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洁;刘国正
中医博士是高学历人才,近些年来,不少博士在科研、教学、临床、管理、经营等领域作出成绩,令人瞩目和称道,尤其是对中医事业有所助益者.另一方面,受各种内外因素影响、制约,多少有些轻临床的倾向.
作者:高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老年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红外热象舌图特征变化.方法:选取52例老年患者,分为阴虚证、阳虚证、气滞血瘀证、气血两虚证、湿热证五组,红外舌图选取7个点温为代表,由计算机图象处理系统确定纵横坐标位置,采录的所有红外舌图均存盘、分析、处理.结果:阴虚组舌尖、舌前两侧点温均高于正常组(P<0.05),且高于其它证型组(P<0.001):阳虚组各点温均低于正常组(P<0.05),且舌尖、舌前两侧点温均低于阴虚组及湿热组(P<0.001);气滞血瘀组舌温低于正常人(除MR、B点)(P<0.01)及阴虚组、湿热组(P<0.001);气血两虚组各点温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0.001)及阴虚组、湿热组;湿热组舌尖点温低于正常人(P<0.05),且显著低于阴虚组,显著高于阳虚组、气血两虚组、气滞血瘀组.结论:老年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红外热象舌图各有其特征,红外热象舌图检测简便、直观、可重复,便于保存及前后比较,不失为一种中医辨证分型、疾病转归、疗效判断的临床指标.指出,红外热象技术近年来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有关老年不同证型红外舌图特征的研究,迄今尚未见报道.运用红外热象舌图观察舌质的变化,科学性哟,便于操作、保存、分析、对比,且直观、无痛苦.
作者:刘黎青;周盛年;刘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客观评价川芎嗪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急性期患者血液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例3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5例)与川芎嗪治疗组(15例).常规治疗组采用西医治疗,即抗感染、止咳化痰、解痉平喘、强心、利尿、持续低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措施.川芎嗪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两组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用ZK-10C型计算机肺阻抗血流图检测仪及血液流变学检测仪检测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血液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某些参数的变化以及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比较两种治疗措施的临床疗效.结果:川芎嗪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5.33%和93.33%,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33.33%和60%),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X2=4.65,P<0.05);川芎嗪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Q-B/B-Y比值、Q-BI、肺动脉平均压等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5~0.01);B-YI、P2-Y、Hs和α上升时间均有所增加;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除血沉、红细胞压积外,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李曼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药属天然药物的范畴,自古以来,为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其毒副作用与西药比相对较小,其疗效肯定,故为中外医药界欢迎.但其固有的毒副反应和不断发生的中药中毒和死亡病例攀升的报导,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作者:王贵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从五个方面对老年痴呆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作了论述.即:现代医家对老年痴呆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论治、针灸治疗、综合疗法及存在问题与展望.
作者:周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小儿口腔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属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口腔较常见粘膜病,具有传染性,多由于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滥用以及分娩产妇阴道感染等所致.本病发病率有增无减,尤其以基层农村多见,我科自1992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口腔念珠菌病364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黎;翟性友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咳嗽是气道主要的防御性反射动作,能将呼吸道内的异物或分泌物排出体外,另一方面也是病理性的,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咽喉、支气管、肺部及多种全身性疾病均可引起咳嗽,这里所说的顽固性咳嗽是借助西医学诊断手段,排除恶性病变、占位性病变、结核、支气管扩张、纤维性支气管炎和全身其它系统疾病的咳嗽,临床常见反复咳嗽、病程较久或迁延难愈,多是由于外感咳嗽治疗不及时、或治不得法、或失治误治、或病情反复、或经西医抗生素治疗失败之后的咳嗽.它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小儿的生活质量,给家庭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而且也是儿科临床难治疾病之一,颇为棘手.现将笔者治疗该病的思路与方法作一总结,以资商榷.
作者:肖挹;徐世军;代渊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医学认为便秘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引起的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证.其症状虽然较单纯,但成因却很复杂,当根据其病因病机的不同而分型论治.分五型,即:肠胃积热、气机阻滞、阴虚肠燥、气血不足及脾肾阳虚型.
作者:王丹;曲俐;丁(亻隽)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老年应力性肋骨骨折,临床少见,易于漏诊.笔者从1985年至今收治21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世轩;刘侠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杨连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达原饮为清代名医吴又可所创制,其组成有:槟榔、川厚朴、草果、知母、芍药、黄芩、甘草.以其开达膜原,辟秽化浊而治疗瘟疫或疟疾.笔者运用本方治疗各种汗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秀成;张永方;宋蕴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衰老是所有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人体皮肤的衰老,特别是经常裸露的面部皮肤的衰老是整个机体易察见的外部表现.传统的中医学理论千百年来在人们与各种恶疾顽症抗争的过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在养生驻颜抗衰方面更有其独到之处.
作者:于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笔者于2000年11月至2002年6月,用中医学益气清热法辨证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162例,并与西药对照128例比较,同时以胃窦部实时B超为客观监测指标,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红赤;宋丽;蔡晶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笔者自2000年7月起,以两地汤加减配合食疗,防治虚热型月经先期38例,并与知柏地黄丸治疗组38例作对照,前者疗效优于后者,兹介绍如下:
作者:郑怡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骨架型片剂是缓/控释制剂的重要组成,因具有开发周期短,生产工艺简易适于大生产;释药性能良好,服用方便的特点,愈来愈被医药行业所重视,研发种类也愈来愈多.本文参考近10年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了新型骨架片、异形骨架片及骨架型制剂溶出数据处理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中药骨架缓控释制剂进行了探讨.
作者:李燕南;程怡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复方山芪颗粒剂具有抗菌消炎,解痉止痛,溃疡修复作用,主要表现在调节免疫功能作用方面,更为突出.不仅可以明显改善溃疡性肠炎腹泻、腹痛、腹胀等症状,而且有助于恢复机体免疫平衡状态.
作者:李有田;洪英杰;李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从中医理论、西医病理及中医治疗、方药等方面论述肝硬化与瘀血的密切关系,提出无瘀无肝硬化、无瘀无腹水.认为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应为贯穿治疗肝硬化全程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志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辨证治疗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寒凝痰滞、毒陷阴分,日久痰凝血瘀毒聚而成,早期以邪实为主,晚期以正虚为主.周维顺[1]等将本病分为①寒痰凝滞型,治宜温化寒痰,化痰软坚;②气郁痰结型,治以舒肝解郁,化痰散结;③血燥风热型,治宜养血润燥,疏风解毒;④肝肾阴虚,气血两亏型,治宜补气养血,滋养肝肾.
作者:卢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代表作<儒门事亲>,全书共十五卷,详记汗下吐三法理论和各种病症的论治经验.张氏治法独特,所载医案大多为疑难杂证,疗效颇佳.为此,笔者兹将其治疑难病证经验分析于下,供同道参考.
作者:林慧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脑宁胶囊是为吉林省铭泰药业公司研制开发的中药三类新药.主要由蜈蚣、细辛、白芷、荜菝等中药组成,具有健脑息风,镇痉止痛的作用,主要用于头痛的治疗,我们对该药进行了药效学方面的研究.
作者:王微;贡济宁;周鸣;邓毅峰;王景龙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