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连生
目的:观察中药泄浊除痹汤颗粒剂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非盲法随机对照试验,将纳入观察的81例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入中药组和苯溴马隆对照组,中药组41例,对照组40例,两组分别服泄浊除痹汤颗粒剂或苯溴马隆片,疗程20天.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血尿酸均明显下降,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3.17%和90.24%与67.5%和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泄浊除痹汤对高尿酸血症有明显治疗效果,使用方便安全.
作者:孙维峰;徐伟;姚富庆;王浩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通过蚯蚓溶栓酶重组质粒pBV220-P30在大肠杆菌DH5α中20代培养,提取每一代质粒,进行双酶切实验,利用Agarose电泳,在紫外灯下观察,得到每一代质粒酶切结果,确定蚯蚓溶栓酶重组质粒pBV220-P30在大肠杆菌DH5α中稳定遗传的代次.结果表明:蚯蚓溶栓酶重组质粒可以在大肠杆菌中稳定遗传13代,在13~20代外源的蚯蚓溶栓酶基因丢失或复制量不足,在Agarose电泳上不能显示.
作者:陈飞;吴红艳;刘艳玲;李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药属天然药物的范畴,自古以来,为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其毒副作用与西药比相对较小,其疗效肯定,故为中外医药界欢迎.但其固有的毒副反应和不断发生的中药中毒和死亡病例攀升的报导,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作者:王贵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达原饮为清代名医吴又可所创制,其组成有:槟榔、川厚朴、草果、知母、芍药、黄芩、甘草.以其开达膜原,辟秽化浊而治疗瘟疫或疟疾.笔者运用本方治疗各种汗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秀成;张永方;宋蕴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乳腺增生病是常见的乳腺疾病,以乳房疼痛和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且随着月经周期或情绪波动呈现周期性变化.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内分泌功能紊乱或乳腺组织对内分泌激素的敏感性增高.虽然中医古代文献对乳腺增生病早有详细的记载和论述,当代医家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乳腺增生病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论述和探讨,但对于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依然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在具体的发病机理及标本虚实的认识上仍有较大的差异.
作者:杨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老年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红外热象舌图特征变化.方法:选取52例老年患者,分为阴虚证、阳虚证、气滞血瘀证、气血两虚证、湿热证五组,红外舌图选取7个点温为代表,由计算机图象处理系统确定纵横坐标位置,采录的所有红外舌图均存盘、分析、处理.结果:阴虚组舌尖、舌前两侧点温均高于正常组(P<0.05),且高于其它证型组(P<0.001):阳虚组各点温均低于正常组(P<0.05),且舌尖、舌前两侧点温均低于阴虚组及湿热组(P<0.001);气滞血瘀组舌温低于正常人(除MR、B点)(P<0.01)及阴虚组、湿热组(P<0.001);气血两虚组各点温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0.001)及阴虚组、湿热组;湿热组舌尖点温低于正常人(P<0.05),且显著低于阴虚组,显著高于阳虚组、气血两虚组、气滞血瘀组.结论:老年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红外热象舌图各有其特征,红外热象舌图检测简便、直观、可重复,便于保存及前后比较,不失为一种中医辨证分型、疾病转归、疗效判断的临床指标.指出,红外热象技术近年来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有关老年不同证型红外舌图特征的研究,迄今尚未见报道.运用红外热象舌图观察舌质的变化,科学性哟,便于操作、保存、分析、对比,且直观、无痛苦.
作者:刘黎青;周盛年;刘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对芒果苷的药效学研究表明,芒果苷对豚鼠组胺、乙酰胆碱混合引喘有明显延长引喘潜伏期作用;对小鼠浓氨水引咳可明显延长引咳潜伏期并明显减少小鼠咳嗽次数;对小鼠醋酸所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明显抑制使用;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泌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邓家刚;郑作文;曾春晖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药更年丹结合耳穴贴压疗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机理.方法:将更年期综合征组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部分患者静脉血中雌二醇(E2)、促卵泡刺激素(FSH)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62.16%,总有效率为94.59%;而对照组显效率为18.75%,总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更年丹结合耳穴贴压疗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疗效确切,简便易行,患者易于接受,与对照组相比较总有效率较高,是更年期综合征较好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董文毅;傅景兰;曲陆荣;金岩;樊丽姿;梁守义;雍效军;梁宏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通过检测各种分型的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各种指标的改变来早期诊断,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医辨证与实验室对各种分型的高脂血症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研究相结合,体现了对高脂血症患者有较好的益气活血、活血化瘀、养血滋阴、攻瘀散血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机体降脂作用,调节了脂质代谢功能,使粥样斑块脂质核缩小或消退.
