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龙蛇羊泉汤治疗小鼠膀胱癌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李传刚;李墨林;舒晓宏;刘用楫;贺瑞麟

关键词:龙蛇羊泉汤, 膀胱癌, 小鼠, 细胞凋亡
摘要:目的:探讨龙蛇羊泉汤对BTT739荷瘤膀胱癌小鼠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BTT739肿瘤细胞接种T739小鼠,随机分组,①对照组:每日灌胃生理盐水0.15ml2次;②龙蛇羊泉汤组:每日2次龙蛇羊泉汤灌胃0.15ml;③MMC组每日1次腹腔给药1mg/kg;应用电镜,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测定龙蛇羊泉汤对荷瘤小鼠的抑瘤率,荷瘤生存时间,腹腔巨噬细胞活性.结果:龙蛇羊泉汤组小鼠肿瘤组织电镜下可见特征性凋亡细胞的出现,流式细胞仪检测出在G1期前出现凋亡峰;龙蛇羊泉汤组小鼠的抑瘤率为30.5%,荷瘤生存时间为28.7天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为30%.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龙蛇羊泉汤可以直接抑制小鼠膀胱肿瘤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可能是龙蛇羊泉汤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重要信息传导途径.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垂盆草苷的含量测定与药理研究

    垂盆草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 Bunge)的新鲜或干燥全草,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民间用于治疗各种肝炎、咽喉肿痛、水火烫伤、蛇虫咬伤.临床应用表明, 垂盆草能显著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1979年方圣鼎等从水溶性部位分离到一种氰苷类成分: 2-氰基-4-O-β-D-葡萄糖反丁烯-2-醇,命名为垂盆草苷(sarmentosin),并指出其为抗肝炎活性成分[1].为使大家对该成分的化学性质和药理活性有更全面的了解,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垂盆草苷的化学、药理等进行综述.

    作者:赖荣胜;潘金火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心舒口服液治疗冠心病131例

    近几年来采用心舒口服液治疗冠心病131例,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兆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盐制中药材的历史沿革考释

    盐制法是中药炮制方法之一,也是中药炮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各个朝代对盐制中药的炮制方法及目的均有阐述.

    作者:刘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研究概况

    干燥综合征[1](SJOGREN SYNDROM,SS)是一种侵犯外分泌腺体尤以唾液腺和泪腺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口、眼干燥,也可有多器官、多系统损害.本综合征也称为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疾病(AUTOIMMUNE EXOCRINOPATHY)、斯约格伦综合征、口眼干燥关节炎综合征.目前本病仍属病因未明的难治之症,尚无特效疗法.近几年来,中医对SS的研究日益增多,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姜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益气养阴剂MVP化疗并用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48例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养阴剂与MVP化疗合用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将48例Ⅲ、Ⅳ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用益气养阴剂加MVP化疗治疗 ,对照组单纯用MVP化疗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近期疗效有效率为46.15%对31.82%;治疗组对肺癌气阴两虚证患者的主要症状改善明显,而对照组治疗改善不明显,两者比较P<0.05;在细胞免疫方面治疗后治疗组细胞免疫增强明显.结论:益气养阴剂与化疗药合用有改善临床症状及增强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周红光;吴勉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加味二矾散外洗防治尖锐湿疣术后复发30例分析

    目的:观察加味二矾散煎剂防治尖锐湿疣手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将80例尖锐湿疣患者先用多功能电离子治疗仪将肉眼可见之疣体气化后,按随机对照单盲法分为治疗组(加味二矾散煎剂局部熏洗)50例和对照组(α-干扰素皮下注射)3 0例,分别治疗6周,随访半年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46例,复发4例,治愈率92.00 % ;对照组治愈19例,复发11例,治愈率63.33%,两组治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加味二矾散煎剂局部熏洗对于预防尖锐湿疣手术后复发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杨海魁;石莹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41例分析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ephroctic Syndrome,NS)是临床常见的肾脏疾病,而常复发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Frenguently Relapse Nephrotic Syndrome,FRNS),也是治疗肾小球疾病中常常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案往往疗效不佳,副作用大,又不能有效的解决复发的问题.1999~2002年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常复发性肾病综合征41 例,取得一定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曾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辛荑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辛荑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包合工艺及其包合物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正交试验法对辛荑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包合工艺进行考察,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对其包合物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辛荑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佳包合工艺为:包合温度40℃,油与β-CD比例1:7,包合时间40分钟.其挥发油及其包合物的乙醇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在210nm 处有一大吸收峰.结论:辛荑挥发油包含后使其微分化,为制剂生产提供依据.

    作者:刘俊红;王洪志;李棣华;伍孝先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整合优势资源突破关键技术探索中药现代化

    除了继承祖国医药的遗产外,更重要的是努力开拓,勇于创新,用智慧和热情去发展中医药事业,为中药现代化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在产业政策的支持下,整合多种优势资源,采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努力突破中药发展的关键技术,是中药企业实现自身发展和中药现代化相结合的必由之路.

    作者:银海;林庆华;李雪松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邓铁涛冠心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0例

    应用邓铁涛教授邓氏冠心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0例.结果表明: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87.5%,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70%,并有降低血液粘稠度的作用.

