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肾健脾泻浊汤治疗慢性肾炎68例分析

姚红艳;朱莹;郑朝辉

关键词:补肾健脾泻浊汤, 慢性肾炎, 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泻浊汤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方法:将118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8例,在予西医治疗的同时,加用补肾健脾泻浊汤治疗,对照组50例,仅予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尿蛋白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68例患者疗效、尿蛋白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液流变学检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健脾泻浊汤配合西医治疗慢性肾炎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五更泄的辨证施治集要

    五更泄始见<寿世保元>,又称晨泄、瀼泄.指黎明前作泄.五更泄是临床常见的病,以其泻在五更而得名,故又以晨泄名之.患者常见晨起腹泻、腹痛,泻后痛减,深以为苦.一般中医认为是肾阳虚衰而致,治以四神丸加减,其疗效却往往不尽人意.通过临床观察及翻阅文献,发现其病机复杂,笔者不揣浅陋,对1985年以来的有关文献,作一探讨,希有益于临床.

    作者:韩勇;宋言壮;袭开锋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葫芦科植物合子草致突变抗突变效应的研究

    本研究以C57纯种小鼠骨髓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和微核(MN)为指标,对合子草提取物进行致变、抗变测试,实验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合子草提取物以SCE、MN为指标均无致变效应;提取物以MN为指标均有抗变效应;以SCE为指标水提取物低剂量组(5g/kg)无抗变效应,而高剂量组(8.75g/kg、12.5g/kg)均有抗变效应;乙醇提取物则无抗变效应.

    作者:吴启南;王明艳;王永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通淋煎剂左氧氟沙星并用治疗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研究

    糖尿病与感染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疾病.糖尿病并发尿潴留,高尿糖环境为细菌入侵、滋生、繁殖提供了便利条件[1],所以临床上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发病率较高.笔者自2000年6月~2001年7月应用中药复方制剂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镁;田正阳;张兰;武明东;郑曙琴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两地汤食疗并用治疗虚热型月经先期38例

    笔者自2000年7月起,以两地汤加减配合食疗,防治虚热型月经先期38例,并与知柏地黄丸治疗组38例作对照,前者疗效优于后者,兹介绍如下:

    作者:郑怡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泻黄散临证应用三则举隅

    泻黄散又名泻脾散,系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诸方>所载之名方.笔者临床体会,泻黄散对于此类病症屡用屡验,且对伴随证也有立竿见影之效.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审证求因,正确把握适应证,执简驭繁,是取得临床疗效的关键.本文结合三则有代表性的病例,对此进行讨论.

    作者:李方洁;刘国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药中毒的机理及其预防

    中药属天然药物的范畴,自古以来,为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其毒副作用与西药比相对较小,其疗效肯定,故为中外医药界欢迎.但其固有的毒副反应和不断发生的中药中毒和死亡病例攀升的报导,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作者:王贵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药制剂乳立安替代性激素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

    目的:探讨育龄妇女乳腺增生病与内分泌激素的关系.方法:对3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应用中药复方制剂乳立安胶囊治疗,并于治疗前后测定雌二醇(E2)孕酮(P),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乳立安胶囊临床试验有效率97%,治疗后E2明显下降、P上升、E2/P比值缩小,治疗前后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意义(P<0.05).讨论:中药复方制剂替代性激素治疗乳腺增生病,具有疗效好、安全、副作用小、对症多靶点的优势.

    作者:危小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五脏与皮肤衰老的机制探源

    衰老是所有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人体皮肤的衰老,特别是经常裸露的面部皮肤的衰老是整个机体易察见的外部表现.传统的中医学理论千百年来在人们与各种恶疾顽症抗争的过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在养生驻颜抗衰方面更有其独到之处.

    作者:于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30例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客观评价川芎嗪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急性期患者血液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例3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5例)与川芎嗪治疗组(15例).常规治疗组采用西医治疗,即抗感染、止咳化痰、解痉平喘、强心、利尿、持续低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措施.川芎嗪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两组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用ZK-10C型计算机肺阻抗血流图检测仪及血液流变学检测仪检测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血液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某些参数的变化以及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比较两种治疗措施的临床疗效.结果:川芎嗪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5.33%和93.33%,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33.33%和60%),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X2=4.65,P<0.05);川芎嗪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Q-B/B-Y比值、Q-BI、肺动脉平均压等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5~0.01);B-YI、P2-Y、Hs和α上升时间均有所增加;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除血沉、红细胞压积外,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李曼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穿心莲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揽要

    目的:概述近十年穿心莲在药理方面研究的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的有关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穿心莲具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肿瘤、增强免疫、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成分API0134及穿心莲内酯类成分.结论:穿心莲的生理活性广泛,具有较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特别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穿心莲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有较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过去的研究侧重于内酯类成分的抗菌消炎作用,近年来,穿心莲在心血管方面的作用已逐渐引起重视.目前,已从穿心莲中提取纯化得到黄酮类成分API0.134进行心血管药理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但其确切机制及各种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仍亟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吴怀恩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民族药余甘子的急性毒理与药效学研究

    目的:观察余甘子抗肝损伤的作用,并揭示其作用机理.方法:一是观察余甘子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二是采用四氯化碳(CCl4)一次性腹腔注射(ip)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肝糖元水平,计算肝脏系数,并作病理学观察.结果:①余甘子水提物的LD50为35.16±2.5g/kg.②余甘子水提物各剂量组均可降低CCl4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ALP的活性及肝脏系数,并能增加肝糖元含量,改善肝脏组织病理损伤,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余甘子水提物对CCl4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具有预防作用;该药口服安全,毒性极小.

