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巴曲酶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止血作用

潘兆虎;童雷;吴国民;洪建和

关键词:巴曲酶, 鼻内窥镜, 手术出血
摘要:鼻内窥镜手术出血是导致各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因此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野的清晰度对防止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我科自2001年9月开始在鼻内窥镜手术前应用巴曲酶 (Batroxobin )止血,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鼻腔活体昆虫误诊为变应性鼻炎1例

    患者,男,26岁.因手部外伤在外院手术治疗,体检发现鼻腔有一灰白色肿物,诊断为鼻息肉.手部伤口痊愈后来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治疗,检查发现鼻外形正常,鼻中隔无偏曲,鼻甲无肥大,鼻道无清水样分泌物.鼻顶可见一灰白色肿物突起,触之柔软,不出血,表面光滑,与周围无粘连,1%麻黄素棉片收缩后,肿物消失.

    作者:徐幼;古庆家;梁传余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实验性面神经再生过程中轴浆转运的变化

    目的:研究轴浆转运在面神经损伤再生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 利用豚鼠面神经损伤模型,面神经核内微量注射标记蛋白前体结合闪烁计数技术测量豚鼠面神经损伤后不同时段的放射活性.结果:面神经损伤后3 d再生神经远端轴浆转运再现,14 d转运功能基本恢复,21 d再生轴突中标记蛋白的转运波形与正常对照相似;慢转运波型出现特有的W1波和W2波;利用快、慢转运标记蛋白测得的面神经平均再生速度分别为(2.84±0.12)mm/d和(3.16±0.08)mm/d.结论:轴浆转运功能在神经再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马宏敏;王锦玲;邱建华;黄维国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鼻中隔结核误诊误治1例

    患者,女,18岁.因鼻塞、多脓涕1年余,于1999年10月来院就诊.专科检查:外鼻正常,鼻中隔两侧前部附着较多灰白色干痂,去除干痂后见鼻中隔穿孔约1.5 cm×1.5 cm大小,其边缘粘膜糜烂、充血,触之易出血,局部无增生迹象.双侧鼻底及鼻甲正常.患者一般情况良好,食欲、大小便正常,无进行性消瘦及咳嗽、咳痰、低热、盗汗史,无性接触史.X线胸片示:两肺未见异常.结核菌素试验(-),血沉3 mm/h,梅毒血清试验(-).

    作者:李二新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鼻腔功能与下鼻甲手术

    下鼻甲手术早见于1895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手术方法也多种多样,但至今仍无一种统一的得到广泛认同的手术方法,引起争议的原因多集中在术后对鼻腔生理功能的影响和并发症的出现.下鼻甲手术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的手术,特别是现在人们对生存质量的重视,使下鼻甲手术较以前有明显增加.但与此同时,所出现的医源性并发症也不容忽视.本文从鼻腔功能的重要性出发,对下鼻甲手术有关理论和技术的进展加以综述,以期为临床选择合理术式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佘翠萍;董震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豚鼠血管纹缘细胞的原代培养

    目的:建立豚鼠内耳血管纹缘细胞的体外培养系统,为研究缘细胞的功能提供良好的材料.方法:采用移植培养技术,将活体分离的血管纹组织块接种于无菌塑料培养皿中,于5%CO237℃恒温箱内培养,每周换液2次,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将抗细胞角蛋白抗体和抗波形蛋白抗体用于检测培养细胞.制作透射电镜标本观察培养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培养细胞成功生长4周,具有多角形细胞和梭形细胞两种不同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反应显示角蛋白、波形蛋白染色于多角形细胞胞浆中,梭形细胞仅波形蛋白呈阳性反应.透射电镜示多角形细胞具有紧密接合和桥粒等上皮细胞的特征.结论:采用移植块培养技术,成功建立豚鼠内耳血管纹缘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为研究缘细胞的功能提供了合适的细胞模型.

    作者:傅敏;孔维佳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81例鼻咽癌死亡病例分析

    鼻咽癌大多数属于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高,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具有相当高的死亡率.为了尽早发现经治鼻咽癌患者的复发及远处转移,有必要对鼻咽癌患者进行有效的监测.下面对81例鼻咽癌死亡病例的临床有关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刘俊捷;杨湘宁;梁忠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喉返神经切断后甲杓肌酶组织化学变化

    目的:研究单侧喉返神经(RLN) 切断后,两侧甲杓肌纤维所发生的酶组织化学变化.方法:建立单侧RLN麻痹动物模型,应用琥珀酸脱氢酶染色法及显微图像分析仪,动态观察双侧甲杓肌中各型肌纤维直径的变化.结果:去RLN侧4周时各型肌纤维萎缩有意义(P<0.05);10周时, 已分辨不出肌型,肌纤维呈纤溶性改变.健侧甲杓肌,4周时直径已发生代偿改变,各型肌纤维均增粗(P<0.05);10周时代偿尤为显著,其中以中间肌纤维代偿为明显,各型肌纤维构成比没有明显变化趋势.结论:当发生单侧RLN麻痹时,健侧甲杓肌各型肌纤维均增粗,以中间肌纤维明显,对喉的功能起到一定的代偿作用.

