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路志正教授治疗发作性睡病撷菁

刘宗莲

关键词:路志正, 发作性睡病, 证治
摘要:发作性睡病,其病因病机,不外虚实两端:实邪干扰、正气不足,无论虚实,总以阳气不足,脾虚湿盛使然,与脾肾关系为密切.路志正教授认为,病因病机,脾肾两脏是关键;辨证论治,祛湿醒神贯其中;知常达变,圆机活法开思路.指出多与内湿有关,治疗当注意祛湿,治疗中常用养心安神、重镇之类药物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病.一则体现异病同治;二则体现中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更合宜阴阳互根,治病求本之意.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研究心血管疾病的方法思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的杀手之一.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一直受到临床医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近二十年来,以介入心脏病学和循征医学为代表的新技术新理论的推动下,现代医学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作者:苏维广;丁邦晗;陈镜合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调经针刺药物并用治疗中风急性发作40例

    自创调经针法治疗急性期中风.方法是,以身体的纵轴为界,在选取左右同名经同名穴位,同时按下、等力、等时间,如痛-不痛,则为阳性点,针刺在不痛的经穴上,垂直进针,略有针感即可.调经法通过治疗反应点,使两侧不平衡的经络趋于平衡.

    作者:王树春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针灸治疗偏头痛疗效评析

    目的:旨在体现近10年来针灸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的概貌,反映这一专题研究的新水平和进展,为以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综合了34篇相关文献的内容,通过对针灸治疗偏头痛的各种方法的总结,近一步肯定了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结论:通过对偏头痛针灸治疗方法的分析,提出了针灸治疗偏头痛的要点,认为该领域研究的科学性应进一步加强.

    作者:吴臣义;林宏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从脾胃论治中风三法简释

    论述中风从脾胃论治机理,归纳总结出以脾胃论治中风之健脾化痰法.通腑泻下法和补气活血三法,并结合临床简释了三法的运用:健脾化痰法多用于中风预防;通腑泻下法多用于中风急性期中脏腑之闭证;补气活血法多用于缺血性中风之中经络者及中风恢复期.结论:从脾胃论治是中风的主要治疗大法,它体现于中风的预防、救治及预后等各个阶段.

    作者:卢延年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微波治疗仪配用紫翘膏治疗皮肤病203例

    自2001年8月以来,笔者应用天津格兰德医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GW-92C型治疗仪配合外敷中药紫翘膏治疗皮肤病20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建华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大椎穴点刺放血及拔罐结合中药治疗痤疮48例

    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疾患,好发于颜面、胸背部,常伴有皮脂溢出.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多为外感风寒、风热、风湿,郁于颜面局部,郁久化火致经络不通,痰凝血瘀,生成粉刺.郁久化脓,形成暗疮.久病入络,结聚成块,或过久损伤颜面肌肤则成为结节、瘢痕.

    作者:蓝红福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三氧化二砷诱导小鼠膀胱癌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对小鼠膀胱癌细胞生长抑制、诱导凋亡的生物学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MTT法检测三氧化二砷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用光镜、电镜、流式细胞仪、DNA凝胶电泳检测三氧化二砷诱导细胞凋亡,用分光光度仪、流式细胞仪检测三氧化二砷对肿瘤细胞膜系统及死亡受体表达的影响.结果:三氧化二砷可以明显抑制小鼠膀胱癌细胞的生长,三氧化二砷作用肿瘤细胞后,光镜、电镜下可见特征性凋亡细胞的出现,流式细胞仪检测出在G1期前出现凋亡峰,DNA凝胶电泳显示出凋亡特征性的梯带现象.三氧化二砷对肿瘤细胞膜系统有明显的影响,可以降低细胞膜脂的流动性,增加MDA的产生,增加膜死亡受体Fas、FasL的表达.结论:三氧化二砷能显著抑制小鼠膀胱癌细胞的生长,并通过降低细胞膜脂的流动性,促进肿瘤细胞膜中脂质过氧化,增加死亡受体Fas及FasL的表达作为其信号传导途径,从而实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作者:李传刚;刘用楫;杨春明;武文森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生存质量评估在中医领域的应用前景探讨

    生存质量(QOL)评估是现代医学新兴的,对疾病的发展、愈后,对病人的生理、心理状态作出客观判断的手段,它已被广泛用于内科、外科、肿瘤甚至精神疾病等各个领域,并在临床应用中体现出良好的信度与效度.本文试图从生存质量(QOL)的发展趋势,探讨其在中医领域运用的前景与可能性.

