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邢向晖教授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三则分析

李东;隋宏;王芳

关键词:邢向晖,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治疗
摘要:抽动-秽语综合征,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以局部肌肉抽搐为主症的神经系统运动障碍疾病.本症多见于学龄儿童,男女比例约为4:1,其病程长,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学习及生活.西药氟哌啶醇等虽可有效控制患儿的临床症状,但其远期疗效差,副作用明显.导师邢向晖通过总结多年的治疗经验,临床将其分为3型,据情加减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结合医案,整理如下: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41例分析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ephroctic Syndrome,NS)是临床常见的肾脏疾病,而常复发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Frenguently Relapse Nephrotic Syndrome,FRNS),也是治疗肾小球疾病中常常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案往往疗效不佳,副作用大,又不能有效的解决复发的问题.1999~2002年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常复发性肾病综合征41 例,取得一定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曾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宁血益肾颗粒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及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宁血益肾颗粒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表达的影响,以阐明其治疗系膜增生性肾病有效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利用该药治疗以系膜增生为核心病理环节的多种肾脏疾病提供实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方法进行体外研究,用不同剂量的宁血益肾颗粒刺激4~6代系膜细胞16小时,MTT法测定系膜细胞增殖指数;TUNEL法定量观察凋亡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的表达.结果:加入宁血益肾颗粒16小时后,系膜细胞出现了典型的凋亡征象 ,诸如细胞内深棕色颗粒形成、核固缩、碎裂等;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同时血尿停各组bax、bcl-2表达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观察其对凋亡、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为中医治疗以系膜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多种肾脏疾病(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病、紫癜性肾炎、IgA肾病、狼疮性肾病等)提供新的实验依据.结论:宁血益肾颗粒可能通过调控bax和bcl-2基因表达诱导系膜细胞凋亡,促进肾小球增殖性病变消散.

    作者:耑冰;俞洋;卢惠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辨证治疗子宫腺肌症简析

    子宫腺肌症是指子宫内膜向肌层良性浸润并在其中弥漫性生长的一种疾病.病理表现为镜下异位内膜小岛.内膜小岛由典型的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组成.小岛内还可见内膜呈瑞士干酷样增生过长或蜕膜样或子宫内膜息肉样改变.[1]

    作者:王清;经燕;许润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对提高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水平的思考

    对中医药研究领域-中医基础理论、证候本质、中药、复方现代化所面临的问题展开思考.指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应重视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 丰富和完善理论体系;运用DME方法建立大范围的有别于西医的证的指标谱;加强中药的应用基础研究,重视道地药材的研究,建立规范的质控标准;重视复方中多成分与效用的关系 ,开展复方化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建立临床中药药理研究基地.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以中药复方研究为切入点,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突破.

    作者:白晶;刘迪谦;孙明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龙蛇羊泉汤治疗小鼠膀胱癌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龙蛇羊泉汤对BTT739荷瘤膀胱癌小鼠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BTT739肿瘤细胞接种T739小鼠,随机分组,①对照组:每日灌胃生理盐水0.15ml2次;②龙蛇羊泉汤组:每日2次龙蛇羊泉汤灌胃0.15ml;③MMC组每日1次腹腔给药1mg/kg;应用电镜,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测定龙蛇羊泉汤对荷瘤小鼠的抑瘤率,荷瘤生存时间,腹腔巨噬细胞活性.结果:龙蛇羊泉汤组小鼠肿瘤组织电镜下可见特征性凋亡细胞的出现,流式细胞仪检测出在G1期前出现凋亡峰;龙蛇羊泉汤组小鼠的抑瘤率为30.5%,荷瘤生存时间为28.7天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为30%.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龙蛇羊泉汤可以直接抑制小鼠膀胱肿瘤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可能是龙蛇羊泉汤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重要信息传导途径.

    作者:李传刚;李墨林;舒晓宏;刘用楫;贺瑞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胃动灵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92例分析

    观察胃动灵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将92例FD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用胃动灵及吗丁啉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3%,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别(P>0.05).治疗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说明胃动灵可明显改善FD临床症状,作用可能与其促进胃肠排空功能有关.

    作者:刘延祯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未刻本叶氏医案》制方用药特色探微

    <叶案>原出自叶氏门人周仲升所抄录 ,距叶氏卒年未久.内容未经选择修饰,深朴可珍、案语虽简率,处方却精细,药味虽不多 ,而选药至谨严,运用多古法,而变化尤奇妙.

    作者:李秉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中药鉴定学》的教学方法改革浅析

    笔者就<中药鉴定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谈几点看法.

    作者:吴启南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利用生物芯片技术研究SLE中医证候的意义

    中医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科学,积淀丰厚,内涵深邃.人类基因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方法学内容与中医药学的整体观、辨证观有许多相似之处.中医药学的现代化应该基于对现代生命科学基本原理与新进展的准确理解与全面分析.藉此,笔者将开展的利用芯片技术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证候的思路分析如下,以与同道共鉴.