    作者:白伟良;何平;李国栋;王铁;杨式麟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弹枪式穿刺针在鼻咽粘膜下肿物诊断中的应用

    我科自2001年1月以来,应用弹枪式穿刺针为16例难以确诊的鼻咽粘膜下肿物作穿刺,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凤萍;王跃建;刘悦胜;刘秋玲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鼻中隔软骨膜软骨瓣与带蒂鼻唇皮瓣修补鼻小柱缺损12例报告

    鼻小柱缺损大部分由外伤和鼻小柱占位性病变术后引起,若处理不当,将给患者造成严重的面容破坏、功能障碍和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为探讨效果理想的手术方法,1993年2月至2000年2月我科采用鼻中隔软骨膜软骨瓣与带蒂鼻唇皮瓣修补鼻小柱缺损1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邓立生;韩清美;邓莉;许虹丽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鼻内窥镜手术中鼻腔解剖学改变所见

    随着鼻内窥镜手术的问世,特别是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的发展,鼻腔中鼻道区域结构改变在慢性鼻窦炎发病中的作用愈来愈得到重视.为此,我们对14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窥镜手术中所见这一区域解剖形态改变作一观察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盛成;吴建;蒋志毅;郁波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巴曲酶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止血作用

    鼻内窥镜手术出血是导致各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因此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野的清晰度对防止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我科自2001年9月开始在鼻内窥镜手术前应用巴曲酶 (Batroxobin )止血,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潘兆虎;童雷;吴国民;洪建和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改良吸引管引导射频止血在耳鼻咽喉科手术中的应用

    我科自2000年6月起在耳鼻咽喉科手术中使用改良吸引管引导射频止血,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卢坚;钱志成;吴树浓;黄国舜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小儿鼻咽部肿物5例报告

    小儿鼻咽部肿物临床上较少见.1993~2000年,我科共收治5例,现将其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鲍晓林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上颌骨前壁带蒂肌骨膜瓣修补鼻中隔大穿孔2例

    我院自2001年采用上颌骨前壁带蒂肌骨膜瓣,经鼻底隧道修补鼻中隔大穿孔2例,全部Ⅰ期成活,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温湘玲;李咸龙;皇甫昌涛;李永福;吴伟华;范美英;薛海兰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咪唑斯汀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抗组胺药为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第一线药物,咪唑斯汀是一种新型的咪唑类抗组胺药.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咪唑斯汀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和氯雷他定进行比较.

    作者:王德辉;王正敏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鼻内窥镜下微波热凝咽鼓管口治疗咽鼓管异常开放症

    咽鼓管异常开放症临床上并不罕见.传统的治疗方法因咽鼓管解剖位置深在,其效果不甚理想.1995年以来我科运用鼻内窥镜下微波热凝咽鼓管咽口治疗咽鼓管异常开放症38例(51耳),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剑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蝶窦骨折及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蝶窦位于颅底,部位较隐蔽,解剖关系复杂,与周围重要结构毗邻,如硬脑膜、视神经、海绵窦、颈内动脉及脑神经等,所以蝶窦骨折常可引起这些结构损伤的相关疾病.本文就近年诊治的20例蝶窦骨折及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作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詹晓东;徐淑秀;舒继红;蒋成义;杨家书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颧下注射法封闭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260例

    1997年1月~1999年6月我科采用颧下注射法封闭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260例,随访2年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洪海填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鼻内窥镜下筛窦CT影像学分型手术疗效分析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常规鼻窦手术虽能将病灶清除干净,但术中损伤大.鼻内窥镜手术的运用,提高了疗效,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我科3年来开展的鼻内窥镜筛窦CT影像学分型手术总结如下.

    作者:詹锡亨;李英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上海地区正常人群ECP参考值的调查及临床意义

    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被激活后释放出的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具有很强的毒性作用,能诱导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ECP可在血清、鼻分泌物等体液中检出,其含量的高低是嗜酸性粒细胞活化的特异性标志[1].本文调查了上海地区正常人群ECP的参考值,并与变应性鼻炎患者炎症发作期及炎症控制期ECP值进行比较,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洁;曹荣萍;朱雪敏;孟昭和 刊期: 2002年第11期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