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防感冲剂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与实验研究

杜跃进;杨卉;陈国定;马元君;潘文学;王俊侠;谷淑玲;李梅;郑莉

关键词:防感中剂,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临床实验研究
摘要:自制中药防感冲剂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缩称RRI)的疗效及药理作用所进行的临床系统观察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防感冲剂具有增强患儿体质(具体表现为体重、身长、食欲的增加和汗出的减少);改善临床症状(具体表现为呼吸道感染次数及发病天数的减少)均明显优于同期西药对照组(P<0.05).并可纠正患儿的轻度贫血,与同期西药对照组相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药后血清IgA有所上升(P<0.05).说明似有增强患儿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实验研究表明:防感冲剂可明显增加小鼠胸腺、脾指数;显著提高小鼠小肠推进率,与同期对照组相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该药具有良好的免疫增强作用及促进胃肠动力的作用.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喻昌重视脾胃学术思想探微

    喻昌(约1585~1664),字嘉言,别号西昌老人.江西新建人.为清初三大名医之一,其传世之作<尚论篇>不仅是研究<伤寒论>的一部重要著作,而且反映了喻氏治病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本文就喻氏脾胃思想作一初步探讨,概论如下.

    作者:陈更新;劳绍贤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自拟益肾化瘀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0例

    将130例慢性乙肝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对照组用乙肝灵浓缩丸合潘生丁治疗40例.结果显示:临床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7.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两组HBAg、HBV-DNA转阴效果相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作者:孙公凯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糖尿病肾病82例

    将82例2型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西药对症处理,饮食控制,治疗组加用益气活血化痰之中药治疗,连续治疗观察8周.结果显示: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血脂、有关肾脏生化检查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提示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Ⅳ期)有显著疗效.

    作者:李红;郑姜钦;林云瑛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针刺治疗肾绞痛研究述要

    回顾近10年来针灸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研究进展,并按针刺、穴位注射、电针、综合疗法及其它等五类论述,探索针灸治疗的有效穴位及辨证施治规律,探讨其镇痛及排石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针灸治疗肾绞痛疗效显著,经济、安全,总有效率为93.7%,使用频率较高的穴位为三阴交、肾俞、足三里等.认为针灸治疗肾绞痛的机理应包括中枢镇痛作用和调节肾输尿管机能状态两方面.还总结了针灸治疗肾绞痛的要点,并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作者:苏国龙;李万瑶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自拟活血化瘀方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42例

    笔者应用自拟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4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42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40~72岁,平均58.40岁;发病至就诊时间短者1天,长者90天;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16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26例,其中颞上分支静脉阻塞14例,颞下分支静脉阻塞7例,鼻上分支静脉阻塞3例,鼻下分支静脉阻塞2例;缺血型(HR)者17例,非缺血型(VSR)者25例.

    作者:丁哲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中医药与西部大开发

    简介西部中医药的发展概况,提出了加强西部中医现代化的研究,作好西部中药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重视西部民族民间医药的研究与开发,创建西部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创建西部中医药研发机构,以促进西部大开发、中医大发展的具体建议.

    作者:苏礼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理脾助化调脂汤治疗血脂异常50例分析

    血脂失调症是中、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笔者应用理脾助化调脂汤治疗血脂失调症,在调节血脂代谢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邹勇;张丽芳;刘桂荣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中医病名规范化研究现状概述

    通过对近十几年有关中医病名规范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分别从中医病名现存问题、中医病名存在的必要性、中医病名规范的关键和前提、中医病名规范原则及病名规范的思路与方法等几个方面,对中医病名规范研究的现状作一简要概述.认为中医病名应以继承性、实用性、特异性、先进性、准确性、公认性(权威性)、稳定性七项标准为原则.并根据中医病名规范研究的现状指出:鉴于中医病名规范研究的复杂性及其涉及范围之广泛,建议该问题应由有关部门组织整个中医界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研究.指出:中医病名不可废,有其存在的必要,中医病名不应被西医病名所干扰或代替.同时还强调了应重视中医病名之合理继承.

    作者:苏丽娜;李其忠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曹世宏教授治疗顽固性咽性咳嗽荟萃

    慢性顽固性咽性咳嗽常由慢性咽炎所致,其治疗在临床上颇为棘手.曹世宏教授总结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提出慢性咽炎病理机制有两方面:其一,阴虚为基础;其二,风、热、痰、瘀闭阻于咽喉.曹世宏教授自拟利咽方以养阴、祛风、清热、化痰、祛瘀,每每多获效验.

    作者:刘海燕;马南兰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局部注射艾灸血清培养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对肿瘤的抑制效应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艾灸血清培养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对荷瘤小鼠的抑瘤效应.方法:采用G57BL/6小鼠移植实体瘤模型,局部注射艾灸血清培养的TIL,观察荷瘤小鼠瘤结节出现时间及瘤湿重.结果:局部注射艾灸血清培养的TIL与正常血清培养的TIL相比,可以减缓荷瘤小鼠肿瘤结节出现时间,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结节的生长.结论:局部注射艾灸血清培养的TIL较正常血清培养的TIL在荷瘤小鼠体内具有更显著的抑瘤效应.

