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脾胃病的辨证分型施治旨要

尤荣辑;殷晓莉

关键词:脾胃病, 辨证施治, 旨要
摘要:人以后天脾胃中元气为本,供给全身器官营养,而心肺肝肾之生理机能,必赖脾胃之精输布,故脾胃是四脏生理功能活动之中心,以脾胃为枢纽,脾胃之气一虚,抗病之力减弱,则五脏受病,现将脾胃病,辨证施方探要如下.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赖新生教授运用针灸治疗过敏性哮喘特色摭拾

    赖教授认为,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理论的精髓,中药组方或针灸补泻都必须建立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才能取得理想的疗效.哮喘病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指肾虚,标实重点指肺实,故其病变之脏当以肺肾为要.发作期以邪实为主,治疗须分清寒热;缓解期以正虚为主,当辨明累及何脏,尤其是脏腑阴阳的盛衰.

    作者:汪帼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辨证分型论治

    中医学认为便秘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引起的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证.其症状虽然较单纯,但成因却很复杂,当根据其病因病机的不同而分型论治.分五型,即:肠胃积热、气机阻滞、阴虚肠燥、气血不足及脾肾阳虚型.

    作者:王丹;曲俐;丁(亻隽)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以六方分型辨治慢性乙型肝炎探析

    慢性乙型肝炎是以发病率高,病变机理复杂,特异性治法少,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及恶变趋势而常令医者棘手.现代大多认为,慢性乙型肝炎部分系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转化,多数由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发展而来,亦有发病即是所谓的原发性慢性肝炎.笔者在研习古今有关中医文献,参阅现代一些实验研究,并从实践中探索出慢性乙型肝炎辨证论治六方,遂以肝复Ⅰ-Ⅵ号冠名,应之临证,今提出与同道商榷.

    作者:苏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糖尿病下肢疼痛的病因及证治特色探析

    糖尿病患者的下肢疼痛可由多种因素、多科疾病所引起.为了及时诊断,采用针对性治疗,笔者对常见的可引起糖尿病人下肢疼痛的各种疾病的临床特点(症状、体征)及中医治疗特点进行了论述.

    作者:高齐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医博士群体应多出良医上工

    中医博士是高学历人才,近些年来,不少博士在科研、教学、临床、管理、经营等领域作出成绩,令人瞩目和称道,尤其是对中医事业有所助益者.另一方面,受各种内外因素影响、制约,多少有些轻临床的倾向.

    作者:高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补肾健脾泻浊汤治疗慢性肾炎68例分析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泻浊汤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方法:将118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8例,在予西医治疗的同时,加用补肾健脾泻浊汤治疗,对照组50例,仅予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尿蛋白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68例患者疗效、尿蛋白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液流变学检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健脾泻浊汤配合西医治疗慢性肾炎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姚红艳;朱莹;郑朝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慢性呼吸衰竭的中医分型与血气分析之间的关系--附5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慢性呼吸衰竭的中医分型与血气分析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0例慢性呼吸衰竭住院病例按中医辨证分四种类型,通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监测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指标情况,并进行了疗效对比分析.结果:各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的好转与其相应的血气分析指标转归取得了一致性.其中,痰热壅盛、肺气阴两虚、心脾肾阳虚水泛三型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呼吸衰竭的中医分型与血气分析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不可分割的相辅相成的关系.指出,中医分型转归可判断呼衰的好转程度与实验室客观监测的血气分析数据.由此得出结论:根据临床中医辨证分型,即可初步预测呼衰病人的血气分析状况,掌握呼衰的程度,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呼衰及观察疗效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作者:霍博雅;王庆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高脂血症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分析与证治

    通过检测各种分型的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各种指标的改变来早期诊断,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医辨证与实验室对各种分型的高脂血症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研究相结合,体现了对高脂血症患者有较好的益气活血、活血化瘀、养血滋阴、攻瘀散血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机体降脂作用,调节了脂质代谢功能,使粥样斑块脂质核缩小或消退.

    作者:王瑛;王嘉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蒙医药实验室应逐步规范化和科学化

    指出,在蒙医药高等教育中,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基本环节.从两个方面,即:专业基础课和临床课类实验室、蒙药学类实验室,论述了蒙医药实验室应逐步规范化和科学化.

    作者:包晓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中医治疗纂要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克隆性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目前,现代医学多采用静脉放血、化疗、干扰素等来减少血容量和抑制骨髓增殖.疗效一般、且副作用大.祖国医学采用清肝泻火、补气活血、活血化瘀的治则,选用相应的方剂和药物,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针灸治疗本病,也有较好的疗效.但也发现中医治疗,短期疗效较好,但易复发.

