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石林;王米渠;吴斌;李炜弘;高峰;袁世宏
糖尿病的病因病机是,饮食肥甘、情志失调、五脏柔弱、劳倦过度、过服温燥.中年以脾阴虚为主,兼见内热或痰浊;老年以肾阴虚为主,兼见肾气虚或肾阳虚.治疗方法有,清养各半法、七养三清法、七清三养法.非典型糖尿病治疗方法,补脾养阴法、滋养肾阴法及温阳补肾法.
作者:刘喜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肺气肿豚鼠血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及芪蛭皱肺胶囊的调节作用.方法:用弹性蛋白酶复制豚鼠肺气肿模型.将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及芪蛭皱肺胶囊大、中、小剂量治疗组,测定各组殚豚鼠血ET、NO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ET、NO活性明显升高,而芪蛭皱肺胶囊治疗组豚鼠血ET、NO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ET、NO分泌增加在肺气肿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芪蛭皱肺胶囊能有效地调节肺损伤时机体ET、NO水平的过度升高,为治疗肺气肿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金田;李娟;刘永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肝、脾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的异同,揭示脾气虚和脾阳虚的现代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塑造大白鼠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模型;采用底物磷酸化法检测模型肝、脾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结果: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大鼠脾组织细胞膜PKC活性明显降低(P<0.01),脾气虚证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无明显变化,脾阳虚证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明显升高(P<0.01),而且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变化两模型组之间存在差异(P<0.01),脾组织细胞膜PKC活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除脾气虚证肝组织细胞膜PKC活性无明显变化外,脾气虚证肝组织细胞浆PKC活性与脾阳虚证大鼠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PKC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PKC活性组之间药存在明显差异.健脾益气和温运脾阳中药对脾组织细胞膜无明显作用,对脾组织细胞浆、肝组织两个模型细胞膜和细胞浆PKC活性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P<0.01),其中,温运脾阳药对肝、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的影响尤为明显,可使其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肝、脾组织细胞PKC活性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同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以及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变化密切相关;健脾益气和温运脾阳中药能够调节脾气虚与脾阳虚的病理变化与现代医学肝、脾组织的功能相关;健脾益气和温运脾阳中药能够调节脾气虚与脾阳虚大鼠肝、脾组织PKC活性,其中温运脾阳中药的作用靶点在肝、脾组织细胞浆.
作者:易杰;李德新;易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笔者运用慢肝一号方,随症加减治疗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7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朝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煦少火注射液(以下简称XSH)对AMI犬的作用机理.方法:结扎麻醉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段,造成心肌梗塞模型,观察XSH对AMI犬心脏血流动力学、冠脉流量、心肌耗氧量、氧的利用率的影响.结果:XSH可明显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LVEDP,降低MVO2I;且作用效应以XSH大剂量组为明显.结论:XSH可扩张冠状动脉,抗心肌缺血损伤;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代谢;改善心脏血流动力学,降低心脏负担.提示:XSH是抢救AMI的有效制剂.
作者:武密山;赵素芝;林富山;李宗谕;黄世玉;孟云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炎症,临床辨证分为肺经风热、肠胃湿热,痰瘀互结三型.肺经风热型治疗泻肺清热,凉血解毒;肠胃湿热型,治宜清热解毒,通腑利湿;痰瘀互结型,治宜化痰散结,活血祛瘀.同时应在饮食、情志、护肤加以注意.
作者:高立岩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As2O3及其配伍四君子汤对BTT739荷瘤小鼠肿瘤的抗肿瘤作用.方法:BTT739肿瘤细胞接种T739小鼠,随机分组,①As2O3组每日腹腔注射As2O3注射液0.1mg一次;②MMC组每日1次腹腔给药1mg/kg;③As2O3加四君子汤组:腹腔注射As2O30.1mg,日一次,同时每日1次四君子汤水煎液灌胃0.25ml;④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一次.分别测定小鼠瘤重及肺转移情况,同时监测血像,腹腔巨噬细胞活性.结果:As2O3与四君子汤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和维持荷瘤小鼠造血功能,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率为41%(P<0.05);可延长肿瘤潜伏时间,抑瘤率增加到55.5%,长的肿瘤潜伏期和荷瘤生存时间分别为11.3天和43.3天;降低肿瘤肺转移的发生率.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As2O3及其配伍四君子汤共同治疗BTT739荷瘤小鼠膀胱肿瘤,可以直接抑制肿瘤生长及肺转移之作用,并具有增效减毒之作用.
作者:李传刚;刘用楫;贺瑞麟;武文森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从整体性原则、相互联系的原则、有序性原则、动态原则、辨证论治原则、抓主要矛盾的原则、透过现象看本质、预防思想、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等十个方面全面论述了仲景学说的精神实质.说明在当今中医现代化的进程中仍然需要研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强调应改变传统的学习经典方法.注重从整体上全面完整地把握仲景学说的精神实质和原则.
作者:章恪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总结杜雨茂教授运用中医对IgA肾病的诊断、立法及其用药的思路与经验,予以扼要阐述,以兹交流.通过临床治疗有关病例的总结分析及杜教授本人口授阐述,进行文字性的整理和条理化的叙述.对IgA肾病五种类型的诊治有良好疗效,对其并发症慢性肾功能不全亦有明显疗效.
