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学宽
目的:观察清热活血消肿汤薰洗治疗软组织损伤的疼痛、肿胀、皮肤颜色及温度、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煎剂薰洗及局部热敷,每日 2次,每次30分钟,10天为1疗程,采集病例58例.结果: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软组织损伤大部分恢复正常,总有效率96.39%.结论:该疗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作用 ,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患肢血运,增强渗出物吸收,而使损伤部位功能恢复正常.
作者:封颖璐;徐婷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对喉咳宁的药效学研究表明,喉咳宁对小鼠浓氨水引咳有明显延长引咳潜伏期并明显减少小鼠咳嗽次数的作用;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泌有明显促进作用;对小鼠因热刺激所致的疼痛有明显减轻作用;对小鼠棉球肉芽增生有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郑作文;邓家刚;周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角膜屈光手术已成为目前除配镜外治疗近视的主要手段.长期以来,对屈光手术前后视功能的评价仅靠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两个指标,并不能全面评价手术疗效及人眼视功能.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 Funtion,CSF)是形觉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表明:CSF比常规视力检查更加全面反映形觉功能.其在屈光手术方面的研究也日益广泛.本文从其原理、检测方法、临床应用进展等方面对其加以综述.
作者:马栋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脑泰方对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模型.利用放免法测定脑组织TXB2、6-Keto-PG1a及其血清TNF-2的含量.结果 :模型组脑组织TXB2、及其血清TNF-a的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 而6-Keto-PG1a含量则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脑泰方治疗组能明显降低脑组织TXB2及其血清TNF-a的含量(P<0.05或P<0.01),并能显著升高脑组织6-Ke to-PG1a含量(P<0.05),且疗效优于尼莫地平组(P<0.05).结论:脑泰方保护缺血脑组织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调节TXA2与PGI2的相对平衡以增加脑血流量和减少TNF-α的生成,减轻TNF-α激活的炎性介质的致炎作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关.脑泰方对缺血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可能是与其调节TXA2与PGI2的相对平衡和抑制TNF-a的分泌有关.
作者:贺运河;张凤娥;胡彬文;葛金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工作学习繁重,失眠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大城市这种趋势更为明显.据流行病学调查,美国人群中失眠发病率为32%~35%,英国为10%~14%,日本为20%.国内目前尚缺乏社区人群的大样本调查,对失眠的发病率缺乏确切的数据,但根据临床医生估计至少大于10%,于守臣等通过对黑龙江省6个城市、4种职业人群11432人睡眠障碍的流行学调查,发现睡眠障碍以失眠症为主要类型,占97.5%.笔者使用主题词法分阶段检索CBM1979~2001年国内有关失眠的科研文献,发现近年来失眠成为一个研究热点--不管是整个医学界还是中医学界,1995年到2001年所发表的失眠研究文献均占22 年来同类文献总数的80%以上.著名中医学家颜德馨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失眠的辨证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在对失眠的辨治历代源流和现状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形成了具有鲜明学术特色的理论体系.笔者有幸跟随颜老学习,现将颜老辨治失眠的心得简要总结介绍如下.
作者:杨志敏;老膺荣;汤湘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观察胃动灵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将92例FD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用胃动灵及吗丁啉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3%,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别(P>0.05).治疗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说明胃动灵可明显改善FD临床症状,作用可能与其促进胃肠排空功能有关.
作者:刘延祯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总结了11项膳食脂肪与血压关系的研究结果,其中5项研究发现多不饱和脂肪酸与血压呈负关联或饱和脂肪酸与血压呈正相关.
作者:徐鸣;李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寒热药配伍是常见的相反相成的药物配伍方式,是阴阳互根原理在中药配伍中的具体运用.现将相反相成配伍的意义与作用探讨如下:
作者:李淑彦;李大庆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笔者通过多年临床摸索,采用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药多种方法的综合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刘宗文;谢华;张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疣毒净系列制剂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疣毒净点涂霜、外洗液及口服胶囊外用、口服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40例.结果:痊愈35例,显效4例,无效1例.4个月后复发6例.总有效率97.5%,复发率17.14%, 无全身毒副反应.结论:中药疣毒净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江光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重型肝炎病情重、预后差,发病机理错综复杂,治疗十分困难,国内外近年来报导的病死率大多在60%~80%之间[1].对本病发病机理及提高其存活率的研究,历时半个多世纪,迄今仍是肝病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故对于重型肝炎的发病机理,若能穷源竟委,既识得全局之常,又晓其中之变,将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的提高,兹就此作一探析.
