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红;王洪志;李棣华;伍孝先
血瘀是许多疾病极为常见的一种基本病变和共有病态,对于疾病的发展转归有重要影响 ,近20多年来,深入研究血瘀理论一直是研究、发展中医药学的重要课题之一.血瘀理论肇始于<内经>,散见于书中多篇,后虽经历代医家不断充实、发展,使血瘀理论得以深化, 但其内容仍显支离.尽管血瘀病证范围较广,变证百出,但血瘀为患,必有其内在、共同的病理基础,因而必然具备许多共同的且主要的临床特征.本文将以<内经>血瘀理论为基础,结合历代医家的论述和治验,尝试从血瘀的致病特点与证候特征方面,探讨血瘀致病的临床特征,丰富血瘀理论,以期为深入研究血瘀致病的辨证施治、发展转归及改善预后等提供借鉴.
作者:王均宁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介绍了单兆伟教授治疗脾胃病治学活用、科研创新,用药甘平醇正的孟河医学思想特色.单教授多年来在继承和发展传统中医脾胃病理论的基础上,坚持脾胃病现代实验研究,相继创制了如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仁术健胃颗粒冲剂,治疗胃肠动力功能障碍的和胃胶囊 ,治疗慢性胃炎的胃舒合剂,治疗急症胃痛的理气和胃口服液,治疗胃肠道肿瘤术后、化疗后虚损的参芪精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中成药方剂,有的已经进入Ⅱ期临床试验,这些研究成果为中医药现代化和脾胃病研究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吴连恩;杨建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中医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科学,积淀丰厚,内涵深邃.人类基因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方法学内容与中医药学的整体观、辨证观有许多相似之处.中医药学的现代化应该基于对现代生命科学基本原理与新进展的准确理解与全面分析.藉此,笔者将开展的利用芯片技术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证候的思路分析如下,以与同道共鉴.
作者:禤国维;吴元胜;范瑞强;吴晓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清热活血消肿汤薰洗治疗软组织损伤的疼痛、肿胀、皮肤颜色及温度、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煎剂薰洗及局部热敷,每日 2次,每次30分钟,10天为1疗程,采集病例58例.结果: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软组织损伤大部分恢复正常,总有效率96.39%.结论:该疗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作用 ,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患肢血运,增强渗出物吸收,而使损伤部位功能恢复正常.
作者:封颖璐;徐婷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体外试验五倍子两种提取物对致泻性弧菌的抑制活性.方法:平皿孔穴法.结果:五倍子对所试验的弧菌属的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拟态弧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结论:首次证明五倍子对常见引起腹泻的海洋弧菌的抑制活性,为使用五倍子等中药治疗弧菌性腹泻提供了依据.同时弧菌属于常见海洋污损微生物,该发现也为舰船等防污研究提供了参考.
作者:李春远;郑纪勇;渠桂荣;赵晓燕;李秀萍;蒋国俊;傅玉斌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主要与胃肠功能紊乱特别是胃排空功能障碍有关.因此,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与胃排空功能障碍即中医所说的胃失和降密切相关的症候群.西医治疗该病亦无特效方法.而中医药治疗该病则疗效显著,笔者对该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探讨如下:
作者:陈福如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工作学习繁重,失眠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大城市这种趋势更为明显.据流行病学调查,美国人群中失眠发病率为32%~35%,英国为10%~14%,日本为20%.国内目前尚缺乏社区人群的大样本调查,对失眠的发病率缺乏确切的数据,但根据临床医生估计至少大于10%,于守臣等通过对黑龙江省6个城市、4种职业人群11432人睡眠障碍的流行学调查,发现睡眠障碍以失眠症为主要类型,占97.5%.笔者使用主题词法分阶段检索CBM1979~2001年国内有关失眠的科研文献,发现近年来失眠成为一个研究热点--不管是整个医学界还是中医学界,1995年到2001年所发表的失眠研究文献均占22 年来同类文献总数的80%以上.著名中医学家颜德馨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失眠的辨证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在对失眠的辨治历代源流和现状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形成了具有鲜明学术特色的理论体系.笔者有幸跟随颜老学习,现将颜老辨治失眠的心得简要总结介绍如下.
作者:杨志敏;老膺荣;汤湘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养阴剂与MVP化疗合用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将48例Ⅲ、Ⅳ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用益气养阴剂加MVP化疗治疗 ,对照组单纯用MVP化疗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近期疗效有效率为46.15%对31.82%;治疗组对肺癌气阴两虚证患者的主要症状改善明显,而对照组治疗改善不明显,两者比较P<0.05;在细胞免疫方面治疗后治疗组细胞免疫增强明显.结论:益气养阴剂与化疗药合用有改善临床症状及增强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周红光;吴勉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唐氏总括了中焦脾胃在气、血、水、火诸血证病机中 ,有间运上下的作用.据此提出(1)治血凉血,独取阳明.应以泻胃夺实,清泻阳明为法;( 2)治血摄血,首理脾土.因血运上下,全赖脾气统摄;(3)治血复正,重视中焦.因血生于脾胃,复正必壮化源,精微才能上输心肺而化血.观其施方用药,皆以调理脾胃为基础,可谓治血独具匠心.
作者:赵文研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中药,尤其是花类中药,往往含有各种鲜艳的色素.在目前,很多中药的有效成分不明,缺乏可靠的化学鉴定方法来保证质量的情况下,色泽便是从外观上判断药品质量好坏的指标之一.通过多年摸索实践,采用丙三醇同贮法养护花类中药,行之有效.解决了医院或零售药店正在配方使用期间的已拆除包装的花类中药易变色、难养护的问题,且扬长避短,避免了几种传统养护方法的不足.
