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许逸;傅万玉;郭萍
2型糖尿病患者常合并血脂代谢异常,这也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的重要发病基础.因此,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对血脂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自2000年以来,运用调理三焦法辨证施治,采用五苓散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代谢异常34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乐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的一种.发病原因不明,许多专家认为:与EB病毒、逆转录病毒、人细小病毒B19密切相关.研究认为B19引起慢性关节炎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其主要为T细胞、细胞因子、热休克蛋白(HSPS)介导的免疫损伤.目前,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尚无令人满意的疗效,深入研究其病因病机,必将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开启希望之门.
作者:金明秀;于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对<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77条进行研究.指出,炙甘草汤能治之脉结代、心动悸是外感热病所引起,非能医治一切心脏病引起之脉结代、心动悸.同时对关于脉结代与心动悸、关于脉结代、关于炙甘草汤的配伍、关于炙甘草汤中的药物作了阐述.认为,炙甘草汤用之于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之心律不齐疗效佳,对风湿性心脏病之心律不齐有小效,对冠心病及高血压之心律不齐几乎无效.
作者:柯雪帆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黄帝内经>一书,重自然,重社会,重人身,勾画了天地人广泛联系的宇宙间生命活动图式,系中国古代生命科学集大成之作.现仅就以人为本的医疗思想,作一粗略陈述.
作者:赵明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将慢性心衰早中晚三期与中医辨证分型相结合,分析慢性心衰的中医辨证规律,进而探讨其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得出心衰初期中医多属气阴两虚,以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为主;心衰中期以气虚血瘀痰阻多见,心肌细胞基因表达异常;心衰晚期以心肾阳虚,阳气虚脱,血瘀痰凝水泛为主,存在心肌细胞凋亡,心肌重构的改变.
作者:张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穿琥宁注射液具有明显解热、消炎作用.是穿心莲内脂在吡啶中与琥珀酸酐反应而研制的水溶性针剂.能抑制细菌内毒素引起的发热,促使消炎退热,促进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并能在炎症初期发挥作用,抑制炎症发展.
作者:陈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颈神经后支源性颈肩痛,因缺乏特征性体征,诊断较为困难,易被忽略.为了提高诊疗效果,根据Bogduk对颈神经后支的解剖学研究,通过对130例临床资料的分析,对其诊断标准以及中医手法的治疗作用进行探讨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其一,对颈神经后支源性颈肩痛临床症候群深入认识,有助于提高诊疗水平,是学科发展的重要课题;其二,中医手法治疗,具有有效性、持续性、可补性三大优势;其三,深化对颈椎小关节形态学的三维研究,为手法的针对性和安全性提供必要保证.
作者:王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测零号乾坤胶囊配合化疗对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近期疗效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61例初治缓解后复发的MM病例随机分组,观测组给予COAP方案化疗,同时口服零号乾坤胶囊;对照组给予COAP方案化疗.结果:观测组CR率90%,有效率(CR+PR)100%,2年无病生存率83.3%,2年总生存率90%;对照组CR率51.6%,总有效率87.1%,2年无病生存率45.2%,2年总生存率71.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CR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零号乾坤胶囊对提高复发性MM的近期疗效及生存率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李桂;王建增;夏素萍;牛景月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病案]党某某,女,27岁.1974年6月28日初诊.患者初病发热下痢,3日后因休克即夜送至县医院抢救,翌日上午8时休克得到纠正.下午4时起,突又高热,神识昏迷,经省与地区传染病院多次会诊,采用多种西药治疗无效,已历21天,经病房患者推荐,始邀余诊治.
作者:王绵之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免疫功能变化,探讨慢白灵胶囊对CML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疗效机理.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实验组、对照组CML治疗前后及正常人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实验组采用慢白灵胶囊治疗,对照组用靛玉红治疗,均采用单盲法.结果:(1)CML患者血清sIL-2R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而IL-2则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2)使用慢白灵胶囊治疗后,升高的sIL-2R水平有明显回落(P<0.01),而降低的IL-2水平则有明显升高(P<0.01),且疗效优于靛玉红对照组(P<0.01).结论:CML患者存在着免疫抑制,慢白灵胶囊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除免疫抑制,这也许正是慢白灵取得疗效的机理所在,也是其疗效优于靛玉红的原因.
