且扬长避短,避免了几种传统养护方法的不足.

    作者:黄裕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脂肪组织的内分泌功能与三焦实质

    三焦理论自创立以来,一直是中医脏象学说研究的疑难之处,自<难经>开始即对此进行了长达两千年的研究,众说纷纭,悬而未解.由于三焦学说对中医论治起着很大作用并至今仍在指导临床,因此研究三焦理论对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都有重要意义.笔者研习古今文献 , 结合现代医学重大发现-脂肪组织是一个新的内分泌器官这一新理论,重新认识三焦,并在此与同道探讨.

    作者:王智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邢向晖教授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三则分析

    抽动-秽语综合征,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以局部肌肉抽搐为主症的神经系统运动障碍疾病.本症多见于学龄儿童,男女比例约为4:1,其病程长,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学习及生活.西药氟哌啶醇等虽可有效控制患儿的临床症状,但其远期疗效差,副作用明显.导师邢向晖通过总结多年的治疗经验,临床将其分为3型,据情加减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结合医案,整理如下:

    作者:李东;隋宏;王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循证医学传统西医与中医学

    介绍了循证医学的概念,就循证医学、传统西医与中医学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三者的异同点.论述了中医运用循证医学应注意的问题 ,强调了循证医学兴起对中医学发展所带来的启示.有利于循证医学的普及、运用和推广,有利于中医事业的发展.

    作者:王志国;季绍良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唐宗海治血理脾胃学术思想特色探微

    唐氏总括了中焦脾胃在气、血、水、火诸血证病机中 ,有间运上下的作用.据此提出(1)治血凉血,独取阳明.应以泻胃夺实,清泻阳明为法;( 2)治血摄血,首理脾土.因血运上下,全赖脾气统摄;(3)治血复正,重视中焦.因血生于脾胃,复正必壮化源,精微才能上输心肺而化血.观其施方用药,皆以调理脾胃为基础,可谓治血独具匠心.

    作者:赵文研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对提高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水平的思考

    对中医药研究领域-中医基础理论、证候本质、中药、复方现代化所面临的问题展开思考.指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应重视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 丰富和完善理论体系;运用DME方法建立大范围的有别于西医的证的指标谱;加强中药的应用基础研究,重视道地药材的研究,建立规范的质控标准;重视复方中多成分与效用的关系 ,开展复方化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建立临床中药药理研究基地.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以中药复方研究为切入点,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突破.

    作者:白晶;刘迪谦;孙明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