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玉芹;茹东风
探讨黄连清降合剂降压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SHR 30只,随机分组,用尾动脉法测SBP、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血浆TNFa、用改良的联大茴香胺法测红细胞SOD、用TBA荧光法测血浆LPO.结果:黄连清降合剂能降低SHR的SBP、血浆LPO及血清TNF、升高红细胞SOD,优于模型对照组(P<0.05),对心率无明显影响.结论:黄连清降合剂具有明显的降压效应,其机制与降低SHR血浆(清)TNF、LPO、升高红细胞SOD有关.
作者:李运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从红景天根中提取多糖,并测定其含量.方法:运用微波能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红景天根多糖,用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测得红景天根中多糖含量9.12%,平均回收率为99.25%,RSD=1.12%(n=3).结论:首次运用微波能从红景天根中提取多糖,反应速度加快,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王莉;鲁建江;刘志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强力脑心康口服液由蜂王浆、丹参、蜜环菌提取物组成,有镇静安神作用.我科于2000年11月至2001年2月临床用于治疗神经衰弱病人30例,并与脑心舒口服液治疗的20例病人进行对照,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陆宇平;王长洪;杨卓;陈山泉;张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采用D-半乳糖拟衰老和在大鼠脑内海马区注射喹啉酸造成海马损伤两者相结合的办法,较好的模拟了AD(阿尔茨海默氏病)的病理过程,并采用古方地黄饮子,结合老年性痴呆的病机进行加减变化,用于造模痴呆大鼠灌胃治疗.结果表明:模型组行为学改变较其它各组有明显差异,有成簇凋亡细胞出现,为模型成功提供了佐证,细胞凋亡参与了AD的病理过程,加减地黄饮子可能会影响到细胞凋亡的发生.
作者:谢宁;朱向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近50年来,特别是近30年,时代的变化是极其迅速的,大家都能明显感受到技术的飞速进步,尤其是物理学及其临近学科的长足发展.上个世纪是物理的世纪,通过人类的努力,我们已经开始了对外星系的探察,也开始对地球的污染有效控制,近年来IT技术的发展更是令人目眩.
作者:王永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笔者在阿尔及尔康复医院工作期间,运用针灸、火罐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1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惠平;曾振秀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软肝冲剂是根据王文彦教授行医60余年治疗肝硬化经验总结研制的纯中药制剂,具有疏肝健脾、活血消癥的功效,主治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所致之鼓胀(肝硬化).为进一步观察该药临床疗效、作用机理及毒副作用.笔者于1996年申报辽宁省科委自然基金课题,到2000年7月完成实验研究,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汤日鹏;卢秉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风星萎通腑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24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服用中风星萎通腑胶囊,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所有病人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做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9%,治愈显效率73.3%;对照组总有效率69.1%,治愈显效率38.3%,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在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中风星萎通腑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确切,并且明显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作者:王新志;李燕梅;刘向哲;黄新生;赵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纳米科技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已延伸到原子、分子水平.表明人类科学技术已进入一个新时代-纳米科技时代.从三个方面:即纳米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关于中药纳米技术的发展前景、对纳米中药技术的应用作了评析.指出,纳米技术问世,提高了药物的制剂水平,也为纳米中药的研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作者:胡铭;翟延君;刘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笔者近年来用鱼腥草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在平喘、防止复发等方面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钧;毕伟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吕仁和,男,于1934年9月2日出生在山西原平.1953年在山西范亭中学毕业后考入山西太原第一卫校,1956年考入北京中医学院.
作者:杨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卫气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是人体内具有抗御外邪、护卫机体之功能的一种精微物质.卫气属阳,故还有温煦机体的作用.
作者:章恪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从生药化学、有效成分的分离与提取等方面,对紫杉类药物、鸦胆子油乳剂、益气养阴煎合化疗、化瘤丸、白龙片、扶正保真汤治疗卵巢癌机理与作用进行研究.认为,可直接抑制肿瘤、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增加放化疗敏感性、保护骨髓造血功能、改善机体物质代谢等.指出,中药为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已日益显示出优势.