作者:黄裕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验证益气解毒中药合复方毛冬青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对小儿合胞病毒肺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确诊为小儿合胞病毒肺炎患儿65例,随机分为益气解毒中药合复方毛冬青注射液、生脉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36例 ,西药治疗组(对照组)29例.治疗组给予口服宣肺解毒汤每日1剂,滴注复方毛冬青注射液 (1.5-2ml/kg/日,大1号10%葡萄糖液,浓度不超过10%),生脉注射液(5ml/人/日,加入10% 葡萄糖60~100ml);对照组给予抗生素及西药对症治疗(剂量按药典执行).结果:临床疗效: 治疗组显效率88.89%,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显效率17.24%,总有效率51.7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主要症状体征发热、咳嗽、罗音消退时间及住院日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气促消退时间比较有显著性.临床观察中, 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气解毒中药合复方毛冬青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疗效确切,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
作者:赵春玲;李蔷华;朱南方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对失血性休克大鼠IL-6、IL-10 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休克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和治疗组,以右侧颈动脉插管放血制作休克模型,空白对照组插管不放血,治疗组在伤前3小时及伤后6小时、12小时给与大承气汤灌胃,休克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伤后24小时无菌条件下下腔静脉取血处死,检测相应指标.结果;大承气汤能保护肠黏膜屏障,具有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
作者:蔡光先;王银山;周兵;郑爱华;胡学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中医药治疗心房颤动具有效力高、副作用少、毒性低的优点,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不统一,辨证分型繁杂,证型不规范.疗效评定标准不一致,有些则自拟标准,缺乏严谨性、科学性.观察指标仅停留在心电监测及心功能方面,对中医药治疗心房颤动所引起的一系列生化变化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缺乏系统观察.
作者:毛静远;王恒和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前地方药品标准收载的制备方法均为水醇法,生产工艺比较复杂,生产周期长.因此,笔者对其工艺进行了改革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适宜工业化生产采用.目的:研究黄芪口服液的佳生产工艺.方法:以黄芪甲苷、黄芪多糖含量为指标,比较了水醇法和高速离心法两种制备方法的差异。结果:高速离心法制备的黄芪口服液中黄芪甲苷、黄芪多糖含量均较水醇法高,且生产工艺简便。结论:高速离心法制备黄芪口服液值得推广。
作者:马涵涛;谢秀娟;王颖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太白洋参为一名贵中草药,主产于陕西的太白、四川、云南等省区,具有类似人参的功效,民间广为使用.然而其生药研究未见报道,因此对二种太白洋参从药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性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为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提供参考资料.
作者:胡本祥;李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对老年大鼠肾、肝、心肌、骨骼肌线粒体呼吸功能及补肾防衰方对其的作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补肾防衰方组能明显提高肾、肝、心肌、骨骼肌线粒体ADP/O和RCR值,与老年组比较,P<0.05.维生素E-C组与老年组比较,肾、骨骼肌线粒体ADP/O,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肝、心肌线粒体ADP/O,无显著性差异(P>0.05).维生素E-C组与老年组比较,肾、肝、心肌、骨骼肌线粒体RCR,有显著性差异(P <0.05).二组药物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机体衰老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大有氧工作能力的下降,表现为大摄氧量随增龄而降低.提示补肾防衰方具有改善线粒体的功能或减轻线粒体老化的结构改变.
作者:张茂林;邱幸凡;张法涵;张六通;李翰旻;田代志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养血活血方对试验大鼠细胞凋亡调控基因Fas、FasL、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滑膜组织中Fas、FasL、Bcl-2表达,以及给药后其表达的变化.结果:B组大鼠滑膜组织中Fas、FasL表达较低,Bcl-2表达较高,痹通各治疗组均可改善这一状态,与B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C组比较,E、F组疗效较好,差异具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养血活血方可通过调节滑膜中Fas、FasL 、Bcl-2的表达促进滑膜细胞凋亡,血虚血瘀证在RA存在的可能性大于单纯血瘀证.
作者:于静;金明秀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休克是一种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综合征,其发生的基本原因是有学血循环量不足,引起全身组织和脏器的血流灌注不良,导致缺血、缺氧,微循环瘀滞、代谢紊乱和脏器功能障碍等一组病理生理改变,其主要临床特点为血压下降,收缩压10.61KPa(80mmHg)以下 , 脉压差小于2.7KPa(20mmHg),心排血量降低、心率增快、脉搏细弱而数、全身无力、皮肤湿冷、面色苍白或紫绀、静脉萎陷、尿量减少、烦躁不安、反应迟钝、神志模糊、甚至昏迷等 .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病理演变过程,类同于中医学的厥脱.
作者:周仲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除了继承祖国医药的遗产外,更重要的是努力开拓,勇于创新,用智慧和热情去发展中医药事业,为中药现代化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在产业政策的支持下,整合多种优势资源,采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努力突破中药发展的关键技术,是中药企业实现自身发展和中药现代化相结合的必由之路.
作者:银海;林庆华;李雪松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抽动-秽语综合征,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以局部肌肉抽搐为主症的神经系统运动障碍疾病.本症多见于学龄儿童,男女比例约为4:1,其病程长,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学习及生活.西药氟哌啶醇等虽可有效控制患儿的临床症状,但其远期疗效差,副作用明显.导师邢向晖通过总结多年的治疗经验,临床将其分为3型,据情加减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结合医案,整理如下:
作者:李东;隋宏;王芳 刊期: 200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