    作者:林晓忠;吴焕林;严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益气解毒法治疗小儿合胞病毒肺炎36例分析

    目的:验证益气解毒中药合复方毛冬青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对小儿合胞病毒肺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确诊为小儿合胞病毒肺炎患儿65例,随机分为益气解毒中药合复方毛冬青注射液、生脉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36例 ,西药治疗组(对照组)29例.治疗组给予口服宣肺解毒汤每日1剂,滴注复方毛冬青注射液 (1.5-2ml/kg/日,大1号10%葡萄糖液,浓度不超过10%),生脉注射液(5ml/人/日,加入10% 葡萄糖60~100ml);对照组给予抗生素及西药对症治疗(剂量按药典执行).结果:临床疗效: 治疗组显效率88.89%,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显效率17.24%,总有效率51.7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主要症状体征发热、咳嗽、罗音消退时间及住院日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气促消退时间比较有显著性.临床观察中, 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气解毒中药合复方毛冬青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疗效确切,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

    作者:赵春玲;李蔷华;朱南方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血瘀的致病特点及其证候特征浅析

    血瘀是许多疾病极为常见的一种基本病变和共有病态,对于疾病的发展转归有重要影响 ,近20多年来,深入研究血瘀理论一直是研究、发展中医药学的重要课题之一.血瘀理论肇始于<内经>,散见于书中多篇,后虽经历代医家不断充实、发展,使血瘀理论得以深化, 但其内容仍显支离.尽管血瘀病证范围较广,变证百出,但血瘀为患,必有其内在、共同的病理基础,因而必然具备许多共同的且主要的临床特征.本文将以<内经>血瘀理论为基础,结合历代医家的论述和治验,尝试从血瘀的致病特点与证候特征方面,探讨血瘀致病的临床特征,丰富血瘀理论,以期为深入研究血瘀致病的辨证施治、发展转归及改善预后等提供借鉴.

    作者:王均宁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脂肪组织的内分泌功能与三焦实质

    三焦理论自创立以来,一直是中医脏象学说研究的疑难之处,自<难经>开始即对此进行了长达两千年的研究,众说纷纭,悬而未解.由于三焦学说对中医论治起着很大作用并至今仍在指导临床,因此研究三焦理论对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都有重要意义.笔者研习古今文献 , 结合现代医学重大发现-脂肪组织是一个新的内分泌器官这一新理论,重新认识三焦,并在此与同道探讨.

    作者:王智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大承气汤对失血性休克大鼠IL-6 、IL-10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对失血性休克大鼠IL-6、IL-10 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休克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和治疗组,以右侧颈动脉插管放血制作休克模型,空白对照组插管不放血,治疗组在伤前3小时及伤后6小时、12小时给与大承气汤灌胃,休克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伤后24小时无菌条件下下腔静脉取血处死,检测相应指标.结果;大承气汤能保护肠黏膜屏障,具有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

    作者:蔡光先;王银山;周兵;郑爱华;胡学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循证医学传统西医与中医学

    介绍了循证医学的概念,就循证医学、传统西医与中医学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三者的异同点.论述了中医运用循证医学应注意的问题 ,强调了循证医学兴起对中医学发展所带来的启示.有利于循证医学的普及、运用和推广,有利于中医事业的发展.

    作者:王志国;季绍良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丙三醇同贮法养护花类中药经验

    中药,尤其是花类中药,往往含有各种鲜艳的色素.在目前,很多中药的有效成分不明,缺乏可靠的化学鉴定方法来保证质量的情况下,色泽便是从外观上判断药品质量好坏的指标之一.通过多年摸索实践,采用丙三醇同贮法养护花类中药,行之有效.解决了医院或零售药店正在配方使用期间的已拆除包装的花类中药易变色、难养护的问题,且扬长避短,避免了几种传统养护方法的不足.

    作者:黄裕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喉咳宁对小鼠浓氨水引咳延长潜伏期及减少咳嗽次数的药效学研究

    对喉咳宁的药效学研究表明,喉咳宁对小鼠浓氨水引咳有明显延长引咳潜伏期并明显减少小鼠咳嗽次数的作用;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泌有明显促进作用;对小鼠因热刺激所致的疼痛有明显减轻作用;对小鼠棉球肉芽增生有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郑作文;邓家刚;周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寒热药的相反相成配伍意义与作用

    寒热药配伍是常见的相反相成的药物配伍方式,是阴阳互根原理在中药配伍中的具体运用.现将相反相成配伍的意义与作用探讨如下:

    作者:李淑彦;李大庆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利用生物芯片技术研究SLE中医证候的意义

    中医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科学,积淀丰厚,内涵深邃.人类基因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方法学内容与中医药学的整体观、辨证观有许多相似之处.中医药学的现代化应该基于对现代生命科学基本原理与新进展的准确理解与全面分析.藉此,笔者将开展的利用芯片技术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证候的思路分析如下,以与同道共鉴.

    作者:禤国维;吴元胜;范瑞强;吴晓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中药鉴定学》的教学方法改革浅析

    笔者就<中药鉴定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谈几点看法.

    作者:吴启南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