    作者:李萍;林启云;谢金鲜;李爱媛;谢彬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慢性前列腺炎的辨证分型治疗例析

    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以下尿路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多见于20~50岁的中、青年男性,在我国其发病率约为24.3%.作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中西医治疗颇为棘手,临床上以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为特点.从五个方面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辨证分型,作了论述.即:健脾化湿,以清源头;舒肝理气,重在解郁;温补阳气,以治其本;活血化瘀,起阳振萎;年少精亏,攻补兼施.认为,中医药学历史悠久,要想发挥其优势,诊治思路是重要一环,应用中医学基本原理,以辨证施治为纲,以西医病名为目,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重视审因论治,详查体质,分清主次,治病求本,以健脾化湿,以清源头等法取效而收功.

    作者:李卫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1种食用菌的粗多糖抗S-180肉瘤的实验研究

    用口磨(Tricholoma sp.)、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冬虫夏草C15(Cordyceps sinensis)等11种食用菌的粗多糖进行抗肿瘤药物实验.结果显示:11种粗多糖能使带有S-180腹水瘤的昆明小鼠生命延长率提高到6.60%~31.74%,其中以口蘑多糖效果佳,可达31.47%,口蘑、冬虫夏草C15、香菇(Lentinus edodes)三种多糖对带瘤小鼠的生命延长率达到了显著水平.该结果不定期表明:虽属于同类冬虫夏草,但因菌株不同,以致抗S-180腹水瘤效果差异悬殊,两者相差达16.75%.以上菌种粗多糖抗S-180肉瘤的适注射剂量为10mg·kg-1·d-1.

    作者:蔡小玲;吴海军;郭勇;薛喜文;殷隆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淋巴瘤的辨证辨病治疗述略

    1辨证治疗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寒凝痰滞、毒陷阴分,日久痰凝血瘀毒聚而成,早期以邪实为主,晚期以正虚为主.周维顺[1]等将本病分为①寒痰凝滞型,治宜温化寒痰,化痰软坚;②气郁痰结型,治以舒肝解郁,化痰散结;③血燥风热型,治宜养血润燥,疏风解毒;④肝肾阴虚,气血两亏型,治宜补气养血,滋养肝肾.

    作者:卢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补肾健脾泻浊汤治疗慢性肾炎68例分析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泻浊汤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方法:将118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8例,在予西医治疗的同时,加用补肾健脾泻浊汤治疗,对照组50例,仅予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尿蛋白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68例患者疗效、尿蛋白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液流变学检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健脾泻浊汤配合西医治疗慢性肾炎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姚红艳;朱莹;郑朝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子午流注纳甲法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集要

    子午流注纳甲法有着独特的疗效,对其进行研究,发掘其科学内涵,具有实际意义,通过研究时间因素的作用及针灸时间效应的规律性,可以在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探讨针灸作用的机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经络的实质.

    作者:钟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头针综合疗法并用治疗中风后遗症564例

    以头针为主的综合疗法优于单一疗法.单纯用头针、眼针、舌针、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确有疗效.而头针综合疗法四者针法于一体,同时使用收效快、时间短、有效率高.头针要选穴准、进针快、捻针快或用电麻仪频率达200次/分以上,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姜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高脂血症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分析与证治

    通过检测各种分型的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各种指标的改变来早期诊断,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医辨证与实验室对各种分型的高脂血症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研究相结合,体现了对高脂血症患者有较好的益气活血、活血化瘀、养血滋阴、攻瘀散血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机体降脂作用,调节了脂质代谢功能,使粥样斑块脂质核缩小或消退.

    作者:王瑛;王嘉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张从正论治疑难杂证特色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代表作<儒门事亲>,全书共十五卷,详记汗下吐三法理论和各种病症的论治经验.张氏治法独特,所载医案大多为疑难杂证,疗效颇佳.为此,笔者兹将其治疑难病证经验分析于下,供同道参考.

    作者:林慧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灵龟八法合复方硫磺灸片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研究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合复方硫磺灸片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过敏性鼻炎分为3型,采用八脉交会穴为主穴,风池、迎香、大椎、肺俞为配穴结合复方硫黄灸片外关、肺俞与针刺组相比较治疗过敏性鼻炎90例.结果:治疗组60例,治愈34例,好转24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达96.7%;对照组30例中,治愈9例,好转13例,未愈8例,总有效率达73.3%.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的有效率,治愈率与对照组的有效率,治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课题说明灵龟八法合复方硫磺灸片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其中,对肺虚感寒型治愈率达69%;对脾气虚弱型治愈率达63%;效果较明显.

    作者:乐毅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