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向红;李德新
笔者运用慢肝一号方,随症加减治疗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7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朝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本文较系统地总结了周福生教授对便秘之病因病机、脏腑关系及辨证论治的独到见解.其病机不不外乎虚、实两方面,实者为邪滞胃肠,壅塞不通,尤以气机郁滞多见;虚者为肠失温润,推动无力,尤以津枯失润多见,且虚实之间可相互转化.其脏腑关系:便秘的病位虽在肠,系大肠传导失常所致,但与脾胃肺肝肾等脏腑有密切关系.其治疗要点:分为虚秘与实秘两大类,虚者多而实者少,应辨证求因,主张调畅气机为主,养血润肠为辅,参以清热通下,益气温阳等法.临床上常分四型论治,分别选用疏肝理肺、导滞通便;滋阴养血,肠润通便;益气通幽,气斡通便;温阳祛寒,肠暖通便等法治疗.
作者:黄绍刚;周福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其发病机制可概括为血管源学说和神经源学说.采用疼痛程度分级法及量表测定法评定.养血清脑颗粒,具有滋阴补血、平肝潜阳、活血通络作用.治疗50例,其中显效13例,有效30例,无效7例.
作者:路文革;许培荣;谢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水诊是指通过审察对饮水的不同反应,判断疾病的方法.水诊的作用是揭示病机、诊断病证、据水论治、预测病势.水诊的内容:察水之是否喜咽、观饮后有否呕吐、审饮之喜寒喜热、看饮水数量多寡、问饮后小便利否、询饮后伴随症状.指出,水诊作为诊法的一种,必须与他法同时使用,方能提供准确、有效的诊断依据.
作者:王建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治风和治血是中医常用的两类治法,二者关系密切。宋·陈自明《妇人良方·妇人偏枯贼风方论》载有“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之说,一直为临床各科所推崇,其应用范围已从血病生风推及多种风病,实践证明治血的确有助于治风。而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即治风是否有助于活血,则缺乏明确论证。
作者:王艳;郑国庆;王明杰;黄淑芬;肖顺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在中医古籍中,痫病又称痫、痫证、癫痫、癫疾,或根据发作时的叫声分别称为羊痫风(或羊痫)、猪痫、马痫、牛痫、鸡痫等.
作者:霍莉莉;胡学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小儿脑性瘫痪是儿童期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发生率为1.4‰~4‰,其临床诊治越来越受到重视,作者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脑瘫,同单纯西药组严格对照,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陈四文;邓吉华;汪受传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肝、脾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的异同,揭示脾气虚和脾阳虚的现代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塑造大白鼠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模型;采用底物磷酸化法检测模型肝、脾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结果: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大鼠脾组织细胞膜PKC活性明显降低(P<0.01),脾气虚证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无明显变化,脾阳虚证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明显升高(P<0.01),而且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变化两模型组之间存在差异(P<0.01),脾组织细胞膜PKC活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除脾气虚证肝组织细胞膜PKC活性无明显变化外,脾气虚证肝组织细胞浆PKC活性与脾阳虚证大鼠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PKC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PKC活性组之间药存在明显差异.健脾益气和温运脾阳中药对脾组织细胞膜无明显作用,对脾组织细胞浆、肝组织两个模型细胞膜和细胞浆PKC活性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P<0.01),其中,温运脾阳药对肝、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的影响尤为明显,可使其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肝、脾组织细胞PKC活性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同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以及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变化密切相关;健脾益气和温运脾阳中药能够调节脾气虚与脾阳虚的病理变化与现代医学肝、脾组织的功能相关;健脾益气和温运脾阳中药能够调节脾气虚与脾阳虚大鼠肝、脾组织PKC活性,其中温运脾阳中药的作用靶点在肝、脾组织细胞浆.
作者:易杰;李德新;易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中药现代化离不开中医药理论的指导和现代科技手段,也离不开基础研究的强有力支持,而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又贯穿于基础性研究的全过程,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和核心,中药材资源和质量研究是中药基础性研究工作的第一步.其中有许多工作要做,也有诸多难题和问题,笔者根据实践体会,谈一些看法.
作者:黄兆胜;孙维广;廖慧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病与证,是中医西医结合工作者经常提及的问题,至今没有公认的标准,<伤寒论>中的病与证是怎样呢?现将<伤寒论>中病与证的概念及分类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任添华;李伟;张淑文;刘惠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总结杜雨茂教授运用中医对IgA肾病的诊断、立法及其用药的思路与经验,予以扼要阐述,以兹交流.通过临床治疗有关病例的总结分析及杜教授本人口授阐述,进行文字性的整理和条理化的叙述.对IgA肾病五种类型的诊治有良好疗效,对其并发症慢性肾功能不全亦有明显疗效.