作者:庞爱明;崔宇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温通汤由活血化瘀药配伍温里散寒药组成.经初步应用于临床,并与对照组桂枝茯苓丸进行比较,共观察60例,其中治疗30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30例,总有效率73.3%,在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作者:刘淑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高达60%~90%,治疗上尚缺乏有效手段和药物.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血痹通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云芳;李喜凤;耿宏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药组方抑制小鼠Lewis肺癌细胞的作用机理.方法:复制小鼠Lewis肺癌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中药组方、替加氟生理盐水对各组肿瘤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并测定各组小鼠的皮下瘤重,计算抑瘤率.结果:中药组方治疗组的皮下瘤重,cyclinD1标记指数和PCNA标记指数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且抑瘤率为43.09%,与替加氟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组方能有效降低小鼠Lewis肺癌细胞cyclinD1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从而抑制肺癌细胞生长.
作者:张维彬;梁朝晖;石灵春;谭敏;何青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退热合剂对内毒素致热家兔有明显的解热作用,能降低小鼠仙台病毒性肺炎的肺指数及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体外抗病毒实验证明,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呈正比.
作者:王秋;方志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对新疆赤芍进行理化分析研究.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对新疆赤芍进行定性分析,考查不同提取方法对新疆赤芍乙醇提取液的紫外光谱图的影响,优化提取方法;采用紫外光谱组法测定新疆赤芍四种提取液的紫外光谱图.结果:新疆赤芍的TLC、紫外光谱图具有明显特征.结论:TLC、紫外光谱组法可作为控制新疆赤芍内在质量的指标之一.
作者:田树革;周晓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在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相关论述启发下,探讨了中药五味的五行归属问题.认为运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将中药五味归属于五行,其配伍关系为味辛属木、味成属火、味甘属土、味酸属金、味苦属水.这种配伍关系较传统中医理论中按照推演络绎法进行五味的五行配属,更能反映药味的功效作用,能较好地解释临床用药的一些规律,对指导临床用药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梁永林;李生财;贾育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草、姜(生姜、干姜)、枣看似平凡,却是仲景极为常用之品,使用频次俱在前10位之内.运用得法,可增疗效.其配伍规律值得研究,笔者就此作一探讨.
作者:叶进;沈庆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脏腑之浊自魄门出,大肠传导不仅排泄糟粕,更重要的是疏调五脏六腑气机.大肠腑气通畅,则胃可降浊、脾能升清.脾胃升降枢纽正常,又有助于大肠的排浊功能.腑气畅,则肺能主宣降,从而恢复肺主一身之气之功;腑气畅,则肝能主疏泄.提出:五脏六腑发生病变时,应重视调畅大肠气机,从而恢复脏腑气机的正常升降出入,为防治脏腑病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张思超;王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白介素-5(IL-5)对嗜酸粒细胞(EOS)的诱导作用及雷公藤对其的抑制,从而探讨雷公藤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制备的EOS加入IL-5及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共同培养,以观察雷公藤内酯醇对IL-5诱导EOS存活的作用.结果:大于5pg/ml水平的IL-5明显提高EOS的存活,且表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雷公藤内酯醇抑制EOS的存活从50nmol/L开始,1000nmolL抑制作用强,而当IL-5浓度为1000pg/ml或更高时,其诱导的EOS存活不能被任何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所抑制.结论:IL-5能够诱导EOS的存活,雷公藤内酯醇能抑制IL-5对EOS的诱导作用,可能在哮喘抗炎中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作者:焦红军;安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研究近视复明丸的临床疗效,治疗组以近视复明丸配合双星明眼液治疗假性近视和低度近视患者并以增光片配合双星明眼液和单用双星明眼液对照;以近视复明丸治疗高度近视后巩膜加固术后患者,并以维生素AD胶丸对照,结果,治疗组在视力提高,屈光度及眼轴控制,视觉诱发电位波幅,潜时方面优于对照组,说明近视复明丸可治疗假性近视,恢复至正常,对低度近视可明显改善视力及延缓眼轴和屈光度的发展,对高度近视后巩膜加固术后可改善视力,延缓眼轴进展.
作者:喻干龙;彭抿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