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用生物芯片技术研究SLE中医证候的意义

禤国维;吴元胜;范瑞强;吴晓霞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证候, 生物芯片, 研究
摘要:中医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科学,积淀丰厚,内涵深邃.人类基因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方法学内容与中医药学的整体观、辨证观有许多相似之处.中医药学的现代化应该基于对现代生命科学基本原理与新进展的准确理解与全面分析.藉此,笔者将开展的利用芯片技术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证候的思路分析如下,以与同道共鉴.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盐制中药材的历史沿革考释

    盐制法是中药炮制方法之一,也是中药炮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各个朝代对盐制中药的炮制方法及目的均有阐述.

    作者:刘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辛荑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辛荑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包合工艺及其包合物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正交试验法对辛荑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包合工艺进行考察,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对其包合物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辛荑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佳包合工艺为:包合温度40℃,油与β-CD比例1:7,包合时间40分钟.其挥发油及其包合物的乙醇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在210nm 处有一大吸收峰.结论:辛荑挥发油包含后使其微分化,为制剂生产提供依据.

    作者:刘俊红;王洪志;李棣华;伍孝先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疏血通治疗非Q波性心肌梗死60例

    非Q波性心肌梗死是其严重的并发症,通常是由某支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而引起,即斑块破裂处迅速形成血小板血栓使血流减少,但通常不完全阻断血流.目的:探讨疏血通对非Q波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非Q波性心肌梗死病例60例,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点,每日1次,20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在症状缓解、血流动力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疏血通对非Q波性心肌梗死有显著疗效并可有效改善病人的血流动力学.

    作者:才晓君;梁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五倍子对致泻性海洋弧菌体外抗菌活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体外试验五倍子两种提取物对致泻性弧菌的抑制活性.方法:平皿孔穴法.结果:五倍子对所试验的弧菌属的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拟态弧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结论:首次证明五倍子对常见引起腹泻的海洋弧菌的抑制活性,为使用五倍子等中药治疗弧菌性腹泻提供了依据.同时弧菌属于常见海洋污损微生物,该发现也为舰船等防污研究提供了参考.

    作者:李春远;郑纪勇;渠桂荣;赵晓燕;李秀萍;蒋国俊;傅玉斌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白头翁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述要

    近年来国内外对白头翁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含有三萜皂苷、三萜酸、木脂素、白头翁灵、白头翁英、白头翁素、原白头翁素、胡萝卜苷以及糖蛋白等成分.其中对三萜皂苷成分已有深入研究,分离鉴定十九种,分属于羽扇豆烷型和齐墩果烷型.白头翁药理活性显著,值得深入研究开发.

    作者:钟长斌;李祥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40例疗效分析

    胃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和胃粘膜保护作用减弱等因素是引起胃溃疡的主要环节,绝大多数患者以中上腹部疼痛起病,疼痛呈反复周期性发作,伴有返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笔者自拟胃溃宁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40例,发现具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修复胃粘膜、复发率小等优点,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磊;王立颖;刘成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大戟科植物药用历史沿革及价值的探讨

    大戟科药用植物在植物形态、所含化学成分方面有相同之处,所以在临床上有相似功效.利用植物这种亲缘关系将有助于寻找扩大药源.总结大戟科药用植物在医疗和化学成分的某些共性,找出之间存在的规律,从而揭示出其中某些内在的联系,探讨其科学内涵,为寻找新的植物药提供依据.

    作者:李同琴;郭秋红;田质芬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辨证治疗子宫腺肌症简析

    子宫腺肌症是指子宫内膜向肌层良性浸润并在其中弥漫性生长的一种疾病.病理表现为镜下异位内膜小岛.内膜小岛由典型的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组成.小岛内还可见内膜呈瑞士干酷样增生过长或蜕膜样或子宫内膜息肉样改变.[1]

    作者:王清;经燕;许润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针刺TDP灯照射配合治疗面神经麻痹30例分析

    面神经麻痹是一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采用针刺并配合 TDP灯照射,及推拿治疗30例,取得较好疗效,可能是上述三种方法发挥综合作用的缘故.治疗着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面神经水肿消退,炎症吸收,从而使其功能恢复.

    作者:张万方;连至诚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中医诊断工具的发展沿革与改进设想

    从事中医工作的人们,无不关心中医的前途与命运,有人认为中医已走向衰落,一百年后还有中医吗?有人认为中医要发展得走中西医结合之道路,也有人认为中医必须走自己的路等等,可谓众说纷纭.那么中医到底如何发展,恐怕大家都希望她蓬勃盎然,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然而,这一良好的愿望实现 , 必须建立于对其合理的继承和深入研究与提高的基础上.在中医学中值得继承的东西很多, 如中医的思想(朴素的唯物论和辨证法),知识的结晶(经验的总结)和丰富而有效的临床治病方法.发展才是硬道理,本文想着重讨论中医诊断工具的使用与发展.