作者:陈卫平;刘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唐氏总括了中焦脾胃在气、血、水、火诸血证病机中 ,有间运上下的作用.据此提出(1)治血凉血,独取阳明.应以泻胃夺实,清泻阳明为法;( 2)治血摄血,首理脾土.因血运上下,全赖脾气统摄;(3)治血复正,重视中焦.因血生于脾胃,复正必壮化源,精微才能上输心肺而化血.观其施方用药,皆以调理脾胃为基础,可谓治血独具匠心.
作者:赵文研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分析<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有关记述,提出百合病及栀子豉汤证病位为三焦,并分析了其虚实特点及适宜的治疗原则.
作者:王洲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对失血性休克大鼠IL-6、IL-10 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休克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和治疗组,以右侧颈动脉插管放血制作休克模型,空白对照组插管不放血,治疗组在伤前3小时及伤后6小时、12小时给与大承气汤灌胃,休克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伤后24小时无菌条件下下腔静脉取血处死,检测相应指标.结果;大承气汤能保护肠黏膜屏障,具有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
作者:蔡光先;王银山;周兵;郑爱华;胡学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除了继承祖国医药的遗产外,更重要的是努力开拓,勇于创新,用智慧和热情去发展中医药事业,为中药现代化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在产业政策的支持下,整合多种优势资源,采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努力突破中药发展的关键技术,是中药企业实现自身发展和中药现代化相结合的必由之路.
作者:银海;林庆华;李雪松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从事中医工作的人们,无不关心中医的前途与命运,有人认为中医已走向衰落,一百年后还有中医吗?有人认为中医要发展得走中西医结合之道路,也有人认为中医必须走自己的路等等,可谓众说纷纭.那么中医到底如何发展,恐怕大家都希望她蓬勃盎然,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然而,这一良好的愿望实现 , 必须建立于对其合理的继承和深入研究与提高的基础上.在中医学中值得继承的东西很多, 如中医的思想(朴素的唯物论和辨证法),知识的结晶(经验的总结)和丰富而有效的临床治病方法.发展才是硬道理,本文想着重讨论中医诊断工具的使用与发展.
作者:严惠芳;刘诤 刊期: 2003年第08期
1 麻黄、麻黄根两者均来源于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前者以草质茎入药;后者以其根及根茎入药.前者功效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散寒通痹;后者功效则能固表敛汗、理气化痰.
作者:谭学宽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血瘀是许多疾病极为常见的一种基本病变和共有病态,对于疾病的发展转归有重要影响 ,近20多年来,深入研究血瘀理论一直是研究、发展中医药学的重要课题之一.血瘀理论肇始于<内经>,散见于书中多篇,后虽经历代医家不断充实、发展,使血瘀理论得以深化, 但其内容仍显支离.尽管血瘀病证范围较广,变证百出,但血瘀为患,必有其内在、共同的病理基础,因而必然具备许多共同的且主要的临床特征.本文将以<内经>血瘀理论为基础,结合历代医家的论述和治验,尝试从血瘀的致病特点与证候特征方面,探讨血瘀致病的临床特征,丰富血瘀理论,以期为深入研究血瘀致病的辨证施治、发展转归及改善预后等提供借鉴.
作者:王均宁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便秘日久,肠道气机阻滞,轻则影响消化功能,可有腹胀不适,脘闷嗳气,食欲减退、恶心欲呕等症状.故治疗本病贵在预防为主,积极消除引起便秘的各种因素.在饮食上应避免过食辛辣、厚味、寒凉生冷之品.生活上多适当参加体力活动,避免久坐、久卧,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情绪上保持精神舒畅,避免过度七情刺激,从而做到心身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岳维成;包丽红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子宫腺肌症是指子宫内膜向肌层良性浸润并在其中弥漫性生长的一种疾病.病理表现为镜下异位内膜小岛.内膜小岛由典型的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组成.小岛内还可见内膜呈瑞士干酷样增生过长或蜕膜样或子宫内膜息肉样改变.[1]
作者:王清;经燕;许润三 刊期: 200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