作者:王瑛;王嘉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药尿毒净液对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60例,B组30例.两组均采用低蛋白低磷饮食,控制血压于理想水平,A组加用中药尿毒净液治疗.疗程3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检测Scr、BUN、Alb、Hb等生化指标.结果:A组治疗后各项生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结果对比,P<0.05.A组有效率80.0%,B组有效率53.0%,A组明显高于B组.结论:中药尿毒净液对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范翎翔;姜青锋;赵泽红;李景院;李波;王伟;徐舒;曾郁;肖烈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探讨复合生命肽延缓衰老的作用机理.方法;用D-半乳糖复制衰老模型,观察复合生命肽对衰老模型小鼠脑组织MDA含量及血清SOD活性、IL-2水平的影响.结果:模型组血清SOD活性及IL-2水平明显降低,而脑组织MDA含量明显升高,复合生命肽治疗组血清SOD活性、IL-2水平较模型组升高,而脑组织MDA含量明显降低.结论:复合生命肽具有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及调节免疫等作用.指出,复合生命肽治疗后,血清IL-2水平明显回升,提示提高T细胞增殖和分泌IL-2的能力、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是复合生命肽延缓衰老的又一重要机制.
作者:吴红彦;刘永琦;苏韫;程小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以头针为主的综合疗法优于单一疗法.单纯用头针、眼针、舌针、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确有疗效.而头针综合疗法四者针法于一体,同时使用收效快、时间短、有效率高.头针要选穴准、进针快、捻针快或用电麻仪频率达200次/分以上,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姜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赖教授认为,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理论的精髓,中药组方或针灸补泻都必须建立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才能取得理想的疗效.哮喘病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指肾虚,标实重点指肺实,故其病变之脏当以肺肾为要.发作期以邪实为主,治疗须分清寒热;缓解期以正虚为主,当辨明累及何脏,尤其是脏腑阴阳的盛衰.
作者:汪帼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伤寒杂病论>是对汉以前医药学的总结.仲景吸收各家之长,融会贯通,著成<伤寒杂病论>一书,其辨证施治,法度严谨,规模已具,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医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大方面:
作者:任添华;李伟;张淑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通过对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中治久痢有关内容进行分析探讨,指出其特点有三:1.久痢扶正不忘驱邪;2.久痢治疗因人而制宜;3.久痢用药精选巧配.
作者:李长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余甘子抗肝损伤的作用,并揭示其作用机理.方法:一是观察余甘子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二是采用四氯化碳(CCl4)一次性腹腔注射(ip)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肝糖元水平,计算肝脏系数,并作病理学观察.结果:①余甘子水提物的LD50为35.16±2.5g/kg.②余甘子水提物各剂量组均可降低CCl4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ALP的活性及肝脏系数,并能增加肝糖元含量,改善肝脏组织病理损伤,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余甘子水提物对CCl4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具有预防作用;该药口服安全,毒性极小.
作者:李萍;林启云;谢金鲜;李爱媛;谢彬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老年应力性肋骨骨折,临床少见,易于漏诊.笔者从1985年至今收治21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世轩;刘侠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糖尿病与感染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疾病.糖尿病并发尿潴留,高尿糖环境为细菌入侵、滋生、繁殖提供了便利条件[1],所以临床上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发病率较高.笔者自2000年6月~2001年7月应用中药复方制剂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镁;田正阳;张兰;武明东;郑曙琴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普遍认为中医学具有两大特征,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显然,任何肯定同时就是否定.受推崇的往往也是有争议的.中医学能否是认识医学规律的另一真理性途径?中医学的辨证论治(整体观)是否可行?下面我们将围绕这两个主题,在更一般和更广阔的背景下进行探讨,这样,我们的视野或许会更开阔一些.
作者:王鹏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概述近十年穿心莲在药理方面研究的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的有关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穿心莲具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肿瘤、增强免疫、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成分API0134及穿心莲内酯类成分.结论:穿心莲的生理活性广泛,具有较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特别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穿心莲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有较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过去的研究侧重于内酯类成分的抗菌消炎作用,近年来,穿心莲在心血管方面的作用已逐渐引起重视.目前,已从穿心莲中提取纯化得到黄酮类成分API0.134进行心血管药理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但其确切机制及各种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仍亟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吴怀恩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