作者:杜治锋;杜治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老年人慢性心衰是常见的老年人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目前研究认为老年人慢性心衰是以心脏功能异常、运动耐力下降及神经内分泌激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认为心衰时存在着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AS)活化现象.
作者:张艳;田金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和法是多种治法的综合,有调和脏腑气血、营卫阴阳及解除表里寒热,扶正祛邪的作用.和法可分为调和营卫、调和气血、调和脏腑、调和表里、调和寒热等.疑难病病变复杂,多因共存,邪实正虚,故使用和法进行治疗,往往恰中病者,收效理想.
作者:周永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对近10年文献中针刺疗法治疗中风病的概况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提示,在临床上存在多种因素对针刺治疗中风病的疗效产生影响,主要包括机体的机能状态、不同的针刺方法、不同的腧穴、刺激量等几方面.文章将这些因素与疗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旨在对这些影响因素扬长避短,指导临床制订出佳的针刺治疗方案,大限度的提高针刺治疗中风病的效果,同时为针刺治疗中风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路.
作者:陶静;吴炳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根据中药材粉末的鉴别特征,在PowerBuilder程序系统下,结合SQLServer数据库,采用结构化分析和设计的方法,研制出中药粉末微机检索系统,显示出利用计算机检索识别粉末药材是可行的,并且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本系统的兼容性强、屏幕显示清晰、具有良好的界面、操作简单、容易掌握、便于用户使用,对发掘民间验方、秘方,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翟延君;初正云;刘艳春;康廷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益气补阳的中药维肝力(HY99)栓对e抗体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CHB)的治疗效果.方法:所有病例HBVDNA均为阳性(采用PCR-ELISA检测方法),采用病例自身前后对照及停药后追踪4~6月的方法;先后两批共25例(取8例做HBV基因测序,结果均证实为前C区变异).每日早晚用HY99栓1粒塞肛,疗程6个月.结果:25例中,疗程结束时21例HBVDNA阴转,随访结束时为23例.12例ALT升高者,随访时有8例下降,其中6例降至正常.结论:该药对前C区变异CHB有显著疗效,表现在对病毒复制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能改善肝功能.
作者:梁超;郑万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溃友宁为治疗体表慢性溃疡的外用验方,本文根据其功能主治开展了有关的药理研究.结果表明:该品能促进结缔组织增生,增强局部的抗菌能力,能增强实验动物的体液免疫,又对细胞免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说明本品对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为该品的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左新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男性暴力型人群中医辨证的神经-内分泌发病学基础.方法:随机抽取46例暴力型男性进行中医辨证,同时检测血液E、NE、COR、R3、T4、TSH等激素水平,观察中医证型与上述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该人群中医辨证均属肝郁、肝火(或肝阳)、痰热等邪实与肝肾阴虚、肝郁犯脾并存的复杂病机.检体与化验显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NE、E、T3、T4明显增高,但COR、TSH全部正常.结论:男性暴力型人群属中医肝气郁结、肝火(或肝阳)亢盛,痰热内扰,肝肾阴虚、肝郁犯脾证.根据现代医学病理生理学理论认为支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NE、E分泌增加,进而导致T3、T4应激性增高,形成恶性循环.T3或T4增高者以中医肝阳亢盛证为主,T3、T4均增高者则以中医肝火旺盛证为主.以上机制对从医学上防治该人群暴力行为的可能性提供依据.
作者:傅晓晴;白平;郑玉聪;叶大付;林可基;陈琪;陈少东;陈惠颖;徐翔宇;陈静波;邓龙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糖尿病的病因病机是,饮食肥甘、情志失调、五脏柔弱、劳倦过度、过服温燥.中年以脾阴虚为主,兼见内热或痰浊;老年以肾阴虚为主,兼见肾气虚或肾阳虚.治疗方法有,清养各半法、七养三清法、七清三养法.非典型糖尿病治疗方法,补脾养阴法、滋养肾阴法及温阳补肾法.
作者:刘喜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手术配合中药治疗甲状腺髓样癌的方法.方法:对57例甲状腺内原发灶大小,选择不同术式治疗,术后配合中药理气疏肝,化痰散结.结果;因甲状腺肿块大小而异.颈内静脉链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cm占57%;3~5cm占89.2%;大于5cm者可出现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甚至涉及对侧颈部.结论:原发灶小于5cm,临床未发现肿大淋巴结者,选择区域性清扫术,不仅创伤小,而且能彻底清除微形或前哨淋巴组织的早期癌转移.
作者:李天心;秦建武;白鹤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