    作者:禤国维;吴元胜;范瑞强;吴晓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益气养阴剂MVP化疗并用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48例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养阴剂与MVP化疗合用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将48例Ⅲ、Ⅳ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用益气养阴剂加MVP化疗治疗 ,对照组单纯用MVP化疗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近期疗效有效率为46.15%对31.82%;治疗组对肺癌气阴两虚证患者的主要症状改善明显,而对照组治疗改善不明显,两者比较P<0.05;在细胞免疫方面治疗后治疗组细胞免疫增强明显.结论:益气养阴剂与化疗药合用有改善临床症状及增强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周红光;吴勉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膳食脂肪对高血压人群血脂水平影响的研究

    总结了11项膳食脂肪与血压关系的研究结果,其中5项研究发现多不饱和脂肪酸与血压呈负关联或饱和脂肪酸与血压呈正相关.

    作者:徐鸣;李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热瘀相搏是重型肝炎病理变化的关键探析

    重型肝炎病情重、预后差,发病机理错综复杂,治疗十分困难,国内外近年来报导的病死率大多在60%~80%之间[1].对本病发病机理及提高其存活率的研究,历时半个多世纪,迄今仍是肝病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故对于重型肝炎的发病机理,若能穷源竟委,既识得全局之常,又晓其中之变,将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的提高,兹就此作一探析.

    作者:陈卫平;刘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探要

    肩周炎,全称肩关节周围炎,是发生在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滑膜囊等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炎症性病变.以肩部疼痛,肩关节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肩周炎的针灸疗法通过临床分析,涉及针灸、穴位注射、激光穴位照射、耳针、手针、蜂针、腕踝针、眼针、头针、火针及综合疗法等,资料显示[1]以针灸为主, 约占68.37%,穴位注射、综合疗法为次,分别占11.28%和11.22%.

    作者:郭尧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针刺安眠穴治疗颈椎病引起失眠32例分析

    失眠为临床常见病症,可以是许多疾病的继发症状,在颈椎病患者中的有较高发生率.对颈椎病所导致失眠,笔者采用针刺安眠穴的方法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行气活血开闭固脱法治疗休克的机理研究

    休克是一种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综合征,其发生的基本原因是有学血循环量不足,引起全身组织和脏器的血流灌注不良,导致缺血、缺氧,微循环瘀滞、代谢紊乱和脏器功能障碍等一组病理生理改变,其主要临床特点为血压下降,收缩压10.61KPa(80mmHg)以下 , 脉压差小于2.7KPa(20mmHg),心排血量降低、心率增快、脉搏细弱而数、全身无力、皮肤湿冷、面色苍白或紫绀、静脉萎陷、尿量减少、烦躁不安、反应迟钝、神志模糊、甚至昏迷等 .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病理演变过程,类同于中医学的厥脱.

    作者:周仲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五倍子对致泻性海洋弧菌体外抗菌活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体外试验五倍子两种提取物对致泻性弧菌的抑制活性.方法:平皿孔穴法.结果:五倍子对所试验的弧菌属的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拟态弧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结论:首次证明五倍子对常见引起腹泻的海洋弧菌的抑制活性,为使用五倍子等中药治疗弧菌性腹泻提供了依据.同时弧菌属于常见海洋污损微生物,该发现也为舰船等防污研究提供了参考.

    作者:李春远;郑纪勇;渠桂荣;赵晓燕;李秀萍;蒋国俊;傅玉斌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艾与蕲艾的生药学研究与开发

    艾叶是常用的中药,蕲艾是艾叶中著名的品种,道地药材.介绍了艾与蕲艾的植物学特征和药用历史、用途与疗效;综述了各地艾叶品种的挥发油含量、成分及其各成分的相对比例,艾的成分及含量,不同采用期和不同提收方法蕲艾油含量的变化,以及水蒸汽蒸馏母液的成份与含量;探讨了艾与蕲艾的综合开发战略 ;并综述了艾与蕲艾开发的现有技术,产品的相关专利和市场信息.

    作者:洪宗国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中医外治法研究述略

    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以反复咳嗽、咳痰、伴喘息及哮鸣音为主要症状,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也可见于幼儿. 常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西医主要采用激素、β受体兴奋剂及茶碱类药,副作用较多.近3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喘息型支气管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综述如下:

    作者:牟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糜烂性胃炎146例治疗前后舌苔的变化研究

    目的:观察舌苔在糜烂性胃炎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方法.146例经内镜诊断的糜烂性胃炎(EG),采用清热解毒法治疗,进行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镜、病理、Hp、舌苔等动态观察.结果:舌苔与糜烂程度、HP感染,症状轻重有密切关系,Hp感染者,糜烂程度及症状重者,黄苔发生率显著增高(P<0.01),糜烂治愈后,黄苔发生率为27.7%,较治疗前的82.19%,明显减少(P<0.01).结论:黄苔在胃热辨证及疗效评价中有重要参考意义,黄苔应引为胃热辨证的主证之一.

    作者:王长洪;陆宇平;王艳红;王立新;朱虹;陈山泉;杨卓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脂肪组织的内分泌功能与三焦实质

    三焦理论自创立以来,一直是中医脏象学说研究的疑难之处,自<难经>开始即对此进行了长达两千年的研究,众说纷纭,悬而未解.由于三焦学说对中医论治起着很大作用并至今仍在指导临床,因此研究三焦理论对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都有重要意义.笔者研习古今文献 , 结合现代医学重大发现-脂肪组织是一个新的内分泌器官这一新理论,重新认识三焦,并在此与同道探讨.

    作者:王智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