    作者:蓝海;周莲英;林丽珠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中药复方防治脑缺血药理机制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类由于脑缺血导致神经细胞出现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的疾病.中医中药在此类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就近年来中药复方防治脑缺血的药理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研究提出了个人见解.

    作者:张爱林;张家玮;徐秋萍;孙建宁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补中益气汤临证新用三则

    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证属脾胃虚弱,饮食失节,重伤脾胃,肌表失于温煦的身冷;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气虚无以推动的便秘;治疗证属脾胃虚弱,阳气下陷,阴火上冲,灼伤津液的顽固口干等均获显著疗效.

    作者:刘瑞芹;陈玉峰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心房纤颤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探要

    心房纤颤是紊乱性房性心律失常,不仅可以引起心肌缺血、心功能损害,甚至可导致循环衰竭、猝死,持续性房颤可增加血栓栓塞的危险性.病因病机为心虚血瘀、心肾阴虚、气阴不足、心脾气虚、阴阳俱虚.辨证多分为心脾两虚、气阴两虚、气虚血瘀、痰火扰心等型.认为中医药治疗心房纤颤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少、毒性低等特点.但辨证分型繁杂、证型不规范、疗效评定标准不一等,亟待改进.

    作者:王健;杨关林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强身健脑片治疗神经衰弱50例分析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神经衰弱的发病率日趋增多,我科于2001年1月~4月运用强身健脑片治疗神经衰弱50例,并与脑灵素片治疗20例临床对照,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卓;王长洪;陆宇平;张敏;陈山泉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辨证分型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78例

    1辨证分型风热郁肺型症见面目浮肿,继而周身皆肿,发热恶寒,口干而渴,咳嗽痰黄,咽喉肿痛,或乳娥赤肿,尿少而赤,舌质红苔黄、或苔白而干,脉浮数或滑数.

    作者:孙美君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从脾胃论治中风的机理探微

    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从中风的病因、病机、临床主症等方面,探讨了脾胃功能与中风病的内在联系.同时强调了在临床治疗中风时,以调理脾胃为主要的治疗法则以及顾护脾胃与中风预后的密切联系.

    作者:杜美茹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参子降糖饮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30例

    目的:观察参子降糖饮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应用参子降糖饮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消渴丸治疗.2组均2个月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子降糖饮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疗效确切.

    作者:伍群业;曹建雄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癌平口服液含药血清对人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癌平口服液对人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癌平口服液含药血清,温育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BGC-823,通过3H-UR掺入法、MTT比色法观察,研究该方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BGC-823增殖的影响.结果:癌平口服液药物血清能抑制人胃癌细胞BGC-823的增殖.结论:癌平口服液药物血清能够有效抑制人胃癌细胞BGC-823的增殖,是其抗癌的机制之一.

    作者:杨守峰;陈华;杨雪琴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乙肝转阴片治疗急性乙肝92例分析

    自拟乙肝阴片,药物组成:柴胡、黄芩、甘草、党参、大枣、清半夏、虎杖、大青叶、板蓝根、丹参、山豆根等组成.其中治疗组转阴率75.6%;对照组为37.9%.

    作者:胡乃珂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川乌浸膏颗粒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对川乌浸膏颗粒剂进行质量标准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颗粒中的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进行定性鉴别,层析条件为:硅胶G板,石油醚-乙醚-丙酮(5:2:3)(氨蒸气饱和)为展开剂,改良碘化铋钾显色.并对以上3一种双酯型生物碱用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为:甲醇-水-氯仿-三乙胺(63:37:18:0.45)为流动相;色谱柱YWG-C18H353.9mm×30cm;紫外检测波长254nm;流速1.2ml/min;纸速0.2cm/min.同时用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对乌头总生物碱和酯型乌头生物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与结论:方法简便,结果可靠,可作为控制该制剂质量的方法.

    作者:尉小慧;孙秀梅;张兆旺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黄芪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老年无症状性心力衰竭29例

    探讨黄芪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老年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用黄芪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连续14天为1疗程,共2个疗程.用心脏彩色B超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快速充血期和心房收缩期血流速度比值(E/A).通过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二尖瓣快速充血期和心房收缩期血流速度比值(E/A)高于治疗前(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证明:黄芪加复方丹参注射液可作为改善老年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陈国通;邹襄谷;邱山东;李希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理脾助化调脂汤治疗血脂异常50例分析

    血脂失调症是中、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笔者应用理脾助化调脂汤治疗血脂失调症,在调节血脂代谢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邹勇;张丽芳;刘桂荣 刊期: 2002年第07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