作者:杜治锋;杜治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笔者在十余年的临床工作中认为,仅靠教科书中介绍的对抗搬法、旋转压法、膝顶法等,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对胸椎后关节调整治疗的需要,尤其是对C7~T2的后关节紊乱整复效果不佳,且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研究,博采众家之长,总结出几种手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丁全茂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本文较系统地总结了周福生教授对便秘之病因病机、脏腑关系及辨证论治的独到见解.其病机不不外乎虚、实两方面,实者为邪滞胃肠,壅塞不通,尤以气机郁滞多见;虚者为肠失温润,推动无力,尤以津枯失润多见,且虚实之间可相互转化.其脏腑关系:便秘的病位虽在肠,系大肠传导失常所致,但与脾胃肺肝肾等脏腑有密切关系.其治疗要点:分为虚秘与实秘两大类,虚者多而实者少,应辨证求因,主张调畅气机为主,养血润肠为辅,参以清热通下,益气温阳等法.临床上常分四型论治,分别选用疏肝理肺、导滞通便;滋阴养血,肠润通便;益气通幽,气斡通便;温阳祛寒,肠暖通便等法治疗.
作者:黄绍刚;周福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伤寒论》10卷,东汉·张仲勇撰于3世纪初,现存较早的有明·赵开美影宋刻本和金·成天己<注解伤寒论>两种刊本.原文编次有一定的层次与次序,有其自身的特定含义.
作者:陈文照;黄蔚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从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对消化系统的作用、抗癌和致癌作用、平喘作用及毒性等对石菖蒲的药理作用作了综述.指出,应加强对其水溶性部分有部位的药理作用研究.
作者:孙桂波;张小虎;李锐;周莉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临床资料在受治30例皮脂腺囊肿患者中,年龄18~30岁的10例(占33%),31~55岁的15例(占50%),56~72岁的5例(占17%);男性16例(占53%),女性14例(占47%);病程0.5年以内9例(占30%),1~3年18例(占60%),3~5年3例(占10%);瘤体大小在1×1×0.5~2×2×1cm3者21例(占70%),在2×2×1~3 × 3×2cm3者9例(占30%);发生部位在头面者15例(占50%),在肢体者9例(占30%),在下颌下、乳突、枕、腋、腰、腹股沟的淋巴结区者6例(占20%);肿块内容未经感染者21例(占70%),已经感染者9例(占30%).
作者:吴民源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老年人慢性心衰是常见的老年人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目前研究认为老年人慢性心衰是以心脏功能异常、运动耐力下降及神经内分泌激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认为心衰时存在着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AS)活化现象.
作者:张艳;田金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又称第三腰椎横突周围炎,是腰腿痛病人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在青少年体力劳动者中发病率较高,多系慢性劳损所致,症状严重者,针灸,按摩,理疗方法很难取效,需手术治疗切除腰三横突尖端1~2cm,方可彻底治愈,笔者自1995年以来,用小针刀治疗此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曹岱;于泓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根据中药材粉末的鉴别特征,在PowerBuilder程序系统下,结合SQLServer数据库,采用结构化分析和设计的方法,研制出中药粉末微机检索系统,显示出利用计算机检索识别粉末药材是可行的,并且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本系统的兼容性强、屏幕显示清晰、具有良好的界面、操作简单、容易掌握、便于用户使用,对发掘民间验方、秘方,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翟延君;初正云;刘艳春;康廷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灵枢·官针篇>是一篇中医古典针法的经典文献,本文从部位刺法、放血刺法、分层刺法、多针刺法、针具刺法、病势刺法、选穴刺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作者:袁宜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腹症SIRS治疗中加用中药对细胞因子及其它介质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将43例急腹症SIRS患者按病种及APACHE-Ⅱ评分分层随机分为综合安慰组及综合中药组(包括综合大清组和综合承气组).动态观察血IL-6、TNFa、内毒素、LPO.结果:综合中药组和综合大清组第3天IL-6显著降低,前者TNFα亦降低(P<0.05),各中药组第3、7天内毒素及LPO均降低(P<0.05).各中药组时段(第1~3、4~7、8~14天)累计便次日均数增多(P<0.01),其于第1~3天与第3天内毒素、IL-6、LPO呈负相关(r=-0.476,P=0.004;r=-0.512,P=0.043;r=-0.643,P=0.00).结论: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大承气颗粒或并用清胆灵能降低SIRS阶段血IL-6、TNFα、内毒素和脂质过氧化物,阻止全身炎症反应升级扩大.
作者:方步武;秦明放;吴咸中;邱奇;孔棣;周振理;崔乃强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指出,精、气、神是生命三维系统作用,引发相互转化,而分解成万物为人身之用.人体三维防御系统是由真气生成的.认为脑之左者主动,主升,主开,右者主静,主降,主合,故脑是神明之太极,此为精、气、神三维系统而生.神-魂-魄三者形成神之三维生理系统上居于脑,下布脏腑四肢百骸.
作者:任继学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