    作者:严惠芳;刘诤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中医外治法研究述略

    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以反复咳嗽、咳痰、伴喘息及哮鸣音为主要症状,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也可见于幼儿. 常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西医主要采用激素、β受体兴奋剂及茶碱类药,副作用较多.近3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喘息型支气管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综述如下:

    作者:牟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心理应激哮喘大鼠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目的:尝试建立心理应激哮喘大鼠模型,并评价其可行性.方法:运用束缚加夹尾作为心理应激源刺激哮喘大鼠,观察其对哮喘大鼠呼吸阻抗、通气功能以及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结果:应激后哮喘大鼠哮喘表现加重,呼吸阻抗明显升高,CL、FEV0.3、FEF25%~75%显著降低(P<0.05);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4明显升高(P<0.01),并有肺血管周围支气管炎性浸润加重.结论:建立的心理应激哮喘大鼠模型具有哮喘的证候特点,可以用于病症结合的基础或应用研究.

    作者:杨保林;武维屏;王硕仁;任传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23139例调研分析研究

    1 目的与方法本次文献调研的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及其主要并发症近10年来中医药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的现状和诊治水平;了解对该病的辨病辨证、中医药治疗及防护等方面的进展情况;尤其要重点掌握该病的基本病机及内部转化规律,以及对主要证型的初步确立,结合对本病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为制定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诊疗方案打下初步基础.

    作者:陈大舜;葛金文;周德生;易蔚;曲晓璐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金银花质量与生态系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金银花药材质量和生态系统的相关性.方法: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电直读光谱仪对金银花4个道地产地和1个非道地产地的土壤进行了元素和有机质分析;对以上5个产地的药材进行了连续3年的动态采样,并用HPLC法对各产地药材中主成分绿原酸和4种黄酮类成分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对金银花产地的气象资料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对金银花中主成分的含量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讨论,以探求影响其有效成分积累的主要生态因子.结果:4个道地产地在地理位置、土壤类型、气候区划等方面具有共性;道地和非道地产地金银花药材中主成分含量差异显著.结论: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形成、积累与生态条件密切相关,如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中的绿原酸和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悬殊,道地产区药材的含量远高于非道地产区药材的含量,提示我们只有深入研究二者的相关性,才能提高中药材的质量.河南和山东金银花主产地在地理位置、土壤和气候等方面的相似性,可能是道地药材质优的重要原因; 结合金银花中主成分的动态积累分析,综合道地和非道地产地的土壤和气候等信息,推断在生态因子中,土壤可能不是影响其有效成分的决定因子,而日照时数可能是其有效成分子的决定因子;为寻求道地药材的形成本质及建立其质量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为金银花药材GAP基地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邢俊波;李萍;张重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太白洋参的生药学研究

    太白洋参为一名贵中草药,主产于陕西的太白、四川、云南等省区,具有类似人参的功效,民间广为使用.然而其生药研究未见报道,因此对二种太白洋参从药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性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为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提供参考资料.

    作者:胡本祥;李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益气养阴剂MVP化疗并用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48例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养阴剂与MVP化疗合用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将48例Ⅲ、Ⅳ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用益气养阴剂加MVP化疗治疗 ,对照组单纯用MVP化疗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近期疗效有效率为46.15%对31.82%;治疗组对肺癌气阴两虚证患者的主要症状改善明显,而对照组治疗改善不明显,两者比较P<0.05;在细胞免疫方面治疗后治疗组细胞免疫增强明显.结论:益气养阴剂与化疗药合用有改善临床症状及增强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周红光;吴勉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糜烂性胃炎146例治疗前后舌苔的变化研究

    目的:观察舌苔在糜烂性胃炎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方法.146例经内镜诊断的糜烂性胃炎(EG),采用清热解毒法治疗,进行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镜、病理、Hp、舌苔等动态观察.结果:舌苔与糜烂程度、HP感染,症状轻重有密切关系,Hp感染者,糜烂程度及症状重者,黄苔发生率显著增高(P<0.01),糜烂治愈后,黄苔发生率为27.7%,较治疗前的82.19%,明显减少(P<0.01).结论:黄苔在胃热辨证及疗效评价中有重要参考意义,黄苔应引为胃热辨证的主证之一.

    作者:王长洪;陆宇平;王艳红;王立新;朱虹;陈山泉;杨卓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中药鉴定学》的教学方法改革浅析

    笔者就<中药鉴定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谈几点看法.

    作者:吴启南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结肠炎探析

    笔者通过多年临床摸索,采用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药多种方法的综合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刘宗文;谢华;张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黄芪口服液制备工艺的改进研究

    目前地方药品标准收载的制备方法均为水醇法,生产工艺比较复杂,生产周期长.因此,笔者对其工艺进行了改革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适宜工业化生产采用.目的:研究黄芪口服液的佳生产工艺.方法:以黄芪甲苷、黄芪多糖含量为指标,比较了水醇法和高速离心法两种制备方法的差异。结果:高速离心法制备的黄芪口服液中黄芪甲苷、黄芪多糖含量均较水醇法高,且生产工艺简便。结论:高速离心法制备黄芪口服液值得推广。

    作者:马涵涛;谢秀娟;王颖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