作者:孙忠慧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为探明树舌多糖GF对小鼠HepA瘤细胞p16基因表达的影响.本实验用链霉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酶免疫组化法来测定细胞中p16蛋白含量,通过多媒体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实验结果.结果表明:树舌多糖GF组、猪苓多糖组与荷瘤对照组比较,p16表达增加均非常显著(P<0.01),树舌多糖组与猪苓多糖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因此可初步认为使抑癌基因p16表达增强,是树舌多糖GF抗瘤作用机制之一.树舌多糖GF作用后小鼠HepA瘤细胞中p16、Rb基因表达增强,共同作用可启动细胞周期的负反馈调节,细胞周期的负调节增强,从而阻止无限制从G1期进入S期,抑制细胞殖失控,起到抗肿瘤作用.
作者:于英君;潘洪明;张庆梅;齐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为探讨中药活血化瘀汤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理,将62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活血化瘀汤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计分.心肌缺血总负荷(TIB)、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计分,TIB均显著下降(P<0.05),而活血化瘀汤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活血化瘀汤ET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NO、SOD明显上升(P<0.05),活血化瘀汤组上升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活血化瘀汤有良好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其作用机理与血管内皮保护效应密切相关.
作者:宫丽鸿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从关于经络学说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经络学说的形成时代背景、经络的重要性、现代经络研究的局限性、经络研究的科学思路与方法等论述了经络学说形成背景与科研思路方法.指出:经络研究应发掘文献资料,密切联系临床实际,结合现代新科技,结合神经生物、细胞信号传导、体液调节等方法,以期揭示经络本质.
作者:张中成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从五个方面探讨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理:即抗炎促进溃疡愈合作用,调节NO异常、提高SOD活性,清除氧自由基,减少氧化脂质生成,调节免疫反应.指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理复杂,是多因素、多环节相互作用的结果.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组织损伤主要是由于扩大炎症反应造成的,阻止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减轻或终止炎症损伤.
作者:张晓峰;杨志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对比观察活血、益气注射液对心衰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主干造成心梗后心衰,将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活血组、益气组、西药组,治疗一个月后采用无创性心阻抗血流图测定各组大鼠治疗前后SV、CO、CI、LVET等参数.结果:各治疗组与治疗前相比在改善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效果(P<0.05~0.01);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各治疗组之间治疗后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正性肌力作用的活血药长期应用于心衰(1个月)可取得与益气组同样的改善心衰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指出,研究证实其机制可能与其扩张冠肺、改善心肌供氧、降低心肌耗氧量、保护心肌细胞、抑制血小板聚集、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有关.
作者:王振涛;王硕仁;赵明镜;李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益气通络丹治疗缺血缺氧性心血管疾病的机理.方法:用自制的密闭有机玻璃盒抽去氧气造成大鼠VSMC(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血管平滑肌细胞)缺氧环境,同时用低糖培养基造成缺血的环境,从而制成VSMC的缺血缺氧模型.然后用γ-闪烁计数仪测定PKC(Protein kinase C,蛋白激酶C)的活性.结果:缺血缺氧状态下平滑肌细胞胞浆PKC的活性上升(vs正常组P<0.05),但胞膜的PKC活性下降(vs正常组P<0.05),经益气通络丹治疗后胞浆PKC的活性有所下降,而胞膜PKC的活性有所升,都接近到正常的水平(vs正常组P>0.05).结论:益气通络丹对缺血缺氧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可能与调节VSMC的PKC活性有关.
作者:代方国;王月刚;陈素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观察平痛方对胸痹气虚、痰浊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将45例随机分为平痛方治疗组(30例)和葛根素静点、冠心办合丸口服对照组(15例),15天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平痛方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效率为73.3%,两组相比平痛方治疗气虚痰浊血瘀型胸痹有较好疗效.
作者:左玉芹;茹东风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