    作者:马晓芃;赵粹英;仲人前;吴焕淦;陈云飞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经方中妙用桔梗配伍内涵考辨

    依据仲景论述,结合历代本草文献的有关阐发,将桔梗的临床功用概括为6个方面:即调补气血,桔梗与补虚药配伍有补益之功,宜于阴阳气血不足之证;宣畅三焦气机,又能化痰祛痰,侯氏黑散与矾石配伍治疗邪在肝脾、风痰内扰诸候;疏泄胸腹结气,治疗胸腹有实邪结滞之证;宣风邪利肺气,适于风邪外感,肺气不利诸症;宣肺开结利咽,为治疗咽喉疼痛诸疾之要药;解毒排脓,用以治疗肺痈、胃痈或肠痈蕴脓者.冀对开拓桔梗的临床应用有所裨益.

    作者:王中琳;席加秋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证治探要

    指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应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确定诊断的基础上辨证论治.要以辨证辨病为基础,依据传统功效和现代药理选药.湿热中阻型治宜清热化湿,调畅气机兼以解毒、活血.认为,以辨证为基本原则,又要注意邪正关系,施以多法治疗.

    作者:张建民;何志义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仙方活命饮对小鼠免疫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仙方活命饮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比色法测量小鼠碳粒廓清指数和血清溶血素水平.用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观察小鼠的迟发性超敏反应(DTH).结果:仙方活命饮能明显增强正常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机体迟发性超敏反应,但对血清溶血素水平及免疫脏器系数无明显影响.结论:仙方活命饮具有显著增强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辛勤;司端运;戴伟娟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4例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若及时适当处理,疗效良好,反之可发生中耳粘连、鼓室硬化等病变.笔者对64例分泌性中耳炎伴有鼓室积液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以单纯用西医治疗方法作对照组,发现两组差异显著P<0.05.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极佳.现报告如下:

    作者:艾军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利眠液镇静催眠抗惊厥药理作用的研究

    实验结果显示:利眠液具有抑制神经中枢的作用,能明显减少小白鼠自发活动次数,具有协同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对回苏灵致小白鼠惊厥有明显的对抗作用,而且能明显缩短小白鼠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

    作者:段小毛;卢新华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50例

    笔者自1992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50例,取得理想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50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小者13岁,大者40岁.病程短者为3天,长者13个月.

    作者:左玉芹;茹东风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止痛搽剂镇痛抗炎作用的研究

    通过止痛搽剂对小鼠镇痛、抗炎作用的药理实验研究,证明止痛搽剂能提高小鼠对乙酸所致的腹膜疼痛的镇痛率、减少扭体次数.止痛搽剂具有提高小鼠对化学刺激及热刺激所致疼痛的痛阈值,抗三甲苯所致小鼠的耳廓肿胀的作用.提示此止痛搽剂对疼痛患者特别是癌症患者具有显著的镇痛抗炎作用.

    作者:刘艳菊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食管癌临证治疗摭拾

    食管癌在北方发病率较高,仅次于胃癌.治疗方法手术为首选,配合放疗、化疗.认为辨证论治,临证加减,采用半夏厚朴汤、六味地黄汤、启膈散、三黄汤、半夏泻心汤、丹参饮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对延长存活期,减少放、化疗毒副作用有肯定的疗效.

    作者:裴正学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加强临床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从十个主要环节入手,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其一,重视学生入科前教育,提出临床教学的要求、特点和要达到的目标;其二,选用基础理论扎实、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固定带教;其三,加强临床操作管理,实行三级医师带教责任制;其四,利用典型病例引导,强化望、闻、问、切和视、触、叩、听等专业基本技能;其五,坚持教学查房,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判断病情的能力;其六,抓好病案书写,提高病案质量;其七,定期组织病例讨论;其八,定期进行临床专题讲座,拓展专业知识视野;其九,加强实习辅导,定期解难答疑;其十,严格出科考核,全面评价临床教学效果.指出,加强临床教学管理,是使中医学生从课堂理论有效地过渡到临床实践、提高临床技能的关键.

    作者:吴启富;陈宝田;罗仁;肖长虹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大椎穴点刺放血及拔罐结合中药治疗痤疮48例

    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疾患,好发于颜面、胸背部,常伴有皮脂溢出.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多为外感风寒、风热、风湿,郁于颜面局部,郁久化火致经络不通,痰凝血瘀,生成粉刺.郁久化脓,形成暗疮.久病入络,结聚成块,或过久损伤颜面肌肤则成为结节、瘢痕.

    作者:蓝红福 刊期: 2002年第07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