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芹;陈玉峰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对其异常步态的纠正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运动发育疗法,神经促通技术Bobath训练.每次30~45min,由陪护的指导下完成.结果:82例脑卒中患者病程在一个月以内者57例,治疗20~62天,总有效率91.2%;病程在30~90天者25例,治疗38~79天,总有效率88%.结果:两组病人均有效,V-Ⅵ级者短病程组明显高于长病程组,治疗更有效,时间更短,治疗时间有显著差异P<0.01.早期康复更有效.
作者:赵广洲;毛春阳;吴立新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旨在体现近10年来针灸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的概貌,反映这一专题研究的新水平和进展,为以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综合了34篇相关文献的内容,通过对针灸治疗偏头痛的各种方法的总结,近一步肯定了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结论:通过对偏头痛针灸治疗方法的分析,提出了针灸治疗偏头痛的要点,认为该领域研究的科学性应进一步加强.
作者:吴臣义;林宏 刊期: 2002年第07期
根性腰突症采用针刀作用于椎管内刺激,可直达病所.1996~2002年我院镇痛科在住院患者中筛选根性腰突症随访2年以上的病例,共300例.现介绍如下.
作者:任月林;任旭飞;孔维宽;李树勇;段颖;尹秀荣 刊期: 2002年第07期
中西药联合用药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合理用药非常重要.如使用不当,常引起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现将临床常用中西药禁忌简述如下:
作者:田涛;蒋寿清;曾妮娅 刊期: 2002年第07期
心能浓缩水煎剂为益气活血,健脾利水之剂,具有良好的利尿作用,减轻心脏的前负荷.与对照组使用扩血管、利尿及强心药常规治疗对比,治疗组有效率87.2%;对照组75.98%,有显著差异(P<0.05).
作者:谭刚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疾患,好发于颜面、胸背部,常伴有皮脂溢出.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多为外感风寒、风热、风湿,郁于颜面局部,郁久化火致经络不通,痰凝血瘀,生成粉刺.郁久化脓,形成暗疮.久病入络,结聚成块,或过久损伤颜面肌肤则成为结节、瘢痕.
作者:蓝红福 刊期: 2002年第07期
<伤寒论>中所论阳虚证居多,其证候多呈复杂、多重的表现.此乃因阳气具有温煦、推动,主持气化开合,维系阴阳平衡等多方面功能的缘故.通过对<伤寒论>阳虚症状两重性的认识,将能更好地把握阳虚证的辨证论治.
作者:朱红梅 刊期: 2002年第07期
苍术为菊科植物南苍术的根茎.历代常见米泔浸炒、醋炒、盐炒、土炒、醋煮、酒煮、米泔浸、姜制、酒醋并制、童便制等法,近年来多采用米泔水炙麸炒、清炒两种方法.由于传统炮制方法条件不易控制,常使炮制质量产生一定的差异,为合理其炮制标准,笔者采用薄层层析及药典法对苍术的生品、炒黄品、炒焦品、米泔水炙品、炒品及现代品进行薄层鉴别及挥发油含量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炮制后挥发油组分无明显变化而其含量均有所下降,为制定合理的炮制标准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江海燕;陈国佩;周凡琳 刊期: 2002年第07期
指出:五脏证候是临床辨证的核心.从临床主证、临床特点、证候分类、类证鉴别等论述心病证候辨证施治.依据八纲将心病证候分为虚实两类:虚证表现正气不足之气、血、阴阳;实证表现为邪气有余之寒、热、痰、瘀.证候分九类:即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心血虚、心阴虚、心火亢盛、痰火扰心、痰蒙心神、心脉痹阻证.同时要作好类证鉴别: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心阴虚证与心血虚证;心火亢盛证与痰火扰心证;痰火扰心证与痰蒙心神证.及胆郁痰扰证、肾虚水泛证、心肾不交证、心肺气虚证、心阳虚证、心脾两虚证、心肝血虚证、心胆气虚证等证的鉴别.