    作者:马东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1种食用菌的粗多糖抗S-180肉瘤的实验研究

    用口磨(Tricholoma sp.)、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冬虫夏草C15(Cordyceps sinensis)等11种食用菌的粗多糖进行抗肿瘤药物实验.结果显示:11种粗多糖能使带有S-180腹水瘤的昆明小鼠生命延长率提高到6.60%~31.74%,其中以口蘑多糖效果佳,可达31.47%,口蘑、冬虫夏草C15、香菇(Lentinus edodes)三种多糖对带瘤小鼠的生命延长率达到了显著水平.该结果不定期表明:虽属于同类冬虫夏草,但因菌株不同,以致抗S-180腹水瘤效果差异悬殊,两者相差达16.75%.以上菌种粗多糖抗S-180肉瘤的适注射剂量为10mg·kg-1·d-1.

    作者:蔡小玲;吴海军;郭勇;薛喜文;殷隆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药制剂乳立安替代性激素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

    目的:探讨育龄妇女乳腺增生病与内分泌激素的关系.方法:对3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应用中药复方制剂乳立安胶囊治疗,并于治疗前后测定雌二醇(E2)孕酮(P),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乳立安胶囊临床试验有效率97%,治疗后E2明显下降、P上升、E2/P比值缩小,治疗前后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意义(P<0.05).讨论:中药复方制剂替代性激素治疗乳腺增生病,具有疗效好、安全、副作用小、对症多靶点的优势.

    作者:危小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潜阳化瘀治疗高血压病54例

    高血压病属眩晕、头痛、中风、失眠范畴,本虚标实为特点.虚:肝肾阴虚,肾精不足.实: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血瘀痰浊.现代医学认为与血小板活化、微循环障碍、活性物质分泌失衡有关.自拟方强调的是肝气的升发与肺气的肃降,即潜肝阳与降肺气,同时应用化瘀之法保持通顺为降,即化瘀血、化痰浊,改善体循环,肺循环.

    作者:宋莉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从肝论治咳喘七法浅析

    肝咳属五脏咳之一.<素问·咳论>中已有论述,后世医家对此证的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都有进一步的阐发.本文综合近十五年来文献报道,结合古代著名医家的有关论述,将肝咳证治归纳为治肝之用和治肝之体两大类别共七个证型.分别是肝郁气滞,木火刑金,瘀血阻肺,木不疏土,肝风上扰,肝阳伏遏及肝肾阴亏.并就其病因病机,临床见证及治法方药作出归纳分析.

    作者:刘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子午流注纳甲法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集要

    子午流注纳甲法有着独特的疗效,对其进行研究,发掘其科学内涵,具有实际意义,通过研究时间因素的作用及针灸时间效应的规律性,可以在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探讨针灸作用的机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经络的实质.

    作者:钟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民族药余甘子的急性毒理与药效学研究

    目的:观察余甘子抗肝损伤的作用,并揭示其作用机理.方法:一是观察余甘子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二是采用四氯化碳(CCl4)一次性腹腔注射(ip)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肝糖元水平,计算肝脏系数,并作病理学观察.结果:①余甘子水提物的LD50为35.16±2.5g/kg.②余甘子水提物各剂量组均可降低CCl4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ALP的活性及肝脏系数,并能增加肝糖元含量,改善肝脏组织病理损伤,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余甘子水提物对CCl4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具有预防作用;该药口服安全,毒性极小.

    作者:李萍;林启云;谢金鲜;李爱媛;谢彬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五脏与皮肤衰老的机制探源

    衰老是所有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人体皮肤的衰老,特别是经常裸露的面部皮肤的衰老是整个机体易察见的外部表现.传统的中医学理论千百年来在人们与各种恶疾顽症抗争的过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在养生驻颜抗衰方面更有其独到之处.

    作者:于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乳腺增生病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

    乳腺增生病是常见的乳腺疾病,以乳房疼痛和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且随着月经周期或情绪波动呈现周期性变化.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内分泌功能紊乱或乳腺组织对内分泌激素的敏感性增高.虽然中医古代文献对乳腺增生病早有详细的记载和论述,当代医家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乳腺增生病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论述和探讨,但对于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依然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在具体的发病机理及标本虚实的认识上仍有较大的差异.

    作者:杨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蚯蚓溶栓酶重组质粒遗传稳定性的研究

    通过蚯蚓溶栓酶重组质粒pBV220-P30在大肠杆菌DH5α中20代培养,提取每一代质粒,进行双酶切实验,利用Agarose电泳,在紫外灯下观察,得到每一代质粒酶切结果,确定蚯蚓溶栓酶重组质粒pBV220-P30在大肠杆菌DH5α中稳定遗传的代次.结果表明:蚯蚓溶栓酶重组质粒可以在大肠杆菌中稳定遗传13代,在13~20代外源的蚯蚓溶栓酶基因丢失或复制量不足,在Agarose电泳上不能显示.

    作者:陈飞;吴红艳;刘艳玲;李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脑宁胶囊对调节动物脑血流量及抗缺氧作用的研究

    脑宁胶囊是为吉林省铭泰药业公司研制开发的中药三类新药.主要由蜈蚣、细辛、白芷、荜菝等中药组成,具有健脑息风,镇痉止痛的作用,主要用于头痛的治疗,我们对该药进行了药效学方面的研究.

    作者:王微;贡济宁;周鸣;邓毅峰;王景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