作者:臧佩林 刊期: 2002年第07期
论述中风从脾胃论治机理,归纳总结出以脾胃论治中风之健脾化痰法.通腑泻下法和补气活血三法,并结合临床简释了三法的运用:健脾化痰法多用于中风预防;通腑泻下法多用于中风急性期中脏腑之闭证;补气活血法多用于缺血性中风之中经络者及中风恢复期.结论:从脾胃论治是中风的主要治疗大法,它体现于中风的预防、救治及预后等各个阶段.
作者:卢延年 刊期: 2002年第07期
自创调经针法治疗急性期中风.方法是,以身体的纵轴为界,在选取左右同名经同名穴位,同时按下、等力、等时间,如痛-不痛,则为阳性点,针刺在不痛的经穴上,垂直进针,略有针感即可.调经法通过治疗反应点,使两侧不平衡的经络趋于平衡.
作者:王树春 刊期: 2002年第07期
肾小球肾炎是临床多发病,也是疑难杂病之一,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结合临床治疗体会,从仲景方药辨治肾小球肾炎,若能切中证机而用方药,则往往能收到预期治疗效果.其主要辨治分型有,太阳风水证,发汗解表;肺卫风水证,宣肺发汗;脾卫风水证,理脾发汗;肾卫风水证,利水发汗.
作者:王付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用自拟方中风Ⅱ号汤治疗治疗出血性中风68例(治疗组),并与用甘露醇等西药治疗的64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25例,显效16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死亡10例,总有效率82.35%;对照组分别为8例,12例,13例,17例,14例,51.56%,除死亡例数外,其余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复查CT证实: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证明:中风Ⅱ号汤有确切而稳定的降低颅压作用,其降颅压作用主要是通过减轻脑水肿实现.
作者:杨泽华 刊期: 2002年第07期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若及时适当处理,疗效良好,反之可发生中耳粘连、鼓室硬化等病变.笔者对64例分泌性中耳炎伴有鼓室积液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以单纯用西医治疗方法作对照组,发现两组差异显著P<0.05.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极佳.现报告如下:
作者:艾军 刊期: 2002年第07期
通过运用中药肝阳平片治疗48例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患者,同时用西药尼群地平片治疗48例,双盲对照.结果降压作用中药组总有效率93.8%,优于西药组,虽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兼有降血脂的作用.提示中药对高血压病的治疗具有疗效可靠,且能明显改善症状,并兼有降血脂、降肾素的作用.
作者:李武明;何玉香;刘冬兰 刊期: 2002年第07期
食管癌在北方发病率较高,仅次于胃癌.治疗方法手术为首选,配合放疗、化疗.认为辨证论治,临证加减,采用半夏厚朴汤、六味地黄汤、启膈散、三黄汤、半夏泻心汤、丹参饮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对延长存活期,减少放、化疗毒副作用有肯定的疗效.
作者:裴正学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灯盏花素注射液能扩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改善肺血液、降低血液粘滞度,同时能提高机体血氧分压,提高对肺心病的疗效,观察75例慢性肺心病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指出:诱发血管舒张机制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灯盏花素是蛋白酶的抑制剂,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有关.
作者:冯伟 刊期: 2002年第07期
肝脏疾病,特别是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对该病的治疗目前尚无令人满意的药物.因此,研究治疗肝炎的方法和药物是当前的重要课题之一,几年来应用中草药治疗各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较为显著,现就近年来中草药治疗肝炎的临床应用及其研究进展作一探讨.
作者:郭尧杰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笔者自1992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50例,取得理想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50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小者13岁,大者40岁.病程短者为3天,长者13个月.
作者:左玉芹;茹东风 刊期: 2002年第07期
将130例慢性乙肝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对照组用乙肝灵浓缩丸合潘生丁治疗40例.结果显示:临床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7.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两组HBAg、HBV-DNA转阴效果相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作者:孙公凯 